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策略,降低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3年7月两所三甲医院手术室103名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资料,选取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源病原体构成和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策略。结果 2 057名手术室医务人员中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103人,发生率为5.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无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认知、医院防护管理较差以及学历是导致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职业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室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感控监测系统,加强一线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发生率。方法应用COVID-19感控监测系统,对某援鄂医疗队132名医务人员脱摘防护用品流程进行实时监测,监测脱摘防护用品失误及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监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医务人员264人、操作529例次,发现并及时阻止脱摘防护用品失误148例次,失误率为27.98%,未采用感控监测系统的人员(武汉火神山医院入驻前期)职业暴露率高于采用该系统的人员(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以及武汉火神山医院入驻后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COVID-19感控监测系统,能实时监测并纠正医务人员在脱摘防护用品环节中的失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确保零感染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干预对策。方法:于2020年6月,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2011至2019年上报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数据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1例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中,护士占69.37%(299/431);工龄0~4年的医务人员占63.57%(274...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20,(3):357-360
目的探究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构建个体化预测职业暴露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调查2016年7月—2017年7月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探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预测职业暴露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962名医务人员中发生职业暴露有142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14. 76%;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夜班间隔时间、日均工作时间、防护用品满意度及职业防护培训是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绘制出职业暴露风险列线图。结论不参加单位职业防护培训、夜班间隔时间≤5 d是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个体化预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对医疗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暴露防控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特点和危险因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记录医院2009-2012年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246名医务人员基本资料及暴露相关资料,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职业暴露人群以护士及1年以内工作人员居多,2009-2012年共有128名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占52.03%;工龄<1年者发生职业暴露89名,占36.18%;共97名医务人员在病房发生职业暴露,占39.43%;乙型肝炎病毒是医院职业暴露的主要病原体,共有138名,占56.10%。结论规范操作、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医务人员有效规避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甲医院2012-2016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统计分析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暴露方式、暴露部位、暴露源种类以及暴露发生的场所等情况。结果 79名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30岁的占73.41%、工作年限≤10年的占87.34%、初级职称的占82.28%;护士是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群体,占67.09%;职业暴露发生场所以外科为主,占54.43%,高于内科(39.24%)和医技科室(6.33%);针头扎伤是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暴露方式,占83.54%;手指是主要暴露部位,占75.95%;HBV是主要的潜在感染源,占64.37%。结论对于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低年资医务人员和护士、外科科室、针头扎伤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应针对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高危因素做好职业防护宣教,制定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为防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3年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分别从其职业类别、性别、所属科室、暴露部位、暴露地点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以EXCEL、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53人次职业暴露损伤中,女性多于男性;职业类别主要为护士133人次占52.57%,其次是医师75人次占29.65%;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损伤的科室中主要以内科和外科为主,分别占28.47%和28.06%;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损伤部位以双手为主,占90.51%,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损伤的地点在病房和手术室,明显高于其他暴露地点。