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HB)患儿的临床特征、疗效、生存情况、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诊治。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收治的23例新发HB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其临床病例资料,包括患儿确诊时年龄、性别、首发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类型、治疗前病变范围(PRETEXT)分期、术后儿童肿瘤协作组(COG)分期等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方案、疗效、预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等。对本组HB患儿的生存分析,如2年总体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采用Kaplan-Meier法,不同临床特征患儿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HB患儿接受不同化疗方案治疗的不良反应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本组23例HB患儿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25.9个月(2.3~155.0个月);男性患儿为12例,女性为11例;腹部肿块为最常见首发临床表现(56.5%,13/23)。其完全缓解(CR)率为65.2%(15/23),部分缓解(PR)率为8.7%(2/23),死亡为5例(21.7%)。②对23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1.5个月(7.5~81.4个月),其2年EFS率、OS率分别为60.1%和75.0%。HB患儿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累及血管患儿的2年EFS率为38.9%,显著低于未累及者的81.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3,P=0.038)。HB患儿PRETEXT分期为Ⅳ期者,其2年EFS率为33.3%,显著低于PRETEXT分期为Ⅰ~Ⅲ期者的7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8,P=0.022)。肺转移HB患儿的2年EFS率、OS率分别为20.0%、30.0%,均显著低于无肺转移者的71.4%、85.7%,二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91,P=0.015;χ2=7.773,P=0.005)。手术后接受3个疗程化疗,血清甲胎蛋白(AFP)值未恢复正常患儿的2年EFS率、OS率分别为27.2%、37.7%,显著低于手术后接受≤3个疗程化疗即恢复正常者的91.7%、100.0%,二者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837,P=0.002;χ2=8.682,P=0.003)。③严重血液学毒性反应为本组HB患儿最常见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尤其是采取包含多柔比星的联合化疗方案者更严重。本组术后接受化疗的22例HB患儿中,接受联合化疗方案包含多柔比星的14例患儿的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反应、轻度转氨酶升高发生率分别为100.0%(14/14)、64.3%(9/14),显著高于未包含多柔比星患儿的37.8%(3/8)、0(0/8),二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6)。 结论本组儿童HB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类型与国内外相关临床报道结果基本一致。HB患儿肺转移及手术后接受3个疗程化疗,血清AFP值未恢复正常水平,与该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横纹肌肉瘤(RM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疗效与预后,以期规范临床治疗、改善预后。 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5年9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26例RMS患儿的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为了分析与RMS进展或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根据随访终点时的疗效,接受随访的23例患儿(剔除3例失访和放弃治疗患儿)中,持续完全缓解(CR)为12例、部分缓解为2例、RMS进展/复发为9例。剔除2例PR患儿后,分为持续CR组(n=12)与RMS进展/复发组(n=9)。RMS进展/复发组与持续CR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及发病中位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收集的26例RMS患儿病理学诊断及分型、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RMS分期与危险度分组及预后等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本组23例(剔除3例失访和放弃治疗患儿)RMS患儿的2年总生存(OS)率和无事件生存(EFS)率,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RMS进展/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 结果①本组26例RMS中,男性患儿为17例、女性为9例,中位发病年龄为60.5个月(10~171个月),男、女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0,P=0.680)。②本组26例RMS中,胚胎型和腺泡型RMS分别为19例(73.1%)和7例(26.9%)。其中,接受免疫组化检测的24例RMS患儿中,肌细胞生成蛋白和结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24/24)和95.8%(23/24)。2013年10月后收治的9例(胚胎型为5例和腺泡型为4例)RMS患儿中,经荧光素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FOXO1A基因易位的结果发现,仅1例腺泡型检出FOXO1A基因易位。③根据RMS组间研究协作小组(IRS)制定的RMS危险度分组标准,本组患儿化疗前RMS临床分期:RMS Ⅰ、Ⅱ、Ⅲ和Ⅳ期分别为8、1、9和8例。其中,低、中、高危组分别为8、10、8例。