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橘核为我国传统中药,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等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对橘核的炮制历史沿革、现代炮制规范记载、性味功效、炮制及服用方法、炮制工艺、质量分析、药理作用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结果发现历代橘核的炮制方法主要有清炒、酒制、酒焙等,现代常用的盐水炙法是在古代青盐拌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国及各省市炮制规范大多数收载了橘核和盐橘核。历代所载性味功效与现代基本相符,其味苦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橘核含有柠檬苦素类、脂肪酸类、蛋白质和矿物元素等成分,现代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薄层色谱法(TLC)等对橘核进行检测与分析。橘核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菌等活性,炮制会使其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总之,目前关于橘核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橘核及其炮制品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药效活性的相互关系,以阐明炮制机制,为其规范化炮制、质量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全面梳理没药的应用历史,为没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文献依据。方法:立足历代本草文献及相关方剂文献,进行梳理和考证。结果:厘清了没药的功效主治、应用及配伍、性味与炮制方法。结论:没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进口药物,历代本草书籍中记载的没药功效主治、性味基本一致,略有不同,但应用配伍与炮制方法逐步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三七在民间有"生消熟补"的说法,生品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熟品补血。该文从三七的始载、性味功效开始,梳理了本草记载的三七历代炮制方法及用法,并与现代的炮制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草记载三七生用炮制方法包括为末、嚼烂、醋磨、酒磨,其中为末即现代的研或碾成细粉,沿用至今,并对粒度有所要求;本草记载熟三七炮制方法有焙、炒、蒸,其中蒸法沿用至今,并有所变化,现代炮制方法新增油炸法。研究结果厘清了三七炮制的历史沿革,可为现代生、熟三七的炮制方法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乌梢蛇的名称变化、基原、产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加工、真伪鉴别等内容进行本草考证。方法:考证历代古籍本草,并结合现代的文献报道。结果:基本厘清了乌梢蛇的名称、基原、产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炮制加等的源流变迁。结论:考证出乌梢蛇名称、基原、功效主治、炮制加工和毒性,古今记载一致;而归经方面,本草记载为归肺、脾、肾经,而2015版《药典》记载为归肝经,与本草记载不符,有待进一步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佛手为常用的药食同源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查阅历代本草专著发现,佛手的相关记载模糊、品种来源混乱,历史上出现过不同品种混用的现象。该文通过对历代本草古籍的考察,结合现代文献、权威中草药书籍综合分析,对佛手名称、基原、产地、炮制加工、功效主治进行梳理与考证。结果表明,佛手别名众多,元以前一直存在佛手与香橼混用的现象,至元朝时期才从性味功效上将二者区分开来,基原与今用品种一致,佛手乃枸橼的变种。对佛手原植物形态的记载,以"状如人手,有指"为主要特征。佛手的产地一直较为稳定,以广东、浙江、福建、四川等省为主产区。佛手的药用炮制加工方法记载较少,沿用至今的仅为蒸制,此法可降低辛燥之性;食疗品加工在民间广为流传,以潮州老香黄为代表。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佛手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等功效,历代本草描述与之基本一致。该文考证结果可对佛手正本清源,历代佛手的炮制加工及性味功效的整理和总结可为规范其炮制工艺和开发利用提供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葶苈子现代研究奠定本草与文献学基础。方法 考查古今本草与文献记载,考证葶苈子的名称、原植物、产地、采收时间、加工炮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使用注意等方面的历史变迁,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葶苈子名称的由来与其利水功效相关,炮制后药性缓和,历代本草所载葶苈子的原植物来源复杂,其药性缓急和适应症不同。结论 建议对不同来源葶苈子的异同点进行现代系统研究,临床中明确品种使用。  相似文献   

7.
