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外眦部梭形皮肤切除术(Fox术)对老年下睑内翻患者术后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老年下睑内翻患者74例,Fox术治疗的34例(40眼)作为对照组,改良Fox术治疗的40例(49眼)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面部美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复发率、近期面部美学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远期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远期面部美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Fox术矫治老年下睑内翻疗效满意,能够显著降低远期复发率,并且安全性好,患者美学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0月到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2例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实验组患者采取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面神经切断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复发率为19.2%;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5.4%,复发率为5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高于治疗前(P0.05),而实验组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病率低,不易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槐芩软膏在Ⅱ、Ⅲ期内痔内镜下套扎手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行内镜下套扎手术的Ⅱ、Ⅲ期内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术后使用槐芩软膏外用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用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疼痛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芩软膏治疗Ⅱ、Ⅲ期内痔患者术后疼痛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纯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与SEPS联合小腿曲张静脉直视透光旋切术(Trivex术)治疗活动性下肢静脉溃疡的早期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院的下肢静脉溃疡患者156例,按住院号单、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SEPS+Trivex术)和对照组(SEPS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6个月溃疡愈合、复发、下肢肿痛及局部皮肤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区肿痛及麻木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6.3%vs 11.2%,23.8%vs 10.1%,P<0.05),无患者溃疡复发;术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80.0%vs 66.3%,P<0.05),术区肿痛稍低于对照组(5.0%vs 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木高于对照组(12.5%vs 3.4%,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91.3%vs 79.8%,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6个月术区肿痛发生率分别为3.8%及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区麻木消失。术后第6个月试验组静脉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25%vs 7.87%,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虽然SEPS+Trivex术后短期(1~3个月)轻微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但在术后早期(6个月内)静脉溃疡治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因此更适合下肢静脉溃疡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3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年的生存率、复发率及转移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94%Vs 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复发率和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根治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取代传统根治术作为乳腺癌手术的标准术式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体会。方法对3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给行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6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18例,明显缓解且能药物控制16例,无效2例。术后发生面部麻木或感觉减退、口唇疱疹等并发症5例,均在2个月以内经对症处理恢复或自行痊愈。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疼痛复发2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创伤小、疼痛缓解率高、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22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分级评定标准评价患者术后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2例患者术后即刻疼痛完全缓解率达95.45%(21/22),1例患者术后疼痛有所缓解,但服药后可以控制(BNI分级Ⅲ级)。2例患者术后复发,均再次行射频术,术后即刻疼痛均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随访3~19个月,平均(7.73±4.69)个月。所有患者均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射频热凝治疗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可作为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理想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开放鼓室成形术联合乳突根治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56耳)胆脂瘤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8例(28耳)。对照组实施单纯乳突根治术,观察组实施乳突根治术联合开放鼓室成形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外耳道形态恢复等情况。结果 2组术后均获随访10~18个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外耳道形态恢复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应用开放鼓室成形术联合乳突根治术治疗,能较好地重建中耳结构及功能,改善患者听力,降低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三叉神经第2、3支病变TN患者,其中72例接受C臂X线机引导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A组),55例接受C臂X线机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对比2组术前、出院时及术后1、3、6和12个月的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面部麻木程度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分级及并发症。结果2组间各时间点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时及术后1个月,A组患者面部麻木程度BNI分级均低于B组(P均<0.05)。2组间口腔溃疡、咀嚼肌肌力减退、眼部症状、温度觉敏化及耳鸣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臂X线机引导下低温等离子消融与射频热凝术对缓解TN患者疼痛效果相仿,而降低术后短期面部麻木程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眼轮匝肌缩短术手术方式治疗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弛患者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72例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弛患者随机分成了观察组(改良术组)和对照组(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短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88.89%,两组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手术治疗后3个月,改良术治疗患者的畏光、流泪、异物感等刺激性症状明显的低于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术,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进行随访12个月,改良术治疗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眼轮匝肌缩短术,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术治疗下睑内翻合并眼睑松弛手术疗效较为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眼部刺激症状,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囊肿摘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入本院治疗的上颌窦囊肿患者105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5例,予对照组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观察组予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09%)较对照组(70.00%)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随访12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鼻泪管损伤、唇面部麻木、术后渗血及面部淤血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5.46%)和复发率(3.64%)与对照组(22.00%和16.00%)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8例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9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7例明显缓解且能药物控制,2例无效。