④23例术后接受规范化疗患儿中,7例尚完成局部放疗,2例接受外周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这23例RMS患儿的CR率为73.9%(17/23)。获得持续CR为12例患儿中,疾病进展为4例,复发为5例;累计死亡为5例。⑤对本组23例接受规范化疗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2~50个月),2年OS率为78%,2年EFS率为52%。发病年龄<10岁患儿的2年OS率和EFS率均显著高于发病年龄≥10岁患儿,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89,P=0.003;χ2=4.201,P=0.04);接受化疗≤4个疗程的CR患儿的2年OS率显著高于非CR患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7.017,P=0.008)。RMS进展/复发组患儿接受化疗>4个疗程仍未达CR患儿的构成比显著高于持续CR组,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7)。⑥对RMS进展/复发组患儿的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10岁与接受化疗≤4个疗程仍未达CR,均非RMS进展/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55,95% CI:0.012~5.173,P=0.432;OR=0.039,95% CI:0.002~0.975,P=0.058)。 结论儿童RMS以胚胎型多见,总体CR率可达70%以上,但RMS进展/复发率仍较高。年长儿和早期治疗反应不良RMS患儿的总体预后不良,需多学科协作治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西南宁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111 321例ARI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被动凝集法或免疫荧光法对其血清MP抗体进行检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不同ARI类型,不同发病年份、季节,不同年龄及性别患儿的MP感染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①本研究111 321例ARI患儿中,MP感染率为39.0%(43 417/111 321)。不同ARI类型患儿的M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97.0,P=0.000)。其中,肺炎患儿MP感染率最高,为44.5%(18 839/42 291),上呼吸道感染患儿MP感染率最低,为33.8%(17 965/53 158)。MP感染患儿中,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3.4%(18 839/43 417)和41.4%(17 965/43 417)。②本研究2015年ARI患儿的MP感染率为44.0%(16 922/38 479),显著高于2011、2012、2013及2014年的39.4%(4 521/11 466)、34.1%(5 521/16 192)、36.9%(7 329/19 881)及36.1%(9 124/25 30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7,P=0.000)。2011-2015年,ARI患儿每年春、夏、秋、冬季的MP感染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0.000;χ2=80.2,P=0.000;χ2=33.4,P=0.000;χ2=176.3,P=0.000;χ2=124.7,P=0.000),并且均以冬季的MP感染率最高,分别为46.0%(1 207/2 622)、38.6%(1 638/4 246)、39.7%(1 950/4 914)、40.3%(2 643/6 562)与47.6%(4 945/10 399)。③本研究6~14岁ARI患儿中MP感染率为61.5%(6 704/10 902),显著高于<28 d患儿的2.2%(49/2 214)、28 d至1岁患儿的13.8%(3 858/27 949)、1~3岁患儿的43.1%(15 087/34 996),以及3~6岁患儿的50.3%(17 719/35 260)。不同年龄段ARI患儿中,M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 179.1,P=0.000)。④本研究女性ARI患儿的MP感染率为45.8%(20 017/43 746),显著高于男性的34.6%(23 400/67 57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00.2,P=0.000)。 结论广西南宁地区ARI患儿中,MP感染全年均有发生,以冬季最为高发,女性ARI患儿MP感染率高于男性患儿,6~14岁学龄期ARI患儿MP感染率高于<6岁者。MP感染临床表现以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放疗科收治的8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RP组(n=40,接受雷替曲塞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与TP组(n=40,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RP组具体化疗方案为:雷替曲塞3 mg/m2,静脉滴注15 min,d1;顺铂60 mg/m2,静脉滴注60 min,d1。TP组具体化疗方案为: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180 min,d1;顺铂60 mg/m2,静脉滴注60 min,d2。统计学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率、总生存(OS)率及无病生存(DFS)率。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2组患者的年龄、Karnofsky行为状态(KPS)评分、体重下降百分比、肿瘤最大直径、病理类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P组和TP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38/40)与90.0%(36/4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4,P=0.675)。③RP组骨髓抑制、皮疹、脱发、肌肉和关节酸痛、外周神经炎发生率分别为62.5%(25/40)、12.5%(5/40)、30.0%(12/40)、5.0%(2/40)、10.0%(4/40),均分别显著低于TP组的82.5%(33/40)、35.0%(14/40)、80.0%(32/40)、25.0%(10/40)、32.5%(13/40),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13,P=0.045;χ2=5.591,P=0.018;χ2=20.202,P<0.001;χ2=6.275,P=0.012;χ2=6.050,P=0.014)。