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发热门诊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时了解发热门诊患者的发热原因及临床表现,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大型综合医院2020年1月17日-2月2日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包括一般资料、流行病学史、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共有1 770例患者,男性888例,女性882例,其中21~40岁患者占61.24%。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15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主要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为主,分别占100.00%、40.00%。857份胸部CT普通扫描检查报告中,阳性822份,阳性率为95.92%。结论 发热门诊的设立有利于对发热患者进行快速、有效的筛检,就诊患者中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以中青年为主,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行胸部CT检查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发热门诊接诊病例和确诊住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为COVID-19早发现、早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探索当前疫情形势下的急诊应对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2020年1月25日至2020年2月6日发热预检分诊处分诊的537例临床资料和分诊结果;同时对收住院的7例已确诊的COVID-19患者,就其流行病学资料,入院时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咽拭子+大便)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热预检分诊处共分诊537例,其中分诊至普通发热门诊469例(占87.3%),均行胸部CT检查,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炎症37例(占7.8%),全部病例经咽拭子和大便2019-nCoV核酸检测为阴性;分诊至特殊发热门诊68例(占12.7%),其中负压救护车接回41例,确诊6例;自行来院就诊27例,确诊1例,确诊患者占特殊发热门诊患者10.3%。确诊患者均与武汉疫源区有关(包括武汉疫源区居住史或与疫源区人员密切接触史),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咽痛,咳嗽、咳痰,胸闷,声嘶,鼻塞、咽干,乏力等),入院时病程1~8 d,平均3.7 d;全部患者胸部CT扫描均表现肺部炎症,其中双肺肺炎占71.42%;仅1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和C反应蛋白异常;7例COVID-19患者咽拭子2019-nCo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4例同时伴大便2019-nCoV酸检测阳性,大便核酸检测阳性时间均晚于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1~7 d,平均3.25 d。 结论根据流行病学史进行急诊快速预检分诊,在抗击COVID-19疫情中体现出接诊效率高,可最大程度减少误诊和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某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咽拭子检查结果,评价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COVID-19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20年1月23日—2月18日经SARS-CoV-2核酸检测确诊COVID-19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病毒核酸检测的取样次数、取样方法、标本类型、检测手段等信息。结果 28例确诊患者平均年龄(43.78±14.46)岁,男女比例为2.5∶1,46.42%的患者有武汉/湖北旅居史,14.29%的患者与确诊COVID-19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78.57%)、咳嗽(53.57%)为主,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71.43%),淋巴细胞计数下降(53.57%),肺部CT呈多发磨玻璃影(92.59%)及斑片影(70.37%)。28例确诊病例中,发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为5.5 d。首次采集标本SARS-CoV-2检测阳性者18例(64.29%),首次可疑阳性1例;首次阴性(包括可疑阳性),第二次采集阳性者5例(17.86%);前两次采集阴性,第三次采集阳性者2例(7.14%);经四次检测阳性者1例(3.57%);经五次检测后阳性者2例(7.14%)。鼻/口咽拭子采样26例(92.86%),诱导排痰2例(7.14%),经鼻咽拭子、咽拭子、痰标本RT-PCR确诊27例(96.43%),痰标本NGS测序确诊1例(3.57%)。结论 COVID-19临床常表现有发热及干咳,但无特异性,仍需依赖SARS-CoV-2核酸检测才能确诊。咽拭子作为发热门诊首选的SARS-CoV-2核酸采集方式具有简便易行的优势,但检测结果呈阴性并不能排除SARS-CoV-2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血常规结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11-23日某定点隔离酒店内738例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医学观察人员,采集其鼻咽拭子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并观察至隔离期结束。结果 738例医学观察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0例(9.49%),阴性664例(89.97%),可疑4例(0.54%),其中首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2例,可疑28例,阴性658例;对28例结果可疑者隔日重新采样检测,18例阳性,6例阴性,4例仍可疑(二次采样后观察期结束转至指定隔离观察点)。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及可疑医学观察人员,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均正常,仅2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在第一个14 d观察期内,738例医学观察人员40例(5.42%)发病,其中70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42.86%(30例)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664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者,1.51%(10例)出现症状。所有确诊病例转至定点医院继续治疗;第一个观察期结束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未转阴者、结果仍可疑者送至指定隔离点继续观察。继续观察期中4.54%(2/44)出现症状被确诊,随即转至定点医院治疗;余下观察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全部转阴。整个集中隔离期发病率为5.69%(42/738)。