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价左心房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VVI技术测量3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RMS)患者和4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左心房12节段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以及SRa达峰时间差值(Td-SR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MS组左心房12节段S、SRs、SRe测值均减低(P<0.05),各节段SRa测值除主动脉侧基底段以外均减低(P<0.05).RMS组中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左心房各节段SRa缺失比例约56%,舒张晚期无规律的往返心房的低振幅运动约18.6%,能分辨的舒张晚期正向峰值约25.4%.RMS组AF患者与组内窦性心律患者比较,左心房后壁基底段及中间段SRa测值减低(P<0.05).RMS组Td-SRa测值增大,时间延长(P<0.05),尤以AF患者更为明显.结论 VVI技术能够定量评价RMS患者左心房节段及整体功能,为临床评价左心房功能提供了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锐  宋苏云  王丰  陈刚  唐熙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933-1936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置换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改变,研究窦性心律及房颤心律对置换术的影响.[方法]47例行风湿性心脏二尖瓣狭窄置换术患者,根据心律分为窦性心律(术前28人,术后30人)及房颤心律(术前19人,术后17人)两组,并选取19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二尖瓣置换术前一周及术后四周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①术前及术后窦性心律组LAd、LVEDD、LVEDS较对照组增大(P〈0.01及P〈0.05),LVEF及LVFS减低(P〈0.01),MVmax及MPG增高(P〈0.01).②术前及术后房颤心律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率增快(P〈0.01),LAd、LVEDD、LVEDS增大(P〈0.01),LVEF及LVFS减低(P〈0.01),MVmax及MPG增高(P〈0.01).③窦性心率及房颤心律组术后LAd较术前缩小(P〈0.05),MVmax、MPG、PHT及EOA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P〈0.01).④房颤心律组术后LVEF、LVFS等收缩功能指标有所提高(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对改善瓣膜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确效果,术后窦性心律组及房颤心律组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缩小,房颤心律组术后二尖瓣口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及跨瓣压差高于窦性心律组,术后房颤心律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短轴收缩率较术前提高,仍低于正常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合并窦性心律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术(PBMV)前后左房功能的价值。方法:采用RT-3DE对30名正常志愿者和30例MS合并窦性心律患者(PBMV术前、术后)测量并计算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maxI)、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minI)及左心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preI),左房总射血容量指数(TASVI)、左房被动射血容量指数(PASVI)、左房主动射血容量指数(AASVI),左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EFpassive)、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EFactive)。分析它们与二尖瓣口面积(MVA)、平均跨瓣压差(MMG)的相关性。结果:①MS患者LAVmaxI、LAVminI、LAVpreA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BMV术后下降(P<0.05);MS患者PASVI、TASVI明显低于正常组,而AASVI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BMV术后PASVI增加、AASVI降低(P<0.05),TASVI接近于正常组(P>0.05)。MS患者术前LAEFpassive、LAEFactive、LAEF低于正常对照组,术后明显增加(P<0.05)。②PBMV术前后左房容积及功能参数改变量与MVA、MMG改变量呈一定相关关系(P>0.05)。结论:RT-3DE可准确定量评价MS合并窦性心律患者PBMV术前、术后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成像(QTVI)技术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RMI)患者左心室心肌纵轴运动特征,分析心肌病理变化与心肌运动指标及术后心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拟行二尖瓣置换术(MVR)的19例重度RMI患者在术前1d、术后3个月采用QTVI测量左心室前壁、下壁、侧壁、室间隔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Vs)、舒张早期速度(Ve)及收缩期向心尖方向位移(Ds),并根据心肌间质纤维化面积≥35%和心肌间质纤维化面积〈35%把患者分为A、B两组。结果术前RMI组左心室二尖瓣环Vs、Ve、D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根据心肌间质纤维化面积把RMI患者分为A组9例和B组11例,术前A组二尖瓣环Vs、Ve、Ds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A组患者二尖瓣环Vs、Ve、Ds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与术前相比二尖瓣环Vs、Ve、Ds升高(P〈0.05)。