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构建天津市护理敏感质量指标闭环管理方案,推动护理质量管理向规范化、同质化方向发展。方法 参考近10年国内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文献,通过2轮专家函询,建立了天津市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集,针对各项指标,构建了天津市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闭环管理方案,并通过各级培训和反馈控制进一步完善。分别比较2015年—2017年19所三级医院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差异。结果 天津市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闭环管理方案应用后,三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和感染事件发生率均降低,护士的离职率从1.797%下降至1.39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津市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闭环管理方案的应用,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感染事件发生率和护士的离职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发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探讨其在临床PI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研发小组,构建PI领域知识库和护理文书数据库,设计人机交互规则,以实现动态评估预警、智能判读推荐、实时监测分析等功能。比较该系统应用前后PI入院风险评估及时率、预防措施落实与风险评估合格率、护理记录缺陷率、医院获得性PI发生率和高风险患者医院获得性PI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应用PI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后,PI入院风险评估及时率从84.78%提高至95.94%,PI预防措施落实与风险评估合格率从90.15%提高至99.13%,PI护理记录缺陷率从16.42%下降至8.70%,与应用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系统应用后,医院获得性PI发生率和高风险患者医院获得性PI发生率均下降。结论 PI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为护士提供准确、客观的决策依据,提高了护理质量及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发压力性损伤护理评估智能决策系统,探讨其在临床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研发小组,以参考预防和治疗压力性损伤:快速参考指南2019为指导蓝本,设置智能决策规则。以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为基础,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系统的界面布局、分区、模块结构、内容和功能进行整体构架,多角度、多方位研发压力性损伤护理评估智能决策系统,实现智能决策、健康教育推送双路径、质量控制指标监测等,落实入院8 h内风险评估及时率、院内PI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应用压力性损伤护理评估智能决策的系统后,PI入院8 h内风险评估及时率由84.7%上升至95.7%,Braden评估漏评率由8.7%下降至3.7%,Braden评估准确率由75.5%上升84.4%,创面评估准确率由77.2%上升至87.3%, 创面处理准确率由68.3%上升至79.3%,压力性损伤转归率由56.6%上升8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PI发生率由0.7‰降至0.3‰。结论 压力性损伤护理评估智能决策系统是一个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智能决策平台,能为护理人员提供准确、客观的决策依据,能智能决策压力性损伤患者的分期,提高护理质量及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ICU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medical device-related pressure injuries,MDRPI)闭环管理系统,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构建由风险评估、临床护理决策、质量与安全管理模块组成的ICU MDRPI闭环管理系统,于2019年7月在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病房中使用,比较闭环管理系统应用前后6个月患者入ICU时MDRPI评估率、MDRPI住院评估率、MDRPI高风险患者筛查率、临床护理决策实施率、MDRPI发生率。 结果 闭环管理系统应用后,患者入ICU时MDRPI评估率从64.3%上升至96.8%,MDRPI住院评估率从44.9%上升至98.2%,MDRPI高风险患者筛查率从51.3%上升至98.9%,临床护理决策实施率从39.6%上升至95.8%,MDRPI发生率从15.9%下降至7.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ICU MDRPI闭环管理系统能帮助ICU护士科学、客观地评估MDRPI,并作出合理的护理决策,可规范MDRPI管理流程,有效降低MDRPI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理专案改善在降低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发生率(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OIC)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6~12月收治的使用阿片类药物的355例癌症疼痛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6月收治的320例癌症疼痛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护理专案改善计划。比较2组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发生率为20.93%,低于对照组的29.86%(χ2=7.028,P=0.008);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1.309,P<0.001)。 结论 护理专案改善降低了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发生率,提高了癌症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癌症患者在获知癌症复发后的心理痛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8月—2020年5月抽取广东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癌症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痛苦温度计及数字疼痛强度评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癌症复发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癌症复发后的心理痛苦得分为(6.06±3.39)分,其中中度心理痛苦120例(25.5%),重度心理痛苦者237例(50.4%);年龄较轻、疼痛越严重及居住为癌症复发患者产生心理痛苦的危险因素。结论 癌症复发后50.4%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为重度,需重点关注年轻、疼痛症状严重、常居城市患者的心理痛苦,及时采取心理疏导措施,控制疼痛,从而降低其心理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百草枯中毒患者口腔溃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内科收治急性百草枯中毒伴口腔溃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5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口腔溃疡愈合周期时间、口腔溃疡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后百草枯中毒患者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口腔溃疡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百草枯中毒患者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可缩短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减轻口腔溃疡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开展儿童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门诊医护一体规范化管理并探讨其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鼻炎专科门诊接受皮下免疫治疗的10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成立免疫治疗门诊规范化管理团队,运用新开发的特异性免疫治疗APP平台,建立护患互动交流新模式,通过一系列规范管理对患儿实施延续性护理。分析该管理模式对患儿鼻炎症状的控制、生活质量、家庭管理水平的影响。结果 规范化管理1年后,患儿的鼻塞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由(8.23±1.15)分降至(4.07±2.35)分;鼻阻力值由(0.27±0.14) Pa/(cm 3·s)降至(0.15±0.08) Pa/(cm 3·s);生存质量总分由(92.67±5.17)分降至(66.54±4.86)分;家庭管理量表总分由(151.20±5.75)分提升至(189.05±5.9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变应性鼻炎门诊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提高患儿鼻炎控制水平、降低家庭压力、提高家庭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索、评价和总结癌症患者化疗相关性便秘评估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用PIPOST模型构建循证问题,计算机检索有关癌症患者化疗相关性便秘评估与管理的证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提取与综合。