结论 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中,潜伏期感染者所占比例较高,亦存在一定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应尽早识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在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易感人群以及大规模筛查等不同人群中的应用价值,为SARS-CoV-2实验室检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2020年2月1日-3月22日郑州人民医院不同人群的咽拭子,包括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患者,一线疫情防控医护人员,以及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症状的住院患者、陪护家属和复工人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使用A、B两种国产检测试剂盒对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患者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 共检测15 497份咽拭子标本,SARS-CoV-2核酸阳性24份,核酸阳性病例均来自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24例咽拭子SARS-CoV-2核酸阳性患者同时送检的血标本核酸结果均呈阴性。A、B两种试剂首次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一致,2例确诊COVID-19患者治疗后复查咽拭子标本,A组试剂检测为阳性,B组试剂检测为阴性。该院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未出现COVID-19症状的住院患者、陪护家属和复工体检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复工人员、住院患者、陪护家属和一线疫情防控人员SARS-CoV-2核酸筛查均未发现阳性,咽拭子标本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率高于血标本,不同核酸检测试剂检测阳性率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鼻咽拭子核酸检测多次阴性后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方法筛选2020年2月5日-2月2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隔离病房住院患者,选取73例多次新型冠状病毒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疑似或者临床诊断为COVID-19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三组(排除COVID-19组、核酸阴性组和核酸阳性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胸部CT影像学。结果与排除COVID-19组比较,核酸阴性组发病到住院时间较长(P=0.002),淋巴细胞计数较低(P=0.047),更容易出现乏力(P0.05)。与核酸阳性组比较,核酸阴性组重型及危重型患者较多(P=0.012),更容易出现乏力(P0.05)。白细胞总数排除COVID-19组较核酸阴性组、核酸阳性组明显升高(P0.05)。4例患者痰液核酸检测阳性,1例患者同时出现粪便及痰液核酸检测阳性。临床诊断为COVID-19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排除COVID-19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呈阴性。临床诊断为COVID-19的58例患者影像学均呈典型COVID-19影像学改变。结论 COVID-19诊断一定要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及病程发展、治疗反应等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陆丰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送上级实验室检测,并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该病例为湖北省武汉市务工返乡人员,1月20日出现咽部不适,1月22日出现发热、咳嗽,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为:1月24日在陆丰市人民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测提示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胸部CT提示有双肺多发小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1月25日上午汕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筛查,咽拭子及痰液检测均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1月25日晚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咽拭子检测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1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结论 该病例为陆丰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感染地为湖北省武汉市的可能性大。做好病例的隔离治疗、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控制院内感染和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是防范疫情扩散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IgM/IgG)抗体检测、咽拭子和痰液核酸检测以及CT影像学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8日-2020年3月5日56例确诊2019-nCoV感染的住院患者和同期留观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纳入研究患者行IgM/IgG总抗体和IgM抗体检测,记录患者CT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数据和临床一般资料;选取19例确诊患者同时采集痰液和咽拭子标本,行核酸检测。统计学分析各检测方法的诊断性能。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诊组CT异常率高于留观组(P0.05)。确诊患者IgM/IgG总抗体检出率为98.21%,IgM为83.93%,初次咽拭子核酸检出率为55.36%。2例患者经3次咽拭子核酸确诊。复核抗体检测诊断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处于较高水平,优于IgM、CT和咽拭子初次核酸检测,且有助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现。结论 2019-nCoV IgM/IgG总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可作为核酸检测阴性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测、在疑似病例确诊时与核酸检测协同应用或用于快速鉴别CT异常患者,此外由于其检测简便易行且快速,或可适用于基层医院对密接人群核酸检测筛查的协同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实验室核酸检测的原理方法,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中的价值与实验室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020年1月23日-2020年2月2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发热门诊的患者以及筛查的湖北旅居者的咽拭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开放读码框1ab(ORF1ab)、核壳蛋白(N)基因。