A组间质纤维化面积(48.78±10.59)%,B组心肌间质纤维化面积(27.21±4.6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MI患者心肌功能状态与心肌纤维化程度相关,QTVI能早期评价R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并可评价术后心功能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探讨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AFMR)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2例心房颤动患者,根据其有无AFMR分为单纯房颤组48例和心房AFMR组34例,另选取同时期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3D-STI获取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和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LVPtw),比较上述参数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绘制3D-STI各参数评价AFMR隐匿性左心室功能受损的ROC曲线,确定GLS、GCS、GRS及LVPtw对AFMR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房颤组GLS、GCS、GRS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单纯房颤组比较,AFMR组GLS、GCS、GRS、LVPtw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LS、GCS、GRS和LVPtw诊断AFMR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0....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右心室整体及局部容积与功能。方法 41例MS患者分为A组18例,轻度三尖瓣反流;B组23例,中度及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应用四维右心室定量分析法(4D-RVQ)测量41例MS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右心室整体及局部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A组相比,B组的右心室整体和局部舒张末和收缩末容积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和B组的右心室整体射血分数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右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比较中,A组和B组的流入道和流出道的射血分数降低,而且B组流入道收缩功能较A组进一步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心尖肌小梁部收缩功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T-3DE可以定量评价MS患者右心室整体及局部容积与收缩功能。三尖瓣反流程度影响右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硬质三维环成形术的意义及疗效。方法: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三尖瓣硬质三维环成形术的患者(TVP+组)35例,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1年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三尖瓣环直径(TVAD)、舒张期三尖瓣口E峰值流速(VE)、三尖瓣反流束面积(TRA)、三尖瓣反流分数(TRF)、右房内径(RAD)、右室内径(RVD)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重点比较术后与术前、术后1年与术后2周时各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2周及术后1年TVAD、TRA、TRF、RAD及RVD均显著减低(P<0.05),VE及RVEF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1年与术后2周相比,TVAD、TRA、TRF无明显变化(P>0.05),而RAD及RVD进一步缩小(P<0.05)。结论:继发性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应于左心瓣膜手术同期尽早行三尖瓣成形术,三尖瓣硬质三维环成形术有助于患者右心结构和功能的改善,且术后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及正常人左室心肌不同层面的旋转运动.方法 选取心功能正常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38例,正常志愿者55例,采集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心底部及心尖水平的二维超声图像,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分别分析左室心底部及心尖部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峰值及标化达峰时间、旋转速度峰值及标化达峰时间,比较二尖瓣狭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不同层面心肌旋转运动模式的差异,并评估二尖瓣狭窄程度对心肌旋转运动的影响.结果 两组受检者心肌旋转方向相同.二尖瓣狭窄组心尖部各节段旋转角度、旋转速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01),心底部部分节段(前壁、侧壁、后间隔)旋转速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二尖瓣狭窄组心底与心尖标化角度达峰时间差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不同程度的二尖瓣狭窄患者心底与心尖部旋转角度、标化角度达峰时间、旋转速度、标化速度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早期即有收缩功能的受损,且其损害程度与瓣膜狭窄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9.
有关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右心功能的研究较多 ,而对左心功能变化的报道较少。本文作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CDFI)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进行了检测 ,旨在探讨其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原因及特点。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均系 1 994年~ 2 0 0 0年来院疗养体检的地方疗养人员。患病组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3 2例 ,男 1 8例 ,女 1 4例 ;年龄 3 0~ 5 8岁 ,平均 4 4.5岁。其中健康体检首次发现 1 2例。临床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二尖瓣狭窄。对照组 3 2例 ,其中男 1 9例 ,女 1 3例 ;年龄 3 1~ 5 9岁 ,平均 …  相似文献   

