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性损伤12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诊治措施和死亡原因,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124例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性损伤的诊治方法和结果。结果:腹腔穿刺、B超、CT的阳性率分别为93.3%、85.7%、91.3%。非手术治疗3例,均痊愈。手术治疗121例,死亡18例。死亡原因主要为休克及重度颅脑损伤。并发症主要有刀口感染、肺部感染、ARDS、刀口裂开、肠梗阻、腹腔脓肿等。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详细体格检查,配合腹腔穿刺、CT、B超是诊断腹部创伤的主要措施。合并伤越多,死亡率越高,因此,在治疗腹部损伤的同时重视合并伤的处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着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模式进行医治,研究组患者采用急诊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急诊室滞留时间、入院至急诊时间和病死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明显比研究组高,且研究组的急诊室滞留时间、入院至急诊时间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在临床上采用急诊一体化的救治措施,不仅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系统化急诊护理在急诊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8—2021-10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12例;年龄(39.10±5.22)岁(范围:21~60岁)。受伤原因:交通车祸伤29例,高处跌坠伤17例,击打伤7例,压砸伤3例。疾病类型: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23例,颅内血肿15例,脑干损伤12例,脑挫裂伤6例。均予以院前及院内无缝隙转运、规范和标准化实施各项救治护理操作流程,并加强心理、疼痛护理干预,以及预防并发症风险管理等系统化急诊护理干预。记录患者急救总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医生及患者家属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本组急救总反应时间为(13.06±4.07) min(范围:9~18 min)。抢救成功率为91.07%(51/56)。治疗期间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12/56)。医生及患者家属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8.21%(55/56)和92.86%(52/56)。结论 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开展系统急诊护理,可明显缩短患者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4.
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250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留峥  于杰  罗开元 《腹部外科》2005,18(6):352-353
目的探讨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1995年~2004年收治的250例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诊断性腹腔穿刺、B型超声、CT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急诊剖腹探查243例,非手术治疗7例。结果手术死亡23例。主要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MODS、ARDS等。结论提高院前、院内救治水平及早期行确定性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应用于严重多发伤伴腹部创伤病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医院收治的86例严重多发伤伴腹部创伤病人临床诊治资料,均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进行救治。观察病人颅脑损伤颅脑损伤、IS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同时记录病人确定性手术时间、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并发症、死亡情况。结果 14例死亡,死亡率为16.28%,颅脑损伤25例,占29.07%,并发症率为25.58%(22/86);ISS平均分为(47.48±6.35)分。输血量平均为(527.81±75.99) ml,确定性手术时间平均为(8.47±2.36)天,住院时间平均为(20.28±6.92)天。并发症:腹腔脓肿5例、肺部感染4例、伤口感染4例,并发症为15.12%;死亡率为23.26%(20/86)。结论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应用于严重多发伤伴腹部创伤病人中可较好地评估患者病情,指导临床合理诊治,通过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可较好的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救模式下创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多发伤的效果。方法对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行一体化急救模式及创伤控制性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存活患者51例,病死患者9例。就诊时间≤1h的患者病死率(8.1%)低于就诊时间1h的患者(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者ISS评分相比病死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模式并行早期创伤控制性手术,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具有较好的救治效果,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互助型创伤急救模式下确定性救命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互助型创伤急救模式下确定性救命手术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方法:建立由急救医师以“白金十分钟”的理念对病人进行链式流程复苏、由专科医师实行确定性救命手术的互助型创伤小组工作模式,总结分析1993年-2005年2428例中等严重度以上的急诊创伤病例。结果:伤员构成:男1882例,女546例,男女比例为3.45:1;年龄30.5±17.2岁(4-86岁);创伤评分(TS)11.5±3.5、CRAMS评分7.46±2.4;严重度:中度(ISS≤13)1250例(51.5%)、重度(ISS≥13-25)838例(34.5%)、极重度(ISS≥25)40(14.0%)。合并伤:复合伤29例(1.2%),多发伤687例(28.3%),休克1076例(44.3%),其中创伤性休克767(31.6%),失血性休克309 (12.7%);死亡197例(8.1%),其中主要引起死亡的原因按脏器分类:脑140例(71.1%),腹45例(22.8%),胸8例(4.1%),大血管4例(2.0%);抢救互助情况:急救部完成急救手术481例,急救部 专科手术1440例,急救部 SICU完成507例。结论:互助型创伤急救模式在当前城市创伤救治中仍具有普遍意义,加强急救与专科的密切协作是救治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创伤团队救治模式和会诊模式用于腹部创伤患者急诊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60例腹部创伤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80例),对照组实施会诊模式,研究组实施创伤团队救治模式。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急诊、转运和院内诊治阶段治疗指标。结果研究组明确主要诊断耗时和急诊室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研究组患者主要诊断准确率、急诊抢救成功率和急诊抢救过程死亡率与对照组水平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转运成功率、转运及院内救治过程死亡率和创伤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且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创伤团队救治模式可增强腹部创伤患者急诊诊治的时效性,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9.
