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产妇483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产褥期感染的情况,对感染产妇进行分析,收集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83例产妇共发生产褥期感染17例,感染率为3.52%,其中8例发生在会阴切口占47.06%;17例产妇共检出5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4株占40.68%,革兰阳性菌30株占50.8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产程(活跃期)延长(>8h)、破膜时间长(>12h)、剖宫产、医源性操作不当、产前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合并慢性病、贫血的产妇出现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结果显示:产程(活跃期)延长(>8h)、胎膜早破、医源性操作不当、产前产后出血是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产妇产褥期易受到多种病原菌感染,针对产褥期感染的病原菌使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至关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根据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地预防措施,减少产褥期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影响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可能因素,探讨临床预防控制对策,以期降低产褥期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1月在该院分娩且符合纳入条件的2 13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其是否出现产褥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92例)和非感染组(2 046例).参照相关文献资料及临床经验制定可能影响因素调查方案,分组统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妇发生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产褥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于医院分娩的24 19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妇临床资料,归纳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4 195例产妇共发生产褥期感染187例,感染发生率为0.77%,以子宫内膜炎为主;妊娠期贫血、产后延迟性出血、剖宫产是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P0.001)。结论为降低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发生率,应在产妇孕期、分娩时、产后及早识别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积极做好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产妇产褥期感染对血清细胞因子与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9月于日照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64例产褥期感染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6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不同类型感染产妇的血清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IL-6(12.43±1.42)mg/L、IL-8(11.46±1.22)mg/L、CRP(3.52±0.26)mg/L、PCT(1.48±0.32)μ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抗凝血酶Ⅲ水平(70.69±5.37)%低于对照组(79.64±0.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抗氧化能力(7.86±0.31)kU/L、超氧化物岐化酶水平(71.32±6.49)nU/ml低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3.27±0.38)nmol/ml以及髓过氧化物酶水平(3.12±0.48)ng/L均高于对照组(P<0.05);产褥感染产妇中以子宫内膜炎和输卵管炎较为常见,不同感染类型血清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对于产褥感染类型具有重要鉴别意义,有助于临床医务人员对产妇感染情况和严重情况进行简单判断,并采取相关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回顾性分析胎膜早破伴或不伴新生儿感染的孕妇临床资料,比较伴或不伴新生儿感染的孕妇在胎膜破裂时间、孕周、分娩方式、胎盘病理,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等方面的差异。加强孕妇各项指标监测,综合判断感染征兆,适当延长孕周,及时终止妊娠,以防止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3月于医院妇产科分娩的3 0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产褥期感染产妇80例,分析感染部位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统计分析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 000例产妇中有80例发生产褥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67%,产妇产褥期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系统23例占28.75%为主;80例产褥期感染产妇共检出9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4株占60.00%、革兰阴性菌34株占37.78%、真菌2株占2.2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合并症、生殖道炎症、助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低血红蛋白水平、产程时间延长、营养不良、软肠道损伤、卧床时间均为导致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积极控制产妇产褥期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并予以积极的产前、产后卫生宣教,强化产褥期护理,可降低产褥期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产妇产褥期抑郁症(PPD)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对724例产妇进行产褥期随访调查,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将其分为正常组594例和抑郁组130例;比较两组产妇潜在影响因素分布的差异,筛选影响产妇PP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24例产妇PPD发生率为17.9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妇产褥期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发生原因和预防控制措施,为降低产妇产褥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妇产科产妇1 