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开放手术联合腹腔镜技术(杂交手术)修补嵌顿性或绞窄性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疝与腹壁外科采用杂交手术治疗的11例嵌顿性或绞窄性切口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病人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见肠管损伤、心肺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80~244(151.9±65.2)min,疝环缺损最大径为3~8(4.5±1.2)cm。10例病人为小肠嵌顿伴肠梗阻,1例病人为肠系膜嵌顿;4例病人术中证实为绞窄性切口疝,术中探查为小肠缺血坏死,体外行坏死小肠切除吻合;术中4例病人发现有隐匿性缺损存在。病人术后排便时间为3~9(4.1±2.2)d,4例病人术后早期出现明显腹胀症状,对症处理2~7 d后缓解。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为7~18(11.7±3.6)d。术后随访1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均未出现肠梗阻、迟发性补片感染、补片膨出及疝复发等并发症。结论 杂交手术修补嵌顿性或绞窄性切口疝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戳孔疝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腹腔镜术后戳孔疝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资料戳孔疝发生率为0.95%,其中术者因素者占38.9%。18例患者均行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补片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75 min。术后下床活动平均时间1.5 d,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5 d;切口甲级愈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7.5 d。术后脐部异物感1例(5.5%),慢性疼痛2例(11.1%)。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规避术者因素可降低戳孔疝的发生率。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是腹腔镜术后戳孔疝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低是该治疗方法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开放腹膜前(mini/less open sublay,MILOS)手术在腹壁疝修补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连续收治并接受MILOS手术修补的49例腹壁疝患者。 结果平均腹壁缺损宽度(5.27±2.95)cm,平均切口长度(4.89±2.13)cm。36例为切口疝,13例为脐疝(其中3例合并腹直肌分离症)。所有患者均采用MILOS手术完成修补,于肌后、腹膜前间隙放置补片,并放置密闭式负压引流管。平均手术时间(114.2±48.8)min,术中出血量(88.7±38.5)ml,住院时间(10.6±2.4) d。术后有2例(4.1%)浅表手术部位感染,1例(2.0%)Ⅲ型血清肿,均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无肠梗阻、补片感染、肠瘘、慢性疼痛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现有复发、腹壁膨出病例。 结论MILOS手术是一种适应症较广的腹壁疝微创腹膜前修补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后间隙修补法(Sublay)在腹壁切口疝患者治疗中的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107例行Sublay手术的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法、并发症及术后转归情况,随访其有无切口疝复发及补片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0.3±7.8)min,平均住院时间(17.6±5.3)d,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例患者出现脂肪液化,经换药后伤口愈合;1例患者出现皮下血肿,1例患者出现血清肿,经局部加压保守治疗后治愈,无伤口感染及局部异物感,无死亡患者。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2.7±10.8)个月,无切口疝复发,无死亡患者,无补片感染、慢性疼痛及局部异物感等补片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肌后间隙修补手术(Sublay)治疗腹壁切口疝结果满意,手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耻骨上疝修补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6例耻骨上切口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均游离膀胱腹膜瓣、关闭肌筋膜缺损、放置复合补片并行贯穿腹壁的缝合固定,采用螺旋钉固定耻骨联合后方、双侧Cooper韧带。结果 55例病人顺利完成腹腔镜修补手术,仅1例因盆腔致密粘连而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测量疝环面积为(30.3±12.5)cm2,所用复合补片面积为(96.7±28.3)cm2。手术时间(66.4±35.5)min,术后住院(4.5±1.5)d。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8例(14.3%),其中膀胱破损1例,小肠浆肌层膜破损3例,术中腹壁下动脉损伤出血1例,均行腹腔镜手术处理;术后血清肿2例,慢性疼痛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55例病人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8±13.2)个月,仅1例病人复发。结论 腹腔镜耻骨上疝修补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开放式腹膜前修补40例股疝的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40例股疝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诊股疝组27例,择期股疝组13例。 