结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损伤中,以病房护士职业暴露损伤最多见,其次为手术室内手术医师,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培训,提高防范意识,落实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规程,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9年全院报告的医务人员锐器伤和职业暴露报告单,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全年共报告职业暴露46人,其中锐器伤30人,占65.22%,血液/体液暴露16人,占34.78%;发生职业暴露以护士(60.87%)和医师(32.61%)为主;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为最多,占锐器伤暴露源的80.00%;暴露地点主要发生在病房占65.22%;各暴露环节中以各种穿刺和注射所占比例最高占30.43%;全年共支出职业暴露检测治疗费用11 417.76元,平均每人248.21元。结论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规程;强化免疫接种和完善职业暴露监测制度是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分析暴露因素,评估暴露风险,探讨防控措施,以减少职业暴露危害。方法通过现场调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医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的151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全院共发生职业暴露151例,人员构成以护士高发89例,占职业暴露总人数的58.94%;年资低者具有较高风险,5年工龄以下人员109例,占72.19%;病房是高危场所99例,占65.56%;暴露部位以手部为主,143例占94.70%;锐器伤是主要暴露方式,139例占92.05%;暴露操作环节以护理操作时最高,48例占31.79%、其次是穿刺操作时,45例占29.80%。结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发生于临床低年资护士,以锐器伤高发,暴露部位以手部为主,病房是主要暴露场所。加强重点人群培训,制定有效的防控机制,对有效预防职业暴露导致的职业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本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制定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31名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基本信息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职业暴露的主要高危人群是护士和实习护士,占74.2%;年龄在30岁以下的医务人员占80.6%;工作年限在1年以内的人员占35.5%;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的人员占74.2%;暴露地点主要涉及到为检验或治疗场所占64.5%;病区以内科病区为主;暴露源以乙型肝炎为主,占83.9%;暴露类型主要是针刺伤,占93.5%;注射后回套针帽、输液后拨针、分离针头、采血后拨针为高危环节,占67.7%。结论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防护体系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和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的职业安全教育;使用安全、有效防护功能的护理产品;规范注射和输液、拔针操作规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和防护策略,能有效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甲医院临床及医技科室的全体医务人员过去1年锐器伤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1 218名研究对象中过去1年曾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的有853名(70.0%),以护士发生率最高(79.4%),工龄15年的医务人员发生率最低(56.1%),发生的主要时机与环节是掰安瓿、补液配置和注射、输液结束拔针时;玻璃器皿和注射器针头是导致锐器伤害的主要医疗器具;锐器伤发生后仅22.9%的人员进行报告。结论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应结合医院锐器伤的特点,采取相应防控措施,以降低锐器伤发生率,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院共发生职业暴露632例次。职业暴露发生以护士为主,共392例次,占62.02%;主要发生于工作年限不满2年的医务人员,共387例次,占61.23%。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时机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在输液完毕拔针、集中处置使用过的锐器物及针头以及手术缝合时,分别占15.19%、14.71%和12.18%。导致锐器伤发生的器械中,头皮钢针所占比例最大,共137例次,占23.42%;其次是缝合针,96例次,占16.41%。职业暴露血源性病原体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占58.86%,其次是未知暴露源导致的职业暴露,占18.04%;职业暴露地点主要发生在普通病房(38.61%)。结论应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医务人员预防职业危害的能力,规范具有潜在危险的操作行为,加强医疗废物分类与管理,从而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湘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正确防控措施减少职业暴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5年11月1日-2018年10月31日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本院在上述期间共发生928例感染性职业暴露,其中护士619例占66.70%、医生248例占26.72%、医技28例占3.02%、工勤/医辅33例占3.56%;手术室是发生职业暴露最多的部门,共142例,其次是急诊61例,中心ICU 40例;处理废物(针头等)是医务人员最常见发生职业暴露的操作,共208例,其次是手术(含缝合)121例,拔针110例,回套针帽103例,采血79例;工作年限在2年以内的低年资医务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共537例占57.87%;乙型肝炎病毒暴露是本院临床工作者血源性职业暴露最多的感染源,共237例次占24.71%;其次是梅毒螺旋体,89例次占9.28%。丙型肝炎病毒59例次占6.1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共19例次占1.98%。结论护士、低年资、手术、处理医疗废物是发生感染性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应针对这些因素加强培训,规范操作,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况,分析发生原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调查医院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对其职业、暴露相关因素、暴露后处理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8月-2010年3月发生职业暴露42人次,其中护士占52.38%,医师占33.33%,技师占14.29%;发生频度最高科室是妇产科,暴露发生在手部的占90.48%,属中度污染的占61.91%;发生于手术缝合、拔针、抽血操作的分别占26.19%、23.81%和16.67%,有明确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占64.28%,50.00%暴露者局部处理正确,职业暴露前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的占85.71%。结论制定和建立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系列防护措施,增强医务人员防护意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军队中小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和防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护措施。方法 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48名医务人员进行总结与回顾性调查,提出防控措施。