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发热患者的监测价值,及时发现、预防和治疗感染患者。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关节置换术并早期发热的患者160例;按照患者细菌学培养的结果将其分为感染组72例和未感染组88例;比较两组患者及组内患者之间血清PCT、CRP、ESR水平以及WBC计数。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PCT、CRP、ESR、WBC相近,手术后,感染组PCT、CRP、ESR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相近;未感染组患者PCT、CRP、ESR、WBC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术后7d患者WBC和PCT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ESR和CRP水平仍然较高;术后发热并发感染的患者中,PCT水平在不同感染类型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用于不同感染类型的鉴别,而CRP、ESR、WBC三种指标在不同类型感染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CRP、ESR三者对应的ROC曲线(P0.05),可用于诊断术后发热是否由感染引起。结论合理选择感染指标在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早期感染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PCT受手术影响较小,可用于鉴定感染类型,CRP和ESR可作为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在类风湿关节炎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意义,旨在为患者早期控制感染、阻断疾病演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3月类风湿关节炎置换术后感染者20例为感染组,未感染者222例为未感染组,健康体检者48例为对照组。比较术前、术后48h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术前感染组ESR水平为(31.10±7.90)mm/h、CRP为(8.20±2.01)mg/L,未感染组为(33.00±4.00)mm/h、(8.00±1.30)mg/L,均高于对照组(19.50±3.00)mm/h和(5.34±2.2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PCT水平为(0.31±0.11)ng/mL、WBC水平为(9.50±3.04)×109/L,未感染组分别为(0.33±0.12)ng/mL、(9.62±3.44)×109/L与对照组(0.24±0.15)ng/mL和(8.23±1.21)×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感染组、未感染组ESR分别为(69.04±9.80)mm/h、(42.13±11.30)mm/h,PCT为(12.60±1.96)ng/mL、(5.54±3.17)ng/mL,CRP为(23.08±6.87)mg/L、(12.20±3.56)mg/L及WBC为(18.63±4.98)×109/L、(11.98±2.15)×109/L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感染组ESR、PCT、CRP及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水平敏感度89.58%、PCT91.67%,优于CRP79.17%、WBC60.42%,PCT水平特异性89.18%、阳性预测值67.69%优于ESR、CRP、WBC指标。PCT曲线下面积0.872,截断值10.50ng/mL。结论PCT水平变化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置换术后早期感染诊断,且PCT的截断值10.50ng/mL,能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染相关指标检测对脊柱手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早期判断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07年1月-2017年12月行脊柱手术后发生深部切口感染患者及术后无感染患者各60例,分别计为试验组与对照组,通过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对病原菌测定;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感染相关指标[体温、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并统计上述相关指标异常率。结果深部切口感染相关分泌物分离出病原菌1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0株(68.97%),革兰阳性菌41株(28.27%),真菌4株(2.76%);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d体温、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P0.05);术后7d试验组体温、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比术前均增高(P0.05),而对照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7d试验组CRP、ES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手术后深部切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体温、WBC、中性粒细胞计数、CRP、ESR可作为深部切口感染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炎症相关指标对急性骨关节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骨关节术后患儿105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骨关节感染分为感染组(n=43)和未感染组(n=62)。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统计术前和术后3 d、7 d的血沉(ESR)、全血白细胞(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淀粉样蛋白A(SAA)、和不同感染类型患儿ESR、全血WBC和血清CRP、PCT、SAA水平,分析ESR、全血WBC和血清CRP、PCT、SAA对儿童急性骨关节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3 d、7 d与术前比较,两组患儿ESR、全血WBC和血清CRP、PCT、SAA水平均升高(P0.05),感染组高于未感染组(P0.05)。术后3 d,混合感染患儿ESR和血清CRP、PCT、SAA水平均高于骨髓炎患儿和化脓感染患儿(P0.05)。PCT对儿童急性骨关节感染敏感性高于其他指标(P0.05)。结论 ESR、全血WBC和血清CRP、PCT、SAA对急性骨关节感染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中PCT对急性骨关节感染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WBC、ESR、CRP以及PCT表达水平及病原菌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住院的198例骨折术后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无感染组,分别于骨折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监测患者血WBC、ESR、CRP及PCT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此外,对骨折术后感染组病原菌种类及占比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组术后第1、3、5天,WBC、ESR水平与无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显著高于无感染组(P0.05);感染组术后第5、7天,CRP水平显著高于无感染组(P0.05);感染组PCT第3天即达峰值,且第3、5、7天PCT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感染组。77例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的分泌物中共分离出98株病原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65株,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33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骨折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联合监测WBC、ESR、CRP及PCT可提高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降钙素原(PCT)及乳酸水平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8年9月医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36例感染患者为感染组,随机选取60例非感染患者为非感染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健康者41名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NLR、PCT、乳酸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PCT、乳酸指标及三者联合检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NLR、PCT、乳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 ROC诊断模型分析结果,三指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均具有较高的早期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均>0.7。三者联合检测预测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曲线下面积为0.897,敏感度为94.4%,特异性为81.7%。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NLR、PCT、乳酸水平显著升高,该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颅脑手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及颅内感染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2017年收治的57例颅脑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颅内感染组(16例)、肺部感染组(17例)、中枢性发热无感染组(11例)以及无发热无感染组(13例)。比较患者血清PC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以及脑脊液常规检查指标,评估血清PCT对颅脑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四组患者PCT、WBC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组PCT水平高于其他三组(P<0.05),颅内感染组与中枢性发热无感染组和无发热无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颅内感染组患者WBC计数高于中枢性发热无感染组和无发热无感染组患者(P<0.05),与肺部感染组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颅内感染组为对照组,ROC曲线诊断肺部感染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62.5%。