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微移动”在预防仰卧位手术患者术中骶尾部获得性压力性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树兰(杭州)医院进行择期仰卧位手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骶尾部覆盖硅胶泡沫软敷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微移动”,即每隔1 h,轮流向左或向右变换手术床15°,持续5 min。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骶尾部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和骶尾部皮肤相对温差。结果 观察组100例中有2例发生IAPI(均为Ⅰ期),对照组100例中有10例发生IAPI(其中Ⅰ期8例、Ⅱ期2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4,P=0.037);观察组骶尾部皮肤相对温差为0(-0.1,0.1)℃,对照组为0.2(-0.2,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61,P<0.001)。结论 “微移动”可降低仰卧位手术患者术中骶尾部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骶尾部皮肤相对温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综述ICU患者不同部位黏膜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现状、分期、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以供临床实践及进一步研究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归纳ICU患者黏膜压力性损伤在不同部位的发生现状、特征与护理。结果 黏膜压力性损伤在ICU发生率较高,目前临床多关注于口腔和鼻部,对消化道、气道及尿道关注有限。黏膜压力性损伤在不同的ICU人群和部位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预防护理措施也不尽相同。结论 ICU患者黏膜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不容忽视,而对其的临床关注和相关研究仍十分有限,亟需进一步研究来完善各部位黏膜压力性损伤的监测方案,开发科学的分级系统,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和集束化的预防策略等,从而降低黏膜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心脏术后压力性损伤规范化实践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以减少压力性损伤为目标,从压力性损伤的预防、风险评估、分期、干预与处理措施等方面构建压力性损伤规范化实践方案。对该方案运行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应用压力性损伤规范化实践方案后,规范化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下降,损伤皮肤愈合时间缩短,皮肤护理费用减少,护士对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护理措施落实率提高,50名ICU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分数提高,2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构建心脏术后压力性损伤规范化实践方案,可降低ICU成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ICU护士对压力性损伤的认知和管理的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ICU重症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建立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抽取2017年1—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入住ICU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4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住院期间压疮发生情况,采用自制调查表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分别用H-L偏差度检验和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偏差度和区分度。结果 本次研究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6.4%。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糖尿病、乳酸、有创机械通气、性别为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为压力性损伤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依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H-L检验:χ2=4.561,P=0.683)和区分度(AUC=0.886,95%CI:0.749~0.970)。结论 本次研究整合了压力性损伤的7项影响因素,依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依据个体在列线图中各个危险因素的不同水平指导医护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从而有效预防ICU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CU心脏外科术后成人患者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心脏外科术后成人患者322例,描述患者临床资料及压力性损伤情况,同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ICU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中输血量是ICU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性别、体外循环时间、术中最低体温是ICU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ICU心脏外科术后成人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年龄、性别、术中输血量、体外循环时间、术中最低体温是其影响因素。临床护理时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对患者术中输血量、体外循环时间、术中体温做到严格把控,同时给予患者围术期预见性干预措施,以降低ICU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CU患者头面部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2月收治的ICU患者210例,根据头面部是否发生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分为发生组(n=50)和未发生组(n=160)。使用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210例研究对象中有50例患者发生了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2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水肿、俯卧位、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Ⅱ、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是ICU患者头面部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预测头面部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风险的回归方程:Logit(P)=12.399+2.153×水肿+2.217×俯卧位+0.541×APACHEⅡ评分+0.342×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列线图模型AUC=0.945(95%CI:0.926~0.964),提示模型区分度较好;校正曲线显示模型校准度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χ2=3.063,P=0.930)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ICU患者头面部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风险识别能力,可以为早期筛查高风险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并评价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Braden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Munro围术期成人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对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手术获得性压力损伤的预测效果,为临床选择使用适宜量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所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6月外科择期手术患者237例,应用3种量表于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进行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和皮肤检查。比较3种量表的预测效果和操作便利性。结果 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Braden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Munro围术期成人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术前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5、0.619、0.684;术中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0.633、0.882;术后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1、0.757、0.870;3种量表的评估用时比较,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评估用时最短。结论 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对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患者预测能力较好,方便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4R危机管理理论对ICU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防控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12月ICU收治的270例失禁患者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皮肤护理方法对失禁患者进行管理。选取2019年1—7月ICU收治的254例失禁患者为观察组,采取4R危机管理理论对失禁患者进行管理。比较2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以及失禁相关性皮炎严重程度。结果 观察组发生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为14.9%低于对照组的2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897,P= 0.015)。观察组失禁相关性皮炎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Z=-2.491,P=0.013)。结论 应用4R危机管理理论对ICU失禁患者进行管理,能有效降低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减轻失禁相关性皮炎的严重程度,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以预测谵妄的发生。