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医务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方法以"医务人员"、"HIV"、"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职业暴露"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1日发表的中国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包含904例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Meta分析结果显示,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暴露途径为针刺伤或切割伤的占66%(95%CI:62%~70%);暴露级别为Ⅱ~Ⅲ级的占60%(95%CI:55%~64%);发生针刺伤或切割伤后,在所有进行紧急处理的医务人员中,符合规范化处理程序的占75%(95%CI:68%~82%);所有HIV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中,预防性用药的占53%(95%CI:48%~59%)。结论中国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时针刺伤或切割伤比例高,规范化处理比例低,Ⅱ~Ⅲ级暴露比例高,预防性用药比例低。应加强医护人员的HIV职业暴露的相关教育和培训工作,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脓毒症风险的关系。方法以"维生素D""脓毒症"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以"vitamin D""sepsis"等为关键词检索Embase、Pub Med等英文数据库,检索维生素D与脓毒症风险病例对照研究的相关文献,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2017年10月。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43篇,最终纳入11个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组5 431例,对照组16 915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者患脓毒症的风险是维生素D正常者的1.68倍(95%CI:1.58~1.80)。依次剔除6篇结果差异较大或大样本文献进一步分析,结果无明显改变,说明本研究结果稳定可信。本研究结果未显示发表偏倚(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是脓毒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全球针刺伤疾病经济负担,以获得相关证据,引起有关部门对针刺伤防护的重视。方法在PubMed、ScienceDirect、EBSCOhost、Cochran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0年—2016年5月有关针刺伤疾病经济负担的相关研究,应用世界银行通货膨胀率和2015年货币汇率将各研究针刺伤成本转换成2015年12月美元表示,并进行合并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3篇美国研究,瑞典、韩国、比利时、中国台湾地区研究各1篇。中国大陆的研究均只集中在针刺伤发生率的报道,未见有成本研究。2篇未明确研究人群,其余5篇的研究人群均为在医疗机构中所有工作人员。成本分析方法:7篇文献中3篇为一手数据分析,4篇为模型推算得出。成本研究范围:4篇研究测算了直接成本,2篇研究分别测算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1篇只测算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总和。每次针刺伤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为747~2 173美元,直接成本为167~617美元,间接成本为322~455美元。结论全球范围内针刺伤经济负担沉重,但仍被低估;中国针刺伤发生频繁,但关注不足,经济负担研究缺乏,有关部门应重视针刺伤防护及追踪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目前我国医务人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研究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我国医务人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文献,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最终纳入49篇文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医务人员整体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一般水平,并受多种影响因素影响,包括认知-知觉因素和修正因素,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自觉健康状态、自我效能、健康价值、职业幸福感、心理资本等呈正相关。我国医务人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存在改进空间,通过对健康价值、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等因素的干预,可以促使他们采取有效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介入导管室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对2007年5月-2009年5月导管室医务人员及介入手术医师(包括进修医师10人)共64人,进行针刺伤回顾性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4人存在不同程度针刺伤,发生率为68.8%,其中9人曾发生3次针刺伤;不同职业针刺伤的发生率医师、护士、护工、技师分别为54.6%、90.0%、86.7%、66.7%,仅医师分别与护士和护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工龄间不同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伤的发生时间在不同职业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发生主要与不良操作习惯如针头复帽等关系密切(P0.01)。结论介入导管室医务人员需增强职业安全意识,护工和护士是针刺伤的高发人群,规范术中针头的管理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防范措施,以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能力,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243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其职业、暴露源、暴露物品、暴露原因、处理、随访等进行分析。结果 243名职业暴露者以护士和医师为主,分别占58.4%和26.7%;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占暴露总人数的50.2%,其中发生针刺伤199人,占81.9%;接触暴露27人,占11.1%;暴露原因为注射过程针刺伤73人,占30.0%,丢弃锐器或清理锐器盒时针刺伤57人,占23.5%,手术过程针刺伤46人,占18.9%,体液喷射或污染27人,占11.1%,注射后回套针头或分离针头时针刺伤20人,占8.2%;所有职业暴露者均及时进行妥当处理,随访未发现因职业暴露而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结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仍较淡薄,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操作流程,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随着艾滋病(AIDS)疫情逐年增加,医务人员因职业原因,在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常常会受到意外损伤或者意外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人数也逐渐增加。