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对比分析应用专用工具的运动学对线全膝关节置换和机械对线全膝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膝骨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时间大于3个月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性关节病、髌股关节严重对位不良以及既往有膝关节侧副韧带或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按对线方法分为专用工具运动学对线全膝关节置换(KA-TKA)组和机械对线全膝关节置换(MA-TKA)组,记录手术前后髋-膝-踝(HKA)角度,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临床评分(KS-C)和膝关节功能评分(KS-F),术后3个月的遗忘关节评分(FJS),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有16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KA-TKA组82例,MA-TKA组80例。两组患者术后HK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KA-TKA组患者的KS-C评分(t=2.259)、KS-F评分(t=1.994)和FJS评分(t=2.945)均高于MA-TK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KA-TKA与MA-TKA相比,术后下肢力线相似,具有更好的临床评分表现和更高的膝关节功能表现,以及更高的FJS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传统器械行运动学对线(KA)和机械对线(MA)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差异和早期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4月至2020年7月因膝骨关节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TKA手术患者,排除既往下肢骨折病史及下肢严重畸形患者,其中男6例,女30例,平均年龄(68.4±6.0)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KA...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深盘型假体对全膝关节置换初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6年6月~2012年1月,本组应用深盘型垫片假体行TKA的76例(97膝)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6年,平均4.2年,其中女65例,男11例;年龄55~78岁,平均65.8岁;选择男女共76名志愿者,年龄在18~42岁之间,平均30.5岁,随机左右膝。对比TKA组术前、术后KSS评分、功能评分、膝关节ROM、股骨后髁偏心距;对比TKA组与志愿者组膝关节从伸直位到最大屈曲位时股骨相对于胫骨前后移动的距离。结果 TKA组手术前后膝关节KSS评分、功能评分及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股骨后髁偏心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KA组膝关节从伸直位到最大屈曲位时股骨相对于胫骨向后移动距离之差(6.24±2.45)mm。志愿者组膝关节伸直至最大屈曲位时股骨相对于胫骨向后移动距离之差(10.87±1.49)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出现伤口浅表感染,经处理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经二期翻修痊愈出院。术后随访X线片观察膝关节假体位置、力线、固定性能等均显示良好,无松动、透亮线等异常表现。结论使用深盘型膝关节假体行TKA术,初期临床疗效满意;TKA组术后膝关节伸直至最大屈曲位时股骨相对于胫骨后移距离较志愿者组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经验.方法 执行正确的术前指导与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相结合能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1周内活动范围均达90°,术后2~3周去拐行走,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后进行早期全面康复锻炼,是保持手术效果,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等疾病中的应用不断增加,以达到减轻或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关节活动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全程计划性功能康复训练,包括心理康复指导、围手术期的康复指导及出院指导,提高患者参与康复的积极性,使患者掌握康复训练的知识和技巧,最终使手术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侧方移位失稳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TKA)方法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兰州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关节外科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17例(20膝)成人膝关节骨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膝关节侧方移位失稳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其中男6例(8膝),女11例(12膝)。纳入标准:晚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膝关节水平移位不稳进行初次TKA手术患者,获完整随访者。排除标准:单纯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患者,膝关节有反屈不稳者。本组骨关节炎9例(10膝),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10膝)。17例(20膝)均表现为股骨远端关节面相对胫骨平台关节面向内侧水平移位,侧方移位距离平均(12.0±2.3 )mm,其中5例(5膝)侧位X线片上还呈现股骨远端关节面向胫骨平台后方移位。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及膝关节活动度(ROM)对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前、术后数据均值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1.5±0.3)个月。KSS临床评分从术前平均(33±1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89±7)分,KSS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36±9)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86±6)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69±29)°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103±13)°。本组病例无深部感染、血栓形成、膝关节不稳、假体松动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侧方移位失稳的膝关节行初次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时应对膝关节侧副韧带结构与功能状况进行准确评估;有针对性的软组织平衡技术以及正确选择假体限制级别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ü HS  Guan ZP  Zhou DG  Yuan YL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05-1308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4年8月74例87个膝关节外翻畸形TKA手术进行回顾分析。