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临床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药及复方复杂多样,且对中药干预的疗效机制不甚清楚。通过分析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期治疗的方药的文献,发现其可能机制是通过降低机体炎症因子表达、抑制细胞因子风暴、减少氧化应激-自由基堆积和细胞凋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发挥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通过阐述中药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机制,以期为后续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活性成分、靶标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间存在的联系,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及后期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已发表的文献中整合血必净注射液的有效成分和对应靶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并进行分析,使用DAVID和STRING数据库对得到的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①通过数据库和文献检索,得到血必净注射液中的有效化合物成分共22个,共对应了504个潜在作用靶点。②与新型冠状病毒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共表达的靶点进行交集,得到70个交集蛋白,提示血必净注射液可能通过这70个蛋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起治疗作用。③靶点蛋白调控的通路主要集中在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一系列的通路中。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整体调控作用,可能通过对70个能与ACE2互作的蛋白,调控与疾病发生发展相关联的通路,缓解炎症反应,抑制病毒复制,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凯滨  张新雨  刘静  孙蓉 《中草药》2020,51(7):1750-1760
目的研究小柴胡汤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邪热郁肺、枢机不利证过程中的功效作用网络及潜在机制,分析方剂中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活性成分。方法首先查阅文献分析COVID-19邪热郁肺、枢机不利证与小柴胡汤适应证的方证对应关系,继而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Cytoscape3.6.0等软件分别构建小柴胡汤"中药方剂-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功效作用网络,并确认方中抗SARS-CoV-2活性成分,从多方面分析小柴胡汤治疗早期COVID-19邪热郁肺、枢机不利证的功效作用及机制。结果已有文献报道中药潜在抗SARS-CoV-2活性成分48个;共分析出小柴胡汤中治疗肺炎、调节免疫的活性成分140个,其中黄芩素、芒柄花素、槲皮素等12个成分具有潜在抗SARS-CoV-2活性。小柴胡汤中活性成分通过IL-6、NOS2、ESR1等95个关键靶点进行肺炎治疗和免疫调节,涉及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甲型流感等多条通路。基因共表达和蛋白-蛋白互相作用(PPI)分析发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仅与上述靶点中NOS2具有共表达,并且在PPI互作网络中也仅与5个靶点有相互作用关系,推测ACE2靶点仅在SARS-CoV-2入侵人体的时候起到重要作用,而在病毒感染后的肺炎治疗中作用甚微。结论小柴胡汤中活性成分在抑制SARS-CoV-2活性、阻断SARS-CoV-2入侵途径、抑制炎症风暴、调节机体免疫等多方面发挥治疗COVID-19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针对ACE2靶点设计药物可阻断病毒入侵,但对肺泡内炎症等病变疗效可能不佳,因此,这也为小柴胡汤对早期COVID-19治疗提供了多靶点、多向性空间。另外,小柴胡汤用于治疗早期COVID-19时尤应注意精准辨证用药,一是避免产生不良反应,二是避免加重COVID-19病情出现细胞因子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小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物质基础和潜在机制。方法:本研究以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小儿COVID-19的可行性为切入点,首先对四季抗病毒合剂的临床用药进行meta分析,然后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抗炎成分、靶点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对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有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四季抗病毒合剂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具有治疗COVID-19潜力的复方。通过构建的"中药-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筛选得到与干预COVID-19相关的活性成分88个,相关靶点24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酮类成分是四季抗病毒合剂中主要的抗病毒成分。结论:综合结果预测,四季抗病毒合剂可通过调控白介素-17(IL-17)信号通路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缓解病毒感染诱发的全身免疫反应和炎症效应,达到"治标"作用;还可能通过抑制3CL水解酶,达到干扰病毒复制的"治本"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明星  曹艳  施春阳  王文清  方建国 《中草药》2020,51(5):1089-1095
细胞因子风暴是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过激免疫反应,其发病机制复杂、疾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患者病情急剧恶化与体内爆发的细胞因子风暴密切相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亦给出了中医药治疗方案。从细胞因子风暴的源头、过程、危害出发,综述了中药在抗原清除、免疫调节、组织保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探讨了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多种肺炎的优势,阐明了中药对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贡献,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细胞因子角度,探究人参败毒散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TCMSP)收集人参败毒散中活性化合物,结合药物靶点数据库收集细胞因子风暴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构建"药材-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通过String和DAVID数据库对靶点的互作网络、GO功能和KEGG通路进行分析。