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将9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行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和常规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操作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6%)低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保肛率和肿瘤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与常规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优势更为明显,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的患者在腹腔镜的辅助操作下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日—2014年5月20日接受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的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即腹腔腔镜组(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开腹组),每组各39例患者。腔镜组患者在腹腔镜辅助操作下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开腹组患者行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分析;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统计整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资料。结果: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的术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比较,腔镜组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6%(1/39),开腹组并发症率25.6%(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操作下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肯定,对患者机体手术损伤较小、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两种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治疗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84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为腹腔镜TME组和经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aTME)组,各42例。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应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围手术期指标、PAC-QOL评分比较采用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复发率、转移率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镇痛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TME组在手术时间大于腹腔镜TME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低于腹腔镜TM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 TaTME组患者PAC-QOL评分为(36.8±3.0)分,低于腹腔镜TME组患者的(40.4±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TME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90.5%,低于TaTME组患者的生存率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与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相比,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具有优势,并发症发生、复发、转移、死亡情况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肛拖出式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前瞻性选择武汉市普仁江岸医院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进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与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随访情况。 结果(1)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术前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的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术后的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年复发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54、0.519、0.852,均P>0.05)。 结论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减少机体炎性反应,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04永城市人民医院肛肠科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6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遵循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原则,实施直肠低位前切除术(LAR).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1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1 998年 2月~ 2 0 0 3年 6月本院行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病人 ,收集手术、术后病理学结果及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的临床资料 ,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共有 76例接受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 1 78.6± 4 9.9min(90~ 35 0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为 77.4ml(1 0~ 6 0 0ml) ,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 1 7.7± 1 2 .0d(6~ 6 7d) ,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平均为2 .8d。肿块距下切端平均为 3.35 2± 1 .0 6 2cm(2 .0~ 5 .0cm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 8.4 %。无手术死亡率。中转开腹手术 7例 (9.2 1 % )。总保肛率为 6 3.1 6 %。结论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能够达到和符合TME的原则 ,治疗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新辅助治疗后行腹腔镜手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观察组)与同期48例单纯腹腔镜手术(对照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条件具有可比性,两组均无手术相关死亡患者。观察组淋巴结清除数明显低于对照组(8.3 vs. 15.2,P<0.01),其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行新辅助治疗后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同期收治的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病人分为腹腔镜组(145例)和传统开腹组(152例)进行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有6例中转开腹。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7.5±49.3)m in和(142.4±32.7)m in,腹腔镜组时间长于开腹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78.4±25.6)m l和(131.5±45.5)m l,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在肿块切除范围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4±1.0)d和(3.7±1.5)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和11.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2%和5.9%,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能取得与开腹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性效果,并具有出血少、肠功能恢复快、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及排尿功能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01年9月至2003年6月我院同期收治的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分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进行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62例,其中3例(4.8%)中转开腹;开腹手术79例。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5.1±48.8)min和(136.1±34.9)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69.3±70.1)ml和(100.7±110.5)ml,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两组在肠段切除长度、肿块距下切缘距离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恢复肠道功能的时间腹腔镜组为(2.0±1.4)d,开腹组(3.2±1.1)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1%和3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4)。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4%和5.4%。结论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对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能够达到TME的治疗原则,并可取得与开腹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性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两家医院收治的6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均接受TME治疗,将接受完全腹腔镜TME的30例患者纳入TME组,将接受La-TaTME治疗的33例患者纳入La-TaTMEfflo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肿瘤学指标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复发率及转移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肿块直径、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肿块下缘距远切端距离、术后2年复发率及转移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TaTME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比TME组低(P<0.05)。La-TaTME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TME组低(12.l%vs.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La-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可减少术中出血,加速恢复进程,并可降低并发症风险,但在降低近中期复发率、转移率方面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2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观察组,n=67)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对照组,n=54),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预后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保肛率、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肿瘤下缘与远切缘距离、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较开腹手术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行,临床疗效及预后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12.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价值.方法119例直肠癌患者,肿瘤距肛缘均在8 cm以内.54例应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传统组),65例应用TME治疗(TME组).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和局部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TME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8 min,术中失血量100mL,而传统组则为182min,3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23%和35.18%(P<0.01).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局部复发率低,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42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直肠全系膜切除情况、淋巴结清除数量、保肛率、术后排尿功能等。结果:77例直肠癌根治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直肠系膜切除质量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腹腔镜组长于开腹组;保肛率、淋巴结清除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排尿功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微创、安全、有效,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及术中失血量、直肠系膜切除质量均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选择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50例(腹腔镜组)和开腹下实施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50例(开腹组),对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除淋巴结总数、住院总费用、随访结果等资料进行对比及临床分析。 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少(P均<0.05);术中淋巴结清扫、直肠远切端距癌灶最下缘距离与开腹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均较开腹组少(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在减少损伤及术后恢复方面优于开腹组。而且腹腹镜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下段直肠癌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48例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A组),并与同期186例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进行对比分析(B组)。结果 两组病人之间年龄、性别比例、肿瘤最大横径、术中出血量、收获淋巴结个数、术后并发症、术前Wexner评分、术前肛门最大收缩压、术后Wexner评分、术后肛门最大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之间肿瘤下缘至齿线距离、体质指数、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年龄、肿瘤最大横径、新辅助放化疗比例、术中出血量、收获淋巴结、术后并发症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下缘距齿线距离、BMI、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下段直肠癌是有效的,尤其适合于低位、骨盆狭窄的男性直肠癌患者,但要充分准备,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期间行TME的腹腔镜Dixon术式52例和传统开腹Dixon术式46例并无预防性造口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组的手术学指标、术后恢复情况、肿瘤学指标和近期、中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中除腹腔镜组有2例(3.8%)中转开腹外,其余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和切口愈合情况均优于开腹组(P<0.05),而术后吻合口漏和肺部感染情况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切除标本远切缘和环周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清扫淋巴结数目和肿瘤下缘距远切缘距离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肿瘤相关死亡、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ME安全、可行,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根治效果满意,近期、中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近。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疗效,评价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2004-2007年收治的25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Dixon)作为实验组,并按年龄、性别、肿块下缘距肛门距离、Dukes分期等匹配条件从同期开腹直肠癌手术(Dixon)中抽取2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风险、术后恢复和随访结果.数据采用t检验、X~2检验.结果腹腔镜组25例中1例转改良Bacon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97±36)min和(172±5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4).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57±105)ml和(304±237)ml,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t=-2.95,P=0.01).两组肠段切除长度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4、-0.77,P>0.05).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腹腔镜组为(2.9±0.9)d,开腹组为(4.3±1.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P=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和2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P=0.31).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和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安全、可行,创伤小,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及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自主神经的效果。 方法选取94例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7例。A组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B组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近切端长度、远切端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术后排尿功能与性功能。术后进行随访,比较随访期间复发与转移率、死亡率。 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禁食时间均低于B组(P<0.05),术后镇痛率低于B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近切端长度、远切端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等肿瘤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尿障碍总发生率接近(P>0.05),A组尿管拔除时间、残尿量低于B组,自由尿流率高于B组(均P<0.05)。A组术后勃起功能障碍与射精障碍总发生率分别为14.9%、17.0%,均低于B组,且A组整体勃起功能与射精功能优于B组。A组随访期间复发与转移发生率为8.5%、死亡率10.6%;B组复发与转移发生率12.7%,死亡率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且利于清晰地显露手术视野,为盆腔自主神经的识别及护提供了有利条件,改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与性功能,具有较高安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