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术中浸润氨甲环酸对减少腰椎手术术后失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本科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拟行腰椎后路双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术中分别用氨甲环酸对切口局部进行浸润;对照组术中切口不使用氨甲环酸。两组患者术后对比引流量、血红蛋白、总失血量、输血例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输血者、血红蛋白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PT、APTT、D-二聚体以及术后DVT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浸润氨甲环酸可明显减少腰椎手术术后出血,减少输血量,且并无增加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对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患者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探究合理有效的TXA局部使用方式。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单节段单侧减压椎间融合术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于缝合切口前向切口创面内倒入20ml TXA溶液(1g TXA:20ml生理盐水);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而仅在切口创面内倒入20ml生理盐水。两组均在缝合后夹闭引流管2小时后再开放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术后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D-二聚体、术后输血例数、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血肿、肺栓塞、心肌缺血、缺血性脑病等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D-二聚体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总引流量和隐性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输血例数和血栓事件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关闭切口前局部创面内给予20ml TXA溶液(1g TXA:20ml生理盐水)、缝合后夹闭引流管2小时后再开放引流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失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拔除引流管、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且不会增加DVT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5):1375-1379
[目的]探讨重复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双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9月在本院行双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患者90例。按照TXA的不同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单次给药组和重复给药组。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以及切口感染情况。[结果]重复给药组总失血量[(1 086.80±212.97) ml]和术后引流量[(315.17±75.47) 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 353.53±310.83) ml,(430.50±88.46) ml]和单次给药组[(1269.06±293.29) ml,(373.33±62.07) ml](P0.05)。单次给药组术后引流量[(373.33±62.07) ml]少于对照组[(430.50±88.46) ml](P0.05);重复给药组隐性失血量[(443.13±213.95) ml]明显少于对照组[(609.37±298.43) ml](P0.05)。重复给药组术后第3 d Hb值[(108.20±12.55) g/L]和Hct值[(30.64±3.26)%]明显高于对照组[(100.13±13.19) g/L,(28.51±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栓塞和切口感染,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和输血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可减少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的失血量,重复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进一步减少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减少术后血红蛋白丢失,而不增加血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氨甲环酸切口内局部应用对减少腰椎后路融合术术后出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7年2月81例因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初次行腰椎后路单节段及双节段融合手术的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氨甲环酸组(A组)39例,对照组(B组)42例,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组术毕后切口内注射氨甲环酸注射液(100 m L:1 g),B组不使用,术后夹闭引流管2 h。比较术后24小时及总引流量,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病率。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腰椎融合节段数、术前血液学、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A组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B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病例。结论术毕切口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显著减少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失血量,且不增加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对腰椎手术患者切口引流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腰椎后路开放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46例在手术切口关闭之前采用含氨甲环酸1.0 g(用100 mL生理盐水稀释)的混合液浸泡切口,对照组44例切口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浸泡。分别记录2组术后切口引流量、输血例数及输血量。术后第1、3、5天测定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术前3 h和术后3 h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术后5 ~ 7 d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6 h和48 h引流量分别为(25.8±12.2)mL和(18.5±9.6)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6.2±95.4)mL和(75.6±45.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输血例数分别为5例和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输血量为(1.3±0.4)U,少于对照组的(2.4±0.6)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未输血患者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前3 h和术后3 h纤维蛋白原、PT、APTT、D-二聚体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5 ~ 7 d,2组患者均未见DVT形成。结论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腰椎手术后切口引流量和输血量,但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局部应用可吸收止血海绵浸润氨甲环酸(TXA)对腰椎手术患者减少术后失血的的影响。方法将84例行腰椎后路双节段减压融合术的患者按止血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2例。试验组在关闭切口前将可吸收止血海绵浸润TXA后置于腰椎显露伤口中,对照组不放止血海绵浸润TXA。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总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总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D-二聚体、PT及术后DVT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双节段减压融合术中局部应用可吸收止血海绵浸润氨甲环酸可显著减少术后失血量、引流时间,且不会增加DVT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氨甲环酸减少腰椎后路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6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及对照组,氨甲环酸组术前静脉应用氨甲环酸15 mg/kg,对照组术前应用0.9%氯化钠,所有的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然后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比较术中及术后两组的出血量,观察应用氨甲环酸的并发症。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氨甲环酸组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特别是在术后12 h内,两组无静脉血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前应用单剂量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腰椎后路手术术后失血,并且无明显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LSS)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及其在降低总出血量、显性出血量、隐性出血量及输血量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6月,前瞻性随机双盲将巴中市通江新区医院收治的34例需行后路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术的LSS患者分为2组。