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患者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的46例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平均年龄83.3(73-96)岁。骨折Evans分型:ⅢA型6例,ⅢB型17例,Ⅳ21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2例。术中复位骨折后于正常位置行常规股骨颈截骨,保留股骨距部分骨质,置入双极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8(60-80)min,术中输血平均350(0-600)ml。本组无一例死亡,无伤口感染,平均住院时间16(10-24)d,未出现肺栓塞或呼吸道、泌尿系感染等。术后常规复查X线片,假体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6个月-4年)。随访中发现转子间骨折35例于两年内愈合,6例随访1年见骨痂形成,但仍可见骨折线,5例骨折未见明显愈合迹象,假体均未见松动下沉。术后Harris评分优36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3.5%。结论加长柄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定,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周期,并发症减少,是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加长的中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1月到2015年12月绵阳市骨科医院94例75~95岁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骨水泥组和生物组各47例,纳入标准为患者外力创伤后经诊断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无手术绝对禁忌证。骨水泥组给予骨水泥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生物组给予加长生物型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用SPSS 23.0软件包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初次下地煅炼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月、6月、12月Harris评分,用χ2检验2组优良率。 结果生物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骨水泥组(手术时间:t =3.733,术中出血量:t =2.207,均为P<0.05),2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初次下地煅炼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组和骨水泥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组深静脉血栓和心肺事件发生率与骨水泥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χ2 =4.642,心肺事件:χ2 =6.409,均为P<0.05)。2组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月Harris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月、6月、12个月手术效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长的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与骨水泥型假体一样的临床效果,且可减少创伤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共收治94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骨水泥组,51例)或生物型股骨假体(生物组,43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终点时间为12个月或患者死亡。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骨水泥组患者术后伤口引流量(t=3.964,P<0.05)及输血量(t=5.245,P<0.05)均较生物组低,而手术时间较长(t=3.535,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并发症、髋关节功能、及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无假体松动需要翻修。 结论采用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骨水泥型假体具有降低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的优点,同时增加手术时间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大转子骨折分型,探讨根据骨折分型采用对应的腹侧加压张力带钢丝布线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共行1 280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中21例发生股骨大转子骨折。男11例,女10例;年龄(65.81±6.45)岁(范围42~76岁);均为单侧,左侧11例,右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24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死亡3例;21例获得随访,时间8~12个月。手术时间40~70 min,术中出血量200~500 ml。术后首次负重时间3~14 d。骨折愈合时间45~85 d。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脂肪栓塞、假体周围骨折、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74~83分,其中良15例,可6例,优良率15/21。结论 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尽早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早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提供参考。方法我院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4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35例,30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对获得随访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Harri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按Harris评分,优18例,良7例,可4例,差1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高龄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相关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可靠性。方法 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215例,均采用骨水泥假体固定,术前全组患者合并有内科疾患的190例,占88%,经内科治疗后手术。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5例,切口感染9例,术后早期脱位4例(2例再手术)。术后2年以内因内科疾患死亡和失访者60例。对150例患者进行随访,资料完整者102例,优良率9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技术操作要点,围手术期内科疾患的治疗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应用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76~91岁,平均81.6岁.骨折分类按Evans-Jensen分型,Ⅱ型4例,Ⅲ型13例,Ⅳ型4例.结果 手术时间40~60 min,平均48 min,出血量260~500mL,平均380mL,术后全部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住院时间21~35 d,平均28.6d.2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经过抗感染、化痰、雾化吸入等治疗后痊愈.术后全部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5.8个月,术后2周患者可借助双拐下床活动,术后2个月,18例患者行走能力基本恢复至伤前水平,生活能自理.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50~90分,其中优5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85.7%.无一例出现髋臼磨损、假体下沉、感染等相关手术并发症.结论 应用骨水泥半髋关节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非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3例高龄非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17例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所有病例均使用人工加长柄型骨水泥假体.