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氢大麻醉(△~1-THC,在美国也称△~9-THC)在癌化疗中用作镇吐剂。它同时也是一种治疗青光眼和气喘的潜在用药。临床上大麻曾成功地试用于治疗癫痫。合成的大麻酚类化合物正在研究用作镇痛药和镇静弛缓剂。自古以来,大麻就用于治疗。在中国古代它被用作外科麻醉药。在印度医药中亦广泛使用大麻,在印度教(Ayurvedic)和穆斯林(Tibbi)药物体系中它被用作解痉药、催眠药、镇痛药、用于精神状态和增强对身体极度紧张的抵抗力等。在中世纪,大  相似文献   

2.
成亮  孔德云 《中草药》2008,39(5):783-787
大麻作为一种古老的栽培植物,很早就有相关的记载.药理研究表明,大麻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大麻素类化合物(cannabinoids),目前已知天然大麻素有70种,其中四氢大麻酚(THC)、大麻二酚(CBD)是大麻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虽然THC被认为是其最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神经活性,可用于治疗癌症引起的呕吐,但THC具有致幻作用,这也成为许多国家禁种大麻的唯一原因.与THC不同的是,CBD是大麻中的非成瘾性成分,能阻碍THC对人体神经系统影响,并具有抗痉挛、抗风湿性关节炎、抗焦虑等药理活性.近年来,人们对大麻二酚类化合物以及其与大麻受体CB1和CB2相互作用的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为此,就CBD及其类似物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大麻二酚是非生理依赖性成分,不具有大麻的成瘾性,可被有选择地应用于晚期癌症。大麻二酚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综述了大麻二酚调控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殖、减轻癌细胞侵袭性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为大麻二酚的抗肿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全基因组层面对大麻(Cannabis sativa)TIFY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与功能分析,为解析大麻TIFY家族基因功能及其对大麻素等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调控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已有大麻基因组数据,通过NCBI,PlantTFDB,MEME及TBtools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鉴定大麻中的TIFY家族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及组织差异表达模式等进行分析和可视化作图。结果:该研究共鉴定到大麻TIFY家族基因成员14个(CsTIFY1~CsTIFY14),分属于TIFY,JAZ,ZML和PPD共4个亚家族,其核酸序列长度为365~1 369 bp,编码氨基酸长度为118~442 aa,等电点为4.64~9.96。14个CsTIFYs不均匀的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预测其蛋白均定位细胞核中。CsTIFYs基因的启动子区具有多种非生物胁迫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可参与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调控。转录组表达热图分析表明,CsTIFYs在不同大麻品种的雌花及同一品种的花、苞片、茎、叶中均存在表达差异。结论:该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到大麻CsTIFY家族转录因子14个,并对其结构特点和表达模式进行研究,预测大麻CsTIFYs可能在大麻的JA信号转导通路、非生物胁迫及大麻素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将对大麻中TIFY家族的基因功能研究以及大麻优质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麻虽是最为常见的毒品之一,但也不可否认其具有强大的医疗潜力。大麻素为大麻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研究发现大麻素具有镇痛、抗炎、抗抑郁、调节免疫、抗肿瘤等丰富的药理活性,可用于缓解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减轻癌症相关的病理性疼痛,治疗癫痫、帕金森、多发性硬化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多种疾病。本文主要从大麻及大麻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角度出发,对其近五年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梳理,以期为大麻药用价值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其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麻及大麻脂属于麻醉药品管理范围 ,由于其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特殊作用及易成瘾性 ,大麻吸毒在某些国家已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提取这种毒品的原植物大麻自然也列入强制管理范围。在某些地方由于人们对毒品植物大麻的鉴别要点认识不清 ,经常将一种外形与大麻相似的植物果实当作大麻来偷偷使用 ,有部分执法人员也因认识不清对它进行强制管理 ,这都有失偏颇。我们经过反复研究 ,采集标本并送有关部门鉴定 ,确认这种经常被当作大麻的植物实际为黄蜀葵。现将大麻原植物和黄蜀葵鉴别如下 :1 大麻为大麻科植物 Cannabis sativa L .,一年生草…  相似文献   

7.
