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道地性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与生物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材质量是中药现代化最关键因素,而中药道地性研究又是中药材质量研究的关键之一.该文对近年来有关中药道地性的研究从微量元素、活性成分及生物因子等方面进展作了综述,介绍了生物地球化学原理及其在中药道地性方面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并对应用生物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中药道地性系统研究的重要性及其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道地药材与中药标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十年,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化出现在媒体、学术文章、政府和企业文件的频率很高,标准化是现代化和国际化基础,更是倍受关注。药材标准化是饮片和成药标准化的基础,而药材道地性又是决定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故就此进行回顾、展望和探讨。1道地药材的回顾与现状1.1错把精华当糟粕道地药材历史悠久,从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起就注重药材的道地性(原书称“土地所出”),直到二十世纪初还沿袭这个行之有效的控制质量的思路和方法,对中医药学术特色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把“道地药材”当作迷信来破除发生在“大跃进”年代,代之…  相似文献   

3.
道地药材的学术思想是历史上中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代中药研究时被忽略了,这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关键在于国内外流行的含量测定指标,很多没有特异性和专一性,而且所测成分的含量变化幅度极大,很难确定合适的含量数值,采用简单含量标准难以适应多治疗目的质量评价要求。因此中药标准化正面临严峻挑战,包括如何实现中药名词、名称和术语的统一而不失其自身特色。按照中药道地药材理论建立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尝试和办法。  相似文献   

4.
中药微量元素与道地药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近年来研究微量元素与道地中药材质量、栽培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道地药材是指生长在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经过一系列技术培育和加工而成且公认具有优良品质和疗效的药材。此文旨在探索药材道地性的研究方法学和意义,并以广陈皮为例,总结了药材道地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学和意义。通过对药材道地性的研究,对广陈皮道地性进行讨论与探究,为揭示药材道地性和广陈皮道地性等相关研究进一步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药微生态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微生物与宿主动、植物普遍共存,形成共生形式的微生态系统,共同参与机体复杂代谢。随着微生态理论在中药学中的渗透,人们逐渐认识到:一方面,中药在防治人类疾病的过程中对人体微生态系统进行纠偏与调整;另一方面,微生态系统实时调控中药品质,影响中药疗效。由此,逐渐形成了中药微生态学这一新兴学科。该文对中药微生态的产生背景,理论构成,研究方向,关键问题及其与人体微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展望,以期推动中药微生态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阐明中药药效的微生态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中药道地性认识的源流与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正> 具有道地性的中药,或称道地药材,是人们在长期的用药实践中对产于某一地域的质优效佳,并得到共同认可的优质中药材的称呼。具有货真质优之意,是历来控制中药材质量的一项独特的综合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9.
姜黄属中药重金属元素与道地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婉  高天慧  林美斯  张保献  傅超美 《中草药》2018,49(12):2833-2839
目的研究姜黄属中药重金属元素与道地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ICP-MS技术测定不同道地产区、不同基原的莪术、姜黄和郁金共20批次药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以及研究传统水煎法对重金属元素的影响,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研究药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道地性的关系以及在煎煮过程中微量元素由饮片到汤液的分布变化。结果聚类分析数据显示,同一产地的药材可较好地聚为一类,具有相同基原、不同入药部位的3种药材能明显的区分开。对于同一药材、不同基原的莪术药材、蓬莪术与广西莪术虽然产地不同,但具有更相似的特征,对于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也更为相似。不同产地、不同基原饮片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差异为CuPbCdAsHg;元素溶出率显示,中药材重金属在传统水煎过程中不易溶出,且经过煎煮各元素含量发生较大改变,溶出的元素含量存在AsPbHgCuCd的趋势,表明Cu元素虽然在原饮片中含量远大于其他元素,但溶出率低。结论不同产地姜黄属药材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与药材品种和产地分布呈一定规律性。表明产地环境对其重金属元素富集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品种对重金属元素选择性富集能力不同。重金属元素在煎煮过程中由饮片到汤液的分布变化显示饮片中重金属含量与患者口服的汤液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不一定呈正相关,各元素溶出率都较低,揭示了中药入传统汤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可为重金属限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围绕肠道微生态与人体生理机能、病理表现的关系,对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调节相关疾病的肠道微生态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为中药方剂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道地药材是指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药材的精髓。道地药材是古今人们评价中药品质的独特综合性指标,但关于道地药材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并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难以阐述药材道地性的内涵。道地药材的质优效佳是实现中药材现代化的保障和依托,因此加强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对道地药材的溯源、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材道地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中药材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首次将中药材道地性(geoherbalism)和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联系起来阐述,进而形成多学科交叉和渗透的新研究热点,以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道地论”形式丰富和发展现代中医药学,对提高和控制中药材质量,从而保证中医临床疗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药材的道地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药材的化学成分、遗传水平、文献医术考证、生态地理环境等方面综述了二十年来学者对于药材道地性研究的概况,为药材道地性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药厚朴临床应用广泛,以其为原料的中成药配方达200种以上。厚朴的基原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与凹叶厚朴M. officinalis var. biloba分布在西起四川东至浙江,北起陕西南至广西的广大地区。该文从厚朴道地药材本草考证、药材原植物和性状、分子遗传变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对厚朴道地性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形成了如下观点:①根据原植物叶形特点和遗传研究结果,建议将厚朴原植物分为3个地理宗;②各产地厚朴中厚朴酚、和厚朴酚、木兰苷A、木兰苷B、木兰花碱、β-桉叶醇的含量存在差异;③产于湖北、四川的厚朴商品习称"川厚朴",传统上被认为是厚朴的道地药材,其中,湖北恩施厚朴在遗传上具有的纯化单倍型可能是厚朴道地性的一个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5.
苍术是一种临床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当时称之为"术",是苍术和白术的统称.宋代后苍术和白术分开.苍术按基原可分为南苍术和北苍术,历史上以茅(南)苍术为道地,认为其质量优于北苍术.然而以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指标成分苍术素评价苍术质量,普遍结果显示,南苍术中苍术素的含量较低,甚至达不到规定标准,北苍...  相似文献   