严重多发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988~1998年间收治的合并有闭合性腹内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伤、ISS大于16的1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个或3个以上部位多发伤占28.5%.63例有腹内多脏器损伤.腹腔穿刺是确诊的主要检查手段,部分病例选用了腹部B超和CT,3项诊断检查阳性率均在90%以上.全组漏诊腹内伤21例(12.7%),死亡29例(17.6%).死亡病例平均ISS41.6,明显高于非死亡病例24.8(t=15.21,P<0.01).结论严重多发伤病例应常规行诊断性腹腔穿刺,酌情选择腹部B超和CT等检查,以排除腹内脏器损伤.对全身多发伤并存腹内伤的病例,要根据伤情确定急救处理顺序.剖腹手术中要注意多脏器损伤.ISS大于40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早期救治方法。方法选取103例严重创伤患者,行急诊手术55例,保守治疗49例。全组病例接诊后均遵循多发伤的救治原则实施。结果本组早期诊断正确率86.7%,死亡率14%。发生ARDS7例,DIC3例,MODS8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4例死于脑干挫裂伤,3例死于严重胸部外伤,3例死于腹部及胸腹联合伤,3例死于其它严重并发症。行CPR12例,其中8例死亡,4例复苏成功。结论掌握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制定早期合理的诊疗方案,将有助于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创伤的诊断及救治措施。方法〓对1999年9月~2012年9月救治的355例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创伤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急诊腹部手术319例/次,其中103例/次在一次麻醉下分组同台完成了两个以上部位的手术。重症监护病房(ICU)平均住院日28.6±10.8天。临床治愈237例(66.8%),致残78例(22.0%),死亡40例(11.2%)。结论〓病史和体格检查应同抢救治疗同步(如维持呼吸道通畅、止血措施,抗休克等);应积极采用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CT等比较简洁和敏感的快速诊断方法;手术顺序应按受损器官的重要性和损伤的严重程度决定,尽可能在一次麻醉下分组同台处理不同部位的损伤;主动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策略,可有效降低死亡率。严重多发伤病人术后均应进入ICU监护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吴杰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4):517-518
目的总结腹部创伤的救治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救治的325例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结果。结果单一腹内脏器损伤177例,2个以上腹内脏器损伤148例(45.5%),受损频度高的脏器依次为:脾、小肠、肝、肾等。合并休克155例(47.7%)。有133例(40.9%)合并有轻重不一的腹外伤。B超检查阳性率为90.2%,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率为90.8%。15例死于术后不可逆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死于合并伤。结论 B超和诊断性腹腔穿刺检查是诊断腹部创伤实用而有效的辅助检查。积极抗休克、正确处理合并伤、果断手术探查,是抢救腹部创伤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配合和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急救配合与护理资料。结果 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3例抢救无效死亡,余57例(95.00%)患者经有效的急救和护理之后均得到救治。其中治愈41例,好转16例。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有效的急救配合和护理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肝外伤5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肝外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手段治疗的各种肝外伤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30例,女22例,腹部开放性伤18例(34.6%),腹部闭合性伤34例(65.4%),腹腔穿刺阳性率为92.3%(48/52),超声检查阳性率为88.9%(40/45),CT检查阳性率为100%(50/50).非手术治愈16例;手术治疗36例(包括3例因非手术治疗而中转手术),手术方式包括单纯缝合止血、大网膜填塞 缝合止血、明胶海绵填塞 缝合止血、清创性肝切除、腹腔镜探查 缝合止血.治愈率为96.2%(50/52),死亡率为3.8%(2/52).2例死于肝内血管损伤大出血.结论 CT检查进行肝损伤分级和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决定治疗方式的关键,腹腔镜探查是明确诊断的良好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身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经验,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45例全身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抢救过程中进行规范化、程序化、个体化护理,积极配合医生,使抢救工作正确有序。结果 45例患者痊愈30例(66.67%),病情缓解伴轻中度伤残7例(15.56%),重度伤残2例(4.45%),死亡6例(13.3%)。结论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果断、沉着、合理的处置及精心护理是提高急诊抢救严重多发伤成功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以腹部创伤为主的急性多发伤的抢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子作用下引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同时发生的创伤(如头、胸、腹部)等,其中至少一个部位是威胁生命的。以腹部创伤为主的急性多发伤,伤情复杂,病情重,变化迅速,死亡率高。国内文献报道其死亡率在14%~20%。损伤脏器越多死亡率越高犤1犦。本院自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救治以严重腹部创伤为主的急性多发伤210例。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0例,男148例,女62例;年龄3~78岁,平均年龄35.