结果人参败毒散"药材-活性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包括10种药材,211个活性成分和151个疾病靶点。互作网络发现人参败毒散抑制细胞因子风暴治疗COVID-19的靶点可能包含STAT3、MAPK1、NFκB1、PIK3CA、MAPK3、TNF、CXCR4、VEGFA、IL-6、IL-2等。GO功能分析发现上述靶点在生物功能方面涉及趋化性、类固醇代谢过程等;在分子功能方面涉及血红素结合、铁离子结合、氧结合等;在细胞组成方面涉及细胞表面、细胞膜等。KEGG通路富集发现上述靶点参与查加斯病通路、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的调控。结论人参败毒散可能通过调节趋化性细胞因子,增加血氧饱和度,抑制STAT、MAPK、NFκB、PIK3K、IL-6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实现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抑制细胞因子风暴形成的抗COVID-19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有相关研究指出其重症化可能和"炎症风暴"即"细胞因子风暴"有密切关系。本文以中药对白介素类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为切入点,通过检索CNKI等数据库,综述近十余年关于中药对白介素类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的研究,并思考中药在防治COVID-19炎症风暴中的作用,以期为中医药干预治疗COVID-19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自首次确诊以来,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医药针对COVID-19肺炎发病全过程治疗的参与度高,临床疗效确切。中医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理论和思维特色,证候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该研究以"症状"为切入点,运用中药整合药理学网络计算平台2.0(TCMIP V2.0,http://www.tcmip.cn/),构建COVID-19肺炎初期(寒湿郁肺证)、重症期(疫毒闭肺证)、危重期(内闭外脱证)、恢复期(肺脾气虚证)4个时期代表证候和代表方剂的分子网络,探析COVID-19肺炎各阶段证候的生物学基础及推荐方剂对证治疗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免疫-炎症"相关分子可能贯穿COVID-19肺炎发病和进展全过程,在重症期和危重期患者炎症分子网络占比明显加大,该时期可能存在细胞因子风暴,同时出现呼吸障碍、心肺功能失调、神经系统紊乱等多脏器分子网络失衡。推荐方剂具有潜在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加强营养物质吸收代谢、调节能量代谢、缓解心肺功能异常、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等多方面作用,推测对呼吸困难、胸闷气促、腹胀便秘、汗出肢冷、神昏、烦躁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体现了"多成分、多靶标、多通路、多效应"的整合干预特点。该研究系统构建COVID-19发病4个阶段证候的分子网络,体现"对证"和"对症"治疗的中医优势和特色,对于揭示推荐方剂作用原理和科学内涵有所帮助,以期对中医药防治COVID-19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湖南一号方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TCMSP)检索湖南一号方中活性成分,结合药物靶点数据库搜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平台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运用STRING和DAVID数据库对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GO功能和KEGG通路进行分析。结果:湖南一号方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包括8味中药,120种活性成分和90个疾病靶点。其中湖南一号方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靶点主要包括ALB、IL-6、VEGFA、CASP3、MAPK3、MMP9和CXCL8等。主要涉及生物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活性氧代谢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等,细胞组分主要涉及膜筏、膜微区等。上述靶点主要是参与HIF-1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的调控。结论:湖南一号方可能通过介导HIF-1、IL-17等信号通路影响ALB、IL-6、VEGFA、CASP3等靶蛋白的表达,进而调节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因子活性等生物功能,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药复方治疗"疫"病的用药规律,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提供中药配伍的用药启发。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治疗"疫"病的中药方剂,筛选中药复方治疗疫证方剂数据库,并采用Excel 2013,SPSS 21.0及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进行频数及频率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相关性分析等,进而对中药复方用药规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共收集治疗"疫"病方剂177首,对古代方剂功效主治分析发现,"疫"病方剂主要用于头痛、发热、咳嗽、腹泻等临床情况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肺炎症状相似,具有参考意义。其中,复方多见于汤、散、丸、丹等剂型;高频中药54味,甘草、半夏、陈皮、白芍、藿香等中药较为常用;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各阶段推荐处方中高频药物的数量分布频率较高;177首方剂含有药物数量集中在4味~11味之间,而方剂中含有高频率药物集中在3味~8味之间;解表药、清热药、补虚药最常选用;四气以温、微寒、寒为主,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归肺经、脾经、胃经、肝经为主;主成分分析提取了18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69.04%,结果显示以厚朴、藿香、羌活、陈皮、白芷等药为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分为5类;关联分析共得到34条关联规则,药对以厚朴→甘草、麝香→冰片、白芍→半夏等为常用,三味药组以厚朴+陈皮→甘草,厚朴+苍术→甘草,厚朴+藿香→甘草等为常用。相关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共410个药对,分别为连翘+天花粉(0.75)、雄黄+朱砂(0.72)、玄参+天花粉(0.71)正相关最显著。结论:古代治疗"疫"病多用温、寒,辛、苦、甘味药,从肺脾胃入手,以祛邪扶正为主要治则,多采用解表散寒、清热解毒结合温阳益气,滋阴养血、化痰止咳、行气活血等方法选取相应中药组方治疗。  相似文献   

11.
