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腹膜后神经鞘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1例腹膜后神经鞘瘤,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诊治现状。方法通过对1例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术后病理、随访的回顾,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综合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状况。结果本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膜后神经鞘瘤,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理想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其预后良好,早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g K  Shen JK  Zhao WG  Hu BC  Lin D  Cai 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7):1146-1148
目的总结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14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患者术前应用CT、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诊断;应用远外侧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并行三维CT血管成像术(CTA)模拟手术人路9例。结果术中证实,术后病理确诊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肿瘤的诊断、分型及三维CTA的模拟对手术入路选择具有一定意义,选用远外侧入路能良好显露、切除该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2例年轻未婚女性盆腔腹膜后神经鞘瘤经腹腔镜成功切除。病例1:16岁,因多囊卵巢综合征继发闭经,发现左卵巢囊实性肿物5.3 cm×4.5 cm,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侧腹膜后的闭孔窝合并残角子宫畸形;例2:25岁,体检发现右侧卵巢包块,术中见骶骨右前方腹膜后囊实性肿物8 cm×6 cm。2例术前均诊断为卵巢囊实性肿物而行腹腔镜探查,术中病理证实为良性神经鞘瘤,均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腹腔镜手术完整切除。病例1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出血150 ml;病例2术中出血600 ml,手术时间166 min,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病理免疫组化S-100强阳性,诊断为腹膜后神经鞘瘤。我们认为腹腔镜手术切除盆腔腹膜后神经鞘瘤安全、有效,完整切除肿瘤有利于预防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获得随访的5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或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 MRI检查对病变性质和部位诊断有重要意义.53例患者肿瘤完整切除,5例患者大部分切除.58例患者中37例症状完全消失,13例较术前症状明显改善.7例无明显变化,1例症状加重,无死亡病例.结论 手术前影像学检查对神经鞘瘤有较高的诊断率,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诊断;椎管内神经鞘瘤早诊断、早手术,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的诊断、治疗方式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5例颈部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Shamblin分型标准: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2例。1例ShamblinⅠ型及2例ShamblinⅡ型患者行单纯肿物剥离术,1例ShamblinⅢ型患者行肿物切除+血管重建术,1例ShamblinⅢ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结果 1例ShamblinⅠ型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神经鞘瘤,余患者病理均为副神经节瘤。1例ShamblinⅢ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出现偏瘫,余4例手术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无死亡、偏瘫及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CBT的最佳方法,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通过完整、有效的术前评估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附睾及睾丸鞘膜血管平滑肌瘤的认知水平。方法 回顾性复习了1例临床罕见的附睾及睾丸鞘膜血管平滑肌瘤的诊治资料。结果 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血管平滑肌瘤。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附睾及睾丸鞘膜血管平滑肌瘤的术前诊断较困难,确诊需经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泌尿生殖系神经鞘瘤(附7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系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4年7例泌尿生殖系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肾上腺、膀胱、前列腺、精索、阴囊及阴茎的神经鞘瘤,结合文献分析其特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2岁,均为偶然发现或体检时发现,通过病理检查确诊。随访2~6年,7例患者肿瘤均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6例良性,无复发;1例恶性睾丸神经鞘瘤,2年后死于肿瘤复发转移。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神经鞘瘤的方法,由于泌尿生殖系神经鞘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困难,确诊需经病理学诊断。肿瘤特异性标志物S100,Leu7及MBP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2009年收治的32例胃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腹痛、腹部肿块、胃出血并休克、柏油样便。钡剂胃造影、BUS及CT平扫均显示胃腔内实质不能定性的肿块。纤维胃镜取部分活组织明确诊断4例,术前确诊率12.5%。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28例。所有病例均手术切除,其中胃窦部半胃切除术12例;胃部分切除术13例;胃次全切除术2例;全胃切术或根治性胃切除术5例。结论:胃神经鞘瘤无特异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确诊率低。病理组织学检查能够确诊,免疫组织化学对进一步诊断有帮助。一经确诊或胃存在实质性肿块,应及早手术治疗。根据术前患者病情及术后病灶情况,可分别选择局部切除(距病灶边缘3 cm以上)、半胃切除、胃部分切除、胃次全切除、全胃切除或根治性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索旁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2例精索旁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2例患者的精索旁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均手术完整切除,经随访6~8个月,无肿瘤复发。病理诊断为精索旁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结论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临床罕见,在男性好发于精索旁,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治疗需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应长期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阴茎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报告1例阴茎神经鞘瘤病例,患者以阴茎根部肿块收治,术前细胞学穿刺报告为神经纤维瘤,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阴茎神经鞘瘤;术后恢复较好.结论 阴茎神经鞘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穿刺活检有助于诊断及鉴别.确诊需依靠病理学证据,必要时可加做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儿童腹腔涉及重要血管的淋巴管瘤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20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涉及重要血管的腹内淋巴管瘤2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处理策略、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其中18例完全腹腔镜淋巴管瘤切除获得成功,4例累及肠管巨大病变,延长脐部切口后,牵出腹外连同肠管一并切除。其中涉及重要血管包括脾血管3例、腹膜后大血管5例、肠系膜血管14例。手术时间50~270 min,平均(131.40±35.2)min;术中出血量1~300 ml,平均(41.84±5.24)ml;术后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平均3.45 d;术后住院时间6~38 d,平均(15.54±2.36)d;无切口感染,术后病理均回报淋巴管瘤。2例术后引流液每日100~200 ml,考虑淋巴管漏,经引流后治愈;2例术后超声提示少量腹水,经1~3个月随诊消失。所有患儿均无复发、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患儿术后恢复快,切口瘢痕小、美观,尤其对于涉及重要血管的腹部淋巴管瘤切除,创伤小,手术视野显露好,裸化血管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对20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分别行后腹腔镜下肿瘤摘除术(18例)及行开放手术(2例).结果 切除肿瘤大小3.6cm×2.7cm×1.8cm~9.2cm×5.5cm×4.2cm.所有患者术中血压均无明显波动,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恢复较好.