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脓毒症患者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炎症因子变化,并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4年12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86例,其中脓毒症患者93例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患者93例为严重脓毒症组。另选取55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脓毒症患者的病原体种类、分布特点及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86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标本共分离出235株病原体,其中革兰阴性菌152株,占64.68%;革兰阳性菌49株,占20.85%;真菌25株,占10.64%;病毒9株,占3.83%。56例脓毒症患者存在多重病原体感染,占30.11%。ELISA检测血清PCT、CRP、IL-6、内毒素、TNF-α水平,严重脓毒症组患者显著高于脓毒症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患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脓毒症休克、院内感染、APACHEⅡ评分、器官衰竭数及PCT、CRP、IL-6、TNF-α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相关(均P0.05);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内毒素与脓毒症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休克、年龄、APACHEⅡ评分及PCT和CRP水平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组脓毒症患者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脓毒症休克、年龄、APACHEⅡ评分与PCT、CRP水平升高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和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种类及炎症因子水平,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8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院内感染患者63例,非院内感染妇科恶性肿瘤患者71例,采集感染部位分泌物标本,接种血平板和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培养,经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菌种进行鉴定;采集血标本,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PCT,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采用ELISA法测定IL-6。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3例妇科恶性肿瘤院内感染患者原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及泌尿道,分别为23例(占36.51%)和13例(占20.63%);手术切口、胃肠道、血液、皮肤及其他部位感染分别为10例(占15.87%)、8例(占12.70%)、5例(占7.94%)、3例(占4.76%)、1例(占1.59%)。63例妇科恶性肿瘤院内感染患者中检出病原菌9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9株,占71.13%;革兰阳性菌22株,占22.68%;真菌6株,占6.19%。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年龄≥60岁,贫血,接受手术及放、化疗,合并慢性病及使用抗菌药物等是院内感染发生相关因素(P0.05)。血PCT、CRP、IL-6观察组分别为(4.57±0.38)μg/L、(39.56±6.25)mg/L和(107.51±17.82)ng/L,对照组分别为(0.86±0.15)μg/L、(5.28±1.04)mg/L和(53.24±6.1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900、45.532和24.086,均P0.05)。结论住院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及泌尿道,主要感染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发生与高龄、贫血、接受手术和放化疗、合并慢性疾病及使用抗菌药物等密切相关,同时院内感染患者炎症反应较为剧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细菌性血流感染致使脓毒症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免疫及炎症指标水平进行分析。方法 2014年3月至2017年8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358例,进行细菌血培养检查和相关免疫炎症指标检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人作为健康对照;将脓毒血症患者分为细菌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对细菌血流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和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RP和PCT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血培养检查细菌性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感染革兰阴性菌97例(占58.79%),感染革兰阳性菌68例(占41.21%)。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较高,患有基础疾病包括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孕产妇合并重症肺炎、糖尿病、脑血管疾病、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以及入院前1月内静滴抗菌药物为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免疫及炎症指标检测显示,细菌血流感染组血CD4~+百分率及CD4~+/CD8~+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CD8~+百分率、CRP及PC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细菌性血流感染脓毒症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感染率的增高与患者年龄、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孕产妇合并重症肺炎、糖尿病、脑血管疾病、侵入操作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密切相关。同时患者免疫炎症机制紊乱。这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的预防、诊断及控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放射性肺炎合并感染患者炎症指标及感染病原菌种类,并分析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放射性肺炎患者112例,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成感染组(56例)和未感染组(56例),检测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以及感染组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并通过Logistic回归法分析放射性肺炎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血PCT、CRP及WBC分别为(2.23±1.51)ng/ml、(10.07±1.94)mg/L和(1.22±0.31)×10~9/L,对照组分别为(0.96±0.16)ng/ml、(5.63±1.07)mg/L和(2.40±0.38)×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6例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出病原菌6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3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8.46%)和表皮普通球菌(12.31%)为主;革兰阴性菌26株,以大肠埃希菌(23.08%)和肺炎克雷伯杆菌(9.23%)为主;真菌检出16株,以白色念珠菌(18.46%)为主。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45岁、血WBC2.0×10~9/L、放疗照射体积≥25.0%以及KPS评分70分均为放射性肺炎患者合并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放射性肺炎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广泛,需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在感染的预防方面,需重点关注患者可能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感染危险因素,并检测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骨科术后感染患者90例为感染组,同期收治的骨科术后未感染患者90例为未感染组;同期健康志愿者90例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感染组患者送检标本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对骨科术后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采用ELISA和免疫荧光法检测3组受检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90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1株(占56.48%),以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5株(占41.6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株(占1.85%)。