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技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手术技巧.方法 9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接受一期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先以Wolf 8.0 ~ 9.8F输尿管镜在镍钛导丝引导下直接扩张输尿管开口进入输尿管,沿导丝放置一次性导引鞘,遇到输尿管节段性狭窄时,在硬镜下直接置入输尿管球囊进行扩张,扩张后再置入输尿管导引鞘,引入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并使用套石篮套取出较大的结石碎片.结果 94例患者一期成功置鞘碎石,2例因输尿管狭窄难以置入输尿管软镜鞘.手术时间30~75 min,平均45 min.术后9例患者寒战发热,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拔除D-J管,复查CT/KUB,结石清除率94.79% (91/96).结论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技术是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手段,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及灵活采用辅助手段,能够显著提高一期输尿管软镜手术的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组合式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10月我们对143例6~35 mm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施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前不留置或留置输尿管支架1周,术中先输尿管硬镜探查输尿管,然后放置输尿管鞘并用组合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如果输尿管鞘无法置入,可直接在导丝引导下置入输尿管软镜至结石位置;如果软镜仍不能直接置入,留置F6输尿管支架1~2周后,二期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4周复查腹部平片或泌尿系彩超评估效果。结果 47例术前未留置输尿管支架管,进鞘成功率68.1%(32/47);96例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1~2周,进鞘成功率97.9%(94/96),2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26.806,P=0.000)。手术时间45~180 min,平均110 min。进镜后结石寻及率93.0%(133/143)。钬激光碎石术后4周后排石成功率90.2%(120/133)。除18例术后发热外并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疗效满意,可作为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的理想治疗方案。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能有效提高进鞘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处理直径〉2 cm肾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0年2月~2013年4月,采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处理经选择的直径〉2 cm的肾结石35例.先用F8.0/9.8输尿管硬镜探查、扩张患侧输尿管,置入导丝后留置输尿管软镜鞘,引入输尿管软镜进行钬激光碎石,较大、影响视野的结石碎屑用套石网篮取出.结果 一次进镜成功率94.2%(33/35).手术时间35~95 min,平均45 min.4例因术后残留较大体积结石再次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4例出现高热,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无一例出现术中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1~5 d,平均3 d.术后8周随访,结石清除率90.9%(30/33);2例少量残留结石碎片停留于输尿管中下段,拔除内支架管时同时取出;1例孤立肾结石术后18周随访(术后8周已拔除内支架管),仍有结石碎片在输尿管下段未排出,局麻下输尿管镜钳夹取出.结论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经选择的直径〉2 cm肾结石,安全、有效,特别对于术后复发的肾结石患者可以避免再次肾脏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输尿管软镜结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手术技巧.方法 38 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先使用8/9.8 F 输尿管硬镜探查患侧输尿管,置入导丝后留置输尿管软镜鞘,引入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并使用套石篮套取出较大的结石碎屑.结果 35 例患者一期顺利碎石,3 例因输尿管狭窄难以置入输尿管软镜鞘,留置输尿管内支架2 周后再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1~56 min,平均42 min.术后7 例患者发热,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1 个月拔除内支架,2 周后复查KUB,结石清除率92.1%.结论 输尿管软镜结合钬激光是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手段,即便输尿管结石进入肾内,也可一期处理,避免了额外的体外碎石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下单次碎石治疗CT值≤800 HU、直径≥2 cm的肾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对30例CT值≤800 HU、直径≥2 cm的肾结石行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前常规放置输尿管支架管2周。全麻后放置输尿管软镜鞘,沿鞘置入F 9.8 Olympus电子输尿管软镜,插入200μm或365μm(结石位于肾盂者)钬激光光纤,钬激光碎石能量设置为1.0 J,频率20~30 Hz,逐步粉碎结石。粉碎后较大结石碎片套石网篮取出。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1根。结果30例均顺利放置镜鞘并置入输尿管软镜,一次进镜成功率100%。