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末端回肠外置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加行末端回肠外置造口术防治吻合口漏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均经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切除病灶一期吻合并加行末端回肠外置造口术。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2个月后二期手术回纳回肠造口,回纳前3例出现直肠吻合口狭窄,所有病人如期实施造口回纳,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末端回肠外置造口制作和回纳简单,手术并发症少,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尤其在高龄、全身情况较差、有伴发病、手术操作难度大等不利于低位吻合病人中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预防性使用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腹腔镜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其中53例采用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预造瘘组),55例未采用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未造瘘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研究。计量资料采用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预造瘘组和未造瘘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85±14)min和(154±12)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26)ml和(28±19)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4,1.82,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 (1.1±0.3)d和(4.2±0.6)d,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1.1±0.2)d和(4.3±0.6)d,盆腔引流管拔出时间分别为(5.2±1.0)d和(8.4±3.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28.12,15.34,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3/53)和21.8%(12/55),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0和12.7%(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2±1.4)d和(12.9±4.4)d,治疗费用分别为(3.0±0.2)万元和(3.8±0.7)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1,7.83,P〈0.05)。结论 对腹腔镜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患者施行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对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109例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69例未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造瘘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3±0.4)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1.8±0.4)d,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6.2±1.5)d,术后平均住院(8.0±1.5)d,治疗费用平均(3.2±0.3)万元。未造瘘组患者术后9例(13.0%)发生吻合口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5.1±0.6)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5.7±0.3)d,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8.3±3.8)d,术后平均住院(14.2±3.6)d;治疗费用平均(4.3±0.8)万元。两组术后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可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尤其高龄、全身情况较差等不利于低位吻合的患者。但术者应进行个体化选择,同时严格遵循无瘤原则、合理选择病例、精细操作可使更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获得保留肛门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炎性指标与前白蛋白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在徐州市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方式吻合)与观察组(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0.5~12个月肛门功能情况以及并发症,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 结果术后5 d时,观察组患者前白蛋白水平较术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升高,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较术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36、8.335、9.164,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以及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在术后6、9、12个月时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3、5.913、6.135,χ2=7.529,均P<0.05)。两组5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时间、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9,t=2.475、1.616;P=0.560、0.450、0.329)。 结论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可降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的炎性反应,明显改善患者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性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湖南省攸县人民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2013年4月期间共4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26例行预防性回肠造口(A组),其中23例为回肠双腔造口,3例为回肠单腔造口,术后3月回纳造口;20例未行预防性造口(B组)。对比其术后吻合口漏、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46例患者中共发生7例吻合口漏,其中A组2例(7.7%),B组5例(25%),且死亡1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切口感染率A组6例(23.1%),B组5例(2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肠梗阻发生率A组1例(3.8%),B组3例(1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造口可有效降低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对存在2个以上危险因素,尤其是超低位直肠癌(距肛缘低于5cm)推荐行预防性造口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气管导管造瘘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预防吻合口漏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7月~10月我科对1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中应用7号气管导管经末端回肠置管造口。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4 h,术中造瘘时间8~10 min。术后第7 d出现吻合口漏1例(6.7%),造瘘管处腹壁疼痛1例,一过性造瘘管梗阻2例,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末端回肠气管导管造瘘术是一种安全的造瘘方法,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末端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的2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26例无吻合口漏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12.0±2.6) d,术后3个月左右行造口回肠还纳.结论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可有效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尤其在高龄、全身情况较差、合并有基础疾病等患者中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悬吊式腹腔镜(悬吊组)与气腹腹腔镜(气腹组)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58例直肠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悬吊组32例,气腹组26例;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数。结果:手术时间:悬吊组100~310min,平均(201.6±68.2)min;气腹组100~480min,平均(261.9±129.3)min;P=0.038;术中出血量:悬吊组100~260ml,平均(144.4±51.8)ml;气腹组80~600ml,平均(261.9±129.3)ml;P=0.025;清除淋巴结数:悬吊组11~25枚,平均(15.5±3.5)枚;气腹组11~44枚,平均(17.2±6.4)枚;P=0.209。气腹组术中损伤输尿管1例,中转开腹2例;两组各1例吻合口漏。结论:与气腹腹腔镜相比,悬吊式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是一种更为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成为心肺功能较差患者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松解乙状结肠与侧腹膜间的粘连。