舒神灵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舒神灵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该制剂中的丹参、五味子、甘草、人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该制剂中五味子的有效成分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可鉴别出丹参、五味子、甘草、人参的特征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法测定五味子醇甲在0.0407—0.3665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8%,RSD=1.2%(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舒神灵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茵陈蒿汤合煎与分煎的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比较茵陈蒿汤合煎与分煎的成分,利用反相高效液相法分析茵陈蒿汤与茵陈蒿、栀子、大黄的指纹图谱,考察中药复方中其化学成分的来源,并进行方法学论证。结果显示,茵陈蒿汤出峰共47个,其中19个峰来源于茵陈蒿,31个峰来源于大黄,6个峰来源于栀子。提示:茵陈蒿汤95%醇提物所含化学成分可能是茵陈蒿、大黄、栀子三味药材所含成分的加合,尚未发现原成分的缺失和新成分的形成。故认为茵陈蒿汤合煎与分煎,两者无明显成分变化。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展迅速,危害严重,目前尚无特效药,而中医药在此疫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研究通过收集国家、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发布的诊疗方案,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相关文献报道,全面系统整理现代中医治疗COVID-19的处方,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确定处方中用药的四气、五味、归经、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及形成的新处方等。最终纳入有效处方96首,其中四气主要集中在温、寒、平,五味主要集中在苦、辛、甘,归经主要集中在肺、胃、脾经;使用高频次药物为甘草、杏仁、生石膏等;高频次药物组合为生石膏-杏仁,生石膏-甘草,甘草-杏仁等;核心组合有葶苈子-杏仁-生石膏,藿香-生姜-厚朴,麦冬-杏仁-黄芩等;形成新处方葶苈子、杏仁、生石膏、藿香、生姜、厚朴,麦冬、杏仁、黄芩、五味子、西洋参等。从药性到高频药物及新处方可以看出,我国现代中医治疗COVID-19的整体治则为扶正祛邪,兼顾气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分析张士舜名老中医治疗食管癌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张士舜名老中医治疗食管癌的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确定处方中核心药物组合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 共收集166个处方,包含316味药物,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灵芝、通关藤、瓜蒌、冬凌草、姬松茸等;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包括"灵芝、核桃枝"山豆根、通关藤"冬凌草、通关藤"等.获得不同药物组合模式的关联规则11条.结论 张士舜主张辨病理、辨病位、辨证论治相结合治疗食管癌.强调标本兼顾,善用灵芝、核桃枝、姬松茸扶正,山豆根、通关藤、冬凌草祛邪,鸡内金、焦三仙顾护胃气,瓜蒌、薤白、银杏叶扩张食管,瓜蒌、黄芩引药入食管.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回顾性研究艾滋病中医方药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药配伍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方药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1年4月在河南、安徽、湖北采集的2 674个中草药处方,分析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核心药物、配伍规律和常用方药特点。结果:运用多维检索查询分析得出,本次研究中治疗艾滋病的核心药物主要为白术、炙甘草、人参、大枣、甘草、黄芪、山药、党参、白扁豆等补气药物,当归、白芍、熟地黄等补血药物,茯苓、薏苡仁、砂仁、泽泻等祛湿药物;核心处方为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结论:艾滋病病机以气血两虚兼有湿立论的正确性,治疗应益气健脾祛湿。此次应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科研病历回顾性研究探讨治疗艾滋病的中医方药规律得出结论与临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5-LOX(5-lipoxygenase)和LTA4H(leukotriene A4 Hydrolase)作为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生成炎症介质白三烯(LTs)的重要支路,是抗炎药物研究的关键靶点。