828例,其中并发产褥感染产妇85例,调查产妇感染部位分布,统计产妇产程、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炎症、剖宫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等相关因素与感染相关性,数据均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828例产妇中85例并发产褥期感染,感染率为4.65%;主要感染部位为会阴切口、泌尿系统、阴道感染,分别占34.12%、30.59%、25.88%;产程>8h、破膜时间>12h、合并生殖道炎症、剖宫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的产妇感染率均高于同组其他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产褥期感染与产程、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炎症疾病、剖宫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等因素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褥期感染与产程、破膜时间、合并生殖道炎症、剖宫产、产前贫血、产后出血等相关,针对产褥期感染影响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产褥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3月三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52例行剖宫产高危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剖宫产术后产褥期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并构建产褥期感染预测模型。结果 252例产妇依据病原菌培养结果及临床体征诊断存在产褥期感染25例,感染率为9.92%,分离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株(60.00%),革兰阳性菌8株(32.00%),真菌2株(8.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前白蛋白<35 g/L、胎膜早破、第二产程剖宫产、瘢痕子宫、产后出血是产褥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依据危险因素构建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产褥期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预测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738(95%CI:0.682~0.789),提示模型诊断能力良好。结论 多种因素与高危产妇剖宫产产褥期感染相关,构建预测模型可定量评估产褥期感染风险,为临床个体化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产褥期感染危险因素并探讨总抗氧化能力(TAC)、干扰素γ(IFN-γ)及α1酸性糖蛋白(α1-AG)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3年1月本院接诊的250例产妇临床资料,根据产褥期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n=31)和未感染组(n=219),收集临床资料,分析产褥期感染危险因素,检测血清TAC、IFN-γ、α1-AG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预测产褥期感染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年龄、孕周、产次、内分泌疾病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产程、妇科炎症、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居住地、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卧床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感染组血清IFN-γ(150.05±36.25 pg/ml)、α1-AG(156.35±40.91 mg/dl)高于未感染组(134.71±30.56 pg/ml、116.25±38.36 mg/dl),TAC(8.20±1.50 kU/ml)低于未感染组(10.83±2.45 kU/ml)(均P<0.05);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产前两组无差异(P>...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与分析胎膜早破对产妇产后感染及机体应激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62例胎膜早破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62例非胎膜早破者为对照组,然后统计及比较两组的产后感染率,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胎膜早破类型患者的产后感染率,同时比较不同胎膜早破类型患者破膜后不同时间的应激激素及炎性应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产后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未足月胎膜早破者的产后感染率高于足月胎膜早破者,且未足月胎膜早破者破膜后不同时间的应激激素及炎性应激指标水平均高于足月胎膜早破者,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膜早破可导致产妇产后感染率升高,同时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感染率相对更高,且机体应激程度也更为明显,因此应给予针对性的调节与干预。  相似文献   

12.
胎膜早破孕妇血清氧化应激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胎膜早破孕妇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及维生素E的测定,分析其氧化应激状态。方法 用化学比色法对30例正常未孕妇女、30例正常孕足月妇女及2 0例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及维生素E进行测定。结果 与未孕妇女相比,正常孕足月妇女血清丙二醛升高(P <0 .0 5 )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维生素E也显著升高(P <0 .0 5 ) ;与正常孕足月妇女相比,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丙二醛水平升高(P <0 .0 5 ) ,超氧化物歧化酶、维生素E水平却下降(P <0 .0 5 ,P <0 .0 5 )。结论 胎膜早破孕妇处于氧化应激状态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盘病理检查在胎膜早破孕妇的新生儿早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兰溪市人民医院产科住院的胎膜早破孕妇并分娩患者的胎盘、胎膜及脐带均完整的送病理检查共207例,其中炎症性胎盘135例为炎症性胎盘组,正常胎盘组织72例为正常胎盘组。回顾所有病例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将新生儿早期感染情况与胎盘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5例炎症性胎盘中新生儿早期感染15例(11.11%),其中121例绒毛膜炎或绒毛膜羊膜炎中新生儿早期感染6例(6/121,4.96%),12例绒毛膜羊膜炎合并脐带炎或脐带炎中新生儿早期感染9例(9/12,75.00%),2例慢性炎性改变的胎盘患者未发生新生儿早期感染。