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并查阅相关文献,对目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常见危险因素、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简要的综述。目前艾滋病职业暴露以医务人员为主,尤其是临床护理人员占主要比例;暴露方式以针刺伤常见;暴露原因与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的淡薄、处置操作不规范、工作繁重压力大有关。建议医疗机构应重视感染管理工作,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防护意识,提供充足的防护设备,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实施风险管理程序对医务人员针刺伤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预防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提高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操作防护意识和针刺伤防护行为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相关防护知识的知晓率及防护行为的正确率等,应用风险管理程序对医务人员进行风险干预。结果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全过程的干预,针刺伤发生率从风险干预前的年人均针刺伤人次4.2次下降为0.3次,降幅92.6%;医疗安全操作防护知识的知晓率、针刺伤后正确处理率分别从风险干预前的28.4%和36.8%上升到干预后的88.3%和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全过程的干预,能有效减少针刺伤发生率,明显提高医疗安全操作防护意识和针刺伤发生后的正确处理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经济学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对我国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经济学发展提出建议。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关于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相关文献,并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分析和总结。结果 国外文献主要关注职业伤害的成本测算和预防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国内文献聚焦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而对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视角下的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研究关注不足。结论 建议我国重视医务人员职业伤害以及因医务人员职业伤害产生的成本损失,从经济学角度积极开展研究,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为临床医疗提供最佳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针刺伤现状,分析致伤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提高防护意识。方法回顾性调查疗养院2010年1月-2017年1月医务人员针刺伤情况,统计分析发生针刺伤医务人员的科室分布和原因。结果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科室中主要以外科和内科为主,分别占27.94%和26.47%;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环节主要是静脉采血、输液拔针和肌肉注射,分别占19.12%、17.65%和13.24%。结论了解临床工作中针刺伤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助于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及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可大大降低针刺伤的危害性,防控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11.
周玙娇 《现代保健》2011,(19):100-101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问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临床护士工作繁忙、工作量大,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与之密切接触的莫过于注射器、针头等锐利器械,因而极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生针刺伤,将面临着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因而,医务人员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并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虚拟仿真的安全注射培训对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按照院区将全院医务人员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安全注射培训,研究组实施基于虚拟仿真的安全注射培训,培训12个月后,比较两组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及教学满意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91例,发生率为2.36%,研究组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56例,发生率为1.45%,研究组针刺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针刺伤医务人员破损处皮肤、暴露源不明的针刺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针刺伤暴露级别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虚拟仿真的安全注射培训可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有效降低了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避免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和关注我军军事训练伤研究的进展 ,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利用国内具有先进性和权威性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为统计依据 (该光盘数据库收录了国内 90 0余种期刊 ,近 150万条文献 ) ,从中找出国内对军事训练伤研究的主要核心期刊 ,为军事指挥员、卫生防疫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文献查阅参考。调查结果表明 ,1983~ 1999年 ,CBMdisc光盘共收录有关军事训练伤研究的文献共计 92篇 ,引自 2 5种期刊 ,其中载文量在 5篇以上的期刊 ,排列顺序为 :①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19篇 ;②人民军…  相似文献   

14.
