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声介入医师行实时影像虚拟导航系统(RVS)辅助肝癌消融的学习曲线。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的,由同一名具有5年以上超声引导下肝癌消融经验的医师,行RVS引导下辅助肝癌消融的第1~60例肝癌患者资料。按照治疗顺序分为A、B、C组,每组各20例。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RVS术前融合时间和肿瘤消融时间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患者组间肿瘤1次性消融成功率和术后1个月肿瘤的完全灭活率的差异。绘制RVS辅助肝癌消融的术前融合时间曲线图。 结果A组的RVS术前融合时间、肿瘤消融时间明显大于B组及C组[(20.9±6.7)min vs (9.7±1.2)min vs (9.6±2.7)min;(23.1±7.9)min vs (19.6±5.0)min vs (19.2±3.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P<0.001;t=1.9,P=0.035),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肿瘤1次性消融成功率[74.1%(20/27)]小于B组[96.4%(27/28)]和C组[96.4%(27/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25),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RVS辅助肝癌消融术后1个月肿瘤完全灭活率比较[92.6%(25/27) vs 92.9%(26/28) vs 92.9%(26/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操作者积累约20例患者后,术前融合时间趋于稳定,学习进入平台期。 结论对于期望熟练掌握RVS辅助肝癌消融的介入医师,操作者积累约20例患者RVS辅助肝癌消融可以明显缩短术前融合时间和肿瘤消融时间,提高融合精准度、团队契合度及肿瘤1次性消融成功率,之后学习曲线进入平台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酸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评估脓毒症患者短期临床预后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21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尿酸及RDW水平分为A组(尿酸≤ 258 μmol/L且RDW ≤ 14.1%,50例)、B组(尿酸≤ 258 μmol/L且RDW>14.1%,58例)、C组(尿酸>258 μmol/L且RDW ≤ 14.1%,58例)、D组(尿酸>258 μmol/L且RDW>14.1%,50例)。对各组患者的住院期间病死率、30 d病死率、尿酸及RDW进行比较;同时,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各组患者随访30 d生存曲线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尿酸、RDW及二者联合指标对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结果4组患者间住院期间病死率、30 d病死率、尿酸及RDW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16.211、19.206、132.755、59.771,P均<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住院期间病死率仅D组显著高于A组[40.00%(20/50)vs. 8.00%(4/50),P<0.008],且与C组及D组比较,A组的30 d病死率[34.48%(20/58)、52.00%(26/50)、12.00%(6/50),P均<0.008]及A组与B组的尿酸水平[(411 ± 115)、(412 ± 117)、(170 ± 61)、(148 ± 66)μmol/L,P均<0.05]均显著较低;同时,B组与D组的RDW均显著高于A组与C组[(15.9 ± 2.0)%、(16.0 ± 2.1)%、(13.3 ± 0.6)%、(13.2 ± 0.6)%,P均< 0.05]。而C组与D组间住院期间病死率(P>0.008)、30 d病死率(P>0.008)及尿酸水平(P>0.05)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间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4.102,P= 0.003),且C组及D组的生存曲线均显著低于A组(P均<0.008)。ROC曲线显示,尿酸联合RDW对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均明显优于尿酸(Z= 2.043,P= 0.041;Z= 2.012,P= 0.044)及RDW(Z= 2.245,P= 0.025;Z= 2.322,P= 0.020)。 结论尿酸联合RDW能较好地预测脓毒症患者短期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免疫功能状态。 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就诊的ITP确诊患者40例,其中慢性22例(慢性组)、新诊断9例(新诊断组)、持续性9例(持续性组),24名健康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h1、Th2、Th17、Treg、Breg细胞的表达。ITP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多组之间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 结果ITP患者Th1、Th1/Th2高于健康对照组[(16.88±9.02)% vs(8.83±5.30)%、(10.9±9.08)% vs(4.61±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753,P=0.001;Z=-3.596,P=0.001),Th17、Breg、Th17/Treg低于对照组[(1.02±0.37)% vs(1.41±0.38)%、(1.35±1.37)% vs(2.07±0.86)%、(1.01±0.37)% vs(0.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141,P=0.002;Z=-5.963,P=0.001;Z=-1.693,P=0.009)。新诊断组、持续性组和慢性组3组的Th1、Th1/Th2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6.12±7.72)% vs(13.11±3.83)% vs(18.75±10.38)% vs(8.83±5.3)%、(11.63±8.77)% vs(7.77±3.43)% vs(12.03±10.65)% vs(4.61±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4.83,P=0.002;Z=13.363,P=0.004);3组的Th17、Breg、Th17/Treg均低于健康对照组[(0.91±0.28)% vs(0.98±0.54)% vs(1.07±0.33)% vs(1.41±0.38)%、(1.77±1.58)% vs(1.14±0.52)% vs(1.26±1.54)% vs(2.07±0.86)%、(0.15±0.07)% vs(0.16±0.09)% vs(0.18±0.01)% vs(0.