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侧-尾侧-中间入路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3年随访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3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资料,均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根据术中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将中间入路的40例患者纳入中间入路组,将以头侧-尾侧-中间入路的43例患者纳入混合入路组。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等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复发率及转移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混合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比中间入路组少(P0.05);两组肛门排气时间、初次饮食时间、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3年复发率及转移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入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中间入路组低(7.0%vs. 22.5%)。结论与中间入路相比,头侧-尾侧-中间入路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进而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尾侧入路联合中间翻页式清扫(尾侧中间联合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巩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17-11—2020-09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6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尾侧中间联合入路组(观察组)和传统中间入路组(对照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术后临床指标。随访12个月,统计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 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12个月期间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尾侧中间联合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12个月期间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等指标,与传统中间入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轻、淋巴结清扫数多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间入路与混合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为109例患者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结果:混合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少于中间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他...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已被广泛用于结肠癌根治术中,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手术疗效起重要作用。由于右半结肠区域血管走行复杂,因此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操作难度更高,需要慎重选取手术入路。本研究通过比较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尾侧入路与中间入路的临床效果,探讨该手术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并确诊为右半结肠癌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8例。一组患者采用尾侧入路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尾侧入路组),另一组患者采用中间入路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间入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尾侧入路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3.52 min vs.168.64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46 mL vs.24.28 mL)、中转开腹率(2.94%vs.11.76%)均明显优于中间入路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通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尾侧入路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肺部炎症、吻合口瘘、及肠梗阻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23.53%vs.35.29%)均明显低于中间入路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清扫数、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尾侧入路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中间入路组(82.35%vs.52.94%,P<0.05)。结论: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具有安全、微创、简便、可操作性好的优势,有利于保证手术视野的充分及解剖定位的准确,其近远期疗效均优于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完整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 CME)经尾侧-中间联合入路(简称尾侧联合入路)与传统中间入路(简称中间入路)在手术学、肿瘤学等方面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6月收治的68例右半结肠癌病人。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尾侧联合入路组37例及中间入路组31例。采用West分级系统评估比较两组的CME完成质量以及手术安全性、术后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结果:病人均经CME完成质量评估。尾侧联合入路组CME完成率为86.5%,中间入路组CME完成率为80.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尾侧联合入路组腹腔镜下解剖时间较中间入路缩短[(62.70±12.22) min比(70.39±11.98) min,P=0.01]。两组病人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及远期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经尾侧联合入路可缩短腹腔镜下解剖时间,CME完成质量、安全性、预后两种手术入路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比较中间入路、尾侧入路以及尾侧中间联合入路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对右半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累积生存情况。 方法前瞻性单盲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的96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32例:中间组(行中间入路)、尾侧组(行尾侧入路)和联合组(行尾侧中间联合入路)。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术后累积无病生存率(DFS)、总生存率(OS)。 结果中间组、尾侧组分别中转开腹3、1例。尾侧组和联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中间组,且联合组优于尾侧组(P<0.05);联合组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尾侧组和中间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三组患者术后累积OS和D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7、0.714,P=0.893、0.700)。 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术中行尾侧中间联合入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更具优势,有益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尾侧中间联合入路与传统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的技术优劣。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胃肠外科(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病人,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传统中间入路组(中间组)和尾侧中间联合入路组(尾侧组),并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线情况、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病理情况、CME完成情况等)。结果 共纳入75例病人,其中中间组35例,尾侧组40例,两组病人基线水平(除CA19-9外)、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病理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切除肠管长度(24 cm vs.22 cm)、A线长度(9.8 cm vs.9.4 cm)、B线长度(9.0 cm vs.8.5 cm)、切除系膜面积(112.4 cm2 vs.109.0 cm2)、中位淋巴结清扫数(19枚 vs.19枚)、淋巴结清扫合格率(97.1% vs.97.5%)、CME完成率(80% vs.85%)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肥胖[体重指数(BMI)≥25]为影响CME完成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9)。结论 尾侧中间联合入路与传统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在安全性、可行性、短期疗效、淋巴结清扫彻底性及CME完成质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仍需更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不同入路途径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应用,并比较其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5月诊治的右半结肠癌病人97例,根据腹腔镜下不同入路途径不同,分为经尾侧-中间联合入路组(对照组)和回字形右下入路组(研究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总手术时间、开腹中转率、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淋巴结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改良中间入路对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临床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诊治的86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的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侧方入路组和中间入路组,各43例。