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从代谢网路层面阐明大鼠湿困脾胃证本质及藿香正气口服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综合物理造模方法造成湿困脾胃证大鼠。观察大鼠脏器系数变化和结肠组织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建立大鼠尿液的代谢物谱图,分析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湿困脾胃证大鼠后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湿困脾胃证大鼠(模型组)脾脏、胸腺系数及血清IgG水平显著降低(P0.05),尿液代谢物组发生显著改变(P0.05)。与模型组比较,藿香正气口服液能提高湿困脾胃证大鼠胸腺、脾脏系数及Ig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藿香正气口服液能对湿困脾胃证大鼠尿液代谢紊乱产生有效的干预,并对尿液中与湿困脾胃证相关的5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产生显著的回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大鼠湿困脾胃证的机制可能与调节IgG水平以及机体三羧酸循环、肠道菌群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代谢网路层面阐明大鼠湿困脾胃证本质及藿香正气口服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综合物理造模方法造成湿困脾胃证大鼠。观察大鼠脏器系数变化和结肠组织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建立大鼠尿液的代谢物谱图,分析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湿困脾胃证大鼠后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湿困脾胃证大鼠(模型组)脾脏、胸腺系数及血清IgG水平显著降低(P<0.05),尿液代谢物组发生显著改变(P<0.05)。与模型组比较,藿香正气口服液能提高湿困脾胃证大鼠胸腺、脾脏系数及Ig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藿香正气口服液能对湿困脾胃证大鼠尿液代谢紊乱产生有效的干预,并对尿液中与湿困脾胃证相关的5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产生显著的回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大鼠湿困脾胃证的机制可能与调节IgG水平以及机体三羧酸循环、肠道菌群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从代谢网路层面阐明大鼠湿困脾胃证本质及藿香正气口服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综合物理造模方法造成湿困脾胃证大鼠。观察大鼠脏器系数变化和结肠组织病理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建立大鼠尿液的代谢物谱图,分析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湿困脾胃证大鼠后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动物比较,湿困脾胃证大鼠胸腺、脾脏系数降低及IgG水平减少,尿液代谢物组发生显著改变。藿香正气口服液能提升湿困脾胃证大鼠胸腺、脾脏系数及IgG水平。同时,藿香正气口服液能对湿困脾胃证大鼠尿液代谢紊乱产生有效的干预,并对尿液中与湿困脾胃证相关的5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产生显著的回调。结论 本研究表明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大鼠湿困脾胃证的机制可能与调节IgG水平和机体三羧酸循环、肠道菌群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代谢通路角度阐明湿困脾胃证的本质及藿香正气口服液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综合物理造模方法制备湿困脾胃证大鼠模型。测量体质量、体长、尾长、腹围指数等宏观体征指标和自主活动次数。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建立大鼠血清和粪便的代谢物谱图,分析藿香正气口服液给药后湿困脾胃证大鼠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体长增长缓慢,腹围指数增加,自主活动次数减少;血清和粪便代谢物组发生显著改变。藿香正气口服液能改善模型大鼠宏观体征和行为学指标。同时,藿香正气口服液能对湿困脾胃证大鼠血清和粪便代谢紊乱产生有效的干预,并分别使血清和粪便中与湿困脾胃证相关的6个和8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产生显著地回调。结论藿香正气口服液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逆转机体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紊乱来干预大鼠湿困脾胃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Illumina Hiseq 2500型高通量测序仪对大鼠粪便肠道菌群进行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检测。运用QIIME及LEfSe分析肠道菌群,鉴定出相对丰度差异显著的菌属。结果藿香正气口服液能够逆转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下降及整体结构与组成的变化。鉴定了17种与湿困脾胃证相关的菌属,藿香正气口服液可以对其中的5种产生有效的调节。结论从肠道微生态角度阐释了湿困脾胃证病机,藿香正气口服液可以通过促进有益菌和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来干预湿困脾胃证。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伴生物节律紊乱人群的中医证候特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Illumina Hiseq 2500型高通量测序仪对大鼠粪便肠道菌群进行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检测。运用QIIME及LEfSe分析肠道菌群,鉴定出相对丰度差异显著的菌属。结果藿香正气口服液能够逆转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下降及整体结构与组成的变化。鉴定了17种与湿困脾胃证相关的菌属,藿香正气口服液可以对其中的5种产生有效的调节。