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春辉  蔡虻  陈萍  陈青  陈昆  常卫  陈修文  邓子德  邓志红  付强  付元瑜  高晓东  贺繁荣  贺雄  胡必杰  胡世雄  黄丽菊  黄勋  江育玲  李卫光  梁宁  刘思娣  刘园  刘运喜  柳恒卓  陆群  马乐龙  马文晖  马志鑫  茅一萍  欧阳娜  乔甫  任南  孙守红  田芳芳  童德军  王云  吴红梅  颜小利  杨帆  杨红晖  姚希  曾翠  曾赛男  张兵  张浩军  张晓霞  张新蕾  张永栋  周鹏程  宗志勇  李六亿  吴安华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2,21(6):511-523
 为科学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 COVID-19)疫情期间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感染防控工作, 在早期有效识别感染者的同时, 有效避免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的交叉感染,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适用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 以及入境人员或其他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应隔尽隔"人员开展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所设置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 指导其工作人员正确做好个人防护及防止感染传播工作, 避免发生场所内感染及传播。本共识借鉴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的基本原则、文件规范, 结合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特点与实际工作情况, 对不同区域工作人员、工作环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评估, 并据此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感染防控组织架构、选址布局、人员防护、人员闭环管理、清洁消毒、环境核酸监测、人员健康监测、职业暴露处理及交叉感染判定原则等感控相关工作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形势下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策略探讨,为发现阳性病例和混采检测阳性、院内发现密切接触者等人员、急诊患者出现阳性病例、医院工作人员出现阳性病例等特殊情景下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导则。方法 复盘山东省本轮新冠肺炎疫情流行以来各地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应对行为与政策举措,总结应急处置过程和暴露的短板,探讨应对策略。结果 建立健全区域性、系统性医院感控应急预案体系,树立医疗机构感控意识和提升组织管理能力、风险管控能力、个人防护能力,制定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的应急处置指引。结论 本次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形势下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策略探讨,暴露出医疗机构疫情防控中的短板和弱项。应整合与组织资源的能力和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推动医院感染精准防控,做好人力短缺调配,保障重点科室服务延续性,实现协调联动、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呼吸内科病房的应急管理措施,为降低工作人员及住院患者新冠病毒感染风险提供保障。方法:2020年1月23日-2月29日期间,根据我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总体要求,结合呼吸内科工作特点,制定全面的病房应急管理措施并落实。结果:病房应急管理工作从容有序,顺利完成各项诊疗护理任务;工作人员及患者均未发生疑似/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结论:我院呼吸内科在突发疫情期间实施的病房应急管理措施有效,值得医疗机构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浙江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试行)》,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温州市2020年1月15日报告的1例由武汉市返回的发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痰液和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核酸;追踪排查密切接触者,并及时落实相关防控措施。结果该病例长期居住武汉市,2020年1月4日无明显诱因自感畏寒不适,并与其妻驾车回浙江省温州市;1月5日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咳嗽、咳痰等症状;1月9日胸部CT显示两下肺见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1月16日采集咽拭子和痰液标本,送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SARS-CoV-2核酸,1月17日报告SARS-CoV-2核酸阳性,1月20日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并确认阳性。发病前2周病例主要在武汉市某老旧居民小区入户做电梯加装的说服工作,自述无相关病例接触史,无农贸市场活动史,无(病死)禽接触史,也无禽肉及制品食用史。共追踪到26名密切接触者并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其间3人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经检测均排除SARS-CoV-2感染。1月16日下午,浙江省、温州市卫生健康系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落实现症病例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筛查隔离和加强居民健康教育等一系列防控措施。结论根据温州市该例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为浙江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告病例。  相似文献   

5.