10.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三尖瓣反流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导管膜部室间隔缺损(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mVSD)封堵术并发三尖瓣反流的可能原因及注意问题。方法对542例成功行mVSD封堵术患者术前、术后即刻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术后5d,1、3、6、12个月随访。结果术后14例出现三尖瓣反流,其中11例术后即刻及3d出现少量反流。22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三尖瓣前叶腱索附着异常中3例最短术后4d、最长1个月发现三尖瓣前叶腱索断裂,出现中量反流。三尖瓣隔叶、腱索和(或)缺损周缘增生的组织粘连融合,形成缺损口右室侧多孔及不同形态,其中7例呈较大的囊袋样不规则形或瘤形,缺损口周缘部分由三尖瓣隔叶和(或)腱索构成。结论mVSD封堵并发三尖瓣反流的原因可能为导管损伤腱索、输送杆损伤腱索和封堵器磨损腱索。术前选择适应证时,除常规观察项目外,还应注意观察三尖瓣前叶腱索位置、缺损周缘构成的组织结构及缺损口右室侧形态,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返流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再发三尖瓣返流(TR)患者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方法和疗效,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1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再发三尖瓣返流的患者在我院接受单纯再次三尖瓣手术,行三尖瓣成形术10例,包括单纯DeVega成形术1例、瓣叶成形+人工瓣环成形9例;行三尖瓣置换术7例,其中置换生物瓣4例,双叶机械瓣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和预后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5.88%,1/17),死于术后左心功能衰竭。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肾功能不全2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均成功救治。随访14例,随访时间3~9年,心功能I级2例,Ⅱ级8例,Ⅲ级4例。失访2例。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返流患者再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合理掌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和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二尖瓣脱垂(mi-tral valve prolapse,MVP)多采用二尖瓣成形术(mitral valverepair,MVr)。术后准确评价左心房(left atrium,LA)容积及功能对预测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猝死等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以狭窄为主的病人采用“钮扣状”转移保留全瓣装置二尖瓣置换的方法及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二尖瓣狭窄需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分为:A组(术中“钮扣状”保留全部二尖瓣瓣下结构).B组(术中仅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和C组(术中未保留瓣下结构);术前、术后3~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A组术后左室舒张末(LVEDV)、收缩末(LVESV)容积,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LVFS)的改善优于B、C组,对于射血分数的改善A组显著优于B、C组。A、B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较C组延长,但A、B两组无显著差异。总体转流时间C组较A、B两组缩短。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以二尖瓣狭窄为主的病人行瓣膜置换时可采用“纽扣状”转移保留全部瓣下装置;病人术后早期心功能的改善优于部分保留组和不保留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 time three 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RT 3D-TEE)测量轻度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患者二尖瓣瓣叶和瓣环参数在二尖瓣反流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57例MR患者和28例无二尖瓣反流的对照组,分别行RT-3D-TEE检查,应用MVQ(mitral valve quantification)软件进行后处理,测量收缩末期前后叶闭合时瓣环参数:高度与联合直径比(H/DAIPm)、椭圆度(E2D)、主动脉瓣环与二尖瓣环平面夹角(θAv-Mv)、瓣环非平面角度(瓣环θnpa);瓣叶参数:小叶穹隆面积(A3DE)、投影平面中的对合长度( L2DAIPm)、瓣叶A1-A3区穹隆体积(VA1-3tent)、瓣叶P1-P3区穹隆体积(VP1-3tent)、瓣叶穹隆容积(Vtent)、瓣叶穹隆高度(Htent)、瓣叶非平面角度(瓣叶θnpa).比较两组结果,筛检出能够揭示MR机制的参数.结果 MR组:瓣环θnpa和L2DAIPm均较对照组增大,VA3tent较对照组减小,瓣叶θnpa与MR独立相关.结论 轻度二尖瓣反流组瓣环几何形态趋于平面化,瓣叶局部向瓣环方向的运动增强,瓣叶θnpa与轻度二尖瓣反流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左心房重构的关系.方法 MS组患者55例,按有无心房颤动分为2组:窦性心律组(SR组)25例,心房颤动组(AF组)30例.正常对照组(NC组)17例.应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测定清晨空腹卧位循环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水平.结果 AF组左心房内径与SR组、NC组相比显著增大,分别增大16.9%[(57.71±8.07)mm和(48.48±5.05)mm,P<0.01)]与87.8%[(57.71±8.07)mm与(30.18±2.86)mm,P<0.01],且SR组与NC组相比左心房内径亦明显增大,增大60.6%[(48.48±5.05)mm与(30.18±2.86)mm,P<0.01)].AF、SR组患者循环PRA、AngⅡ、Ald浓度与NC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1),AF组与SR组相比循环PRA、AngⅡ、Ald浓度亦均明显增高(P<0.01,P<0.05).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S患者左心房内径大小与循环PRA、AngⅡ、Ald浓度呈正相关系(r分别为0.277、0.485、0.431,P值分别为<0.05,<0.01,<0.01).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循环AngⅡ和Ald与左心房内径呈直线相关(Bate值分别为0.362、0.261,P<0.01、P<0.05).结论 MS患者存在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循环AngⅡ和Ald可能与左心房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