2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下降、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2组患者OS曲线、DFS曲线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0,P=0.330;χ2=0.780,P=0.380)。 结论雷替曲塞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安全、有效,其疗效与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疗效相近,但导致的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情况及围生期管理。 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276例晚期早产儿中,被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35例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再采取等距抽样方法,从其余241例非高胆红素血症的晚期早产儿中,选取35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并逐一对以下项目进行分析:①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2组患儿的性别、出生胎龄、入院日龄、入院途径、适于胎龄(AGA)儿、小于胎龄(SGA)儿、大于胎龄(LGA)儿、分娩方式构成比,以及胎膜早破、宫内或生后窒息、头颅血肿及母亲孕期疾病发生率进行比较。②了解纳入研究的276例晚期早产儿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以及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男、女患儿所占比例。③研究组35例晚期早产儿患儿的性别、入院日龄、入院途径、出生胎龄、AGA儿与LGA儿、分娩方式、出生医疗机构构成比,以及重度与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伴发疾病或病因、胆红素脑病发生率、再入院率。 结果①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出生胎龄、入院日龄及途径、早产儿类型、分娩方式构成比,以及胎膜早破发生率、宫内或生后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011,P=0.002;χ2=16.931,P<0.001;χ2=31.895,P<0.001;χ2=13.473,P=0.001;χ2=18.913,P<0.001;χ2=5.927,P=0.019;χ2=8.454,P=0.004)。2组患儿的性别构成比、头颅血肿发生率、母亲孕期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纳入研究的276例晚期早产儿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2.7%(35/276)。35例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中,男、女性别比为1.9∶1。③研究组35例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中,出生胎龄为34+0~36+6周,重度与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为15例,重度和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所占比例为85.7%(30/35),无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入院日龄≤7 d者居多,占60.0%(21/35),此类患儿系产科母婴同室出院后由门、急诊收入新生儿科者,再入院率高达94.3%(33/35)。研究组晚期早产儿的出生医疗机构中,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所占比例相当,分别占45.7%(16/35)和48.6%(17/35)。35例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的伴发疾病或病因中,合并严重感染患儿的占比为17.1%(6/35)、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为11.4%(4/35)、头颅血肿为5.7%(2/35)、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为2.9%(1/35),同时合并上述多种病因为5.7%(2/35),但是仍然有57.1%(20/35)患儿未找到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明确病因。研究组35例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中,胆红素脑病发生率高,为40.0%(14/35),换血率亦较高,为62.9%(22/35)。 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中,重度、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所占比例高,胆红素脑病发生率高,其中患儿为男性、入院日龄≤7 d、出生胎龄为35+0~35+6周、AGA儿、自然分娩、有伴发疾病者所占比例高。临床重视对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规范管理的培训、强化对出院新生儿黄疸监测的力度等围生期管理措施,这对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的伤残,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丹佛发育筛查(DDST)分析不同程度及宫内转归类型的孤立性侧脑室扩张(IV)患儿生后0~6岁的智能发育情况。 方法选择2007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86例IV患儿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研究组(n=186),再根据IV诊断标准将其进一步分为轻度扩张型IV亚组(n=159)、中度扩张型IV亚组(n=18)和重度扩张型IV亚组(n=9)。选择同期于本院行常规体检的200例正常婴幼儿为对照组(n=200)。两组儿童在排除影响发育的高危因素后,均进行DDST,将不同程度及宫内转归类型的研究组患儿分别与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并研究DDST结果可疑或异常发生率与患儿年龄的关系。 