非精神活性药用大麻的应用及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精神活性药用大麻即四氢大麻酚(THC)质量分数0. 3%且大麻二酚(CBD)含量高(原则上应 2. 0%),主要用于药用的大麻植物。大麻的药用性历史悠久,笔者基于大麻的本草考证以及国际药用历史,阐述了大麻素类化合物特别是CBD在开发抗癫痫药品、精神疾病药品、镇痛抗炎药品及抗肿瘤药品上的应用,并对其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基于目前高CBD含量药用大麻的新品种匮乏、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建议应加强CBD等有效成分的基础研究,推动药用大麻五类新药及保健品等的开发,通过挖掘药用大麻遗传信息,建立其综合鉴定体系并加快高CBD含量新品种选育,保障药用大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促进药用大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汉麻Cannabis sativa是典型的一年生且雌雄异株的开花植物,是大麻素的主要来源,具有多种精神活性和药理作用,由于对人类疾病的治疗潜力而被广泛关注.除了具有精神活性的主要成分四氢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THC)外,还含有非精神活性的酚类化合物如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  相似文献   

9.
大麻是一种传统的经济作物,有着数千年的使用历史,可作药用,也可用于食品和纺织领域。随着药用活性成分的研究深入,大麻引起了国内外医药界广泛关注。目前全球已有55个国家将医用大麻合法化,我国云南和黑龙江两省可以合法种植和加工工业大麻。但工业大麻的大麻二酚(CBD)含量低,不利于后续开发与研究。笔者以陈士林团队定义的药用大麻[四氢大麻酚(THC)质量分数<0.3%,CBD含量高,主要用于提取CBD的大麻]作为研究对象,从药用大麻的活性成分、CBD分离纯化技术、大麻素类相关产品开发与应用、育种方法 4个方面展开综述。通过梳理,建议后续研究应重视挖掘CBD合成基因,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进化大麻的分子育种,开发绿色提取工艺,发现更多活性成分,并通过合成生物学与无细胞体系高产CBD,以期为药用大麻在国内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从乌拉圭、加拿大和美国部分州将中药“火麻仁”的基原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合法化以来,工业大麻的市场价值逐年提高。高市值推动大麻基础研究迅猛发展,其遗传转化研究也实现了质的突破。目前,发根农杆菌介导的大麻毛状根转化、根癌农杆菌和纳米材料介导的大麻瞬时转化、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和大麻稳定转化均已实现,但是稳定遗传转化效率仍然不高。而建立高效的大麻遗传转化体系,不但可加速大麻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还可用于大麻新品种的创制。综述大麻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开展大麻遗传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麻素具有免疫调节、镇痛等作用,广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该文总结近10年大麻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硬皮病、纤维肌痛症等风湿疾病的相关文献,为大麻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麻二酚是大麻主要的非精神类活性成分,具有抗癫痫、免疫调节、镇痛、抗氧化、抗惊厥、抗焦虑等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也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细胞周期阻滞,抗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调节肿瘤微环境、协同化疗药物,减少化疗药物的毒性等作用,但其抗肿瘤作用仍存在争议,开发和应用受到限制,采用微球、纳米脂质体等新给药系统有助于提高大麻二酚的抗肿瘤活性。该文对近年来大麻二酚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论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麻酚类化合物:治疗恶性神经胶质瘤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大麻酚(dronabinol)是大麻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其他大麻酚类化合物,能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产生广泛生理作用,如改变人的认知能力与记忆、产生痛觉缺失、抗惊厥、抗炎、减轻眼内压和镇吐等。屈大麻酚以刺激 AIDS 患者食欲和缓解癌症病人因化疗  相似文献   

14.