72例正常胎盘中新生儿早期感染2例(2.78%)。炎症性胎盘组织中的新生儿早期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胎盘组(P0.05),炎症胎盘组织中的脐带炎组的新生儿早期感染率明显高于绒毛膜羊膜炎症组(P0.05)。结论炎症性胎盘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早期感染率较正常胎盘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早期感染率明显增加,其中脐带炎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早期感染率较高,可作为判断新生儿早期感染较好的指标。因此,胎盘病理检查对于协助诊断新生儿早期感染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胎膜早破导致母婴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产妇及其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 ,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控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某院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住院的胎膜早破产妇病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4 16例患者发生感染 4 9例 (3.4 6 % ) ,5 2例次 (3.6 7% )。产妇感染部位构成比中以生殖道占首位 ,为 32 .2 6 % ,手术部位次之 ,占 2 2 .5 8% ;新生儿感染部位构成中以下呼吸道占首位 ,为 5 7.14 % ,皮肤次之 ,占 2 3.81%。结论 胎膜早破至分娩时间长、分娩孕周小、剖宫产是母婴感染的高危因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尽早发现感染征兆、及时终止妊娠是减少胎膜早破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所致输卵管性不孕女性生殖激素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患者180例,按照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不孕组、阳性可孕组及阴性可孕组,每组60例。检测患者宫颈分泌物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清性激素六项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 阳性不孕组和阳性可孕组宫颈分泌物中的IL-2水平高于阴性可孕组;阳性不孕组患者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高于阳性可孕组和阴性可孕组;阳性不孕组患者丙二醛(MDA)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高于阳性可孕组和阴性可孕组,阳性不孕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低于阳性可孕组和阴性可孕组;与阴性可孕组患者比较,阳性不孕组患者总抗氧化能力(TAC)水平下降,而LH和8-OHDG水平上升,与阳性可孕组患者比较,阳性不孕组患者LH和8-OHDG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后机体LH及8-OHDG水平上升和TAC水平下降可能在输卵管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女性不孕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与胎膜早破(PROM)的关系及对胎膜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收治的PROM孕妇91例和健康孕妇90名分别为PROM组和对照组,分析生殖道GBS感染情况以及胎膜组织中Cx43、Bcl-2和Bax蛋白阳性率。结果 PROM组和对照组GBS感染率分别为53.85%和25.5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ROM组Cx43和Bcl-2蛋白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Bax蛋白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PROM组GBS阳性组孕妇Cx43蛋白和Bcl-2蛋白阳性率低于阴性组,Bax蛋白阳性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孕妇生殖道GBS感染是PROM重要危险因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胎膜组织Cx43、Bcl-2和Bax蛋白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决策树模型分析脑卒中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免疫炎性因子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12月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7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和未感染组136例。记录患者临床特征,检测血白细胞(WBC)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和卡方自动交叉检验(CHAID)模型分析影响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WBC、CRP、PCT、SIL-2R预测肺部感染的价值。结果脑卒中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卒中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吸烟史、吞咽困难、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有关(P<0.05);感染组患者血WBC、CRP、PCT和SIL-2R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糖尿病、侵入性操作、CRP和PCT均为影响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CA-ROC分析显示,血WBC、CRP、PCT、SIL-2R和联合预测主成分1(PC1)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0、0.816、0.854、0.686、0.918;PCA-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AID)模型分析显示,WBC、CRP、PCT、SIL-2R和PC1预测肺部感染的准确率为77.33%、84.72%、86.90%、79.02%和89.24%。结论血清PCT水平可用于预测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临床可重点关注合并糖尿病、意识障碍和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产科处理胎膜早破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将某医院住院的104例胎膜早破的病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该医院同期104例无胎膜早破的产妇作对照组,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对比无胎膜早破的产妇发生难产率、需行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均升高。结论:胎膜早破在基层产科的正确、及时处理,从而降低孕产妇剖宫产率及难产率,对提高农村母婴保健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