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0.04,P=0.018;Z=35.731,P=0.001;Z=3.200,P=0.030);3组Th2细胞和Treg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Th1、Th1/Th2、Th17、Breg、Th17/Treg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TP免疫发病机制包括T和B细胞功能紊乱,T细胞表现为Th1/Th2与Th17/Treg失衡。不同分型ITP患者免疫细胞表现差异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手术与全胸腔镜手术在小儿纵膈肿瘤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武汉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46例纵膈肿瘤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儿分为2组,A组为全胸腔镜手术组,共29例患儿;B组为单操作孔手术组,共17例患儿,2组患儿年龄、体质量、肿瘤大小、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比较2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4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中转开胸2例,B组无中转开胸,术后5例带气管插管回ICU。A组平均手术时间(69.35±8.24)min,较B组平均手术时间[(72.80±6.28)min]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2组间比较[(21.47±6.85)ml vs(27.52±4.1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平均胸腔引流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较B组略长,分别为(5.46±1.72)d vs (4.68±1.39)d,(6.93±1.34)d vs(5.92±1.67)d。2组患儿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恢复顺利。 结论与全胸腔镜手术相比,单操作孔手术治疗小儿纵隔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手术耗时较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健康人肝细胞株L02的影响。 方法以健康人肝细胞株L02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剂量rhTPO[对照组(0 U rhTPO)、低剂量组(150 U rhTPO)及高剂量组(750 U rhTPO)]处理L02细胞,观察各组L02细胞的存活率。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A组(0 U rhTPO)、B组(15 U rhTPO)、C组(150 U rhTPO)及D组(1 500 U rhTPO)]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其磷酸化产物(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RK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 结果各组L02细胞存活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843,P = 0.016)。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7.9 ± 4.0)%、(112.0± 1.6)%、(100.0 ± 2.5)%],且高剂量组细胞的存活率更高(P均< 0.05)。各组L02细胞间ERK蛋白及ERK 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 1.140,P = 0.392;F = 0.437,P = 0.733),而各组L02细胞间p-ERK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1.400,P < 0.001),且B组、C组及D组细胞的p-ERK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细胞(P均< 0.05),而B组、C组及D组细胞p-ERK蛋白表达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 结论rhTPO可通过激活ERK促进L02细胞数量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联合检测D-二聚体(DD)和心锚重复蛋白(CARP)在心房颤动(AF)合并急性脑梗塞(ACI)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的AF或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AF患者为AF组,单纯ACI患者为ACI组,AF合并ACI患者为AF + ACI组,每组各40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中心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的血浆DD和CARP水平,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DD、CARP和两者联合检测对诊断AF合并ACI的应用价值。 结果4组患者的血浆DD和CA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5.874、12.474,P均<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AF组、ACI组和AF + ACI组患者的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53 ± 0.45)、(0.92 ± 0.60)、(1.00 ± 0.45)、(0.24 ± 0.11)mg/L,P均< 0.05],且ACI组和AF + ACI组均高于AF组(P均< 0.05)。同时,AF组和AF + ACI组患者的CARP水平均高于ACI组和对照组[(10 ± 5)、(11 ± 4)、(7 ± 4)、(6 ± 3)ng/L,P均< 0.05]。且联合检测DD和CARP对诊断AF合并ACI的应用价值优于单独检测DD(Z = 1.984,P = 0.047)或CARP(Z = 2.762,P = 0.006)。 结论联合检测DD和CARP是诊断AF合并ACI的较好预测指标,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床旁无X射线导引安置临时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选择云南师范大学医院2013年4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有安置临时起搏器指征的患者,主要纳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X线导引组(A组)157例,床旁无X线无漂浮球囊电极组(B组)157例,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起搏阈值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A组与B组患者手术时间[(22±12)min vs (23±14)min]、成功率(100% vs 99.3%)及起搏阈值[(0.97±0.32)V vs(0.97±0.35)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50、χ2=1.003、t=0.000,P均>0.05)。B组1例患者右心房显著增大伴三尖瓣畸形者未成功置管,改导管室X线引导下成功安装。 