甘松已有1200余年的药用历史。长期以来,甘松药材供给依赖野生资源,当前濒临灭绝。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性味归经及功效等方面对历代本草典籍中有关甘松的记载进行考证研究。研究发现,古今本草专著所记载的甘松药材基原一致,产地无大幅变迁,功效主治大致相同。通过对中药甘松进行系统的历史沿革考证,规范甘松药材的应用,为甘松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地龙作为常用的动物药,历代本草古籍对其均有收录。地龙在临床实践中已经使用了几千年,但是由于朝代更替、古籍版本的缺失以及地龙本身品种的庞杂,致使其药用品种混乱。为了溯本清源,理清其正统药用品种,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并结合现代文献著作,对地龙的名称、基原、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和炮制方法等进行详细考证。通过考证,发现地龙的名称、基原、炮制和主治功效、古今记载基本一致,而在归经、毒性方面,历代本草均没有详细记载,尤其是对于地龙的毒性,历代记载不一,需要通过开展药理、毒理实验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韭是中国古代治疗疾病的常用中药。为了明晰韭的应用历史,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书籍,从名称、基原、产地、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功效和加工炮制等方面进行了梳理考证。韭在秦汉时期已有人工栽培,药用来源为韭及其同属近缘种。宋代种植广泛,主流品种为韭Allium tuberosum Rottl.ex Spreng.。宋代及之前,以韭、韭根和韭菜子等部位入药,清代韭根使用减少,现代以韭菜子入药为主。宋明时期,韭的加工炮制方法增多,性味归经和功效增加。清代多沿用历代的记载。现代河南、安徽、山东等地韭菜子产量较高。建议加强韭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酸枣仁为名贵大宗中药,是历代医家养心补肝,宁心安神之要药。该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药典籍和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了古今酸枣仁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考证了酸枣仁古代炮制目的及功效,汇总了国家和省级标准中酸枣仁饮片收录情况,总结了现代酸枣仁炮制机制研究的现状。经考证,酸枣仁炮制历史悠久,历代本草对酸枣仁炮制方法记载有9种,主要有清炒法、加辅料炒等炮制方法。“生熟异治”是古代本草对酸枣仁炮制前后功效变化的主流认识,近现代医家又逐渐发展了“生熟同治”和“生效熟增”等不同认识。目前共有10版《中国药典》收录了酸枣仁炮制品,全国共有22个省市炮制规范中记载酸枣仁的炮制方法,清炒法是现今酸枣仁主流的炮制方法。黄酮类、皂苷类和脂肪酸类等化学成分在酸枣仁炮制前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然而生、炒酸枣仁在镇静安神、提高学习记忆、抗焦虑等药理作用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该文对目前酸枣仁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酸枣仁古法炮制的传承、炮制内涵、饮片质量提升等方面研究作了展望,以期为不同炮制规格酸枣仁的临床合理用药和饮片标准提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对枸杞及地骨皮药材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性味功效、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进行本草考证,为包含该类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历代本草文献记载枸杞的主流基原为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及宁夏枸杞L.barbarum L.,最早记载其产于河北,唐代确立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为枸杞道地产区并为历代认可,至清朝道地产区转移至宁夏地区。古代对枸杞子的性味认识由最初的苦、寒演变为甘、平,地骨皮则由早期的苦、大寒转为甘淡、寒。历代本草典籍记载枸杞子的炮制方式以酒浸为主,而地骨皮主流炮制方式则为甘草汤浸泡后焙干。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涉及枸杞药材以宁夏枸杞L.barbarum为基原,地骨皮以枸杞L.chinense为基原,药用部位分别为果实、根皮,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进行炮制。  相似文献   

12.
乌梅为药食两用药材,乌梅肉为其项下的炮制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涩肠止泻,生津安蛔之良药。笔者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现代法典等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乌梅肉药用沿革,考证乌梅肉古代功效及主治病症,汇总国家和省级标准中乌梅肉饮片收录情况。历代本草中记载乌梅肉可通过焙干、炒或微炒、炒炭、单蒸、拌酒蒸、酒或醋浸后蒸等多种方法处理后制成丸、散、膏剂应用于虚劳、消渴、疟疾、痢疾、蛔虫病等疾病的治疗,9版《中国药典》及19个省份的相关炮制规范中收载了乌梅肉这一炮制品,确定将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的乌梅肉炮制方法。通过从炮制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影响及其现代临床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以下问题,乌梅肉古代应用方法多样但现代沿用较少;炮制工艺缺乏规范化研究;对乌梅炮制前后生熟差异引起的变化研究相对薄弱等。故有必要进一步探究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药效活性的相关性,规范炮制工艺,为乌梅分部位用药及其质量控制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娟  刘美  李先宽  张坚  马琳 《中国现代中药》2017,19(9):1318-1321
通过本草考证的方法,整理现存本草与历代古籍文献,对侧柏叶的植物名称、资源分布、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药剂选方进行了考证。在本草中多以侧柏叶记载,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性味苦、微温、微寒,主归肺、肝、脾经。具凉血止血、祛风利湿、生发乌发等药效,现代临床多沿用其凉血止血的功效进行选方配伍。  相似文献   

14.