颅内感染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5 d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脊液白细胞、葡萄糖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对于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无诊断价值。血清PCT升高与否可用于颅脑术后肺部感染和颅内感染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输尿管内支架管置入术和肾穿刺造瘘术处理结石并感染的对比。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连州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梗阻性尿脓毒症患者80例,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肾穿刺造瘘术,研究组行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观察分析两组感染指标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引流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感染指标WBC、NEUR、CRP、PCT水平术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两组术后感染指标WBC、NEUR、CRP、PCT水平分别术前组内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引流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分析输尿管镜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较肾穿刺造瘘术的引流成功率高,且利于抽取肾积水,降低降钙素原水平,减轻脓毒症,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铜陵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8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其中分为尚未明确感染性质组115例,明确细菌感染组134例、混合感染组131例,对照组同期新生儿非感染疾病450例。观察新生儿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白细胞(WBC)计数及各指标的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 (1)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其他组ESR、N有显著差异(P0.05),PCT、hs-CRP、WBC计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及混合感染组PCT、hs-CRP、ESR、N、WBC计数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细菌感染组及混合感染组PCT、hs-CRP、ESR、N、WBC计数显著下降(P0.05),其他组PCT、hs-CRP无显著差异(P0.05),ESR、N、WBC计数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hs-CRP、ESR、N及WBC计数无显著变化(P0.05);(2)细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PCT阳性率73.13%、48.68%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及对照组24.34%、31.11%(P0.05),细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hs-CRP阳性率58.21%、51.91%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及对照组32.17%、34.22%(P0.05),细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ESR阳性率42.54%、46.56%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及对照组26.08%、33.78%(P0.05),细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N阳性率43.23%、45.04%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及对照组38%、30.22%(P0.05),四组间WBC计数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联合检测阳性率84.33%、58.20%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及对照组50.43%、51.77%(P0.05);(3)其他组、细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联合检测灵敏度分别为42.08%、92.39%、85.93%;(4)其他组、细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联合检测特异度分别为71.12%、91.35%、70.82%。结论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诊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意义非凡,对抗生素的应用、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合保温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炎性因子及复苏期寒战的影响,为老年患者术中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低体温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在医院行腹部手术的12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给与常规保温,研究组患者术中给予复合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时、术中30min、术中60min、术中120min、术中180min、术后30min时患者直肠温度,术前、术后24h、48h时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变化情况,复苏期寒战及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同时点体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术期不同时点PCT、CRP、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术后24h和48h炎症因子PCT、CRP、WBC水平均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患者复苏期寒战发生率15.00%高于研究组的发生率3.33%(P<0.05),两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手术患者术中给与复合保温措施进行保温,有利于维持术中正常体温保持稳定,降低术后复苏期寒战发生率,减轻围术期炎性反应,对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和血沉(ESR)在判断糖尿病足(DF)感染中的作用,探讨PCT在判断DF感染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寻找临床中反映DF感染的可靠指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医院就诊的83例DF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感染程度分为无感染组22例、轻度感染组26例、中度感染组28例和重度感染组7例,比较4组PCT、hs-CRP、WBC和ESR的差异;根据DF预后分为治愈组23例、好转组44例和无效组16例,比较各组中PCT、hs-CRP、WBC和ESR的差异;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PCT、hs-CRP、WBC和ESR均逐渐升高,轻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重度感染组PCT、hs-CRP、WBC、和ESR均显著高于无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感染组PCT、hs-CRP、WBC和ESR均显著高于轻度感染组和中度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效组及好转组的PCT(0.75±0.12)、(0.20±0.08)ng/ml和hs-CRP(48.60±4.85)、(22.69±2.36)mg/L均显著高于治愈组的(0.12±0.01)、(6.53±0.6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T是可以反应DF患者感染程度和预后的良好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开放性肢体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与并发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开放性肢体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同等内固定手术,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32例与非感染组44例。分别在手术前、术后3天、1周及两周检测所有患者的WBC,ESR和CRP。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检测时间点的WBC、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及2周两组患者的ES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检测时间点的WBC、ESR和CRP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1周检测WBC对术后感染诊断敏感性较术后2周更高(术后1周85.69%,术后2周78.13%),特异性较术后3天更高(术后1周100.00%,术后3天90.90%)(P0.05);术后1周及术后2周CRP对术后感染敏感性和特异性比术后3天更高(P0.05);术后3天、术后1周联合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均分别高于同时间点单项检测(联合检测敏感度:术后3天100.00%、术后1周100.00%;特异性:术后3天93.18%、术后1周70.45%)(P0.05)。结论开放性肢体骨折患者ESR及CRP在术后感染时均呈升高趋势,WBC在术后感染短期内升高。CRP与WBC可作为辅助诊断开放性肢体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并比较一期及二期翻修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4月至2009年6月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6例.