结论床旁无X射线无漂浮球囊电极安置临时起搏器一样安全高效,但极少数特殊疑难病例,如右心房显著增大、三尖瓣狭窄及畸形等宜选用X射线定位下安装临时起搏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位真空袋在胸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实施胸部放疗的患者60例,分成A、B、C三组。每组20例,A组行常规固定技术放疗;B组行体位真空袋固定技术放疗;C组在真空袋固定技术基础上,在患者胸部两侧标记水平参考线。各组均拍摄正、侧位验证片,并每周拍摄验证片与初始验证片相比较。结果各组在X、Y、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A组X=(5.3±2.8)mm,Y=(3.8±2.3)mm,Z=(6.7±3.3)mm;B组X=(3.6±1.7)mm,Y=(3.2±1.8)mm,Z=(6.2±2.6)mm;C组Z=(3.1±1.6)mm。其中A和B组的X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Y、Z轴则无统计学意义;B和C组的Z轴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部放疗中,应用体位真空袋固定放疗技术能使X轴误差减少,Y、Z轴无改善。在应用真空袋基础上,在患者胸部皮肤上标记水平参考线能提高精确度,减少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云南三甲医院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6月5月,选取云南5家三甲医院老年T2DM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人口学信息、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压的数据统计,评估血糖控制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阶段组间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文化程度组之间、不同BMI组之间、不同糖尿病病程组之间、不同血压组之间FPG、2 h PG及HbA1c的差异。 结果年龄(73.4±7.4)岁,病程(11.4±8.0)年,HbA1c(8.8±2.2)%,HbA1c<7.0%的患者29例(19.2%,29/151),BMI(24.3±3.6)kg/m2,BMI<24 kg/m2的患者占50.3%(76/151),FPG<7.0 mmol/L占33.1%(50/151),2 h PG<10.0 mmol/L占23.8%(36/151);按年龄60~69岁、70~79岁、≥80岁分组,HbA1c组间比较[(8.1±2.0)% vs (8.9±1.8)% vs (9.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711,P=0.027)、2 h PG组间比较[(11.6±3.1)mmol/L vs (14.9±5.0)mmol/L vs (14.4±5.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829,P=0.004),FPG组间比较[(7.7±2.6)mmol/L vs (9.5±3.6)mmol/L vs (9.3±3.4)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48,P=0.056);初中及以下组及高中及以上组间,HbA1c组间比较[(9.0±2.2)% vs (8.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69,P=0.025),FPG、2 h P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BMI<24 kg/m2、≥24 kg/m2分组,HbA1c、FPG、2 h PG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血压是否达标,HbA1c、FPG、2 h PG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糖尿病病程<10年、≥10年分组,HbA1c、FPG、2 h PG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云南5家三甲医院老年T2DM患者血糖控制与年龄、文化程度有关,随着年龄增加血糖控制较差,文化程度越高,血糖控制越好。BMI、血压、糖尿病病程对血糖控制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联合Gensini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评估价值。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拟诊ACS住院诊治的1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35例患者分为ACS组(108例)与对照组(27例)。108例ACS组患者进一步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21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26例)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组(61例)3个亚组。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肌酐、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胱抑素、Gensini评分、尿酸、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sST2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ensini评分、NLR、sST2、sST2联合Gensini评分对ACS患者的预测价值,并用Z检验比较其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ACS组和对照组患者Gensini评分[(66 ± 43)分vs.(21 ± 6)分]、NLR [(4.8 ± 2.8)vs.(2.2 ± 0.8)]及sST2 [(61.2 ± 44.8)mg/L vs.(31.0 ± 8.7)mg/L]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9.385、6.323、5.563,P均< 0.001)。UA组、NSTEMI组和STEMI组患者Gensini评分[(28 ± 11)分、(59 ± 23)分、(82 ± 48)分]、NLR [(2.3 ± 0.9)、(4.6 ± 2.6)、(5.7 ± 2.8)]及sST2 [(30.2 ± 1.4)mg/L、(51.5 ± 1.6)mg/L、(72.7 ± 2.1)mg/L]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6.655、14.678、7.498,P均<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NSTEMI组和STEMI组患者Gensini评分、NLR及sST2水平均较UA组显著升高(P均< 0.05);STEMI组患者Gensini评分及sST2水平均较NSTEMI组升高(P均< 0.05)。将Gensini评分、NLR、sST2及sST2联合Gensini评分纳入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ensini评分[AUC = 0.903,95%置信区间(CI)(0.874,0.980)]、NLR [AUC = 0.825,95%CI(0.724,0.926)]、sST2 [AUC = 0.799,95%CI(0.667,0.931)]及sST2联合Gensini评分[AUC = 0.933,95%CI(0.884,0.981)]均对ACS具有预测价值(P均< 0.001)。