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年人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梗死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风  朱晟  卢科  谢华  姚洁民  陈俭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8):1313-1315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梗死的致病因素。【方法】对28例老年人颅脑损伤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进行临床动态观察、综合治疗分析。【结果】按GOS判断预后,恢复良好4例(14.29%),中-重度残疾9例(32.14%),植物生存3例(10.71%),死亡12例(42.86%)。【结论】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血管内膜损害、血液高凝状态、颅内压增高、颅内低灌注、医原性因素、脂肪栓塞等是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的原因,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病因、临床表现、血液和电生理及影像学改变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0例亚急性联合变性病例,了解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点及治疗预后。结果:大多数病例血清维生素B12降低,肌电图示周围神经损害。脑与脊髓MRI呈现白质脱髓鞘改变。表现为感觉缺失,肌力下降等。结论:了解SCD的病因、临床表现、血液和电生理及MRI表现对本病及早诊治很有帮助,早期用维生素B12治疗对预后有明显好处。  相似文献   

3.
小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小儿时期少见的血液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引起严重感染。现将我院2000—01/2007—12收治的23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1~14(平均6.5)岁,以学龄儿童多见,均以急性起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血液学分析情况。方法:对262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外周血涂片、骨髓象分析。结果:本组中血片检出幼稚细胞127例,其中急性白血病(AL)6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3例;未检出幼稚细胞者135例,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31例、MDS 13例。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血片幼稚细胞的检出率主要与血液系统肿瘤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刘仲满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329-1330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因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235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因。【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者141例(60.0%);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者8例(3.4%);酒精性肝炎15例(6.4%);乙肝合并酒精肝炎19例(8.1%);乙肝合并丙肝4例(1.7%);自身免疫病16例(6.8%);其他因素5例(2.1%);另有不明原因27例(11.5%)。9年间诊断肝硬化的住院患者较前无明显改变,但酒精因素(P〈0.05)、免疫因素(P〈0.05)所致的肝硬化患者人数构成比明显增加,而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人数构成比相对下降(P〈0.01)。【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仍然是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但是酒精性肝硬化和免疫性肝硬化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控制性超排卵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医源性并发症,其病理生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卵巢增大、血液雌二醇(E2)水平超常升高、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浓缩、凝血障碍和血栓形成等。OHSS中的缺血性卒中(IS)乃其神经系统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国外文献报道OHSS致IS的案例不足20例,国内仅有1例。现在就我院所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并发IS的重度OHSS1例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腹水的病因构成,为腹水病因诊断提供临床思路。【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不明原因的腹水病人21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3例入选病人中男性i00例(46.9%),女性113(53.1%)例,平均年龄55.3岁。其中恶性肿瘤86例(40.4%),结核性腹膜炎47例(22.1%),肝硬化44例(20.6%),布伽氏综合征4例(1.9%),仍有13例(6.1%)未找到原因。【结论】恶性肿瘤是本院腹水查因病人最常见的原因,在腹水的诊断方法中,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腺苷脱氨酶的检测、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和连续血液净化(CBP)联合应用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60例伴有心肌损伤的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乌司他丁组(U组)、CBP组和乌司他丁联合CBP组(A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5d二个时点;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动脉血乳酸(LAC);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TnI)和脑利钠肽(BNP);记录患者APACHEⅡ评分和治疗后5d至28d心脏并发症及28d转归情况。【结果】治疗前四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组比较,治疗后U组LAC及CBP组MDA、SOD变化不明显(P〉0.05),A组TNF—α、IL-6、MDA、LAC、CKMB、LDH、BNP、cTnI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SOD明显增高(P〈0.01);与C组比较,U组心力衰竭和CBP组心肌梗死发生率变化不明显(P〉0.05),A组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28d病死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乌司他丁联合CBP可明显减轻严重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杨玉霞 《医学临床研究》2014,(11):2206-2208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中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TRF)、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免疫球蛋白(Ig G )四项联检对非糖尿病高血压肾损伤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分别对确诊非糖尿病高血压100例患者(观察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尿液进行尿微量蛋白四项进行检测,血液进行生化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蛋白高于对照组,mAlb阳性为35例(35%),TRF阳性为24例(24%),α1‐M G阳性为32例(32%),IgG阳性为15例(15%),四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55%,观察组高血压、肥胖、高C反应蛋白,低高密度脂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有相关性。结论 mAlb、TRF、α1‐MG、IgG联检能提高非糖尿病高血压肾损伤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荣耘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1):7744-7744
目的:探讨常见卵巢囊肿破裂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对3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黄体囊肿破裂20例(62.5%),巧克力囊肿破裂8例(25%),有明确诱因20例(62.5%),突发性下腹痛29例(90.6%),不伴阴道流血26例(81.3%),初步误诊18例(56.3%)。结论:卵巢囊肿破裂以黄体囊肿多见,警惕发病率逐年增多的巧克力囊肿破裂,常误诊为异位妊娠或阑尾炎,是否伴有阴道流血和后穹隆穿刺是鉴别诊断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心静脉置管(CVC)是危重病抢救中重要的医疗操作,然而此项操作相关血流感染(CRBSI)严重威胁重病患者生命。对我院2005-05-01~2005-09-30CRBSI患者23例的感染菌株、感染时间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杨艳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361-5362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和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功能变化。方法检测CHD 137例、EH 152例、健康对照组50例的空腹和服糖2h后HbAlc、血糖、胰岛素、C-肽,并进行比较。结果 CHD患者、EH患者的HbAlc、空腹及服糖2h血糖、胰岛素、C-肽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P〈0.01)。结论 CHD、EH患者存在HbAlc增高,胰岛素抵抗(IR)、高胰岛素血症(HI)、高C-肽水平,IR拟处于核心地位,是多种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基础。  相似文献   

13.