结果 职业暴露人员中护士占58.33%,医师占20.83%;职业暴露发生环节中拔针时及拔针后放置不当占39.58%,手术操作占27.08%,处置医疗废物时占29.17%,清洗器械时占2.08%,抢救危重患者时占2.08%。结论 强化医务人员防护意识,严格规范标准操作,完善职业防护配套设施措施,能够有效预防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特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控费用,探讨防控措施,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某三甲综合性教学医院2014年-2020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114例,收集上报随访数据。结果 工龄<5年的医务人员最易发生职业暴露(45.61%)。暴露人员以手术科室为主(73.69%),前3位的分别是手术室、关节外科、产科;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75.44%);锐器伤是主要暴露环节(88.60%)。护士暴露最多的地点为病房,主要时机是注射及拔针操作时;医生暴露最多的地点为手术室,主要时机是器械使用中,暴露场所及时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20年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呈下降趋势(P<0.05);暴露发生月份中,7、8月高发,其次是3、4月。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控费用平均每例392.22元,HCV、HBV、梅毒职业暴露平均费用分别为684.43元、388.09元、335.57元,其中HBV暴露者抗体滴度≥10 mIU/ml,平均每例95.70元,与无表面抗体或抗体滴度不足时(平均每例502.51元),同比降低80.95%。结论 应重点加强对职业暴露高危人群、高危科室、高危环节和高危时刻的防控,践行长效防控机制,有效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其卫生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医务人员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06年1月-2009年1月110名医务人员填报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分析职业暴露发生的详细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暴露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护士60名,占54.5%,医师45名,占41.0%,检验师5名,占4.5%;主要以锐器伤为主占86.4%,暴露源中患有血源性传播病的85例,无血源性传播疾病20例,暴露源不明5例;暴露地点依次为:手术室40名,急诊15名,产房15名,其他科室共40名;暴露发生的主要环节:手术中40名,处理废弃物31名,双手回套针帽10名,各种穿刺9名,拔出针头6名,将针插入瓶塞中6名,抽血3名,换药中5名;暂未发现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职业安全意识,认真执行标准预防,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关注高发科室和高发人群的风险管理,建立完整的报告系统,对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性感染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53名血源性职业暴露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53名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方法使用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对在职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的培训,使医务人员能及时填写质控中心统一使用的《针头刺伤与锐器损伤统一报告表》,通过监测系统监测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的53名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对其工龄、职业、暴露地点、部位、方式、损伤程度、暴露源、局部处理、预防用药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是锐器伤造成,锐器类型以输液器针头占首位,致锐器伤操作环节以输液结束拔针与回套针帽时发生率最高;危险因素为针头处理不正确,标准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教育的培训及防范管理,改善医疗操作环境,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风险,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路径分析模型研究西宁市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1年2月至2021年5月选择西宁市3家医院在岗工作的1698名医务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职业防护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同时调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中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涉及研究对象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统计职业暴露信息,随后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以及路径分析对西宁市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工种、职称、职业防护培训、科室类别、职业防护知信行水平是西宁市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影响因素,可解释其61.8%的变异;急诊和ICU科室、工种为护理人员可直接影响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因素,而年龄、职称和职业防护培训不但可以直接影响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还可以通过职业防护知信行水平的中介效应影响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年龄>35岁、高职称、接受过职业防护培训、职业防护知信行水平较高是西宁市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保护因素,而工种为护理人员、科室为急诊和ICU是西宁市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西宁市医务人员血源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儿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降低儿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发生职业暴露的124例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职业暴露登记表》,分析暴露人员特点、暴露源情况、暴露时操作、锐器伤情况及暴露后的处理等。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为6.29%,发生强度为0.03次/人·年。6月、7月、8月、12月为职业暴露多发月。暴露人群以护士(61.29%)、年龄<25岁(占37.10%)、工龄<5年(占71.77%)为主,发生科室多在重症监护室(占20.97%),地点在病房内(占50.81%)。68.54%的职业暴露方式为锐器伤,暴露时操作主要发生在拔针(占22.58%)、污物处理(占15.32%)时。70.16%的暴露源明确,其中33.33%的为梅毒暴露、12.64%的为艾滋暴露。锐器伤种类以头皮针(占41.18%)为主,31.76%的锐器伤发生在拔针时,锐器伤主要受伤部位为右手食指处,占21.18%。暴露后87.90%的医务人员局部处理正确,但仅有25%的暴露者暴露时正确佩戴手套。20.16%的暴露者暴露时乙肝抗体阴性,有10.48%的暴露者接受预防性用药,主要以注射长效青霉素和乙肝疫苗注射,随访6个月无一例感染。结论:专科医院应结合自身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特点及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与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