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徐洁  夏颖 《现代护理》2006,12(11):1017-1018
在各种肾脏替代疗法中,发展最早最快和应用最广泛的是血液透析(简称血透),而血管通路的建立又是进行血透的必需条件,血管通路中动静脉内瘘具有出血少、易穿刺、流量大、可长期应用等优点而成为永久性血管通路。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2年10月~2005年10月共为31例尿毒症患者成功地在局麻下行腕部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术,其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42.5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9例,糖尿病肾炎12例。采用纤维膜F6透析器,德国费森尤斯血透机,碳酸氢盐透析,平均每周透析2~3次,每次透析时间4~5 h。2护理2.1术前护理告知患者造…  相似文献   

2.
在各种肾脏替代疗法中,发展最早最快和应用最广泛的是血液透析(简称血透),而血管通路的建立又是进行血透的必需条件,血管通路中动静脉内瘘具有出血少、易穿刺、流量大、可长期应用等优点而成为永久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瘘成行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本院45例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瘘成行术的护理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科学合理的进行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是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瘘成行术的一种重要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我院血透中心186例动静脉内瘘病人由于本身血管条件不佳、反复穿刺、过度压迫穿刺点或包扎过紧、低血压、血液粘滞度增高等因素而导致的血栓形成。针对血栓形成的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计划穿刺内瘘,掌握适当的对内娄压迫止血的力度,超滤量较多时发生的低血压,应及时纠正血容量的不足等,以避免内瘘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治疗方法.动静脉内瘘是患者视其为生命线[1],而术前术后的护理对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及提高透析效果等至关重要.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行前臂动静脉内瘘形成术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其动静脉内瘘进行积极有效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莉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6994-6995
血液透析是20世纪60年代用于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有效的替代疗法之一。自在我国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命得以延续,血液透析人群亦呈逐年递增之势。建立和维持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条件。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对内瘘的呵护其实是对生命的珍惜,可见其重要性。其优点是方便穿刺,又能减少患者  相似文献   

7.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临床资料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8例中男65例, 女33例,年龄20~65岁,每周透析4~12小时,血流量200~250ml/min.血内瘘使用1~2年71例,2~4年22例,4年以上者5例.其中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2例,取栓后应用良好.闭塞者3例,重新手术2例,改用其他血管通路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左腕部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  相似文献   

8.
内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生命线,内瘘血栓形成,会影响内瘘处血流,使透析效果下降,严重堵塞者透析则无法顺利进行。通过对我院11例内瘘完全堵塞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有计划的预防与护理,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患者透析质量,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37~74岁,均溶栓失败,内瘘完成堵塞,已行重建内瘘手术。其中糖尿病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高血压并发肾功能衰竭1例,肾动脉硬化1例。内瘘闭塞原因及比例,因穿刺不当6例,占54.5%,低血压2例,占17.3%。因自身高凝状态1例,占9%,患者血红蛋白升高但未及时停止促红细胞生成素1例,占9%,内瘘过早使用1例,占9%。1.2临床表现患者主诉内瘘血管处疼痛、为内瘘血栓形成早期症状。触及博动震颤及杂音减弱,抽出血液为暗红色,血流量不足为内瘘血管部分阻塞,完全阻塞血管时,博动震颤及杂音完全消失。2原因2.1由于长期定点穿刺使血管内膜损伤引起纤维化,血液动力学因素,吻合口部分形成涡流,促使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沉积,引起血栓形成、血肿形成和局部感染[1],使局部损伤后修复困难,对血管通畅产生影响。2.2血流量...  相似文献   

