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内毒素、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及尿培养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道感染诊断中临床价值,为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道感染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住院的肾结石患者200例,患者于入院时、术后第1天采集外周血5ml,检测血清内毒素、PCT、CRP,术前以膀胱镜采集膀胱内尿液、术中取肾盂尿液进行尿细菌培养,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38例患者发生尿道感染,感染率为19.00%;血清内毒素、PCT及CRP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术后水平及阳性率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是感染组较未感染组患者升高更明显(P0.05);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89%、6.79%,术中肾盂尿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3.68%、1.85%,感染患者肾盂尿培养阳性菌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结论血清内毒素、PCT、CRP检测及尿培养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道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术后检测内毒素、PCT、CRP较术前价值高,术中进行肾盂尿培养较术前尿培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血清IL-8,TNF-α,CD4^+CD8^+T细胞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384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其中感染组患者35例,未感染组349例;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尿路感染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结石大小、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D4^+、CD8^+、CD4^+/CD8^+水平变化。结果384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35例尿路感染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为9.11%,共分离出47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30株占63.83%,革兰阳性菌16株占34.04%,真菌1株占2.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糖尿病、结石大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1岁、合并糖尿病、结石大小≥3 cm、留置尿管时间≥7 d、住院时间≥14 d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8、TNF-α、CD4^+、CD8^+、CD4^+/CD8^+水平均升高,且感染组水平较未感染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合并糖尿病、结石大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是影响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以上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后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术前中段尿及术中肾盂尿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450例行PCNL的尿路结石患者,均于PCNL术前留取中段尿,并于术中留取肾盂尿.结果 450例患者中,术前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100例(22.2%,100/450),术中肾盂尿细菌培养阳性85例(18.9%,85/450);46例(10.2%,46/450)术后发生SIRS.术中肾盂尿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20例(23.5%,20/85)术前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术中肾盂尿细菌培养阴性患者中80例(21.9%,80/365)术前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15例(15.0%,15/100)出现SIRS,术前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患者中31例(8.9%,31/350)出现SIRS,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肾盂尿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18例(21.2%,18/85)出现SIRS,术中肾盂尿细菌培养阴性患者中28例(7.7%,28/365)出现SIR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中段尿与术后SIRS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术中肾盂尿细菌培养阳性可以预测术后SIRS的发生,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提高PCNL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输尿管镜碎石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动态变化对尿源性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5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608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尿源性感染分为感染组122例和未感染组4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感染组患者尿液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术前1 d、术后24 h和术后3 d,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炎症因子谱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组患者白蛋白水平低于未感染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术前1 d、术后24 h和术后3 d,感染组IL-6、TNF-α、IL-8、CRP和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术前升高,术后3 d下降(P<0.05)。IL-6、TNF-α、IL-8、PCT、CRP及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术前尿培养、术中肾盂尿培养对于输尿管软镜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入组本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开展的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患者,根据尿培养结果将入组患者分成尿培养阳性组和尿培养阴性组,对于尿培养阳性组患者采集肾盂尿并进行亚组分层,记录所有入组患者的一般信息,评估术前尿培养、术中肾盂尿培养对于输尿管软镜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尿培养阳性组118例、尿培养阳性组230例纳入本次研究,术前尿培养结果对于术后发生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特异度为69.6%,灵敏度为59.5%。术中肾盂尿培养结果对于术后发生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特异度为74.2%,灵敏度为96.0%。结论术前尿培养、术中肾盂尿培养对于输尿管软镜术后暴发尿源性脓毒血症均存在诊断价值,术前尿培养阳性合并术中肾盂尿培养阳性的患者,是术后暴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与分析血液炎性标志物IL-6在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的临床诊断应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0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进行血清采集并送检,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2、3、5、21 d的血清IL-6变化情况,明确发生感染的患者例数;同时对其中80例患者的血清IL-6含量与穿刺液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术后1、2 d的血清IL-6水平较均明显升高(2 d〉1 d〉术前),术后3、5 d呈下降趋势(5 d〈3 d〈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感染组术后21 d血清IL-6水平较术后5 d明显下降,感染组则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感染发生组血清IL-6于术后3 d达最高水平,并于术后5 d恢复至正常水平;感染组血清IL-6术后5 d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80例患者中,血清IL-6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88.00%,假阳性率为12.00%,假阴性率为13.33%。