结果①研究组DDST结果示异常和可疑的患儿分别为8例(4.3%)和16例(8.6%),对照组分别为0和4例(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9,P<0.05)。②轻度扩张IV亚组的进展型、中度扩张IV亚组的进展型和稳定型、重度扩张IV亚组的3种类型患儿DDST结果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99,20.61,35.16, 27.56, 14.41,9.35;P<0.05)。③研究组DDST结果示异常和可疑发生率与患儿年龄增加呈正相关关系(χ2=154.30, 159.09;P<0.05)。④研究组DDST结果示异常及可疑的24例患儿中,智能发育障碍表现依次为言语障碍(54.2%)、粗大运动发育障碍(41.6%)、精细动作发育障碍(33.3%)和个人与社会(16.7%)。 结论轻度扩张IV的进展型、中度扩张IV的进展型和稳定型、重度扩张IV的3种类型均可能导致IV患儿智能发育障碍,并且患儿智能发育障碍发生率可随其年龄增加而增高。对于早期未发现异常的IV高危儿应重视远期随访,尤其注意其言语和运动能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液参数及精子来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CSI治疗的303对不育夫妇,共计324个周期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取卵当日精液参数及精子来源不同,将这324个ICSI周期分为正常精液组(精液参数及精子来源正常,56个周期)和研究组(精液参数或精子来源异常,268个周期),其中精液参数异常包括极度少精子症亚组(43个周期),极度弱精子症亚组(21个周期),极度少、弱精子症亚组(33个周期)及中/重度少、弱精子症亚组(113个周期);精子来源异常包括睾丸穿刺精子亚组(25个周期)及附睾穿刺精子亚组(33个周期),共计6个研究亚组。回顾性分析324个周期的临床病历资料,分别将上述6个研究亚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与正常精液组进行统计学分析。7组(6个研究亚组及正常精液组)受试者之间年龄、不孕年限、获卵数、MⅡ卵率及平均移植胚胎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受精率比较:极度少精子症亚组,极度少、弱精子症亚组,睾丸穿刺精子亚组及附睾穿刺精子亚组分别为65.1%,78.4%,71.8%及76.6%,均显著低于正常精液组的81.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349,P=0.000;χ2=5.800,P=0.016;χ2=19.884,P=0.000;χ2=9.570,P=0.002)。②正常受精率比较:极度少精子症亚组,极度少、弱精子症亚组,睾丸穿刺精子亚组及附睾穿刺精子亚组分别为60.0%,72.0%,65.6%及69.0%,均显著低于正常精液组的79.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45,P=0.000;χ2=6.109,P=0.013;χ2=17.315,P=0.000;χ2=11.107,P=0.001)。③6个研究亚组的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分别与正常精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极度少精子、睾丸穿刺精子及附睾穿刺精子,虽然可显著降低卵子受精率,但对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影响不显著。故通过ICSI治疗,可使因男性因素导致的不孕患者达到妊娠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情景式营养教育,对婴儿监护人的营养知识水平和婴儿喂养状况的影响,以探索婴儿食物转换指导新模式。 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12月,于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272例1~2个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别纳入干预组(n=140)和对照组(n=132)。干预组婴儿于3~4个月龄时,由儿童营养专科医师和营养师,在营养厨房内,对婴儿监护人以10~15人小组形式,进行情景式营养教育;对照组则由门诊体检医师进行常规营养指导。2组婴儿12个月龄时,对其监护人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婴儿喂养状况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对2组婴儿喂养状况,如母乳喂养率、食物转换合理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与受试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2组婴儿4个月龄时纯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及人工喂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婴儿6、12个月龄时,继续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8.6%、37.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23.5%,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68、P=0.022,χ2=5.977、P=0.018)。②干预组婴儿监护人对食物转换指导模式的满意度、食物转换合理率,以及3类补充食品(谷类、果蔬类、动物性食物)均合理添加率,添加动物性食物合理率及监护人专用料理机使用率分别为90.0%、87.1%、77.1%、82.9%、5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60.6%、54.5%、65.2%、25.8%,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16、P=0.005,χ2=25.033、P<0.001,χ2=15.500、P<0.001,χ2=11.114、P=0.001,χ2=16.908、P<0.001)。 