秦聪聪  杜沁圆  展照双 《中成药》2023,(4):1246-1253
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及方书相关记载并结合现代文献,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代赭石名称、基原、产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炮制加工进行系统梳理与本草考证,以期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考证发现,历代皆以代赭石为正名,还有“血石”“血师”“赤石”“土朱”“赤土”“石燕”等别称,历代本草所述代赭石基原以三方晶系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Haematium的矿石为主流。代赭石的产地在历史上经历3次大变迁,现主产于安徽、河北宣化、湖南宁乡等地。代赭石味以苦、甘为主,性偏寒凉,故脾胃虚寒者应慎用,因其重镇之性,历代医家多用其治疗噫气、痞满等症。代赭石的炮制方法最早为“碎”制法,随着其功效不断被揭露,炮制方法逐渐增多,现有净制、醋制、煅制等方法。研究表明,煅代赭石较生代赭石的有效成分易于溶出,若入药时无明确规定,均可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煅代赭石炮制方法。代赭石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但关于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较少,后续可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为中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闫荔琨  闻永毅  李亚军 《中药材》2023,(6):1557-1562
猪苓药用历史悠久,该文主要从名称源流、产地基原、性味归经、功用主治、采收炮制、药物品种等方面对中药猪苓进行本草考证。猪苓之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中所见猪苓别名有豭猪屎、猪屎、豕零、豨苓、枫苓等。猪苓的产地描述最早见于《名医别录》,古代文献中以湖南衡山、济阴冤句、蜀州等地所产较为知名。综合历代本草文献,总结猪苓的药性为味甘苦而淡,性平、微温,无毒,归肾、膀胱经,有利水渗湿、利尿消肿之功效,可治疗痎疟、小便不利、水肿、淋证、泻痢等。历代本草均记载猪苓于二月、八月采收,其炮制历史悠久、方法多样,包括去黑皮炮制法、升麻叶蒸制法、炒法等,现代对猪苓的炮制仍以去皮生用为多见。其药用部位多见于枫树、柞树、槭树等树根部,与刺猪苓并非同种。猪苓作为临床常见中药材,值得进一步挖掘整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栀子炮制历史沿革及炮制现状的研究赵淑杰,梁大哲,马双成,陈德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中药栀子为起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等功效,常用于热病心烦、黄疸、目赤、衄血、吐血、尿血、热毒疮疡,外治扭伤、瘀血肿痛等症 ̄[1]。栀子的传统炮制在历代医方本草及炮制专著中记载积累了许多方法。制法有烧、炒,辅料有酒、甘草水、姜汁、蜜、盐、童便等。本文就其....  相似文献   

17.
党参是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为临床常用中药。历经变迁,党参在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及湖北等地形成主产区,各主产区因地制宜,形成了独特的产品规格、加工工艺和流程。关于党参炮制方法,清代以来的古代文献较少记载,2015年版《中国药典》及全国各省市炮制规范中关于党参炮制方法包括米炒党参、麸炒党参、土炒党参、蜜炙党参、炒党参及蒸制党参等。因党参的产地加工方法和炮制规范不尽相同,难以建立统一的饮片质量标准。本文通过查阅清代以来收载党参的书籍和部分2000年以后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党参的本草考证、产地加工现状以及炮制研究概况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党参产地加工及炮制的进一步研究,特别是以党参米炒法为切入点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枳实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历代有多种炮制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专著及近20年来枳实炮制相关研究文献,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及各地饮片炮制规范,对枳实历代炮制方法沿革、现代炮制工艺及炮制过程中成分变化研究、炮制品质量控制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历代枳实炮制方法包括净制、切制、清炒(炒黄、炒炭)、固体辅料炒(麸炒、土炒、面炒)、炙制(酒炙、醋炙、姜炙、蜜炙)、烧、蒸、焙、熬、泔浸制、醋制膏等20余种;现代药典和地方炮制规范基本沿用枳实的传统炮制方法,以净制、切制、麸炒为主。枳实炮制工艺研究主要集中于麸炒、软化切制、水炙,枳实经炮制后,挥发油含量下降,成分种类也发生变化,橙皮苷、柚皮苷、辛弗林等成分含量也有下降。枳实炮制品质量控制研究,现主要采用TLC、HPLC法对单个或多个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枳实炮制品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于升高血压、对子宫和胃肠道平滑肌作用及黄酮类成分体内转运吸收等方面。今后需进一步阐明枳实炮制前后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规范其炮制方法,建立专属性质量标准,为后续枳实的炮制研究、资源开发及综合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枳壳炮制历史悠久,炮制方法较多,除目前主流饮片品种生枳壳与麸炒枳壳外,历代文献还记载有面炒、米炒、炒焦、炒炭、盐制、蜜制、药汁制等17种炮制方法。笔者拟对古今文献进行全面查阅和梳理,通过厘清枳壳的炮制历史沿革,分析枳壳的现代研究现状,总结了产地加工、炮制工艺、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现代研究进展,并对枳壳炮制的后续研究工作提出设想,以期为筛选枳壳优势饮片品种、规范特色饮片炮制工艺、阐释炮制科学内涵、提升药材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经典医籍、历代本草与现代研究,对蒙药塔日努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为相关研究利用提供参考。从塔日努基原植物、形态、性味、功效等方面进行本草考证,认为蒙医所用塔日努为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的干燥根,余为代用品或伪品。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炮制方法及炮制对其毒效影响等方面对塔日努现代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