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材》2012,(12)
目的:比较分析同基原多部位入药紫苏类药材(紫苏叶、紫苏梗及紫苏子)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HSGC/MS技术分析紫苏类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考察其共有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初步分离鉴定出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中挥发性成分分别为47种、39种、46种;共有成分17种,主为β-石竹烯、紫苏酮、α-石竹烯、柠檬烯、芳樟醇、蘑菇醇、α-香柠檬烯、芹菜脑等。结论:为科学阐释同基原多部位入药紫苏类药材传统功效的差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源高良姜1,8-桉油精含量及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不同种源高良姜1,8-桉油精及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高良姜优良种源的选择及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高良姜药材中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野生及人工栽培高良姜药材1,8-桉油精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要求;人工栽培药材1,8-桉油精含量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而增加;从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28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主要为L-α-松油烯、反式-石竹烯、γ-杜松烯、1,8-桉油精、法尼烯等成分。结论:不同种源不同生长年限高良姜1,8-桉油精含量及挥发油成分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5个不同产地的毛蒟挥发油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用GC-MS法分析测定毛蒟挥发油。结果:各产地的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其中,石竹烯、α-石竹烯、橙花叔醇2为共有成分。新鲜药材挥发油得油率及化学组分含量均较高。结论:不同产地毛蒟挥发油含量及成分差异性大,易受产地、采收季节、储藏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其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山胡椒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从山胡椒叶及果实中提取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联用仪结合保留指数进行鉴定。结果:山胡椒叶挥发油共鉴定出2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6.51%,主要成分为D-吉玛烯(45.56%)、(+)-喇叭烯(5.76%)、石竹烯(5.75%)等;山胡椒果实挥发油共鉴定出了3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9.73%,主要成分为β-顺-罗勒烯(31.90%)、可巴烯(12.75%)、α-石竹烯(8.06%)等。二者共有挥发性成分14个。结论:山胡椒叶及果实主要挥发性成分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野艾叶的挥发性成分,并与艾叶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方法:用HSGC-MS技术分离和鉴定野艾叶与商品艾叶中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野艾叶与艾叶的挥发性成分中,均含有桉油精、樟脑、龙脑、松油醇、α-蒎烯、莰烯、蒈烯、对-伞花烃、β-石竹烯、蒿烯、γ-松油烯等特征性成分。结论:本实验为野艾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三种江西产陈皮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有根  范崔生  黄敏 《中草药》1998,29(6):373-374
测定了3种江西产陈皮药材中挥发油的含量,用GC-MS联用技术鉴定了挥发油中96%以上的成分,并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各药材挥发油均主含柠檬烯、γ-松油烯、β-月桂烯及芳樟醇等成分。  相似文献   

7.
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气-质联用系统对金银花、连翘药材以及药对配伍中的挥发油进行分析,评价配伍对挥发油成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 采用GC-MS对金银花、连翘药材和药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金银花挥发油中检出的香叶醇、十四烷酸甲基酯、十六烷酸乙基酯、荧蒽、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基酯、亚油酸等成分和连翘挥发油中检出的樟脑烯、α-松油烯、紫苏醇、蒎烯、棕榈醛、β-水茴香萜等成分在药对挥发油中未检出,而相对于单煎所得的挥发油,药对挥发油中新增成分有柠檬烯、异长松叶烯、十九烷等.结论 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对所提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云南松松塔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云南松松塔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云南松松塔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确定了其中20个组分的化学结构,并得到相对含量。结论云南松松塔挥发油中主要含有异长叶烯、石竹烯氧化物、α-蒎烯等物质。  相似文献   

9.
4个不同居群新疆阿魏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个不同居群新疆阿魏树脂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为新疆阿魏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新疆阿魏树脂挥发油,采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其挥发性成分,以GC-MS分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为检测指标,对野生生长在同一生境下的4个不同居群新疆阿魏树脂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从新疆阿魏各居群挥发油中分出了27个色谱峰,鉴定了22个化合物,4个不同居群新疆阿魏挥发油GC-MS分析均含有相同的主要活性成分,其相对含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中3,4-二甲基噻吩、α-萜品烯、水芹烯、3-蒈烯、2,3,4-三甲基噻吩、3,6-二甲基-1,4-二噻烷-2,5-二酮、3-硫代丙酸甲酯、1,1-二甲硫基乙烷、1,1-二甲氧基丙烷、α-石竹烯和绿叶烯为首次在新疆阿魏药材中检测到。结论综合分析新疆阿魏药材挥发性成分化学信息,新疆阿魏4个居群GC-MS分析主要化学成分一致,其相对含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为新疆阿魏种质资源、道地性与品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结合的方法对产自甘肃崆峒、陕西黄龙、陕西安康、湖北蕲春及河南桐柏的艾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探究气候因子对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从5个产地的艾叶中分别鉴定出54,52,57,47,55个成分,主要为单萜类、倍半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醛、烷烃及苯系化合物等,其中18种为共有成分。桉油精、樟脑、松油烯-4-醇、丁香酚和石竹烯是艾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灰色关联分析显示,年极低温度和年日照时数对桉油精和樟脑含量的影响较大;年降水量和年有效积温对松油烯-4-醇和石竹烯含量的影响较大;而年日照时数和年极高温度则对丁香酚是较为主要的影响因子。长日照与极端温度条件可能更有利于艾叶挥发性物质的积累,可据此优化艾的栽培条件或选择适宜产区,提高艾叶品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果实挥发油在干燥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和干燥果实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挥发油化学组分。结果:白花前胡果实干燥前后,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都为石竹烯类和1R-α-蒎烯。石竹烯类成分在干燥前后含量变化不大,1R-α-蒎烯在干燥后,含量降低,可见其干燥过程中有所损失。其他成分差异明显。结论:白花前胡果实可以趁鲜提油。白花前胡果实中石竹烯类含量超过了挥发油总量的55%,可考虑采收种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2.
邱琴  张国英  孙小敏  刘辛欣 《中药材》2004,27(11):823-82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从肉豆蔻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对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进行比较.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β-蒎烯、松油烯-4-醇、α-蒎烯、γ-松油烯、β-水芹烯等;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酸、肉豆蔻醚、松油烯-4-醇、α-蒎烯、黄樟醚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辐射诱变对阳春砂果实中挥发性萜类成分的影响,为阳春砂辐射诱变育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提取辐射诱变株系和对照株系果实鲜品中果皮和种子团的挥发性萜类成分,采用GC-MS法分析挥发性萜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辐射诱变可提高阳春砂种子团中α-蒎烯、β-蒎烯、异松油烯、y-萜品烯、β-石竹烯、檀香烯的含量,挥发性萜类...  相似文献   

