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目的 总结末端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的2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26例无吻合口漏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12.0±2.6) d,术后3个月左右行造口回肠还纳.结论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可有效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尤其在高龄、全身情况较差、合并有基础疾病等患者中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预防性使用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腹腔镜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其中53例采用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预造瘘组),55例未采用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未造瘘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研究。计量资料采用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预造瘘组和未造瘘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85±14)min和(154±12)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26)ml和(28±19)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4,1.82,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 (1.1±0.3)d和(4.2±0.6)d,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1.1±0.2)d和(4.3±0.6)d,盆腔引流管拔出时间分别为(5.2±1.0)d和(8.4±3.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28.12,15.34,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3/53)和21.8%(12/55),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0和12.7%(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2±1.4)d和(12.9±4.4)d,治疗费用分别为(3.0±0.2)万元和(3.8±0.7)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1,7.83,P〈0.05)。结论 对腹腔镜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患者施行预防性改良襻式回肠末端造瘘,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气管导管造瘘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预防吻合口漏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7月~10月我科对1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中应用7号气管导管经末端回肠置管造口。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4 h,术中造瘘时间8~10 min。术后第7 d出现吻合口漏1例(6.7%),造瘘管处腹壁疼痛1例,一过性造瘘管梗阻2例,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末端回肠气管导管造瘘术是一种安全的造瘘方法,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炎性指标与前白蛋白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在徐州市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方式吻合)与观察组(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0.5~12个月肛门功能情况以及并发症,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 结果术后5 d时,观察组患者前白蛋白水平较术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升高,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较术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36、8.335、9.164,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以及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在术后6、9、12个月时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3、5.913、6.135,χ2=7.529,均P<0.05)。两组5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时间、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9,t=2.475、1.616;P=0.560、0.450、0.329)。 结论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可降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的炎性反应,明显改善患者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前瞻性评价保护性造口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1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择期开腹根治性低位前切除术,并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33例在完成结直肠吻合后行经升结肠回肠置管造口术;B组35例行横结肠或末段回肠袢式造口术;C组32例不行保护性造口术。观察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以及造口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100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5例,总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0%。A、B、C组的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6.1%(2/33)、5.7%(2/35)和3.1%(1/3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38,P〉0.05)。68例行保护性造口患者(A+B组)和32例不行保护性造口患者(C组)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分别为5.9%(4/68)和3.1%(1/32),无统计学差异(P=0.922,P〉0.05)。4例(A、B组)有保护性造口发生吻合口漏的患者症状较轻,而1例(C组)无保护性造口发生吻合口漏患者的症状较重。A组中仅2例在拔除回肠置管后发生腹壁瘘口短暂的溢肠内容物现象,经换药后很快愈合。而B组中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7%(9/35),后期造口还纳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9%(8/35)。结论保护性造口不能降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但能减轻吻合口漏发生后的症状。传统的保护性横结肠或末段回肠袢式造口术造口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具有吻合口漏高危因素患者,经升结肠回肠置管造口术是一种理想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两针式预防性回肠造口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将接受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的96例患者分为2组,各48例。A组采用传统预防性回肠造口,B组使用两针固定法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比较两种造口的制作时间、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造口回纳术的用时。结果B组患者造口制作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造口回纳术的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中采取两针式预防性回肠造口,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内旁路保护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的手术技巧并评估其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140例拟行结肠内旁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结肠内旁路组)以及同期收治的30例拟行回肠袢式造口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回肠造口组)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等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Dukes分期比较、吻合口漏发生情况比较采用χ2分析;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结肠内旁路组手术时间较回肠造口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吻合口高度和术后Dukes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内旁路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较回肠造口组明显缩短,住院费用较回肠造口组降低(P<0.05)。术后,结肠内旁路组明显低于回肠造口组(2.9% vs. 16.7%, χ2=5.522, P<0.05)。结肠内旁路组吻合口漏后引流时间和术后2个月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较回肠造口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结肠内旁路保护低位直肠癌吻合口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性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湖南省攸县人民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2013年4月期间共4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26例行预防性回肠造口(A组),其中23例为回肠双腔造口,3例为回肠单腔造口,术后3月回纳造口;20例未行预防性造口(B组)。对比其术后吻合口漏、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46例患者中共发生7例吻合口漏,其中A组2例(7.7%),B组5例(25%),且死亡1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切口感染率A组6例(23.1%),B组5例(2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肠梗阻发生率A组1例(3.8%),B组3例(1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造口可有效降低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对存在2个以上危险因素,尤其是超低位直肠癌(距肛缘低于5cm)推荐行预防性造口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对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109例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69例未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造瘘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3±0.4)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1.8±0.4)d,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6.2±1.5)d,术后平均住院(8.0±1.5)d,治疗费用平均(3.2±0.3)万元。未造瘘组患者术后9例(13.0%)发生吻合口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5.1±0.6)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5.7±0.3)d,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8.3±3.8)d,术后平均住院(14.2±3.6)d;治疗费用平均(4.3±0.8)万元。