125例房颤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内科1 623例住院病人中发生房颤的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科住院病人房颤总发生率为7.7%(125/1 623)。房颤的病因构成比依次是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甲亢性心脏病,特发性房颤等。60岁以上的患者占69.6%(87/125)。进行复律治疗13例,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82例。18例患者曾患脑卒中。【结论】房颤病因中冠心病和高心病占主要地位,预防房颤应重点降低冠心病、高血压的患病人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30例DM患者为研究组,37例非DM患者为对照组,高频彩超观察两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CCAD)和阻力指数(RI)差异;两组均观察双侧CCA及分叉处有无斑块,计算斑块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DM组颈总动脉IMT、CCAD和RI均高于对照组(P〈0.01);DM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67%vs35%,P〈0.05)。结论:CCA可作为DM动脉病变的超声观察窗口,高频彩色超声能直观动态地了解CCA病变程度及是否有斑块形成,对临床了解DM患者动脉硬化情况和预防脑梗死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背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观察到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这种变化虽然不是发生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但血液流变学改变仍不能忽视.目的研究不同性别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价值.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学物理研究所和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对象2000-01/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91例,男64例,女27例,平均年龄(64±9)岁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11)岁.同期选择84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男52例,女32例,平均年龄(56±10)岁.方法晨起空腹采肘静脉血2 mL,肝素抗凝.血液黏度测定用NXE-1锥板式粘度计(中国成都仪器厂生产).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性别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对照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男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女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女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升高是造成血液黏度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199001/2006—12我科共分娩33939例,其中单胎、外表无畸形的死胎186例,占0.55%。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初产妇141例,经产妇45例,孕妇年龄20~41(平均27.2)岁,孕周21^+4~42^+3(平均36^+1)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蜂蜇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7年以来行血液净化的17例蜂蜇伤并发MODS患者,按血液净化方式分A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B组(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对比分析两组的病死率、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血液净化开始前、治疗48h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液净化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机器各项参数,精心实施专业护理。【结果】①两组病死率、血液净化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②A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血液净化治疗48h后A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蜂蜇伤并发MODS的疗效优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护士需经过专门培训并实施良好的专业护理、严密监测才能保证血液净化的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阿维菌素中毒性休克并心肌损伤患者早期组织灌注、全身氧代谢的影响及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院30例阿维菌素中毒性休克并心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予以洗胃、补液、血液净化等常规处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静脉滴注。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用药24 h前后组织灌注、全身氧代谢指标的变化及最终血压恢复平稳时间的差异;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d、3d、5d血液内心肌损伤标志物(LDH、AST 、CK、CK‐MB、cTnI)含量的变化;比较两组 ICU 平均住院时间和28 d预后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用药24 h后血乳酸值低于对照组,24 h乳酸清除率、尿量、ScvO2高于对照组,血压恢复平稳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d血液内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相近(P>0.05),但治疗后3d、5d观察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ICU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28d病死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改善阿维菌素中毒性休克并心肌损伤患者早期组织灌注水平及全身氧代谢状况,对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缩短IC U平均住院时间,但对28 d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立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721-6721
目的分析胫骨骨折术后骨髓炎、骨不愈合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2009年收治的胫骨骨折术后骨髓炎、骨不愈合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均依据患者术前临床体征及影像学结果确定,细菌培养根据不同诊断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及临床分析。结果 34例均获得良好转归。结论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髓炎骨不愈合应注意:(1)选择相应的固定材料外固定架;(2)严格控制骨髓炎;(3)皮肤的覆盖问题;(4)植骨;(5)抗生素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并发横膈胸膜瘘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方法观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2009年收治的5例CAPD并发横膈胸膜瘘患者,对其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应用美兰或标记放射性核素99mTc-二乙三胺五乙酸(DPTA)加入2000 ml透析液后,将透析液留腹8 h以上,引流出蓝色胸水或在胸膜腔中探测到99mTc-DPTA确诊。结论应用核素诊断横膈胸膜瘘敏感度高,不良反应小。暂停腹膜透析一段时间后可再行间断性腹膜透析(IP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