患者男11例,女63例,平均年龄63岁(26~80岁);股胫角(股骨和胫骨解剖轴线的夹角)平均为21·59°(12°~40°);应用后稳定型假体,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加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方法。随访检查膝关节活动度、X线外翻角度及KSS评分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评价随访时间33·8个月(5个月~9年),根据膝关节活动度数及KSS评分评估关节功能情况。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12·4°(80°~130°),KSS评分平均为81·7分(71~93分),比术前提高了59分;功能评分平均为86·3分,比术前提高了59·8分。所有膝关节在行TKA后外翻畸形基本得到矫正,随访时外翻度数(股胫角)平均为8·7°(0°~11°),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随访时1例患者有膝关节轻度不稳症状,1例术前严重髌脱位患者术后髌骨存在半脱位,其余正常。结论对于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加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以及安装后稳定型假体的方法,可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磁共振上测量全膝关节置换胫骨近端假体旋转对线的骨性标志,研究Akagi线作为TKA胫骨近端假体旋转对线的可靠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80名健康成年人行膝关节磁共振扫描,男35例,女45例,平均年龄(35.4±6.1)岁。在股骨横断面图像上定位股骨外科髁上轴(STEA)并投射到胫骨侧形成STEA',在胫骨侧横断面图像上定位后交叉韧带止点中点与髌韧带内侧缘连线(Akagi线)及其垂线(AK),后交叉韧带止点中点与髌韧带中内1/3连线及其垂线(AP),比较AK、AP相对于STEA'的角度。结果:AK与STEA‘的夹角为(0.59±2.07)°,与STEA'的平行线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4,P=0.13);AP与STEA'夹角为(3.21±2.04)°,与STEA'的平行线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5,P<0.05).AK与AP比较,两线间走行方向差异较大(t=-11.68,P<0.05).结论:Akagi线作为全膝关节置换胫骨近端假体旋转对线的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后稳定型TC-Dynamic假体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应用国产TCDynamic假体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28例(31膝)。结果患者均获5~17个月随访,按1989年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评分,膝关节评分平均为83分(术前平均为39分);功能评分平均为85分(术前平均为36分)。结论国产TCDynamic假体设计合理、操作便利、患者功能康复可靠,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1.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旋转对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翁文杰  张华山  王锋 《中国骨伤》2008,21(3):202-203
髌股并发症是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术中股骨元件旋转对线与髌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成功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当今关节置换术已经逐渐成为骨科常见手术,关节置换手术的相关研究亦成为热点,其研究程度也逐渐加深。3D打印技术应用于髋膝关节置换的相关报道逐渐增多,如基于3D打印技术的患者个体化器械操作,其手术辅助作用可观,尤其对于复杂病例的关节置换更为重要,但总体来说个体化器械操作在关节置换术中的运用还处于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分析、整理3D打印个体化器械操作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主要从个体化术前规划、术中操作、术后功能恢复等方面总结其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在肥胖、膝关节畸形等特殊复杂的膝关节手术病例中应用的必要性,并简述其在当前的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比术中截取骨片的厚度、术中使用假体型号与术前三维规划的差异,以初步探讨新型改良3D打印个体化导向器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精准度。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采用新型改良3D打印个体化导向器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35例(38膝),其中男10例(11膝),女25例(27膝),年龄(67.7±6.9)岁(范围49~81岁)。对比术中截取骨片的厚度与术前三维规划的截骨厚度的差异;对比术中使用的假体型号与术前三维规划的假体型号的差异;以评价其手术截骨厚度、角度和对假体型号预测的精度。结果截骨后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截取骨片厚度与三维术前规划的差异为:股骨远端内侧(-0.1±1.6)mm、股骨远端外侧(-0.5±1.6)mm,股骨后内髁(0.8±1.7)mm,股骨后外髁(0.0±1.7)mm,股骨前髁(0.0±1.4)mm,胫骨平台内侧(-0.3±1.4)mm,胫骨平台外侧(0.3±1.5)mm;截取骨片厚度与三维术前规划的差异<2 mm与<3 mm的比例分别为:股骨远端内侧78.3%、96.88%,股骨远端外侧87.8%、93.94%,股骨后内髁71.3%、85.71%,股骨后外髁77.14%、91.43%,股骨前髁88.46%、100%,胫骨平台内侧85.29%、97.06%,胫骨平台外侧83.78%、94.59%。手术中使用股骨型号与术前规划一致为34例(89.47%),与术前规划相差0.5号为4例(10.53%),无相差大于0.5号以上的病例;手术中使用胫骨型号与术前规划一致为14例(36.84%),与术前规划相差0.5号为23例(60.53%),与术前规划相差1号为1例(2.63%),无相差大于1号以上的病例。结论新型改良3D打印个体化导向器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截骨量较为精确,假体型号规划准确,采用该技术简化手术步骤、提高手术精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数字技术设计"术中股骨外翻角"来指导全膝关节置换中股骨远端截骨,以期获得良好的股骨轴向力线.方法自2012 年3月至2013 年 7 月收治膝骨关节炎患者共 26例(28 膝),男 11 例(13 膝),女15例(15 膝),年龄58~85岁,平均70.1岁,在术前CT扫描其双下肢,用Mimics软件建立并获得患肢股骨的三维模型.在三维模型中根据下肢轴向力线的定义,模拟术中截骨定位杆的使用确定定位杆在股骨髁的进针点及精确测量出"术中股骨外翻角",在关节置换术中精确复制该过程进行股骨远端的截骨.术后拍摄下肢全长正位片,测量术后股骨机械轴和股骨假体下缘连线的夹角来验证股骨轴向力线的准确性.结果 26例患者(28膝)均行术前设计,测量"术中股骨外翻角"平均为(5.67°±1.82°)(3.25°~9.36°),术中均能很顺利的找到髓内定位杆进针点并进行手术,术后摄片测量股骨机械轴和股骨假体下缘连线的夹角为(90.9°±1.84°)(87.1°~92.8°).