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院心内科2006—01~2009—06收治的74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梗死后综合征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10%[1].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通常在心肌梗死后1~8周出现,临床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发热、胸痛等症状.我科自2006-01~2008-10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6例出现梗死后综合征,经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8-12-2009-12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筛选7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实施一般常规护理,护理组3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97.3%,对照组总有效率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5000U腹部皮下注射,并对患者行相关护理及观察.结果 43例患者经治疗及相关护理后有效率为93.0%,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通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正确治疗及护理,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对2004-01~2006-12入院的46例脑干梗死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4-01~2006-12共收治脑干梗死病人46例,平均(62±5)岁,其中吞咽障碍13例,中枢性偏瘫26例,步态不稳7例。临床表现为中枢性偏瘫、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吞咽障碍、偏身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在脑干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78例脑干梗死的分析与总结后,得出所存在的护理问题。结果存活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逐渐增强或恢复正常,未发生各种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病人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貌似心绞痛的带状疱疹后脊髓炎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后脊髓炎是一种少见疾病,可累及脊神经节出现酷似心绞痛的症状,易造成误诊,现报道1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总结67例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心胶痛患者旨在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显示,此类患者发作时多呈阵发性胀痛;常伴有心前区症状;持续时间5~10分钟;硝酸甘油能缓解症状;与心绞痛类型,缺血部位、年龄、性别、家族史、体重无关。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病,疼痛是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常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灼烧样,病人有恐惧及濒死感。所以此病在对症控制的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也十分重要。近两年来我院共收治心肌梗死病人128例,在药物积极治疗及一般护理的同时采取了恰当的心理护理措施,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心肌梗死患者的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并对该类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结果 经治疗护理后37例好转出院,3例死亡.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溶栓治疗结合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等全面精心护理,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循证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护理理念,其基本概念是指在护理活动中,护理人员将理论与临床经验及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进而进行正确的护理决策。循环护理可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家属需求,同时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价值[1]。循环护理的实践程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心肌严重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一旦确诊,护理人员必须争分夺秒抢救病人,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我科2009-01~2010-01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30例,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科对29例急性心肌梗死伴高血压病人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后循环梗死219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2例)、中年组(105例)、老年组(102例).对比分析后循环梗死各年龄组临床症状、体征、梗死部位、责任血管、并发症.结果 后循环梗死各年龄组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头晕/眩晕,其后依次为行走不稳、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最常见的临床体征为肢体共济失调,其后依次为肢体瘫痪、延髓性麻痹、脑神经麻痹,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最常见的梗死部位为桥脑,次为小脑、中脑、延髓、枕叶、丘脑、颞叶内侧,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PCI责任血管发生动脉硬化狭窄、闭塞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0.01);老年PCI肺炎发生率最高,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 老年后循环梗死时责任血管更易硬化狭窄、闭塞,同时也更易并发肺炎,应针对性治疗、护理与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伴发抑郁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脑梗死后伴发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7.9%,疾病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与学历层次文化水平有关,文化层次愈高,发病率愈高.结论脑梗死后伴发抑郁症主要是情感障碍、肝失疏泄等内在因素的影响,但脑梗死所致的躯体和认知功能障碍、不良家庭和社会因素等外在因素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设为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将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机梗死病人的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如何做好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我科18例进行溶栓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有效的护理,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加强对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及病情的观察,对病人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通过实施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 对同一时期实施院前急救(急救组)和自行来院就诊(对照组)2组AMI患者的治疗效果分别统计. 结果 院前急救组症状缓解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院前急救对于AMI患者能够迅速改善心功能,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