结论:IL-6在诊断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作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早期诊断中一项可靠的辅助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观察聚维酮碘膀胱灌注预防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RURP)后尿路感染的疗效,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自2012年8月-2015年8月,选择接受RURP术治疗136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硬膜外麻醉后,在放置电切镜之前5min为观察组从患者的尿道口注进0.25%的聚维酮碘20ml,对照组注进生理盐水20ml,而后行RURP术,术后拔除尿管当日进行中段尿的细菌培养,对比两组术后尿细菌培养阳性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对比术前留置尿管者发生术后尿路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共有3例患者发生术后尿路感染,占4.41%,显著低于对照组13例,占1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3,P=0.008);观察组术后白细胞升高及尿细菌培养阳性者的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16例术后感染患者共检测出28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12株,占42.86%,肺炎克雷伯菌8株,占28.57%;观察组术前留置尿管并发生术后尿路感染者的白细胞升高、发热及尿细菌培养阳性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URP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利用聚维酮碘膀胱灌注预防感染的疗效明显,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8,(1):65-6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验在尿路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41例,行血、尿常规,中段尿细菌培养及PCT检验,分析各检查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41例患者中,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有12例呈阳性,29例呈阴性,尿细菌培养阳性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尿细菌培养阴性组(P<0.05),而两组的血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血白细胞计数在诊断细菌性尿路感染上不具有一致性(κ=0.042,P=0.750)。结论血清PCT是诊断细菌性尿路感染的敏感指标,在细菌性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在诊断妊娠期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细菌类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妊娠期合并尿路感染的孕妇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尿培养的细菌种类。根据革兰染色将患者分为革兰阳性菌组和革兰阴性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PCT、CRP以及IL-6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感染细菌类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58例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的孕妇中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22例,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36例。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15.52%)和屎肠球菌(12.06%)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27.59%)为主。革兰阴性菌组患者的血清PCT、CRP、IL-6水平均高于革兰阳性菌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CRP、IL-6的AUC分别为0.854、0.601、0.813,PCT单独诊断的AUC显著高于CRP(Z=4.92,P0.01)与IL-6(Z=2.17,P0.05)单独诊断。三者联合诊断时AUC为0.878,联合诊断的AUC与PCT单独诊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6,P0.05)。结论妊娠期合并尿路感染时,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对感染细菌类型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结石术后尿路感染Wnt/β-catenin通路基因和基质金属蛋白-7(MMP-7)的表达。方法选择儋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尿路感染患者62例作为感染组,同期医院肾结石PCNL术后未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60例作为非感染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法对两组患者外周血Wnt/β-catenin通路基因Wnt1、β-catenin相对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尿中MMP-7水平,分析尿MMP-7对于肾结石术后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62例尿液标本共检出病原菌6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70.00%,革兰阳性菌16株,占26.67%,真菌2株,占3.33%,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共26株,占43.33%;感染组血液Wnt-1、β-catenin在mRNA上的相对表达及尿MMP-7表达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重度感染组Wnt-1、β-catenin、MMP-7水平高于中度感染组及轻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Wnt-1、β-catenin、MMP-7水平高于轻度感染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表明,尿中MMP-7水平对于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773,P=0.002。结论肾结石术后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病原可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及MMP-7通路引发感染,尿MMP-7水平对其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沉渣分析仪快速诊断尿路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4月本院接收的263例可疑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集患者中段尿分别进行定量尿培养与尿沉渣分析,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与不符合内容。结果:173份尿培养阴性结果和尿沉渣结果中白细胞和细菌两项指标数值完全符合率是77.46%(134/173),白细胞与细菌计数的假阳性率分别是15.03%、7.51%;90份尿培养阳性结果和尿沉渣结果中白细胞和细菌两项指标数值完全符合率是80%(72/90),白细胞与细菌计数的假阴性率分别是8.89%、11.11%。结论:尿沉渣分析仪快速诊断尿路感染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作为可疑尿路感染的初筛方法,但还存在一定假阳性结果,建议各实验室能制定自己医院的白细胞与细菌计数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及与单核淋巴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0例,根据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100)和未感染组(n=100),其中感染组根据切口愈合时间分为早期愈合组(n=65)和延迟愈合组(n=35)。