结论 参照数字技术设计的"术中股骨外翻角"进行截骨可以很好地控制术后下肢股骨侧的轴向力线,有利于更加精确的进行个性化手术.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 To measure and compare the included angle between the surgical transepicondylar axis (STEA) and the posterior condylar line (PCL) and the included angle between the femoral anteroposterior line (APL) and PCL, and to discuss the value of STEA, APL, and PCL as rotational alignment landmarks of the distal femur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Methods: Seventy‐five normal femoral specimens from Chinese adult cadaver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 axial photograph of every femoral specimen was taken with a digital camera and put into a personal computer. Using Photoshop 7.0.1 software, the included angle between the perpendicular line of APL and the PCL, noted as APA, together with the posterior condylar angle (PCA) between STEA and PCL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using a paired‐samples t‐test. Results: The value for PCA was 3.67°± 1.62° (range, 0.75°–5.90°) and for APA 3.50°± 1.40° (range, 1.34°–5.6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angles (t= 0.949, P= 0.359). Considering their relatively small means, these two angles showed wide variations. Conclusions: The rotational alignment of the femoral component can not accurately be determined by using PCL as a landmark. In order to get a proper rotational alignment of the femoral component in most cases of TKA, APL and STEA should be used as a double check.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3D个性化截骨板与传统截骨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重建力线和假体组件安放的精准度。 方法通过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等电子期刊数据库检索已发表的比较个性化截骨板(PSI)与传统截骨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力线及临床疗效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按照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符合初次膝关节置换的终末期骨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预与对照措施分别为个性化截骨板与传统截骨、结局评价指标至少包括下肢力线离群值等纳入标准和不符合以上条件的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对于下肢力线、假体组件离群值等计数资料评估其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CI),对膝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时间等连续型变量计算其均值差(mean difference,MD)及95%CI,对统计结果进行综述。 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12项研究。Meta分析显示:PSI组与传统组术后下肢力线(髋-膝-踝角)离群值比较:[RR =0.88,95%CI(0.65,1.19),P>0.05];PSI组与传统组术后冠状位股骨组件离群值比较:[RR =0.76,95%CI(0.57,1.02),P>0.05];PSI组与传统组术后冠状位胫骨组件离群值比较:[RR =1.19,95%CI(0.68,2.09),P>0.05];PSI组与传统组术后3个月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比较:[MD =0.04,95%CI(-1.63,1.72),P>0.05],以上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股骨组件旋转对合离群值[RR =0.55,95%CI(0.33,0.9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术后股骨组件旋转对合方面,个性化截骨板比传统截骨更精准。  相似文献   

17.
王跃 《中国骨伤》2014,27(4):267-268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是膝关节终末期病变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后的疼痛是至今尚未根本解决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本期4篇论文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1-4]。其中1篇是关于围手术急性疼痛的多模式镇痛中引入经皮神经电刺激辅助镇痛的研究[1]。当前围手术期的镇痛采用的多模式方法主要以药物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陈旧性股骨髁骨折合并膝关节骨关节炎一期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陈旧性股骨髁骨折合并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1例行一期TKA手术,男4例,女7例;年龄38~77岁,平均58.3岁。股骨髁上骨折8例,髁间骨折3例。其中2例伴有膝纤维性强直及轻度肌肉萎缩,2例合并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2例合并股骨髁上纤维性愈合,2例为感染性骨不愈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6~72个月,平均41.3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6.65±7.01)分(0~1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88.5±6.18)分(81~95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32.7°±17.6°(0°~50°)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101.3°±9.8°(85°~115°)。活动度平均增加77.7°。1例患者术后6年出现感染,反复清创失败后行膝关节离断术。其余患者均无感染、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膝关节不稳及双下肢不等长等并发症。结论 陈旧性股骨髁骨折合并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一期TKA手术难度大,合理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短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