大麻二酚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莎  唐双奇  陆阳 《中草药》2014,45(3):432-436
大麻Cannabis sativa是一种古老的具有药用开发利用价值的栽培植物。大麻素是大麻中特有的萜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复杂的生物活性,目前已分离得到70多种大麻素,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四氢大麻酚(THC)和大麻二酚(CBD)。THC与CBD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THC因具有强致幻性其应用受限,CBD无成瘾性且具有抗痉挛、抗风湿关节炎及抗焦虑作用。近年来,CBD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成为研究热点,对CBD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秦振芬  孟祥霄  陈伟强  万会花  王思凡  杨维  曹雪  孙伟 《中草药》2023,54(23):7806-7814
目的 TCP基因家族在植物叶片发育、侧枝形成、花器官形成、植物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对工业大麻Cannabis sativa TCP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为工业大麻TCP基因家族的功能分析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基于已发布的工业大麻基因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工业大麻TCP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对其理化性质、基因结构、以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共鉴定出17个工业大麻TCP基因(Cs TCP1~Cs TCP17)分为2类3个亚科(PCF、CIN和CYC/TB1),编码的氨基酸长度在163~585 aa,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8 310~64 070,蛋白等电点介于4.99~9.36,亚细胞定位大部分为细胞核。共线性进化分析发现,工业大麻与拟南芥、番茄、水稻分别存在9、20和6对同源基因。顺式元件预测结果表示光响应元件和脱落酸元件在TCP基因启动子区域分布广泛。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大麻TCP基因的表达存在组织特异性,大部分在叶和花中高表达。结论 为深入研究工业大麻TCP基因家族的功能奠定了基础,进一步阐明了TCP基因可能参与工业大麻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过度和持续性炎症反应是一种潜在的病理状态,会导致神经、呼吸道、消化、循环和内分泌等多种系统的疾病。大麻素2型受体(CB2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广泛分布在免疫细胞、外周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多种病理条件下的炎症反应,CB2R活性下调是炎症的重要标志,且CB2R调节剂也被证实具有抗炎作用。该文通过探讨CB2R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挖掘其在炎症性疾病中的调控机制,总结大麻以外的植物提取物和化合物来源的CB2R调节剂发挥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炎症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9,(2)
大麻植物是非法加工制造大麻制品的基本原料,对其精神活性物质进行准确定性与精确定量分析,可为司法部门量刑提供依据。本研究对当前大麻检测相关的前处理和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大麻植物化学表型的划分,以及大麻植物中大麻酚类在不同储存条件和储存形式下的稳定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21,(5)
阐述工业大麻中大麻二酚的化学结构、提取分离、合成、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查阅了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大麻二酚研究的文献。获得大麻二酚的方法主要为从天然植株中提取及工业合成。提取分离方法主要有热回流提取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及动态浸渍法;工业合成法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大麻二酚;通过生物合成途径调控大麻二酚合成的关键酶增加大麻二酚含量;通过半合成法可获得药效更好的大麻二酚衍生物;此外可采用气相、液相、气相-质谱联用等方法对大麻二酚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大麻二酚的各种提取方法较为完善,且产品含量高,但各有优缺点,可按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工业合成法短时间易获得大量的大麻二酚,但残留大量有毒溶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大麻二酚进行结构修饰可获得稳定性及药效更优的产品。通过以上总结,以期为大麻二酚进一步的医药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麻(Cannabis sativa)作为纤维原料栽培在温带各地,其干燥的叶、花穗及未成熟果穗称为“大麻”,系一种成瘾性麻醉药,它的栽培受到严格控制。其4种生理种和1种杂交种,从外部形态鉴定有困难,为此,作者对其花粉粒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将花粉粒按常法固定、乙醇脱水、醋酸异戊酯取代,临界点干燥,喷镀碳和金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俊  朱雪雯  万会花  米要磊  王思凡  孟祥霄  杜伟  苏畅  孙伟  杨维 《中草药》2020,51(24):6414-6425
大麻Cannabis sativa又名线麻、白麻、胡麻、野麻和火麻,为大麻科大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经济作物,应用涉及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大麻素类成分是大麻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镇痛、抗炎、抗氧化、镇静、抗呕吐等功效。根据化合物结构特点,对大麻中已报道的121个大麻素类成分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按分离技术对大麻素类成分的常用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大麻资源的质量控制以及大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