盛欣  王冰  黎新宇 《首都公共卫生》2021,15(2):57-59,9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有效管理是控制传染病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做好医院内医学观察点的密切接触者管理可避免院内续发病例的出现.为满足北京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需求,北京预防医学会组织专家撰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管理指南第4部分:住院患者医学观察》(T/BPMA007.4-20...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的传染病,CDC工作人员作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专业人员,直接面对感染威胁。北京预防医学会组织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撰写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疾控人员个人防护规范(T/BPMA 0002-2020)》团体标准,以多年的个人防护研究为基础,以科学、规范、安全为原则,提出CDC工作人员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确定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程序。在接触、处置有明确风险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为确保CDC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的安全,提供标准化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血常规结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11-23日某定点隔离酒店内738例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医学观察人员,采集其鼻咽拭子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并观察至隔离期结束。结果 738例医学观察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0例(9.49%),阴性664例(89.97%),可疑4例(0.54%),其中首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2例,可疑28例,阴性658例;对28例结果可疑者隔日重新采样检测,18例阳性,6例阴性,4例仍可疑(二次采样后观察期结束转至指定隔离观察点)。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及可疑医学观察人员,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均正常,仅2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在第一个14 d观察期内,738例医学观察人员40例(5.42%)发病,其中70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42.86%(30例)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664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者,1.51%(10例)出现症状。所有确诊病例转至定点医院继续治疗;第一个观察期结束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未转阴者、结果仍可疑者送至指定隔离点继续观察。继续观察期中4.54%(2/44)出现症状被确诊,随即转至定点医院治疗;余下观察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全部转阴。整个集中隔离期发病率为5.69%(42/738)。结论 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中,潜伏期感染者所占比例较高,亦存在一定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应尽早识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估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评估不同暴露状况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风险。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持续隔离医学观察,收集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资料,估算不同暴露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结果 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流行曲线呈现持续的人传人特征。共追踪调查了2 147名密切接触者,总感染率为6.15%,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分别为6.30%和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关系的密切接触者中,以朋友/香客(22.31%)、家庭成员(18.01%)、亲戚(4.73%)感染较高率,医务人员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各密切接触者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与病例同住(13.26%)、乘坐同一个交通工具(11.91%)、聚餐娱乐(7.18%)均是感染高危因素。医院诊疗环境下的交叉感染也不容忽视(1.94%)。潜伏期中位数为5 d。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高,需严格按照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实施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铁路车站、列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迟发阳性案例疫情及筛查的发热病人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评价常态化防控措施,为进一步全面加强铁路常态化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铁路站车疫情联防联控系统,收集入境者解除集中隔离后乘坐列车到目的地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及复阳者的处置案例4起及筛查的发热病人资料,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对铁路站车防控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本文4例入境旅客解除集中隔离后迟发阳性或复阳的无症状感染者,都是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后乘坐列车时在进出站及列车上体温监测无异常,到目的地后核酸复查阳性;4起案例所有密切接触者及相关接触人员多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及居家健康监测,无二代病例发生。列车下交的102例发热病人,0~6岁的学龄前幼童占比最多为49.0%,其次是19~60岁成人占40.2%,102例核酸检测均阴性,均无流行病学接触史。结论 对于境外输入病例中无症状感染者,体温监测很难发现异常,既是铁路交通防控的难点更是铁路站车常态化防控的重点。重视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能有效阻止疫情通过铁路站车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927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5月深圳市龙岗区927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资料,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复阳人员密切接触者的基本情况及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927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2.48%(23/927);927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男479名,女448名,年龄为6个月-77岁,中位年龄为33岁;不同年龄段的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0,P<0.001),老年龄段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相对较高;与关联病例不同接触方式的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8,P<0.001),其中与病例为配偶关系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最高。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应尽早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及时发现病人,并通过严格隔离措施控制管理密切接触者,遏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扬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特征,为密切接触者的精准管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密切接触者特征,并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纳入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725人。男女比为0.921,平均年龄(43.57±18.62)岁。检出核酸检测阳性标本20份,阳性率2.76%。与病例不同关系、接触频率、地点、方式等人群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年龄、暴露时间人群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触地点为家中是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的危险因素(OR=8.578,95%CI:1.607~45.789,P=0.012)。结论及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及时实施隔离,并加强其密切接触者管理,对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峻,人群普遍易感。疫情期间,肾功能不全患者对于透析的刚需仍在。