结果共检测的3 824例标本中,阳性病例35例,阳性率0.91%。结论疫情期间对发热门诊患者及湖北旅居者进行2019-nCoV核酸筛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检测2019-nCoV科学可靠的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待检标本中的2019-nCoV核酸,对监测和控制疫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 研究和建立引起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的新型冠状病毒RNA核酸的检测方法。  [方法 ] 使用一步法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扩增法 (RT -PCR)。  [结果 ] 采自临床留观、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人的 10 46份咽漱液 /咽拭子样品中 ,3份样品SARS冠状病毒RNA核酸为阳性 ;在 482份血清样品中 ,有 5份为阳性。  [结论 ] 一步法巢式RT -PCR能检测患者急性期咽漱液 /咽拭子和血清样品中的新型冠状病毒RNA核酸 ,但样本采集的时间和咽漱液 /咽拭子采集的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登革病毒载量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为登革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6—11月杭州市拱墅区确诊的120例登革热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核酸量和分型,分析病毒载量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登革热患者登革病毒核酸均为阳性,均为登革热Ⅱ型,登革病毒载量中位数为3.91×10~4 copies/mL。患者均有发热,体温峰值平均为(38.96±0.69)℃;乏力102例,占85.00%;白细胞计数4×10~9/L 116例,占96.67%;血小板计数100×10~9/L 119例,占99.17%;谷草转氨酶40 U/L 114例,占95.00%;谷丙转氨酶52 U/L 81例,占67.50%;肌酸激酶210 U/L 58例,占48.33%。登革病毒载量与患者住院时间、体温峰值、发热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肌酸激酶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者75例,占62.50%;登革病毒载量中位数为9.29×10~4 copies/mL,高于非重症患者的5.33×10~3 copies/mL (P0.05)。结论未发现登革病毒载量与患者住院时间、体温峰值、发热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等临床指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病例资料 患者,男,39岁,酒店工作.因“发热2日”于2020年3月15日就诊我院发热门诊.患者体温最高38.0摄氏度,偶咳嗽有痰.无明确新冠流行病学史.查体:T38.5摄氏度,R18次/分,Bp118/75毫米汞柱,P110次/分,SP02.98%,右下肺可闻及爆裂音.血常规:白细胞9.2×109,中性粒细胞数目4.99×109,百分比54.3%,血红蛋白浓度140克/升,C反应蛋白24.49毫克/升.甲型流感病毒抗原阴性.胸部CT示双肺磨玻璃影弥漫分布(见图1).怀疑疑似病例,予隔离留观,予左氧氟沙星、奥司他韦等治疗.2次间隔24小时采集咽拭子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及血清抗体检测均阴性,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方法,比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上下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结果的差异,为临床诊断SARS-CoV-2感染,如何选择标本类型以及提高核酸阳性检出率提供参考。方法采集31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咽拭子和痰液标本进行双靶标(ORF1ab基因和N基因)核酸检测,应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类型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31份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26份阳性,5份阴性,阳性率为83.8%;31份痰液标本中,29份阳性,2份阴性,阳性率为93.5%;两种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9,P0.05)。不同发病时间患者咽拭子阳性率和痰液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69)。比较咽拭子和痰液ORF1ab基因平均CT值(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咽拭子较痰液高3.04; N基因CT值咽拭子较痰液高3.33。1例患者呼吸道标本阴性,肛拭子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结论咽拭子和痰液标本,均可用于SARS-CoV-2核酸检测。痰液ORF1ab基因和N基因CT均值低于咽拭子,更易检出,用于检测SARS-CoV-2更具优势。此外,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的患者,进一步检测消化道标本,对患者临床判断和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四种核酸提取试剂盒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中的性能差异,为实验室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选择核酸提取试剂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发热门诊收集24例需要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咽拭子,用四种核酸提取试剂盒平行提取核酸后,比较浓度、纯度、提取效率、重复性和RP基因扩增CT值等参数.结果 四种试剂盒中A试剂盒提取浓度效果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发病就诊时(发病0~7 d)、治疗中(治疗14~21 d)、治疗后期(治疗28~35 d)的咽拭子和痰标本核酸检测的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诊断和疗效判断的实验室检测提供样本采集参考。方法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采集广安市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与痰标本,收集到27例患者发病就诊时、治疗中、治疗后期的咽拭子和痰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取样后样本的核酸检测阳性率,并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在发病就医时、治疗中、治疗后期,收集到的27例患者的痰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都明显高于咽拭子。在发病时,痰标本的核酸阳性率为96.3%,咽拭子的核酸阳性率为40.7%;在治疗中,痰标本的核酸阳性率为48.1%,咽拭子的核酸阳性率为7.4%,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痰标本的核酸阳性率为18.5%,咽拭子的核酸阳性率为0。