医务人员针刺伤调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针剌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为针刺伤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相关资料.方法根据发生针刺伤人员的工龄、类别、发生地点、操作环节、工作量及暴露源分布等设计医务人员针刺伤登记表,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报告登记的155例次针刺伤(125名医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伤的高危因素是工作年资低、对针刺伤危害认识不足、针头回套、针头裸露和工作忙乱.结论加强全员培训、及时处置使用后的针头、避免针头裸露、禁止针头回套、合理调配人员等措施控制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近15年来国内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的热点,为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了解手卫生发展态势,明确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手卫生、手消毒为主题词,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收集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领域的文献,采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 2.0)提取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并生成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使用SPSS 22.0软件和Ucinet 6.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可视化网络图绘制。结果共检索到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文献1976篇,文献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核心期刊文献收录量较少,筛选高频关键词34个,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热点集中在4个方面:手卫生依从性研究;重点科室手卫生的教育培训、质量管理及效果分析;手卫生的监测、干预及影响因素;手消毒剂和手卫生方法研究。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研究比较成熟,但还需要进行创新性研究和未知影响因素的探索,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评估、多模式干预、激励理论、手卫生效果检测方法以及多学科参与手卫生管理等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手术相关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情况。方法调查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间本院手术相关医务人员258例,收集其中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者的个人信息、暴露方式、暴露发生过程、暴露后处理方式、血源性职业暴露源病原体构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258例手术相关医务人员中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20.16%(52/258)。不同性别、年龄、血源性职业暴露认知情况、针刺伤次数、学历的手术相关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源性职业暴露认知情况、学历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52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乙型肝炎病毒暴露比例明显高于丙型肝炎病毒、苍白密螺旋体、艾滋病病毒(HIV)暴露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缝合操作刺伤、输液拔管刺伤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血源性职业暴露环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血液检测,均未受到暴露源病原菌感染。结论本院手术相关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偏高,但暴露后的处理方式科学合理,未出现暴露源病原菌感染。应加强对高危年龄段、认知情况、学历的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7.
某三级传染病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某三级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对该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且上报登记的81例职业暴露者的职业分布、暴露源、途径和程度、暴露后处理及随访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1例职业暴露者以护士(62.96%)和医生(30.86%)为主;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主,占暴露总人数的79.01%;暴露途径以输液过程针刺伤(45.68%)和手术过程锐器伤(29.63%)为主;暴露后均及时进行检测和预防用药,未发生因职业暴露而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结论加强对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完善预防体系,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危害及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已发表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人工流产对女性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分别在PubMed采用"abortion"和"mental health"关键词组合检索英文文献;在CNKI、Sinomed、VIP等数据库,采用"流产"和"心理健康"关键词组合检索中文文献,限定为中文核心期刊(截止时间为2014年3月29日);检索所获文章的参考文献。结果:共获英文文献121篇(国外研究)、中文46篇;纳入英文12篇、中文7篇。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分别采用随机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据10个国外横断面研究,精神相关问题发生风险的合并OR_(流产者对比未流产者)及95%CI为1.74(1.58~1.90),P0.001;据2个国外队列研究,精神相关问题发生风险的合并RR_(流产者对比未流产者)及95%CI为1.33(1.17~1.51),PO.001。据中文文献结果,与常模相比,人工流产人群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均分较高,其标准均数差(SMD)及95%CI为:0.10(0.05~O.16),P0.001。结论:尽管因国内外研究设计不同而不能直接比较,但国内外人工流产者出现精神症状的风险均较未流产者高,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宜干预,降低该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发生职来暴露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分析20例医务人员发生职来暴露的方式,研究其原因和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结果20例发生职业暴露的方式为:针刺伤4例,被具有传染性血液及体液溅染粘膜和不完整皮肤3例;未采取防护措施致使不完整皮肤和粘膜受污染13例;20例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7例为意外事故,13例因未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导致职来暴露,事先对暴露源是否知晓的差别最终造成职业暴露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淡薄,标准预防原则的应用不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地培训、增强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警觉意识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许小美 《工企医刊》2014,27(5):1065-1066
针刺损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多种病原体能够经过损伤的利器传播,并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污染利器经皮损伤可感染20多种疾病,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且针刺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因此就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如何预防针刺伤及被刺后如何处理成为护理工作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