结论情景式营养教育的婴儿食物转换指导新模式,可提高婴儿监护人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婴儿喂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初发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发病早期肾脏受累的危险因素,为合并肾脏受累危险因素的HSP患儿的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 402例初发HS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HSP患儿发病早期是否合并肾脏受累,将其分为肾脏受累组(n=423)与对照组(n=979,肾脏未受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2组患儿性别、发病年龄、居住地区、发病季节、发病至确诊时间的构成比,发病早期皮疹、胃肠道症状、关节肿痛、肾脏受累、血管神经性水肿、神经系统受累发生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HSP患儿发病早期肾脏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与所有受试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本研究1 402例患儿中,发病早期合并肾脏受累为423例(30.17%),合并胃肠道症状为937例(66.84%),合并关节肿痛症状为609例(43.33%),合并血管神经性水肿为352例(25.11%),合并神经系统受累为31例(2.21%),所有患儿合并皮疹。②发病早期肾脏受累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HSP患儿的发病年龄、发病季节、发病至确诊时间的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682,P<0.001;χ2=11.990,P=0.007;χ2=14.635,P<0.001)。肾脏受累组患儿居住于农村、无关节肿痛症状、合并血管神经性水肿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2,P=0.002;χ2=6.514,P=0.011;χ2=6.362,P=0.012)。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P患儿的发病年龄为≥5~7岁(OR=2.23,95%CI:1.42~3.51,P<0.001),≥7~9岁(OR=2.38,95%CI:1.51~3.76,P<0.001),≥9岁(OR=4.11,95%CI:2.65~6.36,P<0.001),以及于秋季发病(OR=1.61,95%CI:1.09~2.37,P=0.014)与冬季发病(OR=1.79,95%CI:1.09~2.37,P=0.001),发病至确诊时间≥8 d(OR=1.59,95%CI:1.17~2.17,P=0.004),居住于农村(OR=1.37,95%CI:1.07~1.76,P=0.012)及合并血管神经性水肿(OR=1.74,95%CI:1.32~2.31,P<0.001),均为HSP患儿发病早期肾脏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关节肿痛(OR=0.77,95%CI:0.60~0.99,P=0.038),则为HSP患儿发病早期肾脏受累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本研究第一次提出合并血管神经性水肿,是初发HSP患儿发病早期肾脏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HSP患儿发病年龄≥5岁、于秋季或者冬季发病、发病至确诊时间≥8 d、居住于农村等,亦均为该病患儿发病早期肾脏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癌干细胞(OCSC)标志物CD133、CD44在不同类型上皮性卵巢癌(EOC)组织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 方法选择200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5例复发EOC患者,30例术前未接受化疗、30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NACT)的初发晚期EO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复发组(n=15)、未化疗组(n=30)、NACT组(n=30)。对复发组EOC初发与复发时手术切除组织,以及未化疗组与NACT组手术切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其CD133、CD44阳性表达率及光密度值(OD)。复发组EOC初发与复发时手术切除组织CD133、CD44阳性表达率及OD比较,分别采用配对χ2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未化疗组与NACT组手术切除EOC组织上述指标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Cramer′s V系数分析EOC组织的CD44与CD133表达相关性。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3组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和分级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复发组EOC初发与复发时手术切除组织CD133阳性表达率及OD(CD133、CD44)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时手术切除组织CD44阳性表达率为86.7%(13/15),高于初发时的73.3%(11/15),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2、P=0.027)。②NACT组手术切除组织OD(CD133、CD44)及CD44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未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76、P=0.030,χ2=5.455、P=0.020,Z=-4.759、P<0.001)。③EOC组织中CD44与CD133表达具有相关性(Cramer′s V=0.462、P<0.001)。 结论OCSC标志物CD133与CD44在EOC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可能在OCSC表面同时存在。化疗后OCSC残留,可能为导致EOC复发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杨洁  黄芳  林喜乐 《现代预防医学》2015,(14):2630-2632