总缓解率为94.74(36/38)%。术后出现1例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痊愈。2例面部麻木或感觉减退者均在3个月内恢复。未发生颅内出血、感染等其他严重并发症。36例患者随访6个月,1例(2.77%)患者疼痛复发。结论对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改良PPH手术在治疗重度脱垂性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重度脱垂性内痔患者随机分为3组,痔环形切除术组,常规PPH组和改良PPH手术组,每组各30例,比较观察3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改良PPH组与常规PPH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无差异(P>0.05),但改良PPH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P<0.05).而痔环形切除术组与改良PPH组及常规PPH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PPH组在重度脱垂性内痔治疗中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笔者认为改良PPH是治疗重度脱垂性内痔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按不同术式将9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2组,每组45例。观察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行Bassini疝修补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实施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比改良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和开放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术式)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TEP组和Rutkow术式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改良TEP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少于Rutkow术式组(t=12.015、5.883、12.407,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5,P0.05);改良TEP组并发症发生率3.33%显著低于Rutkow术式组20.00%(χ2=4.043,P0.05);改良TEP组复发率3.33%显著低于Rutkow术式组23.33%(P0.05)。结论改良TEP与Rutkow术式均能治疗腹股沟疝,但改良TEP近远期疗效优于Rutkow术式。  相似文献   

16.
对比单纯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PPH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纯PPH治疗;2014年8月—2015年7月对7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行PPH联合外痔切剥术,为试验组。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 d试验组疼痛评分(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0 d试验组肛门瘙痒发生率(9.72%)、肛门潮湿发生率(12.5%)、肛门坠胀发生率(15.2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试验组1例复发,对照组9例复发,试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996,P=0.014)。PPH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能够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局部放射治疗与术中灌注化学治疗对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将96例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n=48,采用术前局部放射治疗与术中灌注化学治疗)和传统治疗组(n=48,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结果:9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因行姑息性手术而被排除。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8,P=0.592;χ2=0.189,P=0.664),综合治疗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为4.25%(2/47),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的局部复发率19.6%(9/46)(χ2=5.225,P=0.022)。结论:术前局部放射治疗与术中灌注化学治疗可明显降低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率,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探讨平片式疝修补术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方面的临床效果。选取2012年2月—2015年3月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的12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平片式疝修补术,对照组则给予疝环填充式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并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术后复发情况。两组Ⅰ型和Ⅱ型腹股沟疝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Ⅲ型腹股沟疝和Ⅳ型腹股沟疝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Ⅰ型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和腹股沟区疼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Ⅲ型和Ⅳ型腹股沟疝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虽无差别,但观察组患者切口裂开和腹股沟区疼痛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6个月两组Ⅰ型、Ⅱ型和Ⅲ型腹股沟疝患者间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Ⅳ型腹股沟疝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片式疝修补术对Ⅲ型和Ⅳ型老年腹股沟疝有较好的手术效果,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阴道填纱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6年10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剖宫产后出血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球囊压迫法联合阴道填纱,观察组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切口恢复时长、住院时长、产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患者,可明显优化手术情况,促进产妇术后恢复,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种术式治疗Ⅱ期胆囊癌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156例Ⅱ期胆囊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B、C三组,每组52例,A组给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和射频消融治疗,B组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和射频消融治疗,C组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和肝脏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差异。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术中术后各个指标比较采用F检验;治疗有效率、术后1~3年生存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低(P<0.05),但三组患者术后有效率、术后1~3年生存率及术后3年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和射频消融治疗Ⅱ期胆囊癌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