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未发现假体松动、脱位、下沉及感染,髋关节功能接近伤前水平,基本能生活自理,其中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非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效果确切的治疗方法,可早期下地锻炼,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期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治疗32例高龄不稳定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85~95(89.5±4.5)岁。骨折分型按Evans分型:Ⅲ型12例,Ⅳ型11例,Ⅴ型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5~9(4.5±3.9) d。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总体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评价采用PPMS (Parker Palmer mobility score)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术后1年内死亡4例,死亡率为12.5%,其余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60(28.5±4.5)个月,手术时间(54.2±22.5) min,总体失血量(显性出血+隐性失血)为(450±140) ml,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首次负重时间为(3.35±1.35) d;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PPMS评分分别为(6.63±1.25)、(6.94±1.18)、(7.11±0.83)、(7.32±1.11)分,Harris评分分别为(67.85±6.19)、(71.42±5.57)、(73.41±5.62)、(77.32±5.24)分;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PPMS及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未见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在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前提下,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期疗效显著,可早期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峰  孟晨  曹兴兵  陈奇  徐晓峰  程千 《中国骨伤》2018,31(9):818-823
目的 :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的优缺点。方法 :自2013年8月至2017年1月治疗6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男20例,女46例;年龄80~95岁,平均85岁。根据改良Evans分型,Ⅲ型33例,Ⅳ型24例,Ⅴ型9例。既往病史:高血压31例,糖尿病10例,重度骨质疏松症12例,房颤5例,肺心病3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采用半髋关节置换34例,内固定3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并发症、Harris评分。结果:术中和术后失血量:关节置换组分别为(320±20)ml和(200±25)ml,内固定组分别为(350±30)ml和(250±30)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85.0±6.4高于内固定组72.0±3.4(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预期生存期短,使用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较内固定术可以及早及最大程度地恢复髋关节功能,使患者早期下床负重,有效降低内固定导致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早期疗效好,是一种可以补充的治疗方式,符合快速康复外科和损伤控制理论,但不应扩大适应证,同时需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失效后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时机选择。方法:2013年7月至2019年9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失效后的17例高龄患者,根据从确诊内固定失效到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和延期手术两组。其中,早期手术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80~89(84.88±2.79)岁;间隔1~7(4.13±1.73) d。延期手术组9例,男4例,女5例;年龄80~89(84.22±3.03)岁;间隔15~30(25.56±4.36) 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首次下地负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例数及死亡例数。术后1、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早期手术组泌尿道感染1例;延期手术组中,肌间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道感染3例,假体脱位1例。1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6(14.76±1.8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首次下地负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失效后,早期手术同延期手术相比,其死亡率及最终髋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但早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够让患者更早下地负重,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减少并发症率,尽快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非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APL柄非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8 年7 月至2011 年12 月实施APL 柄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6 例。男10 例, 女16 例;年龄75~94岁, 平均82.5 岁。骨折分类按Evans-Jensen分型: II型16 例, III型10 例。结果 手术时间48~72 min, 平均56 min;术中出血240~600 ml, 平均360ml。围手术期死亡患者1 例, 随访期间死亡患者2 例。其余23 例患者术后随访12~42 个月, 平均21.5 个月。术后2~3 周, 患者可借助支具下床活动。术后3 个月, 21 例患者平衡和行走能力已基本恢复至伤前水平, 生活能自理。未出现髋臼磨损及股骨假体松动、下沉等手术相关并发症。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各1 例;泌尿系统感染2 例;1 例患者因长期应用激素, 术后2 年出现局部皮肤破溃;2 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关节功能按Harris 评价标准: 优12 例, 良10 例, 可1 例。结论 应用APL柄非骨水泥固定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使患者摆脱因骨折愈合而卧床时间较长的困扰, 早期下床活动,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舒科杰  尹良军  付廷  秦晋  付炯  张平  聂茂 《骨科》2017,8(3):207-211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转子再结合装置(greater trochanter reattachment,GTR)治疗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8例JensenⅢ、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重度骨质疏松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GTR固定的21例病人纳入GTR组,采用股骨头置换联合普通钢丝捆扎固定的27例病人纳入钢丝捆扎组.