其中12例随访1~36个月肿瘤无复发和转移,8例失访.结论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主要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包括腹腔镜或开放手术,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Postoperative early recurrence, defined as recurrence within 1 year postoperatively, is often experienced with completely resected N2 disease.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risk factors for early recurrence with completely resected N2 disease. Methods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early recurrence were evaluated in 75 patients with N2 disease who underwent complete resection without any preoperative therapy.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was determined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Results 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was 24 months, and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23%. Thirty-nine patients developed postoperative early recurrence. The 1-, 3-,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of patients with early recurrence were 64%, 10%, and 5%, respectively, and 100%, 51%, and 34%, respectively (p < 0.001). Multistation N1 metastasis was a risk factor for postoperative early recurrence by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nclusions Early recurrence is a significant poor prognostic factor for completely resected N2 diseas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umber of N1 stations with metastasis is a risk factor for early recurrence and a poor prognostic factor in N2 diseas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累及髂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血管中心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4例累及髂血管的腹膜后肿瘤行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4岁。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见肿瘤压迫和挤压髂血管72例,浸润血管或包绕髂血管52例。肿瘤完全切除90例,肿瘤不完全切除31例,肿瘤姑息性切除3例;其中有42例患者同时行髂血管一并切除和髂血管重建。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尿瘘,经充分引流后自行愈合;1例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经更换敷料后切口愈合良好;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有12例患者死亡。90例肿瘤完全切除患者,随访期间局部复发38例,复发率为42.2%;31例肿瘤不完全切除患者,有9例死亡(6例死于肿瘤复发,3例死于心脑血管意外),3例行姑息性肿瘤切除者在随访期间全部死亡(3例均死于肿瘤复发)。42例行髂血管一并切除和髂血管重建者,随访期间有3例出现局部复发但未再累及血管;1例患者术后7个月肿瘤复发累及下腔静脉,造成下腔静脉闭塞及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患者术后个8月后肿瘤复发再次累及髂总静脉,1例患者左髂总静脉移植术后10个月移植物血栓形成。结论累及髂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联合血管修复重建可明显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复发率,提高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7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根据肿瘤部位及年龄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4例,其中显微外科手术8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1例术后复发再手术,手术优良率92.6%。结论椎管内肿瘤手术效果好。MRI检查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如果术中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重建稳定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76-2005年收治的77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特点、辅助检查(B超、CT)以及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可作出诊断,本组确诊51例,确诊率66.2%(51/77),误诊26例,误诊率高达33.8%(26/77)。本组77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神经鞘瘤。术后并发症有喉返神经损伤6例,Homer征4例,伸舌偏斜3例,颈侧疼痛、麻木2例,上肢放射性疼痛1例。该16例术后随访3~11个月症状均恢复。术中误切迷走神经3例,2例术后有神经功能障碍;误切交感神经1例,术后有功能障碍。2例误切迷走神经及误切1例交感神经者随访3年功能稍有恢复,以后失访。结论B超和CT,特别是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有助于诊断。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盆部腹膜外肿瘤84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o CH  Li R  Song SB  Jiang YY  Zhang GH  Shi H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0):1250-1253
目的 探讨原发性盆部腹膜外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及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盆部腹膜外肿瘤 84例临床资料 ,其中良性 33例 ,低度恶性 33例 ,高度恶性 18例。术前 6例行血管造影并髂内动脉栓塞。经腹、经骶及位腹骶入路切除者分别 5 8、16、10例。结果  84例均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 1例半年内 4次手术切除肿瘤。 6 8例达肿瘤全部切除 (81% ) ,其中良性肿瘤切除率为 94 %(31/33)。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者 35例 ,其中全盆腔脏器切除 2例、前盆腔脏器切除 2例。行髂总、髂外血管切除共 5例 ,均行人造血管移植 ;髂内动脉结扎 10例。术中出血最多 15 0 0 0ml,平均 2 385ml。切除肿瘤最大 30cm× 30cm× 2 5cm ,无手术死亡 ,并发症发生率 7% (6 /84 )。术后 37例获随访 ,平均随访 5 4个月 ,仅 1例死亡 ,2 1例复发者再行 2 2例次手术 ,其中 1例术后多次复发共行 7次手术存活12年。结论 联合切口及联合脏器切除 ,必要时行髂血管移植 ,分次切除及复发后再切除 ,是原发性盆部腹膜外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4岁,体检时B超发现左肾上腺区肿物,CT检查发现6.0cm×5.3cm肾上腺区肿物。肾素、醛固酮、儿茶酚胺实验值均正常。行肾上腺肿物切除术。结果:术中发现肿物体积较大,包膜完整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肿物表面血管较为丰富,术中触碰肿物,血压无波动,遂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细胞嗜酸性,内部充满颗粒,诊断为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的良性肿瘤,可手术切除,但术后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9.
椎管内脊膜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附4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研究42例脊椎管内脊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别对椎管内脊膜瘤的部位、类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描述。结果:39例肿瘤全部切除,3例大部切除,术后随访3月~6年,3例复发再手术,1例术后症状加重,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手术优良率达9048%。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结合病理检查能确立诊断,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2~68岁,平均46岁;有高血压症状者3例,无症状体检发现者2例.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中见肿瘤位于肾上极区3例,肾门区1例,肾下极区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副神经节瘤.4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与转移.2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范围,患者口服降压药辅助降压.1例术后1.5年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瘤体.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临床罕见,尽早手术切除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应尽可能的完整切除肿瘤组织,避免肿瘤组织的残留,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是否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