由于其疾病本身因素和治疗特点,这些患者抵抗力低,加之血液透析室人员流动大、密度高,较易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露风险极高的医疗场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从院级统筹规划、应急预案制定、医务人员管理、诊疗流程优化、患者分层处置、防护物资合理配置等几方面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血液透析室综合防控措施,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血液透析室管理及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合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被隔离医学观察人群发病情况,为科学合理地隔离密切接触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0年1月21日—2月29日合肥市本地报告的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按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制定合肥市本地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问卷,由专业调查员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面访问卷调查。结果 累计管理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3 293名,其中60名感染发病被诊断为确诊病例,罹患率为1.8%。与确诊病例接触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高于无症状感染者接触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2,P=0.005)。不同的接触方式发病情况不同,以同住的罹患率最高,达21.3%。不同接触频次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03,P<0.001),随着接触频次的下降,确诊率有下降的趋势(χ2=102.051,P<0.001)。结论 密切接触者发病的影响因素与患者接触程度和频率有很大关系,存在家庭聚集性感染,目前对该病缺乏特异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控制和管理及尽早隔离关系密切的亲属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陆丰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送上级实验室检测,并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该病例为湖北省武汉市务工返乡人员,1月20日出现咽部不适,1月22日出现发热、咳嗽,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为:1月24日在陆丰市人民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测提示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胸部CT提示有双肺多发小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1月25日上午汕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筛查,咽拭子及痰液检测均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1月25日晚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咽拭子检测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1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结论 该病例为陆丰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感染地为湖北省武汉市的可能性大。做好病例的隔离治疗、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控制院内感染和病例密切接触者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是防范疫情扩散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春辉  黄勋  蔡虻  陈萍  陈文森  陈修文  邓子德  董宏亮  付强  高武强  高晓东  龚瑞娥  巩玉秀  侯铁英  胡国庆  胡必杰  李洁  李卫光  林玲  刘丁  刘聚源  刘卫平  刘运喜  陆群  马红秋  茅一萍  孟秀娟  逄崇杰  乔甫  任南  单淑娟  孙树梅  汤灵玲  童德军  王辉  王力红  王庆红  文建国  吴红曼  吴红梅  吴静  吴秀颖  鲜于舒铭  向天新  熊薇  徐艳  阎颖  杨怀  杨亚红  姚希  袁晓宁  岳丽青  曾翠  曾烂漫  张浩军  张静萍  张乐  张卫红  张永栋  周鹏程  宗志勇  左双燕  李六亿  吴安华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3):199-213
 

为更好地防控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医院感染,保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控制 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包括赴武汉抗疫一线的部分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主要适用于同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和普通患者的医疗机构;指导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一线医务人员合理有效利用防护用品,同时也覆盖了几乎所有非一线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使用。本共识通过评估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冠肺炎暴露的风险,根据暴露风险来确定不同区域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标准。本共识主要内容还包括:个人防护用品介绍及适用范围,三级防护穿脱流程,个人防护用品异常的防范与应急处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同时,本共识特别强调,要合理进行新冠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区域划分,以及重点分诊岗位安排有经验的感染科或呼吸科医生参与分诊,这些是风险评估的前提要求;在选择个人防护用品时,既要防止防护不足,又要避免 滥用与过度使用,以保障工作人员安全为前提,预防新冠肺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为了防控境外疫情的输入和境内疫情的扩散,各地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设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本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密切接触者隔离酒店为例,探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包括选址、组织架构、人员职责以及其他各项防控措施,如硬件设施管控、人员健康管理、消毒与防护管理等,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常态化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球卫生安全造成强烈的冲击。隔离病区医护人员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直接接触者,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和心理因素。如何做好隔离病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使之有信心、有能力为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成为医疗队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武汉疫区工作经验,本文对隔离病区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降阶梯式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模式,设立个人防护用品指导岗位,制定职业暴露及躯体不适时的应急预案,旨在保障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消除恐惧,增强工作信心。  相似文献   

18.
北京友谊医院2004年SARS科学防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SARS防控经验表明,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加强发热门诊和发热筛查门诊工作,实行SARS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加强实验室人体样品和医用垃圾的管理是有效防控SARS的手段。而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建立SARS初筛实验室、加强信息沟通、集中进行医学观察等将进一步提高SARS的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容易引发医院感染,形成病房聚集性案例,给医疗机构带来灾难性后果。为快速识别住院病房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机构应培训各级医务人员掌握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做好病房场所、诊疗技术和防护物质的准备,修订住院患者新冠肺炎的筛查流程,从而达到防范医院感染新冠肺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前的居住环境中密切接触物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评估传播风险。方法 选择2家经终末消毒72小时后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住场所,采集可能经口、手等密切接触的生活用品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结果 共采集生活场所样本41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ORF 1ab靶标和N靶标)阳性5件,总阳性率为12.2%,其中患者1居家样本20件,阳性5件,阳性率25%;患者2居家样本21件均为阴性。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在确诊前隔离居住期间的潜伏期,可通过密切接触等方式污染相关生活用品,具有导致共同生活成员感染风险,应加强对集中或居家隔离的新冠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出院返阳等高风险人员管理,做好病毒携带者和其他成员个人防护,对居住场所开展实时消毒和事后终末消毒,预防新冠持续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