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临床诊治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sitis,DM)是一类原因不明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PM和DM以侵犯横纹肌为主,从而引起一系列肌损伤的表现,PM和DM还可以累及多种脏器和组织,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也增加了患者的病痛。  相似文献   

2.
正炎症性肌病为一组少见的、慢性炎症性肌肉病变,与自身免疫紊乱相关,广义上分为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与包涵体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IBM)三类,以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为典型表现,肌肉活检示肌肉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并可累及肺脏、心脏等内脏器官。近几十年来,炎症性肌病的内科治疗发生了巨大的变  相似文献   

3.
炎症性肠病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的主要并发症是肠壁的纤维化导致的肠狭窄,临床上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常常发生显著的纤维化而且克隆病比溃疡性结肠炎更容易产生纤维化,因为克罗恩病主要是慢性的透壁性炎症。在炎症性肠病过程中,长期、反复的慢性炎症可导致纤维化;纤维化涉及纤维状胶原和细胞内肌动结合蛋白合成增加。在克罗恩病黏膜下间质细胞暴露于致炎性细胞因子和组织损伤可能是导致黏膜层下层纤维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徐丹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95-4195
皮肌炎是一类原因不明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以近端肌无力及平滑肌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可累及皮肤、肌肉、肺、心脏及胃肠道等,同时伴有各种形态的皮疹。由于本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因此在反复漫长的病程中,恰当的护理对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皮肤科于2005-01-2009-12收治皮肌炎患者16例,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临床表现,分析误诊原因,从而提高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误诊情况.结果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初诊时误诊为其他疾病共16例,误诊率高达22.22%.误诊疾病包括敏感性皮炎、药物疹、荨麻疹等皮肤疾病共6例(6/16),肺部病变5例(5/16),肝功能异常2例(2/16),风湿热2例(2/16),心律失常1例(1/16).误诊病例的最后确诊时间从半月至6月不等.结论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被误诊,尤其早期肌病不明显患者,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类包含多种亚型的异质性疾病,表现为控制运动的骨骼肌进行性无力和变性,Duchenne肌营养不良和Becker肌营养不良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肌营养不良症可累及心肌,心脏相关疾病已成为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利用有效检查手段早期发现心脏受累,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心脏MRI技术,包括延迟强化、T2加权黑血序列、T2 mapping、增强前T1 mapping、细胞外容积及心肌应力等手段可在病变早期发现心脏损伤,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有力证据;并可精准定量测量左心室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在标准化治疗和新方案评估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对心脏MRI诊断肌营养不良心肌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心率与心包积液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146例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用超声心动图和胸部CT判断是否存在心包积液,运用多因素分析评估心率与心包积液的关系。结果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中有各类心包疾病为13.69%,85%为心包积液;与无心包疾病的患者比较,有心包疾病的患者心率明显增快(P=0.006),且心包积液患者心率较心包增厚心率高;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心率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合并心包疾病相关(P=0.042,OR=1.036,95%CI:1.001~1.073),多发性肌炎本身以及罹患间质性肺病也与心包疾病相关(P<0.05)。结论心包疾病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中并不少见,多为心包积液,与患者心率、多发性肌炎本身以及同时罹患间质性肺病相关。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是一种以侵犯横纹肌为主的全身性炎症性肌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肌肉无力及疼痛,病理表现为骨骼肌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心脏受累是PM/DM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PM/DM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1],但PM/DM临床表现隐匿,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治疗也较为困难,为此本文就PM/DM心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肌病 ,临床以四肢近端肌肉损伤为主 ,伴多系统受累 ,以黏液性水肿、纤维蛋白变性、坏死性血管炎为特征 ,易造成误诊。现将本院 1年来的 6例误诊病例报道如下。例 1、2 ,男性 ,5 8、6 0岁 ,因“心悸、气短、四肢水肿 4年”之主诉入院 ,均伴有进行性肌无力 ,行走困难 ,曾于外院以“扩张型心肌病 ,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治疗。查体 :四肢及颜面均黏液性水肿 ,全身皮肤粗糙、有脱屑 ,心界均向两侧扩大 ,心音低钝 ,心尖部均可闻及Ⅲ / 6级杂音 ,四肢肌力Ⅱ~Ⅲ级 ,肝脾均肿大 ,心脏B超示扩张型心肌病样…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肌肉活检病理是诊断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nflammatory myopathies,IM)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对于肌肉病理改变与患者的功能障碍及预后的联系,缺少大型系统性的研究.目的提出并探讨IM的肌肉活检病理类型及其与患者的功能障碍及预后的联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回顾性研究.单位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对象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病理实验室的630例肌活检标本中检出病理确诊和拟诊的炎症性肌病.方法回顾性分析IM的病理改变,归纳出各病理类型的特点.随访并评估IM患者的预后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肌肉病理改变,主要包括纤维坏死的程度、坏死的分布特点和炎症细胞浸润的情况.②临床特点(吞咽、肌痛、肌无力、皮肤损害等)及其愈后.结果共检出IM119例,其中重、中、轻度坏死性肌炎分别为11例、19例和27例,束周坏死/萎缩性肌炎20例,无炎细胞浸润的坏死性肌炎22例,间质性肌炎11例,肌筋膜炎3例,包涵体肌炎4例,肉芽肿性肌炎和增殖性肌炎各1例.其中72例获得随访资料,轻度坏死性肌炎和束周坏死/萎缩性肌炎的好转和治愈的百分比高于中、重度坏死性肌炎.间质性肌炎和无炎细胞浸润的坏死性肌炎高于重度坏死性肌炎.结论IM的病理类型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及再灌注 2 h后复合内毒素 2 h( I/ RL)共 5个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或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 DAO)、D 乳酸、D 木糖水平及肠蠕动 ,同时进行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  I/ R1、I/ R4和 I/ RL组血浆 DAO活性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小肠组织 DAO在 I/ R2和 I/ RL 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从 N、I/ R1、I/ R2、I/ R4到 I/ RL,各组血浆 DAO和小肠 DAO的相关分析可见呈高度负相关( r= 0 .90 9,P<0 .0 0 1) ;I/ R 1、I/ R 2和 I/ RL组血浆 D乳酸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与 N组比较各组肠传输速度显著加快 ( P均 <0 .0 5 ) ;I/ R 1和 I/ RL组血中 D木糖浓度较 N组高 ,3h后仍高于 N组 ;血 DAO浓度与血 D乳酸浓度变化相关 ( r=0 .5 5 9,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蠕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时再次加速或加重了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胡国忠  何存弘  邱凤梅 《疾病监测》2011,26(12):993-996,1003
目的 为掌握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岱山县1986 -1988年和2009-2010年两个时期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以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比进行死亡率标化.结果 岱山县两个...  相似文献   

14.
15.
16.
论护理工作中的“慎独”与“慎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中"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即当君子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慎众"则是指在许多人违反原则时,君子却不随波逐流,不盲目  相似文献   

17.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injuries of the hip joint in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has been a major area of interest for surgeons treating injuries and non-traumatic conditions of the organs of locomotion. The work of prominent Polish surgeons and orthopaedists has contributed to progress in this branch of medicine over the last century.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