结论从肠道微生态角度阐释了湿困脾胃证病机,藿香正气口服液可以通过促进有益菌和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来干预湿困脾胃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附子含药血清对大鼠原代肝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制备含药血清,大鼠原代肝细胞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和含药血清组。干预24 h后,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细胞内ATP、ADP、AMP含量及细胞能荷,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空白血清相比,附子含药血清可显著升高肝细胞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增加细胞内ATP含量,升高线粒体膜电位。结论:热性中药附子促进细胞能量代谢,增加细胞内能量储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的血清代谢组学方法寻 找与湿困脾胃证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讨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的干预机制。方法采用综合物理 造模方法建立湿困脾胃证大鼠模型。观测大鼠体质量、体长、尾长、腹围指数与自主活动次数;利用UPLCQTOF- MS 方法对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分析,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藿香正气口 服液治疗湿困脾胃证大鼠后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及其相关代谢通路。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 的体质量、体长、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01),腹围指数明显升高(P<0.001);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 分别鉴定了与湿困脾胃证相关的15、10 个血清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磷脂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 9 条代谢通路。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模型大鼠的血清代谢表型能产生有效的干预,并使14 个潜在生 物标志物产生显著回调(P<0.05)。结论藿香正气口服液对大鼠湿困脾胃证的干预作用可能与调节磷脂代 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肾气丸对2型糖尿病阳虚证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及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和造模组48只,造模组48只大鼠予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周后,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加氢化可的松注射造模,观察2周制备2型糖尿病(阳虚证)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肾气丸组、补阳组、罗格列酮组。给药3周后处死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分别测定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及ATP酶的活性。结果:模型组Na~+-K~+-ATP酶、Ca~(2+)-Mg~(2+)-ATP酶以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Ⅳ的活性低于正常组(P0.01);肾气丸组、罗格列酮组Na~+-K~+-ATP酶、Ca~(2+)-Mg~(2+)-ATP酶以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Ⅳ的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阳组Na~+-K~+-ATP酶、Ca~(2+)-Mg~(2+)-ATP酶以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Ⅳ的活性明显低于肾气丸组(P0.01)。结论:肾气丸能改善2型糖尿病阳虚证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Ⅳ及ATP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脾主化"角度探讨湿阻中焦证大鼠线粒体能量代谢路径的影响,揭示湿阻中焦致能量代谢失衡的部分分子机制和脾胃调控线粒体能量代谢路径的作用靶点及平胃散对其修复作用机制的科学内涵。方法 模拟"外湿过盛、困阻脾胃、饮食不节,湿从内生、情志不遂,气机受阻、水湿不运"三大致湿病因,建立湿阻中焦证模型。用超微量ATP酶试剂盒检测肝脏组织Na~+-K~+-ATP酶活性;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肝脏组织中柠檬酸合酶(CS)及呼吸链复合体I(RCCI)、呼吸链复合体IV(RCCIV)活性;微量法检测肝脏组织中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C)、异柠檬酸脱氢酶(IDH)活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组织中ATP、ADP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组织中NAD~+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Na~+-K~+-ATP酶活性降低,CS,IDH,α-KGDHC活性均升高;ATP、NAD~+含量及RCCI、IV活性均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平胃散组大鼠Na~+-K~+-ATP酶活性;α-KGDHC活性升高明显,IDH显著降低;RCCI、 IV活性及ADP、NAD+含量均升高,ATP含量有升高趋势。结论 湿阻中焦证模型可以影响线粒体能量代谢路径的相关因子,这可能是湿阻中焦致细胞能量代谢失衡的机制之一;基于"脾主化"理论平胃散能够改善缺损状态,参与能量代谢输布,这可能是脾胃调控能量代谢系统方面的作用靶点及平胃散燥湿健脾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四神丸对慢性复发型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力的影响。