根据修复方式不同分为一期翻修组及二期翻修组,每组28例.患者术后随访,并复查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C反应蛋白(CRP),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X线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2~ 20( 15.3±4.4)个月.两组患者细菌培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翻修组和二期翻修组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6.5±8.9)、(94.2±5.6)分]均较术前[(21.3±53)、(20.3±4.8)分]显著提高(P<0.05),且术后二期翻修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一期翻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ESR、CRP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组间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一期翻修比较,二期翻修能够显著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二期翻修疗效优于一期翻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布鲁菌感染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进行研究。方法将169例血培养阳性患者分为3组,其中布鲁菌组39例、大肠埃希菌组8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组49例,分别对3组PCT、CRP、WBC、ESR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CT在3组中比较,布鲁菌组均低于大肠埃希菌组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组低于大肠埃希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在3组中比较,布鲁菌组均低于大肠埃希菌组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组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ESR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在布鲁菌感染患者中升高不明显,联合CRP、WBC、ESR等指标可以辅助诊断布鲁菌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不同病原体感染脑膜炎中的鉴别价值,探讨PCT监测其治疗预后的可行性。方法对53例患儿于入院24h内行血细菌培养、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测定,根据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将53例患儿分为两组,化脓性脑膜炎组27例和病毒性脑膜炎组26例,分析PCT、WBC、ESR、CRP在两组患儿发病初期的变化及阳性率。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PCT值明显高于异常界值,病毒性脑膜炎组<0.5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ESR、CRP值病毒性脑膜炎组也均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PCT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阳性率也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ESR、CRP阳性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是鉴别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重要参考指标,是治疗中疗效观察、病情预后检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二期翻修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为治疗方式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4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一期翻修术组)21例和观察组(二期翻修术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及其他感染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d及7d观察组炎性因子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及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其他炎性因子及其他常见感染指标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期翻修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感染相关指标的不良影响小于一期翻修术,因此更为适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胸外科手术后早期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行胸外科术后患者34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05例为术后感染组,236例为术后未感染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各组人员在术前、术毕、术后1 d、术后3 d、术后6 d等不同时间段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并计算3种指标在诊断术后感染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未感染组的检测结果在术毕时均显著升高,术后第1 d达到最高点,然后开始下降。感染组则在术毕时显著升高,术后第3 d达到高峰,感染组在不同时间段的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未感染组比较,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依次升高。诊断术后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血清PCT均优于WBC和CRP。结论胸外科术后并发感染可引起PCT、WBC和CRP增高,PCT判断术后感染比WBC和CRP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可作为胸外科术后早期感染诊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趋势,探讨其对术后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医院接受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发生感染的26例患者作为感染组,55例未发生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4、7d血清CRP和PCT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前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dPCT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术后4、7dPCT和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不同类型的感染患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6,P=0.036)。结论联合检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变化,对于临床诊断术后感染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血清降钙素原(PCT),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0年10月,青岛市关节置换患者40例,其中20例为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者分为感染组;20例非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分别于感染组翻修术前24h、对照组关节置换术后24h采取静脉血,离心获取血清,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当PCT与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对比两指标诊断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PCT对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100%,特异性明显优于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T可以作为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断的理想指标,结合CRP更有助于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降钙素原(PCT)、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水平对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28 d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5例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组)及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抽取入组对象空腹肘静脉血,检测感染组患者入院后3、7、14 d外周PCT、FIB、WBC及NEU水平,并根据其28 d预后情况将感染组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3 d、7 d、14 d时PCT、FIB、WBC及NEU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CT、FIB、WBC及NEU计数水平预测患者28 d预后的价值,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PCT、FIB、WBC及NEU计数水平患者的28 d生存率情况。结果 95例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有26例死亡,病死率为27.37%,死亡组的年龄、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及肺部原发疾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PCT、FIB、WBC及NEU计数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存活组患者住院后3 d、7 d、14 d时PCT、FIB、WBC及NEU计数水平低于同时间点死亡组患者(P0.05);入院时PCT、FIB、WBC及NEU计数高于Cutoff值患者的28 d存活率均较低(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PCT、FIB、WBC、NEU计数变化趋势对判断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