摘要:目的 研究儿童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初免后不同时间抗体变化规律及不同间隔两针法免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深圳市罗湖辖区2~7岁接种过1剂水痘减毒活疫苗儿童702名。结果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7%,3组间出现不良症状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27,P=0.204);接种第1剂(初免)后1年与3年和5年接种组抗体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P=0.004),初免后1年接种组抗体阳转率(χ2=4.4,P=0.113)与其余2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接种第2剂(再次)免疫后3组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P<0.001);从抗体水平差值均数上看,初免后3年与5年接种组均比初免后1年抗体水平升高较大(P值分别为0.001和0.000),但初免后3年与5年接种组抗体水平升高差值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初免与再次免疫抗体水平中位数比较,初免后1年与3年和5年接种组抗体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初免后3年和5年接种组抗体变化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接种第1剂水痘减毒活疫苗后抗体滴度随着时间增加而降低,两针法有助于提高儿童抗体水平,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89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分为化疗组(术前化疗+手术治疗,47例)和手术组(直接采用手术治疗,42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3年无瘤生存率及3年总生存率差异。结果化疗组不同病理分期化疗总有效率为Ⅰb2期92.86%、Ⅱa期80.00%、Ⅱb期69.23%,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化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χ2=2.447,P=0.294)。化疗组鳞癌化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腺癌类型(χ2=5.738,P=0.017)。化疗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化疗组和手术组患者术后的标本检查中,阴道切缘阳性率为4.26%和2.3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脉管浸润率分别为12.77%、17.02%,均显著的低于手术组(χ2值分别为4.369、8.957,均P<0.05)。化疗组术后的3年无瘤生存率为78.72%(37/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21/42)(χ2=8.062,P=0.005);化疗组术后的3年总生存率为88.23%(41/47),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但无显著性差异(χ2=0.660,P=0.416)。结论对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提高术后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取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手术治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为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96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联合手术治疗组(n=95,采取NACT联合手术治疗)与同步放化疗组(n=101,仅采取同步放化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组患者总体生存(OS)期、无进展生存(PFS)期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2组患者5年OS率、PFS率等,并采用对数秩检验进行比较。对本研究所有患者的OS期、PFS期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对2组患者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本研究联合手术治疗组患者的5年OS率、PFS率分别为91.9%与84.0%,均显著高于同步放化疗组的64.2%与64.8%,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20、P=0.015,χ2=4.560、P=0.033)。②对本研究所有患者的OS期与PFS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是其OS期的独立影响因素(HR=0.267,95%CI:0.094~0.758,P=0.013);治疗方式、肿瘤组织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患者年龄,均非其PFS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③对联合手术治疗组患者OS期与PFS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缘情况为其OS期、PFS期的独立影响因素(HR=0.027,95%CI:0.003~0.281,P=0.003;HR=0.004,95%CI:0.000~0.197,P=0.006)。④联合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为4.2%(4/95),显著低于同步放化疗组的13.9%(14/10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7、P=0.019)。 结论对于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取术前NACT,再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优于同步放化疗。采取NACT联合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切缘情况,为其OS期、PFS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由于本研究仅为回顾性研究,仍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NACT联合手术治疗该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在支原体肺炎所致肺不张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10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入院患儿D-D值与治疗后肺不张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10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依据D-D结果分为A组(D-D<0.25μg/mL,52例),B组(D-D>0.25μg/mL~<1.0μg/mL,20例)和C组(D-D≥1.0μg/mL,31例).A、B、C三组患儿肺不张的总发生率为10.7%(11/103),A组肺不张发生率0(0/52),B组肺不张的发生率15.0%(3/20),C组肺不张的发生率25.8%(8/31),三组患儿肺不张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48,P<0.001).