大黄、羌活、秦艽3味中药具有明确的抗炎活性。该文以5-LOX,LTA4H靶点为研究载体,利用DS4.0(discovery studio)中的Hiphop模块构建靶标抑制剂药效团初步筛选3味中药的成分数据库,获得5-LOX和LTA4H潜在活性成分。利用CDOCKER模块进行进一步筛选药效团初筛所得成分,基于原配体的打分值以及关键氨基酸建立筛选规则,最终得到5-LOX潜在活性抑制剂12个,包括原矢车菊素B2-3,3'-O-双没食子酸酯、revandchinone 2在内的大黄成分6个,包括二十二烷酸在内的羌活成分4个以及褐煤酸甲酯、N-二十二烷酮-O-氨基苯甲酸乙酯2个秦艽成分;得到LTA4H潜在活性抑制剂7个,包括大黄中的revandchinone 1,revandchinone 4,羌活中的二十三烷酸、二十四烷酸以及二十烷酸甲酯,秦艽中的褐煤酸甲酯、N-二十二烷酮-O-氨基苯甲酸乙酯。该研究能够高效、低耗的筛选3味中药的5-LOX、LTA4H潜在抑制剂,为发现3味中药中发挥抗炎药效的化学质量指标提供助力,以推动对于3味中药的全程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口疮净胶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10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乔连厚  李育民 《中成药》1996,18(9):23-24
口疮净胶囊由生甘草、黄连、黄芩、柴胡、清半夏、党参、红花、僵蚕、佛手,制大黄等组成。临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100例,以服药1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愈54例,显效2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分析甘草对补骨脂所致肝损伤的缓解作用及作用机制.首先通过中医百科全书、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及文献补充获取补骨脂和甘草活性成分,根据SWissADME平台进一步筛选得到补骨脂潜在毒性成分25个、甘草黄酮类活性成分29个,并经SwissTargetPrediction...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丹参作为一种常见并可用于制备保健食品的大宗药材,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该文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食品网站公布的丹参保健食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剂型、功效成分、保健功能及中药组方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应用SPSS Modeler 15. 0中Apriori算法模块对丹参保健食品的组方规律进行探究。结果发现胶囊剂最为普遍(约占55. 34%),冲剂和饮料较为少见。保健功能方面以辅助降血脂、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增强免疫力和祛黄褐斑为主; 92例辅助降血脂的丹参保健食品中,常见的中药组合为丹参-绞股蓝-葛根; 55例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丹参保健食品中,常见的中药组合为丹参-葛根-五味子; 54例增强免疫力的丹参保健食品中,常见的中药组合为丹参-黄芪-枸杞子; 46例祛黄褐斑的丹参保健食品中,常见的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葡萄籽。具有不同保健功能的丹参保健食品在方剂配伍的选择上,基本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和现代医学理论,可为精准、高效地研发此类保健食品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四逆汤配伍环境下,甘草、干姜对附子作用基因"效-毒网络"交集调控的机制。方法:应用Cytoscape软件和插件Agilent Literature Search,进行文本挖掘并建立附子、甘草、干姜作用的基因相互关系网络;根据附子抗心衰、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形成附子"效-毒网络"交集;应用插件Clusterviz进行靶标基因聚类,从DAVID数据库中对甘草、干姜调控附子"效-毒网络"交集的可能通路进行预测。结果:与附子神经毒性、心脏毒性和抗心衰作用同时相关的基因有5个,AKT1,BAX,HCC,IL6,IL8,形成附子"效-毒网络"交集有47个节点基因;甘草、干姜与附子"效-毒网络"交集的重合基因分别有29个和27个,可能调控通路有23条和17条。结论:在四逆汤配伍环境下,甘草、干姜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炎症反应信号通路、细胞凋亡-自噬信号通路、神经细胞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保护信号通路等途径调控附子的效/毒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