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及关节内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0—2016-10诊治的18例闭合性AO-C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骨折,并在腕关节镜下处理合并的关节内损伤。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24)个月。术后无明显骨折复位丢失,无切口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5(3~6)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评定腕关节功能:优14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及关节内损伤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2.
程亚博  杨顺 《中国骨伤》2019,32(8):731-735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切开掌侧经骨窗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Die punch)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经骨窗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Die punch骨折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0~42岁。术前X线片及CT明确诊断为桡骨远端Die punch骨折。观察患者关节活动度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对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并发症,12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0~13个月。术后12个月VAS评分0~3分。腕关节掌倾角5°~15°,尺偏角14°~23°,屈伸活动度123°~168°,前臂旋转活动度115°~170°。术后12个月Cooney腕关节评分70~95分;优10例,良1例,可1例。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切开掌侧经骨窗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Die punch骨折,术后手腕部功能恢复良好,疼痛症状较轻,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以80例AO-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患者行掌背侧联合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统手术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两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检测数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上述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组腕关节功能评分总体优良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掌背侧联合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更有利于减少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丢失,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学指标及疗效优良率。结果患者均随访6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6.67%(2/30),少于对照组的26.67%(8/30),P0.05。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倾角、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观察组为76.67%(23/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15/30),P0.05。结论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能够达到满意效果,疗效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51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5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26例)采用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以18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固定组(90例)和内固定组(90例),外固定组行复位后外固定支架术,内固定组行切开复位后掌侧钢板锁定内固定术。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检测患肢影像学参数,观察术后并发症,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12个月评价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外固定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内固定组水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内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C1型骨折和C2型骨折患者术后3个月和12个月GW评分均显著低于外固定组(P0.05),而C3型骨折患者术后12个月GW评分显著高于外固定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22%vs 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9,P=0.396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术医源性创伤小,骨折愈合周期短,且对于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更佳,而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对于C1型和C2型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更佳,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7.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移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移位何志晶何洪生摘译苗旭漫审校采用切开复位,T—钢板内固定治疗31例复位困难或闭合复位失败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随访时间4年(3~7年)。术后腕关节掌侧倾斜角、桡骨下端长度、关节对合及关节内骨折片的复位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兰考第一医院2016-04—2018-02间收治的6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桡骨远端掌倾角及尺偏角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具有骨折愈合快、近期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且无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的优势,效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乡菊潭医院骨科2019-01—2020-11收治的76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组(外固定支架组,40例)和切开复位掌侧LCP内固定组(LCP内固定组,36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统计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评价腕关节功能和测量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结果 外固定支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LCP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LCP内固定组患者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改善效果及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均优于外固定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和切开复位掌侧LCP内固定术均可获得满意效果,其中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术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而切开复位掌侧LCP内固定术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应根据患者的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术前相比较,术后患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2.75%。术后均获得随访6~12个月,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钢板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低,术后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重度桡骨颈骨折疗效。方法将50例重度桡骨颈骨折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获6个月随访,观察组肘关节活动恢复范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重度桡骨颈骨折,有效率高,并发症低,恢复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9例,分别于术后3d、4周、8周、12周复查,测量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台阶征、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腕伸屈范围及手握力。腕伸屈范围和手握力结果与健侧比较,取其比值。结果术后12周时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台阶征、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相对尺骨长度与术后3d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腕活动范围差异显著。所有骨折均愈合,患者满意率为100%。按张殿英腕关节综合功能评定法,12周后优良率为100%。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使桡骨远端骨折解剖复位,达到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的目的,并防止愈合过程中复位的丢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掌侧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7—2018-03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9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39例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40例采用掌侧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观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术后1年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与末次随访时掌倾角、桡骨高度、尺倾角、关节面台阶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少,术后3个月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1年观察组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中功能状态、活动范围、握力、总分及末次随访时掌倾角、桡骨高度、尺倾角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1年2组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中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关节面台阶高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掌侧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可以有效改善掌倾角、桡骨高度和尺倾角,缩短骨折治愈时间,增强手腕活动范围、握力及腕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大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2.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12个月,依据腕关节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观察组优良率90.63%(29/32),对照组优良率84.38%(27/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及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疗效,且各有利弊,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B型骨折腕关节镜直视下复位后予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采用腕关节镜直视下手法复位及撬拨复位Herbert螺钉固定同时修复关节内软组织损伤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患者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17~69岁,平均45.3岁;病程为伤后4~7 d。受伤后患者具有典型桡骨远端骨折体征,X线片及CT明确诊断,并确定不合并其余部位骨折及神经血管损伤,不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无手术禁忌证。按AO/OTA分型:B1型8例,B2型7例,B3型13例。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评定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28例桡骨远端B型骨折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1±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测量掌倾角(15.2±3.4)°,尺偏角(20.4±6.4)°。根据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评估疗效,优21例,良5例,可2例。术中关节镜检合并舟月韧带撕裂3例,合并月三角韧带撕裂1例,合并TFCC损伤16例。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型骨折可使关节面平整度最大程度恢复,应用Herbert螺钉固定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减少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同时可对骨折合并关节内韧带及软骨损伤一并修复恢复关节稳定性,降低腕关节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Henry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2组均开展Henry入路内固定术,对照组予常规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予改良入路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和住院时间、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评分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比较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C型桡骨远端骨折应用改良Henry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好,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减少,较少出现并发症,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桡骨远端关节内简单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CRPF)和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10—2013-10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5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简单骨折的临床资料。对以下指标进行比较:腕关节活动度、影像学测量数值、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评分、并发症和再手术情况。结果所有骨折均愈合,ORIF组平均愈合时间稍长。CRPF组有2例因合并关节下粉碎性骨折导致复位不理想改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RPF组有个别患者的桡骨高度、掌倾角有丢失,但2组的PRWE评分、影像学及功能结果、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方法对于单纯桡骨远端关节内简单骨折的远期效果均良好,但合并关节面下粉碎性骨折的患者,ORIF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万向锁定掌侧钢板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万向锁定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使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桡骨远端高度、尺偏角、掌倾角、骨痂出现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桡骨远端高度、尺偏角、掌倾角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分别为(7.18±1.09)周、(16.17±1.58)周,短于对照组的(8.35±1.42)周、(18.12±1.4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腕关节优良率为93.33%,略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万向锁定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与普通钢板相比,可避免骨折复位丢失,缩短骨痂出现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经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体会,并观察疗效。方法对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实施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8.3±2.3)个月。依据Fernandez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2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3.75%。X线片复查结果显示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恢复良好。均未发生钢板断裂、松动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实施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复位良好、固定牢固、并发症低,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可有效保持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处于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治疗关节内桡骨远端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关节内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辅助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11例,采用腕关节镜辅助治疗)和对照组(39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前移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术中6例发现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损伤予以一期修复。术后1 d摄X线片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价。术后3个月采用腕关节功能自我评定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和腕关节改良Mayo评分评价功能。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腕关节屈曲、伸展、旋前、旋后活动度;并将试验组患者再分为关节镜探查后复位组(A组,6例)和关节镜探查后单纯清理组(B组,5例),比较其各向活动度。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t=11.08,P=0.00);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骨折复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复查X线片发现两组骨折移位程度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P=0.8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2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60)。术后3个月,试验组PRWE评分、腕关节改良Mayo评分和腕关节各向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内A、B两组腕关节各向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关节镜辅助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可以使患者获良好复位和术后功能,且可一期修补TFCC、韧带、关节软骨等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