将两组之间肺不张发生率进行比较,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与B组比较:χ2=8.139,P=0.004,A与C组相比:χ2=16.508,P<0.001,但B与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1.216,P=0.270.结论 D-D升高对于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生肺不张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鲁西南地区男童包皮发育情况及父母对包皮环切接受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选取山东省枣庄、济宁以及菏泽等鲁西南地区的婴幼儿和中小学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年龄介于0~3岁,4~6岁,7~10岁,11~14岁以及15~18岁研究对象分为5组,分别为第一到第五组,每组选取200名儿童调查其包皮发育情况,并分别对5组研究对象的家长做包皮环切术接受度的调查;其中包皮上翻程度分为Ⅰ度至Ⅶ度,家长接受情况分为接受、不接受和不清楚3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5组研究对象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平均包皮长度逐渐增长( t=16.729,P=0.000<0.05)。在1000例研究对象中,有534例(53.4%)存在包茎,随着年龄的增长包茎发病逐渐减少(χ2=119.963,P=0.000<0.05);有182例(18.2%)存在包皮过长,随着年龄增长包皮过长发病也逐渐减少(χ2=44.054,P=0.000<0.05);有70例(7.0%)人存在包皮口狭窄,但发病与年龄无关(χ2=1.382,P=0.847>0.05)。家长对包皮环切接受率由低年龄儿童到高年龄逐渐增加(χ2=0.000,P=1.000>0.05),但接受率均少于30%。结论研究表明调查对象包皮过长以及包茎现象较为严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好转,包茎率逐渐降低,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儿子进行包皮环切的接受度也逐渐增高,但总体而言对男童进行包皮环切术接受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术结合放射治疗和单纯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喉癌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采用单纯喉部分切除术。观察组采用手术结合放射治疗。对比两组一般资料、临床效果、5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两组性别、癌症分期、年龄、病理分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32%(28/31)较对照组67.74%(21/31)高(χ2=4.769,P=0.029);观察组5年生存率90.32%(28/31)较对照组67.74%(21/31)高(χ2=4.769,P=0.02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90%(4/31)较对照组38.71%(12/31)低(χ2=5.391,P=0.020);术后治疗后,各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活力评分均较术前高,观察组躯体疼痛(t=4.959,P<0.001)、生理功能(t=12.020,P<0.001)、活力评分(t=12.984,P<0.001)均较对照组高。结论 采用手术结合放射治疗对比单纯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可提高临床效果、5年生存率,并具有安全性,可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阴性乳腺癌(TNBC)的病理生物学特性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ER-2、ER和PR的表达情况,将其分为:TN组(HER-2、ER和PR均为阴性)、HER-2组(HER-2阳性,ER和PR均为阴性)、HR组(ER阳性,PR和HER-2均为阴性或阳性),对照分析三组病理生物学特征和P53阳性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 TN组为20.97%(69/329),HER-2组为34.04%(112/329),HR组为44.98%(148/329).TN组淋巴结阳性率为55.07%(38/69),高于HER-2组43.24%(64/148)和HR组42.86%(48/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P<0.05).TN组P53阳性表达率、术后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4.93%、27.54%和20.29%,均高于HER-2组(20.54%、16.07%、16.96%)和HR组(18.24%、12.84%、1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8.36,P<0.05).比较三组乳腺癌的肿瘤≥5 cm、Ⅲ期、Ⅲ级和浸润性导管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8.79、9.23、8.48,P<0.05).三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36%、82.14%和85.14%;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12%、78.57%和8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P<0.05).