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江山市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江山市3 143名3~5岁学龄前儿童,检测胃HP尿素酶Ig G抗体水平,分析HP阳性率及感染特征;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471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P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江山市3~5岁学龄前儿童HP阳性率为23.80%,HP阳性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1);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HP阳性率为28.85%,高于无消化道症状儿童的19.6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族直系亲属有胃病史(OR=1.707,95%CI:1.051~2.773)、啃手指习惯(OR=2.623,95%CI:1.467~4.690)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使用固定餐具(OR=0.534,95%CI:0.325~0.878)是保护因素。结论江山市学龄前儿童HP阳性率较高,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HP阳性率高于无消化道症的儿童。  相似文献   

2.
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和探讨福建省浦城县无症状学龄前儿童人群中H.pylori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福建省浦城县480例无症状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斑点ELISA法血清H.pylori 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血清H.pylori抗体阳性率为35.8%(172/480),随着年龄增加,血清H.pylori抗体阳性率逐渐升高;平时照顾儿童的家庭成员有胃病史,与有胃病者的家庭成员共同进餐及进餐时间长,低人均居住面积,儿童有啃手指或/和玩具的习惯及与家庭成员共同刷牙口杯为影响本地区儿童H.pylori感染率的重要因素。结论:本地区儿童H.pylori感染仍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并呈现家庭内聚集现象;并与个人卫生习惯、家庭居住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对象及方法 :2 0 0 1年 5月我们对福建省浦城县实验幼儿园 5 0 1名无任何临床症状的入托儿童进行问卷调查 ,资料完整的 4 80名 ,年龄 2岁 4个月至 7岁 10个月 ,其中男 2 6 9名 ,女 2 11名。采集静脉血进行幽门螺杆菌 (HP)抗体检查(药盒购自福建三明三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结果 :血清HP抗体阳性 172例 (35 8% )。单因素 χ2 分析结果显示 ,HP抗体阳性与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父亲有偏食或挑食的习惯、母亲吃饭不按时、母亲有胃病史、照顾者有胃病史、小孩爱啃手指头和玩具、爱吃零食、与大人共用牙刷和口杯、与小孩共同进餐者有胃病史、与…  相似文献   

4.
227例儿童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是WHO公布的新发现的传染病菌,其危害在我国日趋严重,尤其在儿童中的感染率以1%~4%的年速率增长,在12岁儿童的感染率已高达40%以上[1].近年来,口腔中的HP及口腔HP与胃HP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因消化道症状于该院就诊的学龄前儿童230例,记录患儿临床症状,采用粪便抗原试验(Hp SAT)检测Hp感染情况,应用研究制作的调查问卷收集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同居住人数、分餐情况、吸吮手指、饭前便后洗手、刷牙口杯公用、独立睡眠、父母文化程度、照顾者胃病史,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以上各因素是否为学龄前儿童Hp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230例患儿中Hp感染65例,感染率为28.3%,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呕吐、反酸等,确诊十二指肠球溃疡71例、胆汁返流性胃炎5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49例,其他57例。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5~6岁、居住地为农村、同居住人数>3人、非独立餐具、吸吮手指、未饭前便后洗手、刷牙口杯公用、未独立睡眠、照顾者有胃病史的患儿Hp感染率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居住地、分餐情况、吸吮手指、饭前便后洗手、刷牙口杯公用、独立睡眠、照顾者胃病史是学龄前儿童Hp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Hp感染率较高,感染现状不容乐观,其发病受到多因素综合作用,临床工作者需要了解学龄前儿童Hp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针对性采取有效的临床措施,预防Hp感染。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青少年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现况,并探索干预HP从口腔进入人体内的途径,对上海市金山区1818位学生进行了口腔牙菌斑HP的检测,并对608例携带HP的学生采用健康教育和幽螺莎星牙膏进行了30天的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择上海市金山区小学3年级到高中的各个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陕西榆林地区儿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榆林地区有消化道症状的学龄前儿童374例,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所有研究对象个人资料、个人卫生经历和习惯(共用餐具、共用刷牙口杯、饭前便后洗手)生活习惯、社会经济状况、照顾者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学龄前儿童免疫及生长发育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丽水市莲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学龄前儿童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90例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HP抗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并比较观察组不同幽门螺杆菌分型儿童HP抗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HP抗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3+、CD4+及CD4/CD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Ⅰ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各检测指标与中间型及Ⅱ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学龄前儿童免疫及生长发育状态的影响较大,且幽门螺杆菌分型对其表达的影响也较大,应重视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的治疗与干预。  相似文献   