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痰标本病毒阳性率高于咽拭子标本,更能作为诊断、疗效判断和出院标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经核酸检测证实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分析其肺部病灶部位、形态和主要CT征象(如磨玻璃密度影、实变影和间质性改变等),总结CT对新冠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1)病变部位:累及单侧肺15例(10%),累及双侧肺135例(90%);累及右肺79例(52.7%),累及左肺71例(47.3%);病变局限于1个肺叶14例(9.3%),病变累及2个肺叶54例(36.0%),病变累及多个肺叶82例(54.7%)。(2)病灶类型:单形态表现24例(16%);孤立性类圆形表现18例(12%);多形态表现(至少3种以上CT表现)108例(72%)。(3)CT表现:早期呈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样改变,以肺野外带为著,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或弥漫磨玻璃密度影、渗出及实变影,严重者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结论:CT诊断是新冠肺炎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尤其对核酸检测假阴性患者更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利妥昔单抗化疗后并发新冠肺炎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发热门诊于2023年2月1日-2月28日收治的3例接受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化疗后并发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发病至输血时间、发病至新冠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治疗时间、输血次数和输血量,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肺部影像学结果。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53岁,55岁,60岁;入院新冠病毒核酸均阳性,新冠抗体阴性,肺部感染明确;均于入院后第3天,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予以输入康复者血浆14次(共计6 640 ml)、10次(共计4 340 ml)、2次(共计780 ml),输入血浆第14天、第4天、第2天后新冠核酸检测呈阴性;核酸转阴后患者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WBC、CRP、IL-6水平在输注血浆后逐渐升高,待新冠核酸转阴后水平逐渐下降至正常;复查肺部CT提示较前明显吸收;3例患者分别在院治疗30 d、15 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非重症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感染患者的感染特征及阳性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2年7月1-23日宿州定点医院确诊的293例非重症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的诊断及治疗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患者资料及问卷调查资料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或Breslow检验评价不同年龄、不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针数、不同中医证型及不同基础病数患者阳性持续时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293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感染患者中,未发热115例(39.2%),发热178例(60.8%)。核酸阳性持续时间7~10 d的患者有98例。不同年龄、疫苗接种情况、基础病、中医证型、初期症状、发热患者的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941、7.560、15.703、11.738、11.025、19.597、11.470,P<0.05)。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R=0.638,95%CI:0.464~0.878)、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数(HR=1.416,95%CI:...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待排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体会,提高COVID-19的诊断技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COVID-19待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流行病学史,以及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T、CRP、LDH、胸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 HRCT)等检查结果。结果 本研究的53例COVID-19待排患者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15~79岁,平均年龄(53.5±8.4)岁。首诊时病程为1~12 d不等,病程中位数4 d。所有患者均否认COVID-19流行病学史。21例患者具有慢性基础病。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乏力、咳嗽、咳痰、咽痛等。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减少;部分患者LDH、ALT、CK升高。胸部HRCT均呈现多发小斑片影、磨玻璃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53例患者均经间隔至少24 h的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排除COVID-19,诊断为轻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经治疗后患者无发热及呼吸道症状。结论 COVID-19待排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肺部影像学与COVID-19相似,与CAP鉴别亦缺乏特异性;结合流行病学史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可以提高COVID-19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胸片特点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整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于2020年1月20日—2月5日期间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患者胸片特点及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 结果 共收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44例,患者均多次拍摄DR胸片并进行血清铁蛋白化验。入院时DR胸片阴性率40.91%(18/44),阳性率59.09%(26/44);血清铁蛋白升高率56.82%(25/44),正常率43.18%(19/44)。DR胸片阳性组血清铁蛋白升高率69.23%,高于DR胸片阴性组的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DR胸片可用于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肺部病变,尤其是重症患者;血清铁蛋白升高提示患者DR胸片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