沿直肠系膜根部内侧打开浆膜,钝、锐性向上分离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分离打开Toldt’s筋膜下间隙,解剖肠系膜下动静脉,清扫血管根部周围的淋巴脂肪组织。提起乙状结肠,向上继续分离Toldt’s间隙至结肠脾曲,向下分离结直肠后间隙至盆腔,进入盆腔脏、壁筋膜间隙直至骶前间隙,离断两侧直肠侧韧带。分离直肠前侧,沿腹膜反折打开,沿直肠系膜间隙分离完整切除直肠系膜(TME)。术中于肿瘤下方约2 cm处离断直肠。取6 cm长左旁正中切口,将游离的直肠移至腹腔外,在肿瘤上方约10 cm处离断,移去标本,残端置入吻合器抵针座后,荷包缝合固定,将肠管回纳腹腔后逐层关腹。经肛门置入28 mm吻合器,行乙状结肠-直肠端端吻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三针法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13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末端回肠预造口的患者资料,造口方式采用改良三针法固定造口,即一侧腹直肌前后鞘缝合1针,再连针带线穿过肠系膜无血管区,然后在另一侧腹直肌前后鞘再缝合1针,出针后将缝线再由无血管区穿回对侧,收紧缝线;再将造口远近端肠管各固定1针于腹直肌前后鞘。继而开放造瘘口,并将造口肠管全层与皮肤间断缝合。 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39.62±47.0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6.15±32.54) ml,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发生造口黏膜与皮肤分离、造口塌陷、造口脱垂、造瘘口肠管坏死、狭窄、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本术式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手术耗时相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少,便于还纳,进一步改进了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的手术方式,一般情况良好,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手术路径、手术技巧、造瘘及吻合等方面分享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技巧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淮南新华医院2015年1月到2016年9月成功开展的56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手术体验探讨手术体会及技巧。 结果56例患者手术及麻醉过程顺利,均采用标准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包括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17例(30.36%);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35例(62.50%),其中6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Hartmann)4例(7.14%)。腹腔镜手术时间为120~230(162±43)min,出血量为10~400(74±50.5)ml。术后病理:Ⅱ期19例,Ⅲ期35例,Ⅳ期2例。术后2例(3.57%)出现肠梗阻,保守治疗治愈,3例(5.36%)切口感染,1例(1.78%)肺部感染,予以相应处理后痊愈出院。随访12~34个月,未见复发病例。 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路径及技巧各异,在遵循肿瘤手术一般原则及操作熟练的情况下,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精细、精准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已在临床上受到广泛认可。在术中对于手术层面的识别非常的重要,正确的层次识别有利于间隙的游离、盆腔自主神经的保护,其对于手术成功与否以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术中需注意直肠系膜与神经前筋膜之间游离,紧贴直肠系膜游离间隙保证直肠系膜的完整,以及实现肿瘤的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肛门外翻拖出切除吻合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应用经肛门外翻拖出切除吻合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手术标本远端阴性切缘≥2 cm,环周病理检查未见癌细胞侵润。术后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或大便失禁等并发症。随访1个月~5年,无种植性肿瘤转移和局部复发患者。结论经肛门外翻拖出切除吻合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具有微创和安全可靠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远期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6月至2009年8月由同一手术组完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12例及开腹直肠癌根治术22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采用Life table分析法对资料进行生存分析,Gehan法对生存曲线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和肿瘤病理分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术后3、5年生存率腹腔镜组分别是84.5%和66.7%;开腹组分别是83.3%和64.8%,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经Life table生存分析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出血量分别为61 ±13ml和174±84 ml(t =23.24,P<0.05)、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7±1.3d和3.6±1.8 d(t =6.61,P<0.05)、术后住院日分别为9.1±2.4d和12.0±3.4 d(t =11.8,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1.0±2.7枚和12.0±3.6枚(t=1.72,P>0.05),直肠标本长度分别为16.0±3.4cm和16.0±4.3 cm(t =0,P>0.05),直肠肿瘤远端切缘分别为3.2±1.3cm和3.2±1.7 cm(t =0,P>0.05),开腹组术后切口感染28例,腹腔镜组8例(P<0.05),两组患者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似,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优点、适应证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至2008年我院共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103例,行Dixon手术38例,Miles手术65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0~270min,术中出血50~600ml,无输尿管损伤、吻合口漏发生,无中转开腹,平均住院10~14d。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腹腔镜技术要求较高,安全可行,具有术野广、患者创伤小、术后肠功能恢复快、免疫干扰轻、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少,短期效果较理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直肠癌16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82例和开腹组80例,对比两种术式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术中、术后各种指标及住院总费用采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流食时间及住院天数要显著少于开腹组患者(P0.05),而手术费用要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病理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6/82),开腹组为13.8%(1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case report describes rotation of the terminal ileum in a patient who had a laparoscopic right hemicolectomy. To prevent this complication, the terminal ileum should be inspected laparoscopically for rotation before exteriorization of the terminal ileum and, in addition, after completion of the anastomosis.  相似文献   

18.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近年兴起的3D腹腔镜系统在直肠癌根治手术中能够还原更真实的手术视野,提供更精准的空间定位,使操作更精准,能有效缩短学习曲线。但3D腹腔镜手术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相信随着技术设备的不断完善及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开展,3D腹腔镜手术系统必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束带提拉法(束带提拉直肠肠管)在腹腔镜辅助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辅助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手术)的73例患者资料,其中束带提拉法下行腹腔镜辅助Dixon手术31例(提拉组),常规腹腔镜辅助Dixon手术42例(常规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与常规组比较,提拉组术中出血量、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数、直肠充气试验阳性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吻合口瘘与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理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其他方面,除手术时间延长(192 min vs.169 min)外,包括使用腹腔镜切割闭合器钉仓的中位数(1个vs.2个)、需要进行吻合口缝合加固比例(3.2%vs.19.0%)、一次性切割闭合肠管率(80.6%vs.28.6%)、医疗总费用(3.82万元vs.4.13万元)均有明显优势(均P0.05)。结论:束带提拉法是辅助腹腔镜辅助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