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比较生物型加长柄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大转子不同重建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大转子重建方式不同将4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A组(采用生物型加长柄髋关节置换联合尺骨鹰嘴锁定钢板重建大转子治疗,19例)和B组(采用生物型加长柄髋关节置换联合钢丝重建大转子治疗,21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52(19.23±3.56)个月。两组术后大转子骨折均复位满意。手术时间A组长于B组(P<0.001),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部分负重时间、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均顺利愈合,时间3.0~4.5(3.72±1.13)个月。Harris评分术后6周、3个月、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优于B组(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生物型加长柄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采用尺骨鹰嘴锁定钢板或钢丝重建大转子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与钢丝重建大转子治疗相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治疗失败病例的可能原因、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因髓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而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41例患者。纳入标准: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固定术后,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证实内固定失败,患者有手术治疗意愿。排除标准:无法耐受再次手术,非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式,明确或可疑感染。男15例,女26例;年龄49~87岁,平均(71±7)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Ⅲ型4例,Ⅳ型14例,Ⅴ型2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1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9例;股骨侧骨水泥柄固定7例,非骨水泥柄标准干骺端固定15例,非骨水泥柄远端固定19例。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的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评分的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大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548,P <0.01;t=4.374,P<0.05;t =10.048,P<0.01)。41例患者在8~86个月、平均(43±16)个月随访期内,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43±6)分,提高到(83±4)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翻修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32,P<0.01; t=14.713,P<0.01)。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7.8%。 结论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手术失败病例的具体特点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中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加长的中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1月到2015年12月绵阳市骨科医院94例75~95岁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骨水泥组和生物组各47例,纳入标准为患者外力创伤后经诊断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无手术绝对禁忌证。骨水泥组给予骨水泥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生物组给予加长生物型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用SPSS 23.0软件包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初次下地煅炼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月、6月、12月Harris评分,用χ2检验2组优良率。 结果生物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骨水泥组(手术时间:t =3.733,术中出血量:t =2.207,均为P<0.05),2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初次下地煅炼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组和骨水泥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组深静脉血栓和心肺事件发生率与骨水泥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χ2 =4.642,心肺事件:χ2 =6.409,均为P<0.05)。2组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月Harris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月、6月、12个月手术效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长的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与骨水泥型假体一样的临床效果,且可减少创伤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舒科杰  尹良军  付廷  秦晋  付炯  张平  聂茂 《骨科》2017,8(3):207-211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转子再结合装置(greater trochanter reattachment,GTR)治疗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8例JensenⅢ、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重度骨质疏松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GTR固定的21例病人纳入GTR组,采用股骨头置换联合普通钢丝捆扎固定的27例病人纳入钢丝捆扎组.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侧髋关节外展维持时间以及术后1、6、12个月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 GTR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分别为(68.86±5.47)min、(2.76±0.70)d,较钢丝捆扎组的(72.07±4.47)min、(3.52±0.85)d显著缩短(P=0.030,P=0.002);GTR组病人术后髋关节外展维持时间为(10.81±1.78)s,较钢丝捆扎组的(9.33±1.24)s显著延长(P=0.001);术后1个月时GTR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5.71±2.39)分,明显优于钢丝捆扎组的(73.56±2.24)分(P=0.002);但两组病人术后6、12个月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和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GTR治疗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可行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AFHR)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后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从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54例)和B组(54例),A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治疗,B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并对患者随访1年。分别记录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下地时间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早期1、3月,Harri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两组间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具有术后卧床时间短,早期可下地活动开始功能锻炼,有效的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并显著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8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PFNA内固定(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完全负重时间较B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 a后A组优于B组(P0.05)。