方法 应用损伤严重程度评分量表,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437例,将谵妄组(n=142)和非谵妄组(n=295)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构建列线图,采用Bootstrapping法验证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损伤严重程度评分>21分(OR=39.718)、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13分(OR=20.921)、ICU入住时间>9 d(OR=4.331)、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每增加1分)(OR=1.823)和未使用右美托咪啶(OR=0.367)是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5项危险因素构建的严重创伤患者谵妄发生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936,灵敏度为88.73%,特异度为85.42%,约登指数为0.742;外部模型验证结果,一致性指数为0.917,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4.37%。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能有效预测严重创伤患者住院期间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镂空式固定法在危重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100例行脐静脉置管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镂空式固定法固定脐静脉导管,对照组按常规采用透明敷贴密闭式固定,比较2组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敷贴更换频次、脐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21.057,P<0.001);敷贴更换频次明显少于对照组(t=-17.321,P<0.001);观察组皮肤浸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脐部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透明敷贴密闭式固定法相比,镂空式固定法能够延长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减少敷贴更换频次,有效降低皮肤浸渍和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适合ICU医护人员早期预测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风险的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入住ICU的符合标准的患者223例,按照其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n=69)和非ARDS组(n=154),并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应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ARDS早期风险预测模型纳入年龄(OR=1.136)、肺损伤预测评分(OR=2.328)、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OR=2.830)和肺炎严重指数(OR=1.033)4个预测因子。模型公式Z=0.128 × 年龄+0.845 × 肺损伤预测评分+1.040 × 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0.032 × 肺炎严重指数-20.059。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灵敏度为0.906,特异度为0.812,Youden指数为0.718。结论 本模型可以有效预测ICU患者ARDS的发生,且所有指标在入住ICU早期即可获得,可为ICU医护人员早期及时对不同风险分层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unit,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7月1日—12月31日,采用自行设计的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资料收集表对某三级甲等医院NICU中384例患儿的医源性皮肤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15.1%;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包括撕拉胶布、持续气道末正压通气以及气管插管压迫鼻部皮肤、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压迫皮肤、臂部皮肤保护不当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患儿的住院时间及出生体重(P<0.05)。结论 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高,患儿出生体重越小、住院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行负压伤口治疗期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特征及预后,为有效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行负压伤口治疗患者39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在连云港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创面修复病房行负压伤口治疗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完成了预期的负压伤口治疗和个体化标准湿性疗法的随访治疗与观察3个月。负压治疗期间以患者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主要结局指标,次要指标为发生时间、皮肤损伤的愈合时间、负压治疗14 d伤口面积和深度缩小率,以及随访3个月的伤口治愈率与愈合时间。结果 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无脱落,两组负压伤口治疗期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7.95%(7/39)和22.50%(9/40),发生时间为(3.86±1.57) d和(3.33±1.12) d,愈合时间为(5.14±1.77) d和(5.44±1.13)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负压伤口治疗14 d伤口面积和深度缩小率、随访3个月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也均接近(P>0.05)。结论 在门诊或住院实施负压治疗的患者均有较高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其发生时间及愈合时间接近。及早发现、积极干预能降低对伤口治疗近期和远期效果的影响。考虑成本和便利性,在门诊实施负压伤口治疗可能是慢性伤口治疗可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 ICU压疮发病特征及氧合作用和血流灌注指标与压疮发生的相关性。【方法】113例ICU患者分为压疮组(26例)与非压疮组(87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氧合作用与血流灌注指标,并对有意义的指标进行进一步的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压疮的多发部位为骶尾部、臀部及肩胛部,大多数压疮患者的分期为Ⅰ期或Ⅱ期;压疮组平均年龄及入院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与外伤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压疮组(P<0.05);压疮组与非压疮组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Braden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β=1.637,OR=5.140)、呼吸系统疾病(β=1.592,OR=4.914)、外伤(β=1.748,OR=5.743)是 ICU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而高 MAP(β=-1.528,OR=0.217)、高Braden评分(β=-1.705,OR=0.182)是保护因素。【结论】高龄、呼吸系统疾病、外伤是 ICU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而高 MAP、高 Braden评分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ICU非糖尿病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发生高血糖的现状,并探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8年1月—9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式回顾性分析了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个ICU的176例行肠内营养的非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发生高血糖的现状及危险因素。结果 37例患者发生高血糖,发生率为21.02%。发生高血糖患者与未发生高血糖患者在年龄(OR=1.1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OR=1.41)、鼻饲速度(OR=1.15)、肠内营养液类型(OR=0.45)、是否进行肠外营养(OR=3.01)、是否使用抗生素(OR=1.77)、是否进行机械通气(OR=7.16)、是否手术(OR=43.99)、输注途径(OR=6.1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升高、鼻饲速度加快、输注短肽或单体型肠内营养液、进行肠外营养、进行机械通气、手术、应用鼻肠管是ICU非糖尿病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发生高血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ICU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medical device-related pressure injuries,MDRPI)闭环管理系统,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构建由风险评估、临床护理决策、质量与安全管理模块组成的ICU MDRPI闭环管理系统,于2019年7月在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病房中使用,比较闭环管理系统应用前后6个月患者入ICU时MDRPI评估率、MDRPI住院评估率、MDRPI高风险患者筛查率、临床护理决策实施率、MDRPI发生率。 结果 闭环管理系统应用后,患者入ICU时MDRPI评估率从64.3%上升至96.8%,MDRPI住院评估率从44.9%上升至98.2%,MDRPI高风险患者筛查率从51.3%上升至98.9%,临床护理决策实施率从39.6%上升至95.8%,MDRPI发生率从15.9%下降至7.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ICU MDRPI闭环管理系统能帮助ICU护士科学、客观地评估MDRPI,并作出合理的护理决策,可规范MDRPI管理流程,有效降低MDRP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ICU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系统评价ICU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为相关预测模型的构建、应用及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HINA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发表的与ICU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由2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使用预测模型构建研究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清单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28个ICU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其中20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在验模过程中均>0.7。性别、年龄、糖尿病史、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是进入模型最多的预测因子。 结论 ICU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研究整体质量较高、模型性能好。男性、高龄、有糖尿病史、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长是ICU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因素。护理人员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选择预测模型,尽早识别压力性损伤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