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指南4篇、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1篇,最终总结24条最佳证据,包括便秘的评估与监测、健康指导、泻药管理、中医治疗、组织政策5个方面。结论 结合医疗机构的临床环境、患者意愿、价值观等,分析医护人员应用证据的促进因素及阻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证据选择,以科学的护理方法解决癌症患者化疗相关性便秘的问题,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客观科学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质量监测、评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框架,在研究证据及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拟订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进一步确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7项三级指标在内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布最高的为过程指标(0.491),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布最高的为计划及实施指标(0.327)。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90.00%与100%,权威系数为0.821与0.840,协调系数为0.312~0.361。结论 构建的支气管哮喘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可供临床护理人员使用参考,以不断改进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信息系统规范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提取。 方法 分别通过完善及应用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网络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蓝蜻蜓系统、“问卷星”在线调查工具4个信息系统采集变量,采集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结果 得出不同指标提取的相应信息渠道,规范各指标获取方法。 结论 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变量采集,保证了指标的可测量性、客观性、有效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家庭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构建居家延续性护理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以期提高出院患者居家护理质量。 方法 平台由监控平台和操作平台构成。操作平台包括:①患者端APP,包括服务项目页面和个人信息页面,支持用户注册、项目选择、项目预约和评价;②护士端APP,包括提供服务项目、服务申请显示、安全中心及个人信息页面,支持护士注册、接单和安全监控。监控平台负责用户管理、服务项目维护、数据管理及安全监控。利用平台实施出院后患者居家护理服务。调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等数据,评价平台效果。结果 共231名护士、109例患者完成注册,进行居家护理164次,陪诊8次;接受延续性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为93.9%,明显高于出院时患者86.2%的满意度(χ 2=4.623,P=0.032);接受延续性护理服务后,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率为97.7%,明显高于住院患者87.6%的健康知识掌握率(χ 2=14.545,P<0.001),无投诉和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家庭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可充分发挥临床护士的专业价值,为出院患者提供系统、规范、安全、优质的居家护理服务,明显提高了居家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为患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就医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的背景下,强化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培训和关键环节管理,保证疫情救治、培训工作和人员安全的多重需求。方法通过依托医院信息化平台,强化管理、培训、防控3大环节,进行合理纵深分工,协同网格管理;科学评估疫情,动态人力调整;专项在线培训,保证全员覆盖;及时评价考核,注重实战演练;实时动向管理,有效隔离管理;充分重视人文,做好心理调适。结果疫情防控期间完成46名规范化培训护士的科室调配;完成专项在线培训4场,平均培训参与率≥90%,课程满意度≥95%,指导完成19名规范化培训护士的有效隔离,做到规范化培训护士院内零感染。结论疫情期间采取针对性的培训和管理策略,可切实保障规范化培训护士工作安全,保证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有序、高效、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降低普通病区多参数监护仪错误警报发生率,规范多参数监护仪警报管理流程。方法 对50例品管圈活动前接受多参数监护仪辅助治疗的普通病区住院患者错误警报率发生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规范监护仪操作流程,实施2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多参数监护仪错误警报发生率从92%降到31%;目标达成率为111%,进步率为66%;患者对监护仪使用知识掌握度由82%上升到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警报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本次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参与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普通病区多参数监护仪的错误警报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监护仪使用知识掌握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析选配信息管理护士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在我院各临床护理单元选配信息管理护士1名,对比选配前后护理质量管理指标的变化。结果 选配信息管理护士后,护理质量管理指标较应用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用信息管理护士前每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8%;选配信息管理护士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95%上升到98%。结论 选配信息管理护士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并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心理护理工作室的管理规范和运行模式,并评价其实践效果。方法 依托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心理测评系统及“互联网+医护一体肿瘤患者全程心理管理”为助力,双线开展心理评估、筛查、干预、随访指导及心理科普等系列服务。结果 心理护理工作室2020年1—12月,共进行心理治疗256次,心理会诊32次,危机干预1次,心理评估及筛查600人,个别心理护理/访谈48次,团体心理治疗237次,疫情心理热线志愿服务96次。门诊咨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18.51%。心理专科人才队伍得以扩大,课题论文等科研产出得以提升。结论 心理护理工作室的建立,有助于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多层次的康复需求,提升心理护理质量,为专科护理人才的培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品管圈方式建立糖尿病住院患儿规范化医学营养管理模式,并对其营养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19年7—12月我院糖尿病住院患儿3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品管圈的方法,建立糖尿病住院患儿规范化医学营养管理模式,对其进行规范化医学营养管理。结果 建立了适用于糖尿病住院患儿的规范化医学营养管理模式并应用于临床;品管圈目标达成率131%,改善幅度66%。结论 以品管圈方式促进糖尿病住院患儿规范化医学营养管理模式的建立,可提高糖尿病患儿综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疼痛护理强化模式在宫颈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采用疼痛强化护理干预,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 (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比较2组疼痛情况及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NRS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9.127,P<0.001;t=-7.460,P<0.001)。结论 采用疼痛护理强化模式对宫颈癌手术病例加以干预,可促其获得良好的疼痛控制效果与睡眠质量改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