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与常规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NOSES根治术48例(研究组),接受常规腹腔镜根治术54例(常规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应激状态、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胃肠蠕动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7 d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腔镜手术治疗相比,NOSES术对CRC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标本(NOSES)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90例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2例行NOSES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NOSES组),48例采用传统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TLC组)。选用SPSS 2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围术期指标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学检测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阳性率为0%,NOSES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0.9%(13/42)小于TLC组31.2%(15/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6);相比于TLC组,NOSES组手术时间较长,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NOSES组3年总生存率为90.5%、无病生存率为88.1%,TLC组3年总生存率为93.8%、无病生存率为8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盆底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且不影响患者盆底功能,临床上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为结直肠肿瘤患者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并总结NOSES术中应用荷包缝合抵钉座置入法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行NOSES(NOSES组,n=20)与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n=40)患者的临床资料,NOSES组采用荷包缝合抵钉座置入法,腹腔镜组采用下腹正中约5 cm横行切口。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灶下缘距齿状线距离、肿瘤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费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SES组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评分低、术后排便功能评分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SES组采用腹腔镜下荷包缝合抵钉座置入法,用时6~15 min,平均(8.90±2.15)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结直肠肿瘤患者行NOSES安全性较好,且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评分、保护术后排便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未增加患者住院费用。术中应用荷包缝合抵钉座置入法操作简单,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肿瘤根治性及主要并发症。方法回顾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11例低位直肠癌,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腹腔镜手术治疗85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治疗126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愈后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保肛率、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肠梗阻、术后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局部复发率、5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低位直肠癌近期疗效总体优于开腹组,远期疗效相当,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快速康复理念(ERAS)结合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术(NOSES)的临床效果。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接收的96例行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三组,每组各32例。A组采取传统围术期管理模式,B组应用ERAS模式,C组给予ERAS模式结合NOSES手术。比较三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度及并发症发生率。B、C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A组短(P<0.05),且C组更短(P<0.05);B、C组术后1、3 d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评分均较A组低(P<0.05),且C组更低(P<0.05);B、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低(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ERAS结合NOSES,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效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案,将5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开腹Miles根治术,观察组(n=26)采用腹腔镜下Miles根治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同时,完成3个月~2年随访,对比术后排尿功能、并发症、复发率、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有效随访,观察组排尿功能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转移率较低,且排尿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Miles根治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且在预后方面,优于传统开腹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纹扩肛器应用于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70例超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Bacon组行改良Bacon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扩肛器组应用螺纹扩肛器完成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术,每组各35例。采用软件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手术期指标、肛门功能评分(Wexner.Vaizey评分)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Bacon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扩肛器组(P<0.05),而扩肛器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改良Bacon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Wexner评分、Vaizey评分均有所降低,肛门功能逐渐恢复,且扩肛器组评分均显著低于Bacon组(P<0.05);术后扩肛器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改良Bacon组(5.7%vs.22.9%,P<0.05);截止2020年9月,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5.2±2.8)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手术应用螺纹扩肛器于自然腔道取标本,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中出血量,对保留患者肛门括约肌,提升术后肛门功能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腹腔镜下保肛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低位直肠癌患者62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下保肛术组、传统开腹保肛术组两组,各31例,统计分析两组围术期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下保肛术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传统开腹保肛术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远切缘长度、切除肛管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淋巴结阳性数目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腹腔镜下保肛术组患者的IgA、IgG、IgM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传统开腹保肛术组(P<0.05)。腹腔镜下保肛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13%(5/31)低于传统开腹保肛术组38.71%(12/31)(χ2=3.971,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治疗中腹腔镜下保肛术的临床疗效较传统开腹保肛术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接受TME的8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TaTME组41例,TME组42例;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胃肠指标、肛门功能评分等采用( ±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或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行log-rank检验;P<0.05为检验水准。 结果TaTME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多于TME组,术后恢复指标优于TME组(P<0.05)。TaTME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3%小于TME组19.0%(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TaTME组优于TME组(P<0.05)。术后6个月,TaTME组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明显低于TME组(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肛门功能Kirwan分级比较,TaTME组肛门功能良好率优于TME组(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发现,术后2年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术中安全、可行,其整体疗效优于TME,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4年5月实施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14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72例,传统开腹7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医疗费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近期和远期生存率等情况。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间的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目及2,5年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体现了优势。