且sST2联合Gensini评分与Gensini评分、NLR、sST2的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 3.783、5.271、5.682,P = 0.036、0.013、0.004)。 结论sST2联合Gensini评分可以增强对ACS患者的预测能力,优于单独应用sST2或Gensini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脑钠肽(BN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间我院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1例,同期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12例为对照组.均常规检测血脂、血糖、血常规、肾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BNP);并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吸烟史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同时检测常规心脏超声.结果 ACS组与对照组在年龄[(69.0±10.9)与(62.0±14.2)岁,t=5.043,P<0.001]、血肌酐[(95.0±67.4)与(72.8 4-29.0) μmol/L,t=4.164,P<0.001]、血尿酸[(360.2±104.4)与(300.8±92.7) μmol/L,t=5.521,P<0.001]、BNP(80.81与352.38 ng/L,Z=-7.295,P<0.001)、hs-CRP(7.99与17.08 mg/L,Z=-3.983,P<0.001)、外周血[WBC(7.843±3.025)×109/L与(6.333±3.569)×109/L,t=4.209,P<0.001]、单核细胞[(0.522±0.201)×109/L与(0.417±0.157)×109/L,t=5.084,P<0.001]、血糖[(6.518±2.303)与(5.691±2.085)mmol/L,t=3.461,P=0.001]、收缩压[(134.7±27.8)与(142.0±26.3)mm Hg,t=2.536,P=0.012]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吸烟比例[43.7%(66/151)和23.1%(49/212),X2=17.283,P<0.001]、男性比例[74.8%(113/151)和48.6%(103/212),X2=25.217,P<0.00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X2=10.369,P=0.001)、性别(X2=12.836,P<0.001)、BNP(X2=4.807,P=0.028)、WBC(X2=10.788,P=0.001)是造成2组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在ACS组,BNP与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t=5.789,P<0.001).结论 高龄、男性、外周血WBC和BNP与ACS存在密切关系,而BNP更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下缝扎肺大疱与Endo-Gia切除肺大疱的手术疗效.方法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89例,分为缝扎组和Endo-Gia组.缝扎组42例,采用prolene线胸腔镜下缝扎肺大疱;Endo-Gia组47例,采用Endo-Gia切除肺大疱.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及手术费用.结果 缝扎组和Endo-Gia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8.8±7.0)、(58.6±6.9)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9,P=0.000);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8.1±6.5)、(45.8±5.8)m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7,P=0.073);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分别为(2.2±0.4)、(2.1±0.5)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7,P=0.77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2±0.9)、(4.3±0.8)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6,P=0.458);手术费用分别为(2090±131)、(5141±189)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468,P=0.000).2组术后复查X线胸片肺复张良好,无手术并发症.2组术后各有1例复发,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0.936).结论 胸腔镜下缝扎肺大疱与Endo-Gia切除肺大疱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相当.胸腔镜下缝扎肺大疱治疗自发性气胸与胸腔镜下Endo-Gia切除肺大疱相比,手术时间稍增加,但费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ExactTrac x-Ray(ETX)与Cone Beam CT(CBCT)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NSCLC-SBRT)中分次间及分次内的误差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2例行SBRT的NSCLC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行CBCT扫描,图像配准范围为肺部肿块并兼顾胸腔轮廓与脊柱等骨性标记,获得移位误差后进行修正并开始治疗。在治疗开始及结束分别选择0°与1800进行2次ETX拍片验证(ETX-0,etx-180),从而获得分次内移位误差,图像配准范围为胸腔轮廓及脊柱等骨性标志。CBCT获得图像与定位CT图像配准得到左右(X)、上下(Y)、前后(Z)方向的平移误差和绕前后(R)方向的旋转误差,ETX拍摄获得双斜位片,与计划DRR配准后得到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记录两种验证方式的移位误差值,对CBCT及ETX验证进行组间配对t检验。结果分次间CBCT扫描在X、Y、Z、R方向的平均移位误差分别为(0.38±0.26)cm,(0.49±0.37)cm,(0.32±0.19)cm,(0.85±0.60)cm。分次内在X与Y方向,ETX_180较ETX_0平均移位误差分别增加21.7%与19.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Z与R方向,ETX验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SBRT分次间行CBCT图像引导能明显减少摆位误差,分次内行ETX拍片验证能有效监测单个治疗过程中的移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动脉止血贴压迫器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对桡动脉止血的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610例,按入院先后将61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绷带加压包扎组)291例和观察组(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319例,所有患者均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常规组采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观察组采用动脉止血贴压迫器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术侧手掌肿胀度及包扎处过敏情况等.