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99例,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对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3年5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急诊收治的128例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早期采用低压(A组)和正压(B组)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手术治疗的救治效果,并与传统路径正压液体复苏(C组)的救治效果相比较。结果 A组死亡12例(12/64,18.75%),B组死亡12例(12/45,26.67%),C组死亡7例(7/19,36.84%);3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掊2=6.825,P=0.037)。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C组(掊2=8.974,P=0.01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最短(t=10.619,P=0.000)。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能降低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存活率,并能降低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严重腹部多发伤的诊治经验,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150例严重腹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25例伴有严重腹部损伤,创伤严重度(ISS)评分30分的多发伤患者,实施了分阶段的创伤控制救治,成功18例。重症监护病房(ICU)平均住院24.3天。临床治愈105例(70%),残疾30例(20%),死亡15例(10%)。再手术17例,漏诊5例,胰瘘2例,应激性溃疡大出血10例,急性肾衰1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0例,败血症3例,二重感染2例,假膜性肠炎伴消化出血1例。结论:结合病史、体检、腹腔穿刺、腹部彩超、CT、X线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率,并为腹部外伤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尽早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快速有效止血、术中探查避免遗漏脏器损伤、正确处理合并伤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临床指标及MRI结果建立PSA 4~10 ng/ml(灰区)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风险分层,指导个性化穿刺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212例PSA 4~10 ng/ml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年龄、PSA、f/t值、前列腺体积、MRI结果等临床资料。定义Gleason评分≥3+4分为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筛选前列腺穿刺阳性预测指标并建立前列腺穿刺阳性风险分层方案。结果:212例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39例(18.4%),csPCa 14例(6.6%),前列腺穿刺阳性组和阴性组PSA值分别为(6.82±1.68) ng/ml和(6.82±1.73) ng/ml,f/t值分别为0.14±0.06和0.17±0.0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别为(69.85±8.82)岁和(66.65±7.78)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分别为(0.18±0.12) ng·ml~(-1)·ml~(-1)和(0.14±0.07) ng·ml~(-1)·ml~(-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PSAD依据0.08、0.08~0.15、0.15 ng·ml~(-1)·ml~(-1)分为PSAD分级(PSADD)1~3级,各级阳性率分别为7.7%、12.2%和28.4%,csPCa阳性率分别为0、3.1%和12.5%。PSADD预测前列腺穿刺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与PS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47 vs.0.641,P=0.785)。212例患者中MRI阳性组117例,其中前列腺癌31例(26.5%),csPCa 12例(10.3%);MRI阴性组95例,其中前列腺癌8例(8.4%),csPCa 2例(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MRI及PSADD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组,PSADD 1级且MRI阴性的患者定义为低危组,PSADD 3级且MRI阳性的患者定义为高危组,其余患者定义为中危组。低危、中危和高危组的前列腺穿刺阳性率分别为0、11.7%和39.3%,csPCa阳性率分别为0、2.8%和17.9%。结论:基于PSAD及MRI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灰区"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风险分层有助于临床制定个性化穿刺决策、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对此类患者的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7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可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技术治疗,35例研究组给予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14%、51.43%;研究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43%、14.29%,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PACHEⅡ(总)、APS评分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YS、C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S技术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抢救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