结论 TNBC病理生物学特性为P53阳性表达率高,肿瘤侵袭性强,局部复发率高,淋巴结转移率高,远处转移早,5年无瘤生存率低,是影响TNBC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武威市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武威市两所哨点医院2012-2014年门诊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RV)抗原,检出的阳性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G/P基因分型;采用RT-PCR检测诺如病毒(NoV),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共采集182份粪便标本,A组RV抗原阳性率为29.12%,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000,P<0.001);2岁以下儿童为RV 高发人群,高发与低发年龄段R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576,P<0.001);发病高峰出现在5月、11月,5月份阳性率最高,高发与低发月份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000,P<0.001 )。RV G、P分型,以G9、G3、P[8]型为主要流行株,G、P型组合模式分析显示:最常见的是G9+P[8],其次是G3+P[8]。NoV抗原阳性率为15.93%,病例年龄均为2岁以下儿童;发病也呈现两个高峰,分别为4月最高峰和12月次高峰,高发与低发月份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9.641,P<0.001);对NoV阳性标本进行分型,GI型占55.17%,GII型占44.83%。A组RV和NoV混合感染阳性率为6.04%。结论 RV和NoV是武威市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应根据流行特征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动态监测西安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后水氟和儿童氟斑牙病情变化趋势,为改水降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4—2018年在西安市选择10个区县的35个病区村作为固定监测点,调查改水方式、水氟含量和8~12岁儿童氟斑牙病情。  结果  2014—2018年病区村水氟含量超标率分别为22.86%,14.29%,11.43%,11.43%和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4,P < 0.01)。各年度间8~12岁儿童氟斑牙总检出率依次为20.89%,18.22%,17.46%,18.13%,16.76%,且呈逐年下降趋势(χ趋势2=10.02,P < 0.01)。8,9岁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各年度间比较,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χ趋势2值分别为6.53,4.54,P值均 < 0.05)。水氟含量超标村儿童氟斑牙总检出率、轻度及以下、中度及以上检出率与水氟含量合格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9.22,167.93,10.35,P值均 < 0.01)。水氟含量超标病区村各年度间的氟斑牙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趋势2=28.50,P < 0.01)。市政供水、低氟井与除氟处理3种改水方式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76,P < 0.01)。市政供水各年度间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趋势2=12.16,P < 0.01)。  结论  市政供水改水降氟效果显著,其他改水方式仍有部分病区村水氟及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未达标,应继续加强改水后水氟含量和儿童氟斑牙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河南省开封市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情况。方法 以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作为调查点,将杞县的幼儿园分为农村和城镇两层,综合幼儿园儿童数量、工作配合度等因素情况,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2017年随机抽取4个城镇幼儿园和3个农村幼儿园;2019年随机抽取1个城镇幼儿园和2个农村幼儿园。以幼儿园及全部儿童和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对幼儿园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儿童基本情况、其个人及家庭卫生习惯及幼儿园卫生情况等,其率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共调查幼儿园儿童1 160名,发现蛲虫阳性79人,阳性率6.81%(79/1 160);2017和2019年的感染率分别为7.68%(52/677)和5.59%(27/483)(χ2 = 1.942,P = 0.163)。城镇幼儿园感染率为4.27%(27/632)低于农村的9.85%(52/528)(χ2 = 14.095,P = 0.000)。男童和女童感染率分别为6.80%(42/618)和6.83%(37/542)(χ2 = 0.000,P = 0.984);大、中、小班的感染率分别为9.28%(36/388)、4.61%(19/412)和6.67%(24/360)(χ2 = 6.874,P = 0.032)。有喝生水习惯(9.90%,41/414)、咬笔习惯(8.71%,42/482)、咬指甲习惯(8.63%,56/649)的儿童蛲虫感染率均高于无此类不良习惯的儿童(均 P<0.05)。每周洗澡的儿童感染率最低,为4.16%(17/409)(χ2 = 6.417,P’ = 0.011)。有肛周瘙痒症状儿童感染率(18.00%,9/50)高于无该症状儿童(6.31%,70/1 110)(χ2 = 8.548,P = 0.003)。公立幼儿园蛲虫总感染率为8.56%(68/794)高于私立幼儿园的3.01%(11/366)(χ2 = 12.197,P = 0.000)。餐具每餐消毒的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4.27%,27/632)低于1 d消毒一次的幼儿园(9.85%,27/632)(χ2 = 14.095,P = 0.000);学校负责清洗被褥的幼儿园感染率(3.24%,9/278)低于由家长清洗的幼儿园(7.94%,70/882)(χ2 = 7.354,P = 0.007);室内地板砖材质感染率最低为4.27%(χ2 = 9.095,P’= 0.003)。 结论 河南省开封市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感染主要与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及幼儿园卫生条件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