结果择期组中疝囊内容物8例为网膜,4例为积液,1例为小肠;急诊组中内容物为肠管的26例,1例为单纯嵌顿网膜。13例择期组和13例急诊组患者进行了经腹膜前使用补片修补,另14例急诊组患者进行了Mcvay法组织的缝合修补;急诊组中有6例进行了肠切除肠吻合。择期组中早期并发症为3例次,急诊组为24例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6.615±1.321)d和(7.777±2.206)d,平均手术时间分别(77.692±22.695)min和(94.211±13.927)mi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过程中26例补片修补的患者均未发生补片感染;补片修补的无复发病例,急诊组缝合修补的出现1例复发。 结论开放式腹膜前无张力补片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和可供选择的治疗择期股疝和部分急诊股疝的手术方式;但急诊手术的早期并发症较择期手术多,建议尽可能在择期状态下对股疝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老年腹壁切口疝的腹腔镜下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an W  Ma B  DU XH  Li R  Chen L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1):1452-145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老年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方法、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6年6月对17例老年切口疝患者行腹腔镜下应用补片切口疝修补术。结果 16例腹腔镜下行腹腔粘连松解和补片固定,顺利完成切口疝修补手术,1例因肠管与腹壁粘连紧密而中转开腹修补术。手术时间65~132min,平均95min。术后恢复排便、排气时间平均为31h,术后住院5~7d。术后并发症:疼痛3个月以上者3例,浆液肿5例,穿刺口感染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手术死亡和肠瘘发生。随访7~26个月(平均13个月),未见切口疝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行腹腔内粘连松解,采用缝合器和缝线贯穿腹壁固定补片修补老年腹壁切口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方法、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9月至2007年6月对56例切口疝(腹壁缺损长径7~19cm,宽径4~12cm)的患者行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切口疝修补术。结果55例腹腔镜下行腹腔粘连松解和补片固定,顺利完成切口疝修补手术,1例因肠管与腹壁粘连紧密而中转开腹修补术。手术时间60~135min,平均92min。肠功能恢复早,术后排便、排气时间平均为31h,术后住院5~7d。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达3个月以上者有9例,浆液肿8例。无手术死亡和肠瘘发生。随访16~28个月,平均19个月,未见切口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行腹腔内粘连松解、采用缝合器和缝线贯穿腹壁固定补片来修补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和腹腔镜微创手术在造口旁疝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和腹腔镜行微创造口旁疝无张力修补术的18例患者资料。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进食时间、术后切口感染、麻痹性肠梗阻、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天数等,远期随访指标包括复发、补片感染、慢性疼痛。 结果18例均顺利完成造口旁疝无张力修补术,合并行造口重建术4例(22.2%)。Sugarbaker法修补13例(72.2%),其中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2例,使用腹腔镜11例;Keyhole法修补5例(27.7%),其中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1例,使用腹腔镜4例。手术时间191~406 min,平均(276.8±71.3)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平均(29.3±22.2)ml。术后第2天恢复流质饮食,第3天进食半流质;放置引流管病例,术后5~7 d拔除引流管;常规腹带束缚3~6个月。术后住院时间3~19 d,平均(8.2±4.7)d。术后复发1例(5.6%),切口感染1例(5.6%),麻痹性肠梗阻3例(16.7%),肺部感染6例(33.3%),切口感染及麻痹性肠梗阻病例均经过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复发、补片感染、慢性疼痛。 结论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和腹腔镜进行微创造口旁疝无张力修补术均安全可行,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POM)治疗腹壁切口疝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对10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实施腹腔镜下IPOM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10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0±10)min、(40±8)h及(7.5±1.5)d。术中发现1例合并脐疝同时行脐疝修补,1例合并右侧腹股沟直疝同时行TAPP术,1例嵌顿性肠梗阻并肠坏死同时行肠切除吻合术。术后轻微并发症经短期治疗后痊愈,随访3~24个月,均无切口疝复发。 结论腹腔镜下IPOM治疗腹壁切口疝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发现隐匿疝、术后康复快、能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