结果 常规组患者的压迫止血时间为(7.7±0.3)min,观察组为(2.2士0.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常规组患者的完全止血时间为(11.5±0.7)h,观察组为(3.4±0.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P<0.05).两组患者术侧手掌的肿胀程度均以轻中度为主,均有1例发生重度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7.59,P>0.05).常规组12例患者对绷带过敏,并有5例出现大小不等水泡,经处理后痊愈;观察组无一例出现过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22,P<0.01).结论 使用动脉止血贴压迫器是一种较绷带加压包扎法更为安全、快捷的桡动脉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与传统开腹腹膜透析置管术在近期、远期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手术费用、住院费用等多方面的临床对比研究. 方法 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对357例诊断为慢性肾脏病(CKD5期)的患者,采取患者自愿选择的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A组)141例和常规手术组(B组)216例,A组采用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导管末端不吸收缝线固定,B组采用传统开腹+Seldinger技术腹膜透析置管.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Pt)和血肌酐(Scr)水平、手术时间、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如腹腔出血、管周渗漏、术中术后疼痛、腹膜炎、导管移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 结果 A、B组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患者分别占27.6%、0.9%(x2=59.977,P=0.000).A、B组术后Scr (875.42±316.34umml/L) (816.25±270.12)分别明显低于术前(911.45±318.59umml/L) (875.42±316.34)(t=-3.189,P=0.003;t=2.007,P=0.049).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5.2±16.1min、56.4±22.3min(t=6.224,P=0.014),手术费分别为5478.59±896.91元、3446.26±1381.23元(t=7.675,P=0.000),腹腔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6%、2.8%(t=9.521,P=0.002),术中术后疼痛发生率分别为0.7%、11.1%(x2=14.174,P=0.000),1月内导管移位率分别为0、4.6% (x26.716,P=0.010),1月内渗漏发生率分别为12.8%、2.8% (x2=13.572,P=0.000),1月内腹膜炎发生率分别为7.8%、1.4% (x2=9.311,P=0.002),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B组发生腹泻、1年内渗漏发生率、1年内导管移位率,1年内腹膜炎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平均日费用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腹膜透析在短期也能改善肾功能.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既往有手术史、手术时间、疼痛感、近期导管移位发生率等方面较传统开腹腹膜透析置管术有一定优势,但仍存在腹腔出血、渗漏、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孙瑞红    杨璐    陶子琦    张世昌    谢梦晓    谢而付    穆原    蒋叶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2,(6):158-161+176
目的 评价不同浓度胆红素对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的影响,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校正公式并验证其校正效果。方法 收集100 例来自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 年12 月门诊或住院患者的新鲜无黄疸血清标本。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胆红素溶液,分别加入其中50 例患者的血清标本中,检测各标本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和TC 浓度,分析胆红素水平对TC 检测结果的影响及二者的相关性。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校正公式,并利用另外50 例患者标本验证该校正公式的性能。结果 黄疸实验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947,P<0.01),标本TC 浓度与TB 浓度呈负相关(r2=0.989 4);在胆红素加入浓度分别为100,200,300,400,500 和600 μmol/L 的实验组中,TC 浓度的平均偏倚依次为:-6.65%±4.89%,-14.21%±8.89%,-29.00%±13.43%,-31.07%±14.62%,-38.21%±13.95% 和-43.51%±12.69%,且初始浓度TC < 3 mmol/L 的标本产生的平均偏倚均明显高于TC ≥ 3 mmol/L 的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92 ~ 14.836,均P < 0.01);设无黄疸血清标本的TC 浓度为Y,其对应人工黄疸标本的TC 实测浓度为Z,TB 浓度为X,经多元回归分析,校正公式为Y =0.002 353·X + 0.973·Z+ 0.000 337·X·Z - 0.013 34;经公式校正后92.67% 的黄疸标本TC 浓度偏倚小于±10%。结论 黄疸患者血清标本中高胆红素水平可导致其TC 的检测结果偏低,偏倚大小与TB 浓度以及初始TC 浓度相关,运用校正公式可有效校正高胆红素对TC 测定的干扰,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术中、术后麻醉镇痛效果及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包皮环切术的患儿共231例,排除疾病、药物过敏、不同意参加研究以及局部麻醉无法配合的患儿共141例,最终前瞻性纳入90例,随机分为3组,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利多卡因骶管阻滞组(I组)、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II组)、喉罩插管全身麻醉联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III组)。