两组术后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可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尤其高龄、全身情况较差等不利于低位吻合的患者。但术者应进行个体化选择,同时严格遵循无瘤原则、合理选择病例、精细操作可使更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获得保留肛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低位直肠切除保肛手术(Dixon)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低位直肠癌住院患者62例,按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单纯保肛组(29例)和联合造口组(33例)。单纯保肛组患者仅接受低位Dixon保肛手术治疗,联合造口组患者在单纯保肛组基础上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治疗。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术后恢复情况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肛门功能和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联合造口组的手术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单纯保肛组(P<0.05);联合造口组的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和6个月,联合造口组的Wexner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保肛组(P<0.05);同单纯保肛组相比,联合造口组术后6个月排尿频率、脓血便、排便频率、排气失禁、排便失禁和焦虑评分均较低(P<0.05)。 结论低位直肠癌Dixon保肛手术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可在加快患者恢复速度的同时,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胡凯  张彦 《腹部外科》2008,21(6):348-349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对低位直肠癌行Dixon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3月-2006年12月在腹腔镜下对低位直肠癌行Dixon术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例中除1例因侵犯前列腺而中转开腹外,余者均顺利完成Dixon术。平均手术时间16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80ml。术后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5d。术后随访3~28个月,术后8个月出现肝脏、腹腔广泛转移,于术后10个月死亡1例。结论在腹腔镜下对低位直肠癌行Dixon术是安全可行的,且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前瞻性观察直肠癌前切除术后3种不同引流方法预防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7年1月,450例中高位直肠癌并接受前切除术患者按人院次序随机均分为A、B、C3组.A组接受骶前引流;B组接受骶前引流+经肛单管引流;C组接受骶前引流+经肛双管引流,对3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C组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33%(11/150)、8.00%(12/150)、6.67%(10/150),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8.67%(13/150)、6.67%(10/150)、1.33%(2/150).C组吻合口瘘率显著低于A、B两组(P<0.05);A、B、C组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前引流+经肛双管引流能有效地预防直肠癌前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无预防性造口与预防性造口的临床资料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不行预防性造口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7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无预防性造口组(28例)和预防性造口组(42例),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预防性造口组和非预防性造口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防性造口组术后留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预防性造口组术后并发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出血1例,肠梗阻2例,切口并发症2例,吻合口狭窄8例,造瘘口并发症7例,大便失禁1例,便频、便急2例,并发症发病率59.5%;非预防性造口组术后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出血1例,肠梗阻1例,切口并发症1例,大便失禁1例,便频、便急1例,并发症发病率21.4%;预防性造口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病率较非预防性造口高(P<0.05),但吻合口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无适应证行预防性造口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将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分为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组与未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WBC、CRP、IL-6和TNF-a水平,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组术后第1dWBC、CRP、IL-6和TNF-~水平与未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第3dCRP和IL-6水平显著低于未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组,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显著早于未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未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显著少于未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后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可减轻术后创伤应激反应,促进肠功能恢复,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外科专业化程度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中行预防性造口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并经病理确诊的107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专业组(n=57例)与非专业组(n=50例).观察两组术中情况、术后吻合口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25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5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死亡。其中15例患者(5.9%)发生了术后吻合口漏,1例因腹膜炎行腹腔镜再手术并行回肠末端造口,14例经腹膜外骶前引流、局部冲洗、抗感染及肠外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恢复良好。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发生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主要与术后肠管血运不良、吻合口张力较大以及直肠双吻合技术缺陷有关。结论 腹膜外骶前置管引流是是治疗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3年47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5例行传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传统组),22例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局部复发及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结果:47例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淋巴结数量差异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均无直肠破裂穿孔,血管、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吻合口无张力。术后传统组发生吻合口漏1例。术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临床分期Ⅰ~Ⅲ期的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可清晰解剖肠系膜下动脉各分支,在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ixon术保证了吻合口的血运,降低了吻合口张力,从而降低了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同侧腹直肌易位造口在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乙状结肠造口旁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开放造口旁疝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腔镜经同侧腹直肌易位造口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和住院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远期疼痛发生率及切口疝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0、16.67%及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43.33%及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5.079、5.192,P=0.020、0.024、0.023)。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131.05±12.11)min、(38 946.06±1 019.75)元均高于对照组(96.91±10.54)min、(18 492.19±572.3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47、95.802,P均<0.001)。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分别为(33.14±8.06)ml、(1.26±0.51)d、(3.59±1.17)d均低于对照组(69.28±9.18)ml、(2.27±1.02)d、(5.44±2.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04、4.851、3.996,P均<0.001)。 结论经同侧腹直肌易位造口在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乙状结肠造口旁疝患者手术情况及住院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疝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根据肠系膜下动脉(IMA)不同分型精准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及根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性的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施行的72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其中38例根据IMA分型行精准保留LCA并廓清IMA根部淋巴结(保留LCA组),34例不保留LCA,行传统高位结扎术(高位结扎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疗效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预防性造口率及术后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阳性淋巴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LCA组术后1例发生吻合口出血,高位结扎组术后2例发生排尿功能障碍、2例吻合口漏,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6%与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并清扫根部淋巴结可达到肿瘤根治效果,并能降低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