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75 min。均无二次手术。28例手术成功,2例术后有残余结石(直径分别为8、10 mm),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2~3周排出。5例术后发热,经加强抗炎输液对症处理后,体温降至正常。无输尿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住院2~4 d,平均2.4 d。术后随访1年,2例复发,3例发现肾结晶,无特殊处理。结论CT值≤800 HU的大负荷肾结石行输尿管软镜下碎石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肾盏内小结石的效果。方法 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21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病例。术前均行逆行造影检查,明确输尿管及集合系统解剖位置正常。共52枚结石,结石直径0.5~1.5 cm。探查输尿管口置入斑马导丝,导丝引导下置入F12输尿管软镜鞘,经鞘置入日本Olympus URF-V输尿管软镜,抵达目标肾盏行钬激光碎石。留置5F双J管一根4周。结果 2例无法置入输尿管软镜鞘,斑马导丝引导下置入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成功率100.0%(21/21)。4周后结石清除率为95.2%(20/21)。总的结石清除率为100.0%(81/86)。平均手术时间为42分钟(18~65分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8天(3~5天)。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1.5 cm以下肾多发结石安全有效。其结石排净率高、并发症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可以作为肾多发小结石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婴幼儿(<2岁)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应用输尿管软镜治疗婴幼儿上尿路结石62例(77侧)。其中男37例,女25例,均为维吾尔族,年龄8~24个月,单侧上尿路结石47例,双侧上尿路结石1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9侧,肾盂结石31侧,肾上盏结石18侧,下盏结石9侧,结石最大径8~25 mm。所有患儿均Ⅰ期置入双J管被动扩张输尿管2周,Ⅱ期采用导丝引导下直接置入输尿管软镜,配合200 μm钬激光光纤碎石,激光功率为20~30 W,术后留置双J管2~3周。 结果62例均入镜成功,51例行一次碎石手术(双侧上尿路结石6例),9例双侧上尿路结石行两次碎石手术,2例下盏结石未能寻及继续观察。术后住院3~5 d,术后8周复查67侧结石排尽,结石清除率87.0%(67/77),平均手术时间为35 min(20~55 min)。 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婴幼儿上尿路结石,有较高的清石率和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期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对96例上尿路结石行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其中输尿管结石24例,肾结石60例(多发16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结石12例。肾结石长径0.5~3.2 cm,平均1.5 cm,上盏22例,中盏或肾盂38例,下盏53例;输尿管结石长径0.6~2.4 cm,平均1.2 cm,中段1例,其余均位于上段。术前不放置输尿管支架管。使用F 8 Stroz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粉碎结石,较大碎石块用套石网篮取出。结果95例软镜鞘(F 10/12或F 12/14)置入成功,1例置入F 10/12软镜鞘失败;95例一次碎石成功,1例输尿管结石碎石后发现肾盂积脓,二期处理肾结石。术中肾实质损伤1例,无输尿管穿孔、撕脱、出血等需处理的并发症。术后发热11例,无尿源性脓毒血症。术后1、3个月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4.4%(81/96)和88.5%(85/96)。结论一期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在儿童肾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对11例儿童肾结石患者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男9例,女2例;年龄6~15岁,平均(9.7±3.1)岁;结石大小13~21mm,平均(16.0±2.7)mm。术前2周留置F5双J管,术中经导丝置入输尿管软镜鞘,置入输尿管软镜,寻及结石,使用200μm钬激光光纤碎石,功率设定在0.8~1.0J,频率设定为8~10Hz。术后留置F5双J管,术后1月复查泌尿系彩超及腹部正位片了解结石清除情况。结果输尿管软镜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为82%。手术患者均无输尿管穿孔、黏膜撕脱、菌血症等并发症。手术时间40~85min,平均(57.0±12.2)min;术后住院3~5d,平均(3.5±0.8)d。结论输尿管软镜治疗儿童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可弯曲的真空辅助输尿管导引鞘在逆行肾内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中的初步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9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6例, 女5例。平均年龄48(32~72)岁。平均结石长径15.5(11~20)mm。平均结石体积1 958(1 108~4 036)mm3。肾结石10例, 输尿管上段结石1例。2例存在多个肾盏结石。2例术前预先留置输尿管支架管。肾积水Grignon分级Ⅰ级9例, Ⅱ级2例。所有患者均行逆行肾内碎石术, 术中均使用F12/14可弯曲的真空辅助输尿管导引鞘, 放置方法同传统输尿管导引鞘。可弯曲的真空辅助输尿管导引鞘能随输尿管软镜的弯曲而被动弯曲(弯曲角度>90°), 同时具有连接负压吸引的功能。术中应用可弯曲的输尿管导引鞘最大限度地跟随输尿管软镜接近目标结石。术后常规留置F6双J管2~4周。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结石体积清除率等。术后第1天复查低剂量CT测量结石体积。结石体积清除率=(1-残留结石体积/术前结石体积)×100%。结果所有手术均一期顺利完成, 术中均顺利应用可弯曲的真空辅助输尿管导引鞘。