结论 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其优势,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合理功能锻炼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PFNA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而首次下地负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可靠,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低于后者。临床应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通过恢复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旋转中心的距离,以重建患侧股骨偏心距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择100例行单侧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前测量健侧股骨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中心的距离,以此数据作为参考,选择合适的患侧假体,通过术中进行适当调整,使患侧股骨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假体中心的距离与健侧一致,术后再测量两侧股骨偏心距,判断患侧股骨偏心距重建情况,按患侧与健侧股骨偏心距的差距小于等于4mm为重建组,差距大于4mm为非重建组,并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重建组患者74例,非重建组26例,重建率74%;重建组Harris评分为优良率为94.59%,显著高于非重建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0~36个月,无感染、松动和脱位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以健侧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中心的距离为参考,术中使患侧股骨大转子顶点到股骨头假体中心的距离与健侧一致,可明显提高患侧股骨偏心距重建率,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该方法简单、可靠,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共收治94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骨水泥组,51例)或生物型股骨假体(生物组,43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终点时间为12个月或患者死亡。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骨水泥组患者术后伤口引流量(t=3.964,P<0.05)及输血量(t=5.245,P<0.05)均较生物组低,而手术时间较长(t=3.535,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并发症、髋关节功能、及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无假体松动需要翻修。 结论采用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骨水泥型假体具有降低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的优点,同时增加手术时间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高龄(≥75岁)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30例(A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8例(B组)。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较B组短,平均出血量较B组少(P<0.05);B组住院时间与完全负重时间较A组短(P<0.05);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年后A组优于B组。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PFNA内固定手术风险较小,术后较少出现髋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Ovid,EMBASE, CBM,CNKI,Articles,VIP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18年1月的相关文献,手工检索中华系列及骨科类杂志近5年的相关文献,筛选出关于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半髋关节置治疗换老年粗隆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CTs),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最后共纳入17篇符合要求的文章,共1 23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骨水泥组相比,生物型组手术时间短[MD=8.20,95%CI(7.09 ,9.03),P<0.01],死亡率低[OR=2.45,95%CI(1.11,5.41),P=0.03],但术后出血量多[MD=-13.23,95%CI(-20.70 ,-5.76),P =0.0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假体并发症、心脑血管并发症、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生物型假体在手术时间、死亡率等方面优于骨水泥型假体,但术后出血量较多。  相似文献   

12.
吴德伟  唐列 《骨科》2017,8(3):212-217
目的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头置换组,31例)或PFNA(PFNA组,34例)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情况、住院期间疼痛情况、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术区切口感染.股骨头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60±10.12)min、(129.38±70.20)ml,PFNA组分别为(76.71±30.47)min、(301.43±168.44)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7.37,P<0.0001;t=-41.41,P<0.0001);股骨头置换组术后第3天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1.06±1.73)分,PFNA组为(0.94±1.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头置换组的下地活动时间为(1.94±1.44)d,明显低于PFNA组的(5.50±1.6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291,P<0.0001);股骨头置换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6~11周,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7.1%,PFNA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1,P=0.610).股骨头置换组发生假体周围骨折1例,假体松动1例;PFNA组术后正常死亡3例,内植物感染2例,螺旋刀片松动3例,骨折不愈合1例.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2,P=0.160).结论 PFNA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病人能尽早下地,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极股骨头半髋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预后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双极股骨头半髋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86例患者临床资料,男32例,女54例;年龄71~98岁,平均83.4岁。Evens-JensenⅢ型50例,Ⅳ型36例。57例患者伴有严重骨质疏松。受伤至入院时间1h-8d,平均1.5d,人院至手术时间3-9d,平均4.2d。骨水泥型股骨柄假体置换65例,生物型股骨柄假体置换21例;术中重建股骨距52例,未重建股骨距34例。结果最终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平均38个月。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骨折分型及是否重建股骨距对股骨柄假体稳定性有显著影响(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82.4%,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分型及是否重建股骨距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重建股骨距是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2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2.1%,其中死于心肺疾患占56.O%。单因素与多因素均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及是否重建股骨距对术后死亡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通过双极人工股骨头半髋置换治疗获得良好疗效。骨折分型及术中是否重建股骨距是影响术后假体稳定性和髋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高龄及合并心肺疾患患者死亡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4.