16.
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metry,NIR)在中药道地性的相关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与传统方法相比,NIR方法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前期处理,其重现性比较好,对食品行业以及烟酒等行业均有广泛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主要介绍NIR的基本原理、特点、优势以及在鉴定道地性药材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等问题,以期能够为广大相关工作者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中药道地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作者在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化学原理、光学原理、信息学原理及化学计量学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特点及道地性研究和道地药材鉴别的难点,进而指出近红外光谱的全息性特征,使其在道地性研究中具有极大优势.重点以道地药材的近红外鉴别和道地性研究为目标,借鉴农牧业、食品、烟酒等其他行业的研究成果,分析并阐明了近红外光谱在道地药材鉴别和评价,道地药材生境研究及评价,道地药材遗传特异性研究方面应用的现实性.并讨论了模型的可靠性、适用性和可推广性几个近红外光谱在道地药材研究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为道地性现代诠释及道地药材鉴别提出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梁金花  李荣辉  夏燕杰 《中医研究》2012,25(10):78-78,F0003,F0004
目前,滥用抗生素引发菌群失调已成为临床常见的现象,人们逐渐意识到微生态失调的严重性及预防微生态失调的重要性.由于中药微生态调节剂能够调整和预防菌群失调,并改善微生态环境,其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中药微生态调节剂的发展现状及展望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肠道微生态与中药有效成分代谢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金华  狄留庆  单进军  毕肖林  赵晓莉 《中草药》2008,39(12):1902-1904
肠道微生态与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之间的研究已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关注,对其研究已得到创新性进展。综述甘草、芦荟、番泻叶以及芍药等几种中药有效成分在肠道菌群影响下的代谢过程和机制,并阐述了中药对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调理等作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微生物与宿主动、植物普遍共存,形成共生形式的微生态系统,共同参与机体复杂代谢。随着微生态理论在中药学中的渗透,人们逐渐认识到:一方面,中药在防治人类疾病的过程中对人体微生态系统进行纠偏与调整;另一方面,微生态系统实时调控中药品质,影响中药疗效。由此,逐渐形成了中药微生态学这一新兴学科。该文对中药微生态的产生背景,理论构成,研究方向,关键问题及其与人体微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展望,以期推动中药微生态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阐明中药药效的微生态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