平均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日间手术行输尿管软镜碎石后输尿管支架留置时间为1周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进行的日间手术输尿管镜检+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188例,将患者随机纳入输尿管支架管留置时间的周组与月组,术中使用奥林巴斯输尿管纤维软镜,钬激光将结石充分粉碎,套石篮取出碎石粒,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引流,根据分组时间拔除。结果188例手术患者都于24 h内出院,周组与月组患者年龄、结石最大直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复查排石效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组相关并发症少于月组(P<0.05)。结论通过优化措施的日间手术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输尿管支架留置时间为1周,留置尾线,安全可行,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及影响碎石成功的因素和技巧.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86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病例.共104枚结石,结石最大直径10~25 mm.术中使用输尿管硬镜探查患侧输尿管,放置输尿管软镜鞘并换用Storz Flex-X2 F7.5输尿管软镜.若输尿管鞘无法插入,可直接在导丝引导下插入输尿管软镜至肾盂.如果软镜仍不能直接插入,则在放置导丝后留置6 F双J管,1~2周后第二次试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4周复查KUB或双肾CT平扫,评估碎石效果.结果 软镜一次进镜成功率87.2%(75/86),余11例第二次手术9例成功进镜,总的进镜成功率为97.6%(84/86),钬激光碎石成功率95.3%(82/86).4周后结石清除率为83.7%02/80.12例再次行输尿管软镜碎石,其中9例排净结石.总的结石清除率为94.1%(81/86).平均手术时间为45 min(18-75 min).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是治疗10~25mm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结石排净率高、并发症低,可以作为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和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残留结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操作技巧及疗效分析。 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46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病例。结石直径10~25 mm。术前常规放置输尿管支架1周,术中输尿管硬镜探查患侧输尿管,导入软镜输送鞘,Olympus F7.5输尿管软镜碎石。若推送鞘无法插入,可直接插入输尿管软镜。术后1 d泌尿系统X线平片(KUB) 检查,了解碎石及输尿管支架情况;术后28 d复查KUB或双肾CT平扫,评估碎石效果。 结果术前常规放置双J管1周后输尿管硬镜探查,可降低输尿管严重损伤的风险,有利于放置较大的软镜输送鞘。低能量、高频率的激光碎石,可将结石粉末化,增加排石率。软镜总进镜成功率95.6% (44/46 ),钬激光碎石成功率95.4%(42/44 ),2例患者无法进镜改经皮肾镜碎石。4周后结石清除率为90.5% (38/42)。3例残余结石经体外碎石后治愈。总的结石清除率为93.2%(41/44)。手术时间60~155 min,平均76 min。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是治疗直径10~25 mm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也可以作为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和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残留结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4.
经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留置支架管与否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不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经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是否需要常规留置支架管。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5年3月我院450例不复杂性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的资料。患者被分为三组:A组196例(放置双J管),B组185例(放置临时输尿管导管),C组69例(不放置支架管)。手术时间、术后无石率和并发症作为评价的指标。结果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A、B两组显著长于C组;术后患者血尿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A、B两组显著高于C组;术后患者肋腹区疼痛、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路感染和输尿管狭窄的发生率,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术后1个月输尿管无石率三组均为100%。结论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不复杂性输尿管结石术后放置支架管与否应视术中情况。所有病例均常规留置支架管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为避免同期或分期先处理前列腺增生, 将输尿管导引鞘应用于Ⅲ度以上前列腺增生患者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清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衢化医院采用留置输尿管导引鞘+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处理的27例Ⅲ度以上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69.7±12.8)岁(范围:55~87岁), 经直肠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为(94.8±16.2)cm3(范围:85~186 cm3)。