手术方法为传统切除缝合法。监测术中生命体征,记录从麻醉诱导到手术开始时间、运动阻滞评分、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术后镇痛给药次数、麻醉费用、住院时间等。结果:3组患儿均按术前制订的麻醉方案进行,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I,II,III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0.23±6.22) min,(29.24±5.91) min,(29.94±5.59) min。从麻醉诱导到手术开始时间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I,II组术毕患儿送往PACU,III组术毕拔出喉罩后送往PACU。术中加用丙泊酚人数I,I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3),III组术中七氟烷维持(1.0%~1.5%)。术后PACU停留时间(P=0.458)和住院时间(P=0.05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使用镇痛药和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II,III组,I组在术后30 min存在运动阻滞(P<0.001)。三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术后III组有7例(23.3%)患儿出现苏醒期躁动、3例(10%)患儿出现分泌物增多。III组的麻醉费用比I,II两组高出近1倍。结论:静脉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麻醉和术后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少,麻醉费用低,加速患儿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学龄期患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8例肱骨髁上骨折学龄期患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患儿分别于术前0~3h,术后12h内,12~24h,〉24~48h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儿童手术后疼痛行为量表(FLACC),对两组患儿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手术前和术后12h,两组患儿对疼痛的感受和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h实验组患儿VAS量表评分为(2.10±1.12)分,低于对照组(3.85±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88,P〈0.01);实验组患儿FLACC量表评分为(6.555±1.12)分,低于对照组(7.85±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43,P〈0.01);术后〉24—48h两组患儿VAS、FLACC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学龄期骨折手术患儿实施适当护理干预措施,在骨折手术12h后能够有效减少其疼痛感受程度,增加患儿的舒适度,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肺复张策略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气管内吸痰时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将30例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法(OSS),观察组在OSS的基础上加用肺复张策略(LRM)。比较两组早产儿吸痰前后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吸痰时SpO2超出范围的次数、吸痰后的SpO2及HR(心率)恢复时间等变化。结果观察组SpO2变化值及SpO2恢复时间分别为(9±3)%,(9±3)s;对照组为(14±4)%,(14±5)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205,-2.976;P〈0.05)。两组患者的HR变化值及HR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798,-1.344;P〉0.05)。观察组吸痰时Sp02超出范围的次数为(1.60±0.74)次,对照组为(3.13±1.06)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4,P〈0.05)。两组患者呼吸机及氧气应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350,-1.764;P〉0.05)。结论吸痰前后使用肺复张策略可以维持SpO2的稳定,减少缺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时间、睾酮水平及精子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2月至2019年10月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03例,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1)。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观察组采用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睾酮水平及精子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48.23±6.55)min vs.(39.76±8.64)min],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3.34±1.12)d vs.(3.92±0.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16.54±3.65)mL vs.(17.46±5.8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77%vs.2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92%vs.13.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睾酮水平均较术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10.16±1.73)nmol/L vs.(8.26±1.3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精子密度[(112.43±15.79)、(109.52±12.76)×106/mL]、(a+b)级精子[(62.29±9.42)%、(60.48±7.06)%]、精子存活率[(71.02±10.46)%、(68.46±9.25)%]均较术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应用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可提高其睾酮水平及精子质量,减少并发症与复发率,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