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及右半结肠癌活力指标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结果中间入路组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为(17.7±3.3)枚、(55.7±36.1) ml、(122.4±25.6) min均优于侧方入路组(P<0.05);术后5 d结肠癌活力指标:中间入路组Xiap、Livi、TK1、Plk1水平均低于侧方入路组(P<0.05);而心理情绪、主观症状、社会活动等生存质量评分则高于侧方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与侧方入路组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右半结肠切除术行改良中间入路可提高生存质量与淋巴结清扫率,减轻术后恶性肿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头侧入路和尾侧入路均已得到认可,但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还较少。本研究探讨头尾结合入路方式与完全头侧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拟实施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头尾结合入路组和完全头侧入路组,各组75例。分别采用头尾结合入路方式手术和完全头侧入路方式手术;对比两组的手术过程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 结果:头尾结合入路组和完全头侧入路组患者的TNM分期、肿瘤直径、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尾结合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拔除引流管时间均低于完全头侧入路组 [(127.6±27.8)min vs. (148.0±28.5)min;(63.31±17.20)mL vs. (98.44±22.04)mL;(6.12±1.40)d vs.(6.73±1.54)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尾结合入路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与完全头侧入路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7.3±2.4)枚vs.(16.8±2.7)枚,(2.8±1.1)枚vs.(3.0±1.0)枚,(2.79±0.73)d vs.(2.90±0.68)d,(5.11±1.32)d vs. (5.30±1.48)d,(13.82±2.20)d vs.(14.51±2.47)d,P>0.05];头尾结合入路组的手术并发症率低于完全头侧入路组(6.67%  vs. 18.67%,P<0.05)。 结论:头尾结合入路方式与完全头侧入路方式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相当,前者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助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40例。实验组接受外侧入路,对照组接受中间入路,比较2组患者术中的一般情况及短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131.3±17.5)min,术中出血(57.9±16.5)m L,对照组分别为(187.3±16.2)min和(104.5±19.8)m L,实验组少于对照组(t=14.852、11.435,P均0.05),2组术中标本切除长度、淋巴结清除个数、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17.5%,χ2=0.949,P=0.330)。结论:在手辅助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外侧入路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但中间入路更有利于解剖结构的暴露及肿瘤的根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中间入路法与传统侧方入路法在右半结肠癌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于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将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4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分别行中间入路和侧方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中间入路法与侧方入路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22.5±25.8)min及(162.9±30.9)min(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5.8±36.2)ml及(104.6±58.2)ml(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并发症分别为4.2%和8.3%,术后并发症分别为8.3%和16.7%,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7.4±3.2)枚和(17.8±3.4)枚,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8±2.2)d和(8.0±3.6)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间入路法较传统的侧方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手术路径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右半结肠癌患者97例.根据不同的手术路径分为观察组(改良腔镜手术组,n =48)和对照组(传统腔镜手术组,n=49).主要观察比较两种手术路径的手术质量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中转手术例数),其次观察比较术后恢复情况[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漏)].结果 改良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腔镜手术组[(124.0±27.8) nin vs(156.0±43.6) min,t=4.303,P<0.05],在术中出血量、中转手术例数、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漏)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改良路径使手术时间缩短,是一种更容易操作、稳定、规律的手术路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中头侧中间入路与尾侧中间入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0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行头侧中间入路51例患者为头侧组,行尾侧中间入路51例患者为尾侧组。采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术中血管损伤、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术后临床指标及肿瘤指标用(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尾侧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头侧组(P<0.05)。术中血管损伤、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淋巴清扫数目、标本质量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组入路方式均为符合肿瘤根治性手术原则的有效手术入路方式,其手术效果相当。尾侧中间入路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使用血管结扎束(Liga Sure)进行手术的效果及短期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7年2月使用血管结扎束进行的34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中、术后资料,分析患者使用血管结扎束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纳入的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4.0±28.3)min,出血量(34.0±33.5)ml,无术中并发症,无损伤肠系膜上血管主干病例发生;2例患者发生乳糜漏,2例患者出现系膜破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0±4.6)d。平均获检淋巴结数量为24枚,阳性约1.2枚,共有15例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结论通过上述结果,使用Liga Sure进行的病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血少,手术时间短,Liga Sure可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游离,短期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上下入路"翻页式"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性切除的手术路径要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为10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行经上下入路"翻页式"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95例(93.14%)患者顺利完成手术,7(6.86%)例中转开腹。术中清扫时间42~96 min,平均(78.2±11.3)min。术中出血量10~40 ml,平均(24.3±6.4)ml。清扫淋巴结11~46枚,平均(20.9±5.5)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7 h~8 d,平均(64.8±27.3)h;术后住院7~13 d,平均(9.8±2.1)d。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0.98%)、切口脂肪液化2例(1.96%),均经治疗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经上下入路"翻页式"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性切除术显露方便,对助手的腹腔镜经验要求较低,术中有良好的参照作为引导,清扫较流畅,很好地体现了"无瘤原则",达到了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手术的基本要求,且降低了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的难度,手术安全、可行,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