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某院重症医学科(ICU)耳念珠菌患者感染/定植及环境污染情况,评价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 2022年6月某院ICU 1例长期住院患者血培养检出耳念珠菌,立即对该科住院患者不同体表部位及病区环境进行多次采样和细菌培养(频率为每间隔一周采样一次),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分析。对检出耳念珠菌的患者采取单间隔离、温水冲浴、洗必泰擦洗等措施,对病区环境采取擦洗、消毒等措施,采取主动筛查的方法评估防控措施效果。结果 第一次主动筛查ICU 14例在院患者,其中8例患者检出耳念珠菌9株;首次检出耳念珠菌前一周内转出ICU的3例患者,均未检出耳念珠菌。第二次主动筛查ICU 13例在院患者,其中2例患者检出耳念珠菌2株;第三次主动筛查ICU 8例在院患者,仅在1例患者的腹股沟和腋下检出耳念珠菌,余患者筛查均为阴性;第四、五次主动筛查均未再检出耳念珠菌。环境监测结果显示,第一次主动筛查采集80份环境标本,分别在地面、医疗设备检出耳念珠菌6株,第二、三次筛查均未检出耳念珠菌。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14例在院患者仅1例发生耳念珠菌败血症医院感染,其余患者均确定为耳念珠菌定植...  相似文献   

2.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2009年首次发现的一种可引起侵袭性感染的多重耐药酵母菌,且具有如下特点:实验室传统的形态和生化检验方法难以将其鉴定,临床分离株通常为多重耐药菌,感染致死率高,在环境物体表面和定植人群中能长时间存在。该菌目前传播机制以及消毒措施尚不明确,30多个国家陆续有其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事件的报道,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全球性威胁。我国已有18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的报道。为提示耳念珠菌医院感染传播的风险,帮助医疗机构完善医院感染防控方案,本文就耳念珠菌感染以及其医院感染防控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耳念珠菌是一种新型致病性多重耐药酵母菌,在环境表面生存能力较强,给医院感染控制带来了一定挑战,对其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是控制该病原体传播的重要措施。但目前我国尚无针对医院内耳念珠菌感染的消毒指引。为做好医院内感染控制,应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尽快确定科学有效的耳念珠菌消毒措施。本文将从耳念珠菌的病原学特征、流行概况、国内外消毒建议及消毒相关研究展开叙述,以期为医院内耳念珠菌消毒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非白念珠菌感染和白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56例非白念珠菌感染者、834例白念珠菌感染者以及1220例无真菌感染者进行危险因素比较,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病程、住院时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白蛋白降低、基础疾病、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抗菌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有创的检查和治疗是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感染的共同危险因素。患有泌尿系统疾病、使用激素更容易引起非白念珠菌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更容易引起白念珠菌感染。[结论]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是复杂而变化的,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也是不同的。非白念珠菌感染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早期诊治基础疾病、合理规范应用检查和治疗手段、适当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念珠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院内念珠菌感染及其药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了解医院念珠菌感染及其药和敏感状态与疗效。方法对医院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诊断及抗真菌药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医院念珠菌感染132例,占同期医院感染的24.95%;感染主要部位为肺、消化道及泌尿道。结论严重基础病及长期用抗生素者发病率较高,治疗原发病,合理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操作等有利于预防医院念珠菌感染,氟康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老年白色念珠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白色念珠菌感染特点和预防措施 ,预防和控制老年白色念珠菌感染。方法 对35 8例老年患者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院内感染中 ,白色念珠菌感染率为 1 7.0 4 % ,病死率为 8.2 0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 (73.70 % ) ,感染与住院时间长、长期联用多种抗生素、使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GCS)、免疫低下、营养差及侵入性操作等因素有关。结论 应重视各种诱发因素 ,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有效地减少医院白色念珠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肠源性白念珠菌感染是指肠道内定植的白念珠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易位,突破肠道,造成组织感染,甚至引发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肠道黏膜作为念珠菌第一接触位点,是抵抗白念珠菌定植或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常通过物理屏障和激活宿主免疫抑制感染。作为另一种防御机制,肠道内微生物群则通过调节pH, 分泌抗菌肽和竞争黏附点共同抵抗白念珠菌侵袭感染。本综述总结肠道黏膜、肠道免疫和微生物群这三个关键因素在肠源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 为肠道定植引发侵袭性白念珠菌病的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医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原因探讨及预防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措施。方法 对2002年1~12月149例白色念珠菌引起医院感染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各种侵入性操作和临床严重疾病的不断上升,是引起医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严格按药敏使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外源性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补充营养,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是预防医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方便、最经济、最有效地措施之一,随着医院感染负担的加重、疾病多样性和治疗复杂性以及多药耐药菌的频发,手卫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未执行手卫生被认为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造成多药耐药菌传播的主要原因,并且也是医院感染暴发的重要危险因素[1].接触微生物定植患者和手、病室环境极可能被污染,研究表明,在接触住院患者环境表面后,53%的患者手培养出≥1种病原菌,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最常分离到.而针对VRE传播的多项研究表明,与接触定植患者和病室环境一样,医务人员可能在接触VRE定植患者的环境后污染手或手套,因此,接触患者环境后应洗手.  相似文献   

10.
44例医院内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并发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对1995年1 月~1997 年12 月发生的44 例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内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多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血液病患者,占59-09 % ;感染与住院时间成正比;广谱抗生素大剂量、长时间应用,特别是选择广谱、杀菌力强的第三代头狍菌素类是致感染的主要因素;白色念珠菌感染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感染者使用激素的占40-91 % ,使用免疫抑制剂及放疗化疗的占11-36% ,实施插入性操作及各种介入性治疗为感染创造了条件。结论 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合理掌握放疗化疗及各种诊疗技术,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