氨甲环酸组(18例)麻醉成功后一次性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100 mL∶1 g)1 g,手术结束前使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100 mL∶1 g)1 g局部冲洗创面;对照组(16例)麻醉成功后给予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总出血量、显性出血量、隐性出血量及输血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脑梗死等并发症。2组患者术前RBC、HCT、HGB、PT、APTT及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h、72 h氨甲环酸组患者RBC、HCT及HG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氨甲环酸组总出血量、显性出血量、隐性出血量及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对老年LSS患者的血液管理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减少围手术期总出血量、显性出血量、隐性出血量及输血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8):1637-1641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切口内应用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的影响及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初次行腰椎单节段或双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267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在手术缝合深筋膜后向A组患者切口内注射氨甲环酸10 ml(1 g),B组向切口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l作为对照,并夹闭引流管1 h。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血液学指标、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术后引流时间、第一个24 h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术后血D-二聚体浓度、术后输血例数及输血量。分别比较A、B两组中单、双节段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检查双下肢血管超声,观察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A组患者133例,B组患者134例。术前A、B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中失血及输血量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拔管时蛋白浓度A组为(113.6±13.0)g/L,B组为(105.1±14.4)g/L,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平均拔管时间A组为(2.1±0.4)d,B组为(2.8±0.8)d,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平均引流总量A组患者为(272±124)ml,B组患者为(412±189)ml,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输血5例,B组术后输血15例,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术后A组患者平均输血(400±100)ml;B组患者平均输血(503±179)ml,两组患者术后输血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及3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切口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术后伤口失血量、缩短拔管时间、不增加局部血肿压迫神经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减少了术后失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股骨头坏死患者68例,均接受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静脉应用组(A组)和局部应用组(B组)。A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0±6.4)岁,血红蛋白(121.33±8.15)g/L,红细胞比容(0.470±0.039)L/L;B组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64.0±7.5)岁,血红蛋白(125.28±9.37)g/L,红细胞比容(0.490±0.041)L/L。手术切口采用统一的后外侧入路并按照常规手术方式手术,假体选择生物型假体。通过不同途径给予氨甲环酸控制术中及术后出血。静脉应用组:于术前10 min给予10 mg/kg氨甲环酸溶于1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局部应用组(B组):将3 g氨甲环酸溶于120 ml的生理盐水中并分成3等份,用2块纱布浸入40 ml氨甲环酸溶液,分别填塞于在髋臼锉刨削好髋臼壁和股骨侧扩髓之后的髓腔内,持续5 min。剩余40 ml在切口关闭之前注射入关节腔内,放置引流管并将引流管夹闭3 h后开放。术后72 h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血液学指标,计算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输血例数,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结果:术后A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32.34±7.42)g/L,总失血量(833.6±81.4)ml,隐性失血量(276.3±57.9)ml,红细胞比容(10.1±1.4)L/L;B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28.2±6.1)g/L,总失血量(792.5±61.8)ml,隐性失血量(297.5±50.3)ml,红细胞比容(9.2±1.2)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组PT(12.78±2.03)s,APTT(34.27±3.91)s,INR 32.34±7.42;B组PT(13.17±2.19)s,APTT(32.36±3.18)s,INR 28.24±6.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检查证实两组患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组术中出血明显少于B组。结论:静脉应用氨甲环酸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能同样有效地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减少术后输血率,并没有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中局部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两种方式对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以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局部注射组和静脉滴注组,各25例。局部注射组缝合深筋膜后于骨折端局部注射2 g氨甲环酸后关闭切口;静脉滴注组切皮前10~15 min给予1 g氨甲环酸,第1次给药3 h后再次静脉给予1 g氨甲环酸。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率以及术后1、3、5、7 d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凝血功能指标,并于术后第1、7天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术后隐性失血、术后输血量、输血率局部注射组均少于静脉滴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7 d Hb、HCT值局部注射组高于静脉滴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7 d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7天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均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局部注射和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均能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量,均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但局部注射对减少隐性失血量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2-03—2015-04在本院初次行TKA治疗的106例RA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给药组、关节注射组和联合组,静脉给药组于止血带充气前15 min静滴氨甲环酸(TXA)1g,关节注射组术毕缝合关节囊后经关节囊切口注射TXA 1g,联合组于止血带充气前15 min静滴TXA 1g,术毕缝合关节囊后经关节囊切口注射TXA 1g。结果联合组术后24、72 h Hb、Hct均高于静脉给药组和关节注射组,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均低于静脉给药组和关节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和术后Fib、PT和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给药组和联合组均无输血者,3组均未发现DVT和肺栓塞。结论 RA患者TKA术前静脉滴注TXA联合经关节囊局部用药可减少围术期失血量,且不会增加DVT和肺栓塞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减少颈后路全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6-01—2016-06颈后路全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40例,通过电脑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在手术开始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5 mg/kg),对照组不使用氨甲环酸。比较2组术后第1、3、5天Hb,以及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例数。结果 40例术后均未出现硬膜外血肿、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并发症。观察组仅1例输血,对照组5例输血;观察组输血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5天Hb均高于对照组,而且术后失血量、总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开始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5 mg/kg)可以减少颈后路全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总失血量和术后失血量,降低围手术期的输血患者比例,但是不能减少术中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氨甲环酸静脉滴注与关节腔内局部注射对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3例随机分为静脉滴注组40例和腔内注射组33例,静脉组在麻醉诱导期使用氨甲环酸10 mg/kg体重,最大剂量1 g;腔内组关节囊缝合完成且止血带未放松前,将氨甲环酸1 g注入关节腔。