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经济、与传统开腹手术的近、远期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性造口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16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胃肠外科病例信息完整行低位前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98例,其中48例低位前切除术后行预防性回肠造口(造口组),50例未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未造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造口组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与病理分期较晚的患者明显多于未造口组(均P0.05);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论是否接受新辅助放化疗,造口组造口还纳后1年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明显低于未造口组术后1年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P0.05);生活质量方面,造口组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及情绪功能评分在术后3个月与6个月、社会功能和角色功能评分在术后3个月、腹泻状况评分在术后半年内均明显优于未造口组(均P0.05)。结论:预防性造口可减轻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的严重程度,并改善术后短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onic artery,LCA)的可操作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收治的129例实施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LCA分为保留LCA组(51例)和不保留LCA组(78例),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术后情况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在术中出血量、分离脾区数、清扫第253组淋巴结数、预防性造瘘数、吻合口漏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留LCA组手术时间长于不保留L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LCA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不保留L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保留LCA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可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的风险和减少术后通气时间,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经肛门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9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7例患者采用经肛门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的无腹部切口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治疗(无切口组)、67例采用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治疗(常规组),数据分析采用SAS10.0软件处理,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无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术后12、24、48 h,无切口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和手术并发症,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自然腔道标本取出的无切口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在左半结肠癌腹腔镜下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80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NOSES组,每组40例,两组均在ERAS理念指导下行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NOSES组采用NOSES法取出标本,常规组经辅助切口取标本。选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围术期指标行独立t检验,NRS疼痛评分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及引流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SES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时间与方法在NRS疼痛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与方法在NRS疼痛评分上主效应显著,NOSES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常规组(P<0.05)。NOSES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5.0% vs.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ERAS与NOSES联合应用于左半结肠癌腹腔镜治疗中,两者优势互补,具有疼痛轻、并发症少及康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腹腔镜技术探讨前切除术与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81例直肠癌患者资料,将39例接受腹腔镜拖出式手术患者纳入A组,同期接受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42例患者纳入B组。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围术期指标、数字疼痛评分(NRS)等以(x±s)表示,独立t检验;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病理切缘距离较长,术后6 h、12 h、24 h NRS评分较低(P<0.05);A组术后复发率、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7.7%、94.9%、10.3%)相比B组(9.5%、92.9%、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前切除术相比,腹腔镜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但两种术式的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经肛门拖出式前切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受腹腔镜下经肛门拖出式前切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观察组,n=80)临床资料,同期腹腔镜下非肛门拖出式前切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n=80)。数据统计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完成,术中术后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理切缘距离明显增大[对照组(3.0±0.6) cm,观察组(3.9±1.1) cm, P<0.05]、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对照组5.0% ,观察组1.3%, 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和阳性淋巴结数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经肛门拖出式前切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简便易行,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直肠癌患者经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与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术后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进行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与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术的不同手术方式患者共12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镜下组和拖出组两组,每组各60例,镜下组行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拖出组行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术。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术中术后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相比,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术患者少于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如术后1、3、6个月患者排便次数相比,拖出手术组明显恢复情况好于镜下组,P<0.0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相比,中青年患者拖出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镜下手术组为30%(9/30),老年患者拖出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镜下手术组为26.7%(8/30),不同年龄段患者内部比较,P<0.05,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结论直肠经肛门拖出切除术的手术疗效和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均好于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操作安全,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84例,其中开腹组58例,2D腹腔镜组65例,3D腹腔镜组61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应用Stata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年龄、BMI指数、术中及术后等计量资料( ±s)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本研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生存资料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 结果2D腹腔镜组和3D腹腔镜组出血量、愈合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显著降低(P<0.05);3D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较2D腹腔镜组显著降低(P<0.05),但与开腹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D腹腔镜组伤口感染率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三组之间术后肺感染、肠梗阻和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3年生存率与无瘤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3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无瘤生存时间与生存率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方法2000年9月至2005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连续对距肛缘5~8cm的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根治术(LP术组)53例及传统开腹根治术135例,比较两组和两组内患者造口与未造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差异。结果LP术组造口与未造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4.6%(1/22)与6.5%(2/31),χ~2=0.08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术组造口与未造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2.3% (1/43)与8.7%(8/92),χ~2=1.02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术组与OP术组行造口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P=0.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术组与OP术组未行造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P=0.288,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不会增加吻合口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