方法:参考文献复制慢性复发型SD大鼠结肠炎模型,将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沙拉嗪对照组,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进行结肠肉眼下及镜下损伤评分,分别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结肠黏膜总蛋白量、定磷法及分光光度法检测LDH、SDH、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力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神丸各组大鼠结肠质量明显减轻,结肠长度增长,以及结肠肉眼下及镜下损伤评分均明显降低,同时SDH、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力均显著提升,但LDH活力出现明显降低。结论:四神丸可能通过恢复结肠黏膜局部能量代谢水平而达到减轻慢性复发型UC大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脾阳虚大鼠回肠组织中GSH-Px、MDA,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和Na~+-K~+-ATP酶、Ca~(2+)-Mg~(2+)-ATP酶的检测,及经附子理中汤干预治疗后三对指标变化情况,探讨脾阳虚证状态下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能量代谢障碍的机制,及附子理中汤改善脾阳虚证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经典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塑造脾阳虚大鼠模型,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阳虚模型组、中药反证组,用ELISA检测大鼠回肠组织中GSH-Px、MDA,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和Na~+-K~+-ATP酶、Ca~(2+)-Mg~(2+)-ATP酶的表达水平。结果:脾阳虚状态下,大鼠回肠组织中GSH-Px、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和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P<0.01),而MDA含量呈上升的趋势(P<0.01);经附子理中汤中药治疗后,其活性均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P<0.01),MDA含量也有所下调(P<0.05)。结论:脾阳虚证状态下及中药治疗后,抗氧化酶与能量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能量代谢障碍的影响,提示可能与脾阳虚证的病理机制及附子理中汤的作用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中医证候为基础,研究制首乌致肝损伤的发生与中医肾虚证候的相关性,探讨制首乌致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以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联性。方法:对不同肾虚证候模型大鼠灌胃给予制首乌药液,制备含药血清,流式细胞仪和MTT检测制首乌含药血清作用不同时间诱导L02肝细胞凋亡的情况;建立不同肾虚证候的整体动物模型,提取各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用分光光度计检测肝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活性、Na~+-K~+-ATP酶含量、Ca~(2+)-Mg~(2+)-ATP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多功能酶标仪检测细胞色素氧化酶(COX)活性以及PTP开放程度。结果:在体外试验中,与空白组相比,肾阳虚24 g/kg制首乌组15%含药血清对L02肝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整体动物实验中,用制首乌治疗肾阳虚证候时,大鼠的肝功能出现明显损伤;与空白组比较,制首乌12 g/kg组SDH活性显著降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活性明显下降;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肾阳虚大鼠给药后PTP通透性较肾阴虚显著增大,COX活力显著降低。而制首乌6.12 g/kg治疗肾阴虚证候时,各项指标较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大鼠肝功能无明显损伤。结论:制首乌引起的肝脏损害程度与中医肾虚证有关,其中制首乌治疗肾阳虚证候时其肝毒性明显强于对证治疗肾阴虚证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结肠炎大鼠能量代谢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苦参素组、美沙拉嗪组,除正常组以外,其他组均采用TNBS/乙醇复合法复制大鼠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均以饮用水灌胃,苦参素组大鼠给予200mg/kg苦参素溶液灌胃,美沙拉嗪组大鼠给予150mg/kg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观察实验大鼠一般情况及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并采用ELISA法检测实验大鼠结肠黏膜VEGF、EGF、IGF-1、TGF-β1的水平;比色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ATP含量及SDH、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结果与TNBS模型组相比,OMT治疗组一般情况和结肠黏膜损伤的形态学均有明显改善,结肠组织SDH、Na~+-K~+-ATPase、Ca~(2+)-Mg~(2+)-ATPase等酶的活性升高(P0.05或P0.01),VEGF、IGF-1在结肠黏膜中的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ATP含量、EGF浓度、TGF-β1浓度降低(P0.05)。结论苦参素可有效缓解TNBS/乙醇引起的大鼠结肠黏膜能量代谢障碍,促进肠黏膜屏障的修复,抑制结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藿香正气散对湿困脾胃型亚健康模型大鼠免疫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给予湿困脾胃型亚健康模型大鼠藿香正气散,通过对一般体征、血清电解质、脏器系数、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甘油三酯、血清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等相关指标检测,研究其对湿困脾胃动物免疫及代谢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 藿香正气散能改善模型大鼠一般体征,增加自发活动次数,增加脾脏、胸腺脏器系数,增加血清糖、蛋白、脂类含量,降低血清K<'+>,Na<'+>,Cl<'->含量,降低血清IL-6的含量,增加血清IgG含量.