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贵州省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贵州省1962至1987年在50县(市)有EHF病例发生:51县(市)人群血清中查到EHF抗体;高、低发病县(市)及一些未报病县的健康人群中存在有隐性感染;黔北的遵义等地为贵州省EHF高发病地区。全省82县(市)中,76县(市)的鼠类等携带EHF病毒;黔北的遵义等37县(市)主要是黑线姬鼠带病毒,东、南部的石阡等39县(市)则以褐家鼠带病毒为主;从人和鼠中分离到9株病原体。从而认为贵州省存在野鼠型、家鼠型及混合型EHF疫区,为本病防制对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南阳地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施建春,郭书兴,高振中,魏秀均南阳地区自1980年在新野县首次报告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以来,疫区迅速蔓延,全区13个县(市)有12个县(市)发病(西峡县至今尚未发现有EHF病例报告)。1980~1993年共报告病...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的发生发展与地理、自然环境及生物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龙泉市自1974年在龙渊镇发现首例EHF病例,22年来辖区的大部分乡镇陆续发生了本病的流行,疫区范围不断扩大,流行强度逐年增高到  相似文献   

4.
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地理流行病学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描述、血清学及地理流行病学等研究方法查明了我国以县为单位的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分布、流行强度和疫区类型。从50年代至1986年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分布于25个省、市、自治区的1257个县(市、旗),其中1980年以前633个,1981~1986年新发病县624个,6年中疫区范围扩大了近一倍。三种类型的流行性出血热疫区中,以家鼠型扩大最为显著,1980年仅20个县(占疫区总数的3.73%),1986年增至288个(26.77%);混合型疫区也由98个(18.18%)增至267个(24.81%);而野鼠型则相对稳定。本文还对捕获的25万余只小兽进行检测,查出4目8科37种动物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宿主动物研究内容,并在论证流行性出血热的多宿主性的同时指出其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种类是有限的。此外,还在尚无病例报告的111个县(市、旗)检出了带毒宿主动物,证明这些为流行性出血热的潜在疫区。本文也分析了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尤其是野鼠型)分布与地势、降水量、水系等自然地理因素的关系,提出了防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蕲春县1970 ̄1996年EHF流行的季节特点为单峰型,高发月为12月。疫源地特点为一过性,间发性疫区发病较低,持发性疫区相对集中发病较高。总鼠密度为8.06%。鼠类总带毒率为10.89%。各种鼠密度与HEF发病呈正相关意义显著。流行主要以室内感染为主,Aa是动物间EHFV的主要宿主,而Rn是鼠→人间疫情的主要媒介和传染源。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监测深圳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及影响发病的因素,了解疫源地的分布特征、鼠类及其体表昆虫种群。方法:利用现有监测网络采集全市HFRS疫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结果:1999-2000年均发病率0.10/10万。分布:福田区占81.81%;1-4月占81.81%;暂住人口占63.63%,男女比为10:1。住临时棚舍(x^2=10.12,OR=16)有统计学意义,共获鼠625只,捕获率11.07%,分2目2科4属11种,其中褐家鼠368只,占58.885,鼠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率为0.81%,抗体阳性率为7.17%,GMT为1:54.45。阳性鼠肺和血清全部来自褐家鼠,感染率为10.81%,带毒率为1.37%。布吉疫点人血清阳性率为3.25%,正常人群汉坦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鼠带蜱、蚤、革螨、恙螨率分别是7.025,10.065,17.085,7.40%,指数分别是0.16,0.33,0.86,1.28,主要宿主分别是施氏屋顶鼠、黄胸鼠、黄毛鼠、施氏屋顶鼠。蚤分3属3种,印鼠客蚤占98.56%。蜱分2属2种,粒形硬蜱占87.295,革螨分2属3种。毒厉螨占91.94%,恙螨分4属6种,西水无前恙螨占27.12%,结论深圳广泛存在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地,属低发病区,高危人群是暂住或流动人口中从事建筑业、服务业男性青壮年,发病与住临时棚舍、住处鼠迹多有关。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在内蒙古自治区流行现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流行性出血热(EHF)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流行情况。方法:利用疫情报告资料对内蒙古自治区的EHF进行全面分析。结果:1998年后EHF在我区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地区由东向西迅速传开,病例分布相对集中,稳固,发病季节以秋冬峰为主,侵犯人群集中。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灭鼠难度较大,对高发区和中,低发区的重点人群应采取以疫苗接种的方式来预防和控制EHF。  相似文献   

9.