对影响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血清单核淋巴细胞水平。结果延迟愈合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高于早期愈合组,白蛋白含量低于早期愈合组,手术时间长于早期愈合组,尿瘘、肠瘘次数均高于早期愈合组(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瘘、肠瘘是影响患者感染切口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切口感染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细胞介素-8(IL-8)、IL-4、IL-6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而IL-2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瘘、肠瘘是影响患者感染切口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影响术后切口的愈合。同时,对单核淋巴细胞因子的检测有助于防治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与病原学特征,分析诱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合理且具备针对性的冲洗对策,为未来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预防提供合理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451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全部患者术后均定期取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参照相关标准判定患者尿路感染情况,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受教育程度等),同时记录患者糖尿病的疾病合并情况,将术后尿路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纳入初步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51例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第3天尿液中细菌培养阳性例数为80例,阳性率为17.74%,在使用抗菌药物后,患者尿液中细菌培养阳性率逐渐降低,各时点尿液细菌阳性培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证实,高龄、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术前留置导尿管、多发肿瘤是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80例术后尿液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共分离出87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6株占75.86%,革兰阳性球菌21株占24.14%。结论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有较高的尿路感染风险,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感染病原菌,年龄、基础疾病、肿瘤位点、术前导尿管留置等是影响因素,这类患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204例BPH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源性感染,分为感染组37例和未感染组167例,无菌留取感染患者中段尿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合并症、是否进行术前导尿、前列腺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管时间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4例BPH患者发生尿源性感染37例,感染率为18.14%;中段尿共分离出病原菌43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7.91%)、屎肠球菌(20.93%)和肺炎克雷伯菌(18.60%);合并糖尿病、术前导尿和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 d是BPH患者尿源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临床需重点关注合并糖尿病、术前导尿和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 d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相关血清标志物的早期预测价值,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海南省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56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源性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H患者发生尿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患者术后1 d的血清降钙素原(PLT)、C-反应蛋白(CRP)检测诊断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 156例BPH患者中28例患者发生尿源性感染,感染率为17.95%;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的发生与合并糖尿病、术前导尿及留置导尿管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PCT(1.81±0.94)ng/ml、CRP(34.07±11.58)mg/L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血清PCT、CRP水平预测BPH术后尿源性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和0.719,在Cutoff值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0、0.992和0.607、0.727。结论 BPH术后尿源性感染的发生与糖尿病及导尿相关操作有关,尿源性感染患者术后早期可出现PCT、CRP水平的升高,两指标可用于感染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液肝素结合蛋白(U-HPB)水平检测在尿路感染(UTI)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58例患者,包括89例UTI患者、24例疑似UTI患者、45例非UTI患者,另有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尿液HPB、白细胞介素-6(IL-6)、尿常规和尿有形成份,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UTI组U-HPB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HPB、U-IL-6、尿液白细胞酯酶(U-LE)、尿液亚硝酸盐(U-NIT)和尿液白细胞(U-WBC)计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7、0.798、0.670、0.743和0.852。以32.0 ng/ml为界值U-HPB诊断UT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1%和88.6%。结论U-HBP能有效区分UTI和疑似UTI患者组,U-HPB检测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特异性,可作为尿路感染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和肽素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64)和未感染组(n=8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血清和肽素、PCT、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年龄≥60岁、有慢性支气管炎、营养不良、使用抗菌药物例数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血清和肽素、PCT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全血CD3+、CD4+水平和CD4+/CD8+低于未感染组(P<0.05)。慢性支气管炎、高水平血清和肽素、PCT和低水平全血CD3+、CD4+/CD8+均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PCT和CD4+/CD8+预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敏感性高于其他指标,血清和肽素预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特异性高于其他指标(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高水平血清和肽素、PCT和低水平全血CD3+、CD4+/CD8+,其中血清和肽素、PCT和CD4+/CD8+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