9.
学龄前期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龄前期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王凯娟,陈晶晶,吕全军,张建中,高三友,蒋秀高近年来,许多研究资料都支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在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中的致病作用,为了解HP在低年龄人群中的感染状况,...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痛风26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徐忠星为了解原发性痛风临床流行病学情况,笔者对我院1987~1993年按1985年美国HOLMES提出的三点诊断标准诊断的26例原发性痛风住院患者分析如下。一、结果:26例原发性痛风,男性23例、50岁以上16例、脑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和临床理论依据。方法 对204名学龄前儿童通过问卷调查其基本信息;体检了解受检儿童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指标、口腔龋齿情况;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和幽门螺杆菌唾液检测试剂(HPS)方法检测胃和口腔Hp感染。结果 204例儿童13C-UBT阳性37例(18.13%),男19例(18.45%),女18例(17.82%);HPS阳性158例(77.45%),男84例(81.55%),女74例 (73.27%);13C-UBT与HPS均阳性28例(13.72%),男14例(13.59%),女14例 (13.59%)。各组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Hp感染显著高于胃内Hp感染(P<0.01),13C-UBT与 HPS的符合率为31.86%。口腔Hp感染的家庭中父母有胃病史者,显著多于无胃病史者(P<0.01)。口腔Hp感染与龋齿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Hp感染和未感染组间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苏州地区学龄前儿童口腔感染显著高于胃內感染。父母有胃病史的儿童,口腔Hp感染率更高。应尽早、准确地发现Hp 感染,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减少因Hp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智娟  卢淑芳 《预防医学论坛》2005,11(1):97-97,F00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hori,简称Hp)是1982年Marshell及Warren从胃炎病人的胃活体标本中发现并培养成功的。大量的研究证明,Hp与人类慢性活动性胃炎和十二脂肠溃疡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儿童浅表性胃炎及功能性胃肠紊乱症致病因子。1991年Parsonnet等提出Hp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沈阳市学龄前儿童Hp感染状况, 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8所幼儿园的1 150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做血清学Hp-IgG抗体检测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沈阳市学龄前儿童Hp感染率为13.13%, 随年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有胃肠道症状儿童Hp感染率(24.90%)明显高于无症状儿童(10.01%)。专用餐具和高经济收入是学龄前儿童Hp感染的保护性因素, 而年龄、低经济收入、啃手指/玩具、不常洗手和家族胃病史为危险因素。结论 本地区学龄前儿童Hp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仍属易感人群。教育儿童从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对降低儿童Hp感染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沈阳市8所幼儿园的1150例儿童为调查对象,并行血清学Hp-IgG抗体、血常规检查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有151例感染Hp,其中Hp阳性组有60例儿童有胃肠道症状,其患病率(39.74%)高于Hp阴性组(1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0,P<0.01);Hp阳性组儿童腹痛发生率(15.89%)亦明显高于Hp阴性组(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2,P<0.01);Hp感染与贫血、慢性皮肤病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Hp感染是导致沈阳地区学龄前儿童消化道不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口腔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儿童龋齿病情及牙菌斑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0月某幼儿园的115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验法检验口腔Hp感染情况,牙菌斑用牙菌斑显示剂显示,记录其指数,牙菌斑指数越高,则口腔环境和牙周病防治效果越差。结果本研究115名儿童中,口腔Hp感染呈阳性的儿童为66.95%,其中3岁检出率为67.85%,4岁为59.26%,5岁为76.67%,6岁为63.33%,口腔Hp感染呈阳性的儿童的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均不明显。在88例患有龋齿的儿童中口腔Hp感染呈阳性的为73.86%。27例无龋齿病情的儿童中口腔Hp感染呈阳性的为29.62%。在这88例龋齿病情儿童中,轻度龋齿病情的儿童口腔Hp阳性率为60.97%,中度龋齿病情的儿童口腔Hp阳性率为79.31%,重度龋齿病情的儿童口腔Hp阳性率为94.44%。且77例口腔Hp感染呈阳性者牙菌斑指数为4.210,38例口腔Hp呈阴性者牙菌斑指数为3.328。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Hp感染会加重儿童的龋齿病情,提高牙菌斑指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积累相关护理经验.方法:将109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实验组5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而实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67.92%,实验组患者达87.5%;实验组患者痊愈率、好转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显著效果,值得借鉴和不断探讨.  相似文献   

17.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其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不同民族儿童278例采用ELISA法及免疫印迹法联合检测血清抗体以了解H.pylori感染状态,并采用问卷的方法对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了解影响儿童H.pylori感染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少数民族儿童278名H.pylori感染的总阳性率为64.4%(179/278)。经单因素分析后发现,年龄增长、父亲受教育年限低、多人口数家庭、居住地无公厕设施、养狗者等的H.pylori阳性率较高。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养狗是H.pylori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年龄、父亲受教育年限、家庭人口数、居住地公厕设施、养狗等可能是儿童H.pylori感染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武汉市学龄期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炎症性疾病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1-12月间抽取武汉市7个区3162例学龄前童进行炎症疾病问卷调查。通过收集医疗档案选取其中670名确认为Hp感染儿童作为感染组,其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炎症性疾病(包括哮喘、肺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食物过敏)患病情况,运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共回收2886份有效问卷,应答率为91.27%。与未感染Hp儿童相比,Hp患儿与炎症性疾病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发生哮喘、肺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食物过敏的风险均增加,OR值分别为2.09(95%CI:1.31~3.20)、1.66(95%CI:1.41~2.00)、1.58(95%CI:1.31~1.94)、1.83(95%CI:1.51~2.22)、1.99(95%CI:1.61~2.51)。多因素分析控制了性别、年龄、被动吸烟、炎症家族史之后,Hp与炎症性疾病仍有关联(P值均<0.05)。结论 儿童Hp感染是炎症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提示应加强对儿童Hp感染的风险防范意识,合理制定相关防治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是一种营养要求高,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研究表明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是人类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Hp的致病因素包括鞭毛、尿素酶、粘附蛋白和毒素等。近来,口腔中Hp的存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一、胃及口腔内Hp的分离和证实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Hp,大量实验研究证实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1989年,Krajden等[1]首次从Hp胃炎患者的牙菌…  相似文献   

20.
<正>近些年来,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查和治疗越来越普及,每天都会有患者问孩子是否也要检测幽门螺杆菌,如果孩子感染了是否需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没有那么可怕我国有超过半数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在成年人中筛查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感染者未来发生胃癌风险,治愈或预防消化性溃疡病,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