结论 藿香正气散能改善模型动物的免疫及代谢功能,这可能是防治湿困脾胃型亚健康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液对湿阻证大鼠回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藿香正气液组,每组8只。正常组常规喂养,其余各组采用改进的环境加疲劳法制造湿阻证模型,连续造模6 d。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ig(20 mL.kg-1),治疗组予藿香正气液ig(20 mL.kg-1),1次/d,连续8 d。采用RT PCR方法观察回肠黏膜ZO-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脾虚症状明显,胃肠黏膜有明显充血水肿,且胃黏膜有明显出血点及血块,且回肠黏膜ZO-1表达减少(P<0.01),而藿香正气液组表达增加(P<0.01)。结论:藿香正气液可明显改善湿阻证大鼠脾虚腹泻等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回肠黏膜ZO-1的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散对湿困脾胃型亚健康模型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给予湿困脾胃型亚健康模型大鼠藿香正气散,通过对胃残留率、小肠推动率、胃泌素、胃动素、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甘油三酯等指标的检测,研究其调节模型动物胃肠功能的机理。结果:藿香正气散能改善湿困脾胃型亚健康大鼠的一般状态,显著提高模型动物小肠推进率,减少胃残留率,改善其胃肠激素和物质能量代谢水平。结论:藿香正气散能改善模型动物的胃肠功能,这可能是其防治湿困脾胃型亚健康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金丝桃苷具有抗脑缺血、降低心肌梗死面积等作用,通过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进行金丝桃苷预处理对I/R大鼠室性心律的影响以及相应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金丝桃苷(50 mg/kg)组(n=15),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恢复灌注构建I/R模型,金丝桃苷组于缺血前10 min腹腔注射金丝桃苷50 mg/kg,记录缺血前10 min、后30 min,再灌注30、60、120 min(T0、T_1、T_2、T_3、T_4)大鼠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观察心律失常情况,ELISA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水平,分光光度法测定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Western blot测定Kir2.1蛋白表达。结果在T_1、T_2、T_3、T_4,模型组HR、MAP、RPP显著低于假手术组,金丝桃苷组HR、MAP、RPP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金丝桃苷组心律失常评分、CK-MB、cTnI高于假手术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Cx43和Kir2.1蛋白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金丝桃苷组心律失常评分、CK-MB和cTnI水平低于模型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水平、Cx43和Kir2.1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金丝桃苷有减轻I/R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增加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上调Cx43和Kir2.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食管黏膜血浆细胞能量代谢与黏膜损伤的关系以及旋覆代赭汤治疗RE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10组,每组12只,即正常组、模型组、旋覆代赭汤全方组(全方组)、苦降组、甘升组、升降相因组、去苦降组、去甘升组、去升降相因组和西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余9组行"4.2 mm幽门夹+胃底2/3结扎术"造模。治疗14 d后,即造模后第22天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血浆Na~+-K~+-ATP酶及Ca~(2+)-Mg~(2+)-ATP酶的活性。[结果]实验后各模型组大鼠ATP酶活性低于正常组;全方组、西药组酶活性较好,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苦降组及去甘升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方组及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西药组与全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旋覆代赭汤全方组能提高模型大鼠血浆Na~+-K~+-ATP酶及Ca~(2+)-Mg~(2+)-ATP酶的活性,改善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组织形态学病变,且作用优于各拆方组。  相似文献   

20.
吕妍  金兆祥  李丹  唐方 《中草药》2010,41(8):1332-1335
目的探讨藿香正气软胶囊提取物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水液代谢的影响。方法以番泻叶0.2 g/mLig加四肢束缚应激2 h,连续6 d,建立D-IBS大鼠模型,采用考马斯亮蓝蛋白质测定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IBS模型大鼠肠黏膜Na+,K+-ATP酶活性和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水平变化,比较模型大鼠药物干预前后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的量。结果 D-IBS模型大鼠小肠及结肠黏膜Na+,K+-ATP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肠近端和远端组织内AQP4的表达明显减弱(P0.01),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显著升高(P0.01)。经藿香正气软胶囊提取物干预后,Na+,K+-ATP酶活性、结肠组织近端和远端AQP4的表达均明显提高(P0.05、0.01),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降低,接近对照组水平(P0.01)。结论藿香正气软胶囊提取物对D-IBS模型大鼠水液代谢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