术中先留置输尿管导引鞘, 再从导引鞘引入输尿管硬镜, 进行钬激光碎石取石术, 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1、2个月复查泌尿系X线片或CT尿路造影了解结石残余、输尿管狭窄等情况, 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一期留置输尿管导引鞘并在输尿管硬镜下行钬激光碎石取石术, 术中及术后无输尿管撕脱穿孔、肾周血肿、感染性休克、严重血尿、尿潴留、医源性输尿管狭窄等重大并发症。术后1个月排石率92.6%(25/27), 术后2个月排石率为100%(27/27)。2例患者由于术前结石最大径>20 mm, 术后存在结石残余, 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在治疗孤立肾肾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使用奥林巴斯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处理的39例孤立肾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盂肾盏多发性结石20例,孤立肾感染性结石4例,肾盏憩室内结石10例,肾盏嵌顿结石4例,多发性肾乳头黏膜下钙化1例.术中先行输尿管硬镜镜检,留置斑马导丝并放置F12~ 14输尿管扩张鞘后经鞘或直接沿斑马导丝入镜.软镜进入肾盂后首先镜下观察肾盂及上、中、下各盏并定位结石,根据结石位置选用365μm或200μm光纤,功率选择在0.5~1J、15~ 30Hz范围,以表面蚕蚀、周缘穿孔、中央穿孔等方法将结石完全粉碎2mm以内,若患者留置输尿管鞘,则以冲水引流、套石蓝取石等方法将结石取出或部分取出.所有患者常规留置DJ管2周,术后第1d拔除导尿管,术后2周拔除DJ管,术后4周常规复查泌尿系平片(KUB)或双肾CT平扫,评估结石排净率.残留结石≥4mm为有临床意义的结石残留.结果 本组39例患者34例成功置放输尿管鞘,输尿管镜鞘放置成功率87.2%,进镜成功率100%,术中寻找结石成功率100%.一期手术成功碎石33例,结石均排尽或残余结石<4mm,无需进一步处理.另3例下盏憩室内结石,2例下盏结石,1例肾乳头黏膜下钙化结石/残石均≥4mm,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或2期输尿管软镜手术.结论 输尿管软镜对比经皮肾镜,具有微创安全、手术并发症少的特点,而且几乎可以达到肾内集合系统所有位置,结合钬激光适合治疗各类孤立肾肾结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在治疗孤立肾肾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使用奥林巴斯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处理的39例孤立肾肾结石患者,其中肾盂肾盏多发性结石20例,孤立肾感染性结石4例,肾盏憩室内结石10例,肾盏嵌顿结石4例,多发性肾乳头黏膜下钙化1例。术中先行输尿管硬镜镜检,留置斑马导丝并放置F12~14输尿管扩张鞘后经鞘或直接沿斑马导丝入镜。软镜进入肾盂后首先镜下观察肾盂及上、中、下各盏并定位结石,根据结石位置选用365μm或200μm光纤,功率选择在0.5~1J、15~30Hz范围,以表面蚕蚀、周缘穿孔、中央穿孔等方法将结石完全粉碎2mm以内,若患者留置输尿管鞘,则以冲水引流、套石蓝取石等方法将结石取出或部分取出。所有患者常规留置DJ管2周,术后第1天拔除导尿管,术后2周拔除DJ管,术后4周常规复查泌尿系平片(KUB)或双肾CT平扫,评估结石排净率。残留结石≥4mm为有临床意义的结石残留。结果:本组39例患者34例成功置放输尿管鞘,输尿管镜鞘放置成功率87.2%,进镜成功率100%,术中寻找结石成功率100%。一期手术成功碎石33例,结石均排尽或残余结石<4mm,无需进一步处理。另3例下盏憩室内结石,2例下盏结石,1例肾乳头黏膜下钙化结石/残石均≥4mm,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或2期输尿管软镜手术。结论:输尿管软镜对比经皮肾镜,具有微创安全,手术并发症少的特点,而且几乎可以达到所有肾内集合系统所有位置,结合钬激光适合治疗各类孤立肾肾结石。  相似文献   

18.
We treated 100 consecutive ureteral calculi requiring intervention with a previously described algorithm. There were 16 ureteropelvic junction, and 18 upper, 22 mid and 44 lower ureteral calculi. Treatment was by a stent and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in 10 ureteropelvic junction, 10 upper ureteral and 3 mid ureteral calculi, ureteroscopy and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in 6 upper and 6 mid ureteral calculi, and ureteroscopy alone in 5 ureteropelvic junction, 2 upper and 12 mid ureteral calculi. All 44 lower ureteral calculi were treated successfully by ureteroscopy. Of the 100 patients studied 98 were treated by endourological methods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or ureteroscopy), while 2 required an operation (1 with a ureteropelvic junction calculus and 1 with a mid ureteral calculus). Over-all, 100 patients required a total of 125 procedures to accomplish successful stone removal. An algorithm is developed in which lower ureteral calculi are treated by ureteroscopy, mid ureteral calculi (large and dense) by stent bypass and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or (lucent and fragile) by ureteroscopy, upper ureteral calculi by stent bypass and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without manipulation, and impacted ureteral stones initially by ureteroscopy and, if necessary, then b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