猪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流行病学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猪在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的流行病学意义,探讨猪的感染与人群发现的关系,采用病原学、血清学和PCR技术对猪感染EHF病毒(EHFV)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结果:猪不仅存在自然感染,而对EHFV感染,随血液行播及多种脏器组织,在体内增殖并随排泄物排出感染性病毒。作者认为猪具有具备作为EHF传染源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嵊州市自1964年首例报告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以来,发病逐年增多,发病率居全省首位。为探索该病的流行特征,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本文对嵊州市1966~1995年EHF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如下。材料和方法1.疫情资料:收集1966~1995年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2.鼠情调查,用夹夜法对捕获鼠作种类带毒调查,取鼠肺低温保存送检,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出血热病毒抗原。3.人群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体,1:20及以上为阳性。4.血清分型:以同份血清两型HI抗体滴度相差≥2~4倍者判定型别。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及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是肾综合征出血热中的一种(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HFRS由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 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HV)中的汉坦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病情重、病死率高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当前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嘉鱼县某镇一起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调查处置情况,为今后开展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提供经验。方法收集查阅病例临床资料,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开展重点人群监测及鼠密度、带毒率监测。结果病例临床表现为乏力、头痛、腰痛,并伴呕吐、腹泻症状。病例住所卫生状况差、有鼠迹,食物经常敞开存放。鼠密度调查为5%,捕获褐家鼠1只、黑线姬鼠2只,未检出汉坦病毒。结论病例食用被鼠污染的食品或接触被鼠污染的物品所致感染的可能性较大。普及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建立监测点,加强防鼠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3.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严重威胁疫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保健意识的增强,肾综合征出血热疾病必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2000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市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流行性出血热疫情以零星状散发,90年代发病基本呈逐年上升之势,尤其是1995年以后病例数猛增,2000年为历年发病最高年份(261例),发病率为2.88/10万,为更好控制出血热疫情,现将2000年出血热流行特点及趋势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乡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为防治疾病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新乡市2005-2013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3年全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120例,13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长垣县、封邱县、红旗区、卫辉市和原阳县等5个县区,其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72.50%。发病季节以10~11月最多,占全年发病数的33.33%。发病年龄集中在20~45岁,占全部病例的63.33%,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学生、工人为主。结论 2005-2013年新乡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近年有上升趋势,流行因素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洪涝灾区流行性出血热防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黑龙江省松花江、嫩江流域遭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灾区灾后的生态环 境严重破坏,易造成鼠传疾病特别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爆发和流行。本研究是国家重点 科技项目 “洪涝灾区重大疫情防治与控制的研究”的一部分,以有效控制灾区EHF流行为目的,立足 于对洪涝灾区EHF的鼠情监测,鼠种构成比,鼠带毒率和EHF IgG抗体阳性率分析以预测 不同地区EHF流行趋势和流行程度。现将项目的一期工程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试验选择1998年洪涝灾区的行政乡为单位,在EHF高发区设立试 验区。 1.2 方法 以EHF姬鼠型疫区防治原则,制定三组防制措施 。第1组阻断传播途径:通过生态治理防制巩固药物灭鼠效果,控制鼠密度和 鼠带毒率。第2组灭鼠防鼠策略:通过“先外后内”的灭鼠技术方案的实施,以降低和控制 试验区村屯内黑线姬鼠的 密度和与家鼠的构成比,最大限度地降低EHF感染的可能性。第3组易感人群免疫防护: 对试验区EHF的易感人群(16~60岁)普遍接种Ⅰ型出血热疫苗(杭州天元公司产品), 接种覆盖率达到75%。同时设立相应的对照区。 1.3 试验点区的选定标准 ①试验点区必须是1998年洪涝灾 区,而且EHF发病率较高,发病率原则上不低于100/10万,疫苗接种率重点人群不高于30% ,以行政乡为选点单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最佳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2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受护理的不同,随机地将本组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性分期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为70.96%,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为95.16%实验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6.13%,实验组为96.77%,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给予其综合性分期护理效果好,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缓和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EHF)在我国流行的有两型,即以黑线姬鼠为传染源的野鼠型和以褐家鼠为传染源的家鼠型。上世纪80年代后,华南、西南等地陆续出现病例,特别是广东、广西的病例逐年增加。2000年3~4月份在电白县水东、小良镇各发生1例,12月份在茂名市市区发生1例,以上3例皆为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趋势及其防制对策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和分析近30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情况、疫区分布、类型及其流行特点。方法 收集30年来中国HFRS的发病死亡情况、疫区分布、类型及其流行强度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30年间HFRS的流行出现两个快速上升期(1970~1975年、1979~1986年),使HFRS的发病数由1970年的3295例增加到1986年115 804例。20世纪90年代中国HFRS的年发病数稳定在4万~6万例。血清学方法检测证实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存在有汉坦病毒的疫源地,除青海与新疆两省区外,其他省(市)区均有发病。近年来,不但大中城市HFRS流行强度上升明显,而且疫情的季节分布发生变化。结论 中国HFRS的流行已出现新的流行特征。因此,应加强监测,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预防控制汉坦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