14.
刘月  顾永哲  罗云  谭婷  廖正根  杨明 《中草药》2022,53(10):2991-2999
目的 建立银翘散蒸馏液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蒸发规律,为客观表征银翘散“香气大出即取服”煎煮终点判断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不同煎煮时间段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蒸馏液,采用GC-MS法定性分析挥发性成分并测定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对伞花烃、(R)-(+)-柠檬烯、γ-松油烯、薄荷酮、薄荷醇、4-萜烯醇、(R)-(+)-胡薄荷酮、(+)-香芹酮、胡椒酮12种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比较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煮散与饮片挥发性成分蒸发速度。结果 银翘散煮散与饮片挥发油GC-MS总离子流色谱图分别确定48和34个色谱峰,其中相对质量分数大于0.5%的色谱峰分别为26、21个;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煮散蒸馏液中,12种成分的平均蒸发速度均先增加后减少,均在煮沸0~10 min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28、13.21、1.06、0.48、1.49、0.42、2.08、2.27、1.76、0.79、0.16、0.20 mg/min;饮片蒸馏液中,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对伞花烃、(R)-(+)-柠檬烯、γ-松油烯的平均蒸发速度先增...  相似文献   

15.
黑皮油松及樟子松松针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黑皮油松及樟子松松针挥发油成分组成,进一步确定二者差异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方法对挥发性组分进行分析,进而对含量较高的成分进行比较。结果:黑皮油松松针挥发油共鉴定27种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石竹烯(36. 88%)、乙酸龙脑酯(14. 46%)、β-蒎烯(9. 76%);樟子松松针挥发油共鉴定38种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γ-衣兰油烯(11. 82%)、α-蒎烯(9. 34%)、石竹烯(7. 59%),杜松烯(7. 68%)、左旋乙酸冰片酯(7. 12%)。结论:黑皮油松与樟子松松针挥发油组成均以烯烃类物质为主,并含有少量醇类和脂类物质。且都含有α-蒎烯、乙酸龙脑酯、石竹烯、γ-榄香烯、α-衣兰油烯、α-杜松醇、T-杜松醇、冰片、β-蒎烯等物质,但含量差异较大。为黑皮油松及樟子松松针挥发油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GC-MS方法分析健步消肿止痛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对健步消肿止痛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在所设定的色谱条件下,挥发油主成分可达到较好分离。鉴定出健步消肿止痛油成分中的14个化合物,占提取所得挥发油总量的96.73%。相对百分含量大于1%的成分依次为新薄荷脑36.20%、α-蒎烯17.12%、樟脑15.93%、龙脑9.47%、异龙脑6.70%、水杨酸甲酯6.04%、β-蒎烯2.33%。结论健步消肿止痛油的主要成分为新薄荷脑。  相似文献   

17.
蛇床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床子系伞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momnieri(L.)Cusson的干燥成熟果实,我国各地均有生长。近几年来,随着对蛇床子研究的深入,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均有新的发现,本文拟就蛇床子在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概述,以供参考。1 化学成分1.1 挥发油 蛇床子含挥发油1.3%。秦路平等利用GL-MS技术从国产蛇床子挥发油中分离出27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20个成分:α-蒎烯、莰烯、环葑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β-松油烯、α-松油烯、异龙脑、3,5-二甲基苯乙烯、艹奥、乙酸龙脑酯、△1,8-对位薄荷二烯-9-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广西不同产地假茼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假茼蒿药材中的挥发油,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假茼蒿药材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共有成分仅8个,即α-石竹烯、葎草烯环氧化物Ⅱ、(E)-β-金合欢烯、古巴烯、芳樟醇、石竹烯氧化物、δ-荜澄茄油烯、3,7,11,15-四甲基己烯-1-醇。结论:不同产地假茼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其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肉豆蔻饮片及其标准汤剂挥发性成分差异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肉豆蔻饮片与标准汤剂中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15批肉豆蔻饮片标准汤剂挥发油含量范围为0.324%~0.688%,转移率范围为5.06%~10.00%,平均转移率为7.23%,标准偏差为1.5%.肉豆蔻饮片与标准汤剂中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2种共有成分,分别占各自挥发性成分总量的78.2%和79.17%.两者的主要成分均为肉豆蔻醚、α-蒎烯、伪柠檬烯、(-)-4-萜品醇、γ-松油烯、黄樟素、甲基丁香酚、松油烯、榄香素.实验结果表明肉豆蔻饮片与标准汤剂中挥发性成分组成与相对百分含量差异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肉豆蔻配方颗粒中有效挥发性成分制备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蒋受军  朱斌  林瑞超  鲁静 《中药材》2002,25(3):183-183
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小野芝麻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小野芝麻挥发油主要成分有α-石竹烯、十六烷酸、β-芳樟醇、α-蒎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