9.
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注射尿激酶 5~ 5 0万u平均 (2 1.6± 13.1)万u对动静脉内瘘血栓行局部溶栓。治疗前后均行血管彩色超声检查 ,测定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 (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 ,并监测血压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共行 5 0次溶栓治疗 ,成功 43例次 (86 %) ,瘘管在注射尿激酶 (47.3± 6 2 .8)min后通畅。在治疗成功例次中男性和绝经期女性比例显著高于未成功例次 ,在血栓形成时间上治疗成功例次显著短于治疗未成功者 ,治疗未成功例次中血栓形成时间在 48小时以上者及病因为血栓性静脉炎者比例均分别显著高于治疗成功例次。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PT、Fib及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无 1例患者发生出血及栓塞并发症 ,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结论 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操作简单 ,创伤小 ,成功率较高 ,不良反应少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女性患者、血栓较为陈旧及存在血栓性静脉炎等情况疗效可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原因,探索临床在该时期的干预治疗措施。方法:分析近3年我科22例行动静脉内瘘术早期失败患者的资料,总结出10个主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及肾性高血压、血压≤110/70mmHg、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红蛋白≥130g/L、高凝或高黏状态、动脉射血压低、静脉回流不良或静脉压高、动脉硬化或动脉壁分层、补漏缝合。将以上10个危险因素进行评分,每个因素评1分,总分1~3分为低危,4~5分为中危,超过6分为术后内瘘闭塞的高危患者。结果:22例中有高血压肾病2例,糖尿病肾病11例,其他病因导致的慢性肾衰9例;术前血压低于110/70mmHg者2例;血红蛋白高于130g/L者2例;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者16例;血液呈高凝状态者3例;术中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分层者12例;静脉回流不良者5例;动脉射血压力不足者3例;吻合口漏血行补漏缝合者4例。手术后血栓形成的时间为30min~19d,平均为术后(5.13±3.02)d。评分结果为低危者8例,中危者11例,高危者3例。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形成的原因中以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最为重要,其次是血管外科操作技术问题。术前纠正高凝状态等危险因素,术中提高操作技能,术后给予适当的抗凝治疗可以提高内瘘通畅率。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68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方法:针对不同病情,做好瘘管的保护。结果:68例患者瘘管使用寿命2a以上占63例,4例因血栓形成使用寿命分别为1.5a、1a、6个月和3个月,1例因瘘管感染于1a后重建内痿。结论: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了解内瘘的特殊性,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预防并发症,可以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要点。方法对84例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84例中7例因不同原因内瘘闭塞行其他血管通道透析,3例因社会因素结束透析,其余患者动静脉内瘘均为有效的血管通路。结论加强动静脉内瘘的维护,及时正确地处理并发症,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总结我院38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旨在观察和促进内瘘成熟,正确掌握新瘘使用时间,掌握穿刺方法及拔针后处理,预防内瘘阻塞,及患者自我保健,可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黄霞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6000-60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一种长期、有效、安全的替代治疗方法。这种方法是以患者拥有理想的血管通路为前提,故血管通路的优劣直接影响了血透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1,2]。动静脉内瘘(AVF)是患者的生命线。但由于种种原因,AVF会发生闭塞而需要重建。近3 a我护理了  相似文献   

15.
刘进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4):317-318
目的探讨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2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及重复使用期内瘘的观察护理。结果62例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59例手术成功且内瘘使用良好。结论对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及穿刺时精心的护理,是获得手术成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对透析效果和长期存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深静脉置管有较多并发症,且透析充分性有时会受到影响.因此大多透析患者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作为血管通路[1],所以内瘘手术成功与否显得尤为重要,而手术前后的护理则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笔者对2005-01-2009-12间72例在江苏如皋市人民医院行自体AVF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体会加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动静脉内瘘术前术后护理,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的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认为通过重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可有效延长瘘管使用时间,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远期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 《当代护士》2008,(10):97-98
总结了22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使用期间的护理、健康教育等,认为医护的密切配合才能科学地使用内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建立血液透析(HD)通路的时机及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尿毒症患者(321次)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情况.[结果]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一期成功率96.51%,而肘部、下肢自体AVF及人工血管AVF术为100%.人工血管AVF较自体AVF成熟时间短(P〈0.05).鼻烟窝及人工血管内瘘较易发生血栓形成(P〈0.05);而端-侧吻合较少(P〈0.05);肘窝、下肢自体AVF及人工血管AVF内瘘易成熟(P〈0.05).[结论]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标准内瘘)是首选;改良侧-侧吻合对血管条件好的患者亦有较高成功率;人工血管内瘘为自体内瘘失败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相关护理措施。结果:94例患者静脉内瘘使用良好,12例发生内瘘堵塞、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结论:合理使用动静脉内瘘,科学做好全程护理,可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保护好患者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