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侧髋关节外展维持时间以及术后1、6、12个月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 GTR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分别为(68.86±5.47)min、(2.76±0.70)d,较钢丝捆扎组的(72.07±4.47)min、(3.52±0.85)d显著缩短(P=0.030,P=0.002);GTR组病人术后髋关节外展维持时间为(10.81±1.78)s,较钢丝捆扎组的(9.33±1.24)s显著延长(P=0.001);术后1个月时GTR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5.71±2.39)分,明显优于钢丝捆扎组的(73.56±2.24)分(P=0.002);但两组病人术后6、12个月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和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GTR治疗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可行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Ovid,EMBASE, CBM,CNKI,Articles,VIP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18年1月的相关文献,手工检索中华系列及骨科类杂志近5年的相关文献,筛选出关于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半髋关节置治疗换老年粗隆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CTs),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最后共纳入17篇符合要求的文章,共1 23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骨水泥组相比,生物型组手术时间短[MD=8.20,95%CI(7.09 ,9.03),P<0.01],死亡率低[OR=2.45,95%CI(1.11,5.41),P=0.03],但术后出血量多[MD=-13.23,95%CI(-20.70 ,-5.76),P =0.0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假体并发症、心脑血管并发症、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生物型假体在手术时间、死亡率等方面优于骨水泥型假体,但术后出血量较多。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investigate the indications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comminuted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Methods: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as carried out in 9 cases of sever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The patients included two men and seven women. The average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68 years (48-75 years). The period from fracture to operation was 5 days (2-10 days). The mean follow- up period lasted for 11 months (3 months-2 years). There was one patient with comminuted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accompanied by femoral head necrosis and 2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and stroke. Other 6 patients had severe osteoporosis. The Harris score before operation was 63 points (45-71 points).
Results: At the last follow-up, the patients gained 86points (70-100 points) according to the Harris score. The effects of the 8 cases were good. The Harris score of all patients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Only two hemiplegia patients needed sticks to walk. The others could walk without hip pain. No radiographic evidence of acetabular wear and prosthesis dislocation or other major complications happened during the follow-up.
Conclusions: Prosthetic replacements can well treat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f operative indication is correctly selected. It is suitable for elderly patients and the opera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by experienced surgeons.  相似文献   

17.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本组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63~92岁,平均74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7例,ⅢB型16例,Ⅳ型3例。均为新鲜骨折。采用钢丝固定重建大粗隆,再扩髓并固定假体,或先固定假体,随后固定大粗隆骨折块。结果:26例中12例发生低蛋白血症,8例低钾血症,17例有不同程度的患肢肿胀。20例随访1~2年,平均17个月,16例生活可自理,无假体下沉,行走无疼痛或轻微疼痛。1例人工股骨头反复脱位,但能手法复位。3例髋部疼痛较重需要口服止痛药物。髋关节功能按Harris标准评分:优13例,良3例,中4例。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非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技术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 年12 月至2011 年5 月采用非骨水泥型全涂层矩形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3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资料, 男6 例, 女17 例;年龄73~95 岁, 平均77.6 岁。骨折按Evans-Jensen 分型: IIA 型2 例, IIB 型9 例, III型12 例。骨质疏松按Singh指数分级: IV级2 例, III级8 例, II级12 例, I级1 例。结果 2 例患者术中并发股骨近端再骨折, 复位后采用钛捆绑带固定骨折。1 例患者术后3 d 发生急性左心衰, 给予扩血管、强心、利尿治疗后痊愈。3 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其中1 例因合并急性肺栓塞而死亡, 另2 例经抗凝、溶栓后痊愈。22 例患者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2~64 个月, 平均31 个月。其中3 例患者死于内科系统疾病。末次随访时3 例患者小转子骨折仍未愈合, 其中1 例患者大转子向近端移位, 患侧外展肌无力, 跛行步态, 另16 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无一例患者发生假体脱位、感染及松动迹象。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3.11±6.58)分, 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87.12±5.05)分;其中优6 例, 良8 例, 可4 例, 差1 例, 优良率为74豫(14/19)。结论 非骨水泥型全涂层矩形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A组)、动力髁螺钉固定(B组)、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C组)、人工股骨头置换(D组)4种方式治疗12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比较4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部分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状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随访9~48个月,平均23.9个月。对各组的手术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C组较少,与A、B、D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负重时间短,并发症少,与A、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髋关节功能状况进行比较,D组优于A、B、C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和骨质疏松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对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合并严重骨质疏松者建议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