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症状。结果:腔内组患者术后引流量(252±63)m L低于静脉组(545±61)m L,隐性失血量(603±59)m L低于静脉组(882±114)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腔内组患者PT、APTT、INR与静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有效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且相对安全,并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不同途径应用氨甲环酸的止血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纳入自2016-12—2017-12行单侧TKA治疗的10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4例静脉应用氨甲环酸(静脉组),38例关节腔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局部组),36例不用氨甲环酸(空白组)。比较3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24 h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后6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术后1、3、7 d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结果静脉组与局部组术后输血率低于空白组,静脉组术后输血率低于局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静脉组与局部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少于空白组,且静脉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少于局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静脉组与局部组术后24 h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低于空白组,术后1、3、7 d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高于空白组,术后6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侧TKA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输血率,同时可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对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具有积极意义,而且静脉应用较局部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全髋置换术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输血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研究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T组)40例,对照组(C组)40例。T组取2.0 g(20 m L)氨甲环酸,于假体安装完毕后关节周围浸润注射10 m L,髂胫束缝合后关节腔内注射10 m L。C组使用20 m L生理盐水,按T组方法局部应用。比较两组术后显性、隐性失血量、人均输血量、术后24 h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术后3 h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比较两组患者输血总费用、住院总费用、人均住院费用,计算成本效益比。结果两组患者显性、隐性失血量、人均输血量、术后24 h RBC、HB、H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明显优于C组。术后3 h PT和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输血总费用、住院总费用、人均住院费用较C组减少,成本效益比为29.164。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不仅明显降低术后失血量及人均输血量,还可节约住院费用,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不同给药途径(局部、静脉以及局部静脉联合)减少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方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因重度骨关节炎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无TXA使用禁忌的患者共计159例;排除术前存在深静脉血栓DVT、凝血功能异常、术前正使用抗凝药物、术前血红蛋白<100 g/L、伴有恶性肿瘤、伴有或曾发生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患者、伴有出血性疾病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分为A、B、C、D 4组,A组给予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100 ml,B组给予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1 g,C组术前30 min给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 g,D组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 g +关闭关节囊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1 g。记录患者术后凝血系列、显性失血量,并计算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输血率。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组间相关测量指标比较使用方差分析。 结果术前、术后1 d、3 d和7 d,同一时间点比较各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差异。4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10.53%、11.11%、13.64%和13.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1,P >0.05)。B组、C组和D组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都明显低于A组(P <0.05),D组的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明显低于B组和C组(P <0.05),而B组和C组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均无明显差异(P >0.05)。A、B、C、D 4组的输血率分别为21.05%,6.67%、4.76%和2.94%,B组、C组和D组的输血率明显低于A组(χ2 =9.914,P <0.05)。 结论氨甲环酸局部应用、静脉滴注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均能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失血量并降低输血率,而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静脉联合关节腔注射减少术后失血量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评估静脉应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女性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2015年9月~2017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女性患者63例,年龄49~85岁,平均(66.92±7.98)岁。随机分为加强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加强组患者分别于切皮前和术后3 h各静脉给予TXA 1 g,共计2 g;对照组仅在切皮前静脉给予TXA 1 g,共计1g。于术前、术后1 d、术后7 d行TEG、血常规、凝血4项、D-二聚体及双下肢动静脉彩超检测。统计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血栓发生率。[结果]加强组与对照组TEG、D-二聚体、PT和APTT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组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8.18%和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是监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血栓形成的有效指标。1 g与2 g TXA剂量差异不影响女性TKA患者凝血全过程、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率及术后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前静脉输注联合切口关闭前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减少老年脊柱手术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2-2020-03采用腰椎融合术治疗的80例腰椎疾病,40例术前TXA单次给药联合切口关闭前术区TXA浸泡(TXA组),40例术前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NS组).比较2组总出血量、显性出血量、隐性出血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和探讨不同时机应用氨甲环酸对于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于我科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0例患者,按照氨甲环酸的不同使用时机分为3组:A组为术前0.5h静脉应用1g氨甲环酸的患者,共33例;B组为术中缝合切口前静脉应用1g氨甲环酸的患者,共27例;C组为未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共30例。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患者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量、输血率以及术后近、远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的大小。结果关于失血量及输血率,A组与B组患者均明显低于C组,且A组效果较B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量,A组与B组患者均明显高于C组,且A组患者血红蛋白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结论氨甲环酸能有效地减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失血量,降低其输血需求,且术前0.5h给药较术中给药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