非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APL柄非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8 年7 月至2011 年12 月实施APL 柄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6 例。男10 例, 女16 例;年龄75~94岁, 平均82.5 岁。骨折分类按Evans-Jensen分型: II型16 例, III型10 例。结果 手术时间48~72 min, 平均56 min;术中出血240~600 ml, 平均360ml。围手术期死亡患者1 例, 随访期间死亡患者2 例。其余23 例患者术后随访12~42 个月, 平均21.5 个月。术后2~3 周, 患者可借助支具下床活动。术后3 个月, 21 例患者平衡和行走能力已基本恢复至伤前水平, 生活能自理。未出现髋臼磨损及股骨假体松动、下沉等手术相关并发症。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各1 例;泌尿系统感染2 例;1 例患者因长期应用激素, 术后2 年出现局部皮肤破溃;2 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关节功能按Harris 评价标准: 优12 例, 良10 例, 可1 例。结论 应用APL柄非骨水泥固定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使患者摆脱因骨折愈合而卧床时间较长的困扰, 早期下床活动,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PFP)、亚洲型髋关节治疗系统(亚洲型IMHS)、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8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LPFP(A组,95例)、亚洲型IMHS(B组,52例)、InterTAN(C组,38例)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住院费用、内固定失败例数及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28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B、C组与A组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内固定失败例数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比A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多、住院费用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住院费用、内固定失败例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A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亚洲型IMHS和InterTAN的疗效均优于LPFP,但亚洲型IMHS和InterTAN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之间术后隐性失血L量的差异,以及防治隐性失血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1例)和对照组(149例)。试验组给予口服铁剂治疗6周,对照组未予任何干预。两组患者均采用髓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分别于入院时、术后1、2、3d、出院时及术后1、2、3、6个月检测血常规,并用功能独立性评分系统(FIM)及Harris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患者骨折前、入、出院时及术后随访时的功能情况。结果 300例患者剔除因输血治疗、失访及术后出现重大并发症等79例,最终进入分析研究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4例和107例。术前两组血红蛋白量分别为(119.4±8.9)、(120.3±8.0)g/L,差异无统i计学意义(P=0.472)。术后3d内两组血红蛋白量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个月试验组血红蛋白增加量和FIM评分增加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AO各型之间术后3d内血红蛋白下降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AO类型间术后隐性失血量无明显差异。口服铁剂能有效防治隐性失血,加快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90岁以上患者髋部骨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报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90岁以上患者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23例(24髋),男7例,女16例:年龄90~100岁,平均94岁。骨折分类:股骨颈骨折10例,按Garden分型,Ⅲ型6例,Ⅳ型4例;股骨粗隆问骨折13例(1例为双侧),按Evans分型,ⅢA型6例,ⅢB型6例,Ⅳ型1例。除2例在室外被碰伤外,其余骨折均发生在室内。患者入院后暂用皮牵引制动患肢,然后抓紧时间进行各项必要的术前检查,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争取在短时间内请有关科室联合会诊,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评估,论证能否耐受手术。本组患者在骨折前均并存各种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但经过对症处理相对稳定,大部分都能生活自理,经过评估后认为无绝对手术禁忌证。手术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中心电监护仪监护。取侧卧位,髋后外侧切口,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操作与其他年龄段患者操作相同。股骨粗隆间骨折,需要将骨折分离的股骨大、小粗隆重新复位,用钢丝捆绑固定,股骨距部位的骨缺损用骨水泥充填、重塑。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术中适当输血,本组8例术中输血200~800ml,平均400ml:关节腔内置负压引流管,48~72h后拔除。[结果]23例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下床时间2~7d,平均4d,住院时间15~28d,平均21d。并发症:6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精神障碍,经过治疗逐渐恢复;1例出现患肢轻度深静脉炎,对症处理后未影响治疗效果;1例95岁女性患者ⅢB型股骨粗隆问骨折,术后3周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6例(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7例股骨颈骨折)有随诊结果,随访5~36个月,平均8个月。10例(6例股骨粗隆问骨折,4例股骨颈骨折)基本达到骨折前的状况,5例(2例粗隆间骨折,3例股骨颈骨折)生活部分自理,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死于其他疾病。[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90岁以上患者髋部骨折,疗效满意,可早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生活护理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PF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1例,分别采用PFNA(A组,31例)和LPFP进行手术治疗(B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6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3个月。两种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术后1个月的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适用于转子间骨折,PFNA相对于LPF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