单因素回归法分析年龄、患糖尿病、导尿、住院及手术时间长均是骨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ELISA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MMP-9、TNF-α及CRP水平,感染组分别为(133.82±13.19)ng/mL、(92.82±0.94)pg/mL、(35.07±3.61)mg/L,非感染组为(40.49±4.06)ng/mL、(36.69±0.37)pg/mL、(18.39±1.92)mg/L,,与对照组(7.16±0.72)ng/mL、(12.56±0.14)pg/mL、(4.50±0.53)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大、有糖尿病、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长、导尿等均会增加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术后感染者血清内炎症因子MMP-9、TNF-α及CRP水平升高,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和分析难治性癫痫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耐药性及感染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难治性癫痫合并感染患者302例,统计患者感染位置,检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并对感染的发生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02例难治性癫痫合并感染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占79.47%(240/302)。240例难治性癫痫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6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3.61%(166/261),以鲍曼不动杆菌(29.12%)、铜绿假单胞菌(17.24%)、肺炎克雷伯菌(9.58%)为主;革兰阳性菌占30.26%(79/30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4.90%)为主;真菌占6.13%(16/261)。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哃/舒巴坦、氨曲南、氯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吡肟、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50.00%,对头孢哌哃/舒巴坦、氨曲南、阿米卡星、米诺环素以及氯霉素耐药率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均50.00%,对甲氧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0。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55岁、住院时间10 d、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意识昏迷、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时间7d、癫痫持续状态为难治性癫痫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为难治性癫痫发病率较高的感染类型,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应结合药敏结果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老年血流感染(BSI)的病原菌分布和临床特点,分析老年BSI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人民医院的住院老年BS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181例老年BSI患者共分离出197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20株(60.91%),革兰阳性菌68株(34.52%),真菌9株(4.57%)。最常见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3.50%)、肺炎克雷伯菌(14.21%)、金黄色葡萄球菌(11.68%)、粪肠球菌(4.06%)、表皮葡萄球菌(3.55%)和溶血葡萄球菌(3.55%)。呼吸道来源的病原菌最多(32.14%),其次为泌尿道来源(27.86%)和导管相关来源(18.57%).合并肿瘤是老年BSI患者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06)。结论 老年BSI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合并肿瘤疾病是老年BSI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行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发生院内感染52例,未感染49例。检查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部位及感染病原菌种类;收集患者的年龄、基础性疾病、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其与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性;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PCT,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BNP,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2例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中,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共例37,占71.15%;分离出病原菌1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2株(77.55%),革兰阳性菌44株(22.45%)。单因素分析显示,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患者住院时间≥15d,心功能等级≥Ⅲ,患有基础疾病、接受侵入操作及血清白蛋白30g/L等有关(P0.05)。检测hs-CRP、PCT、BNP水平,感染组分别为(35.74±6.30)mg/L、(3.69±0.20)μg/L和(127.62±15.07)ng/L,对照组分别为(5.59±0.93)mg/L、(1.82±0.37)μg/L和(71.50±8.2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92,31.84和22.991,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院内感染的发生与高龄、住院时间长、心功能等级高、有基础疾病、侵入操作及营养不良密切相关,同时患者炎症因子及BNP水平升高,可为该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M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合并感染及预后,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2020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艾滋病合并分枝杆菌血流感染患者资料。按住院结局分为正常出院组和预后不良组,用秩和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07例分枝杆菌血流感染的病例,其中MTB感染80例,NTM感染127例。MTB感染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标志物均高于NTM患者;但NTM患者的免疫缺陷更严重。MTB感染者中,预后不良组22例,正常出院组58例,预后不良组CRP(P=0.011)、PCT(P<0.001)均高于正常出院组,而白蛋白(P=0.032)、血红蛋白(P=0.020)均低于正常出院组。CRP≥100 mg/L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是CRP<100 mg/L患者的6.27倍(P=0.029)。NTM感染者预后不良组39例,正常出院组88例,预后不良组白蛋白(P=0.016)和CD8细胞计数(P=0.009)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生皮损的寻常性痤疮患者感染病原菌特征、炎症因子和免疫水平,以及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寻常性痤疮患者281例,参照痤疮综合分级系统分为轻度组(1~18分,52例)、中度组(19~30分,103例)、重度组(31~38分,74例)和超重度组(39分,52例)。采集患者皮损处标本,厌氧罐法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及鉴定;采集患者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水平;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寻常性痤疮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结果 281例寻常性痤疮患者的皮损标本分离出216株厌氧菌,以痤疮丙酸杆菌(71.31%)、表皮葡萄球菌(18.53%)、颗粒丙酸杆菌(4.63%)和贪婪丙酸杆菌(1.85%)为主。4组患者间血清降钙素原、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以及CD3~+、CD4~+和CD8~+百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超重度组降钙素原、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和CD8~+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均P0.05),CD3~+、CD4~+百分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均P0.05);重度组血清降钙素原、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和CD8~+百分率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均P0.05),CD3~+、CD4~+百分率显著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均P0.05);中度组血清降钙素原、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和CD8~+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CD3~+、CD4~+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寻常性痤疮病情严重程度与性别、初发年龄、每日洗脸次数、每日睡眠时间、皮肤类型、便秘、家族遗传史及季节等存在一定关系(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190,95%CI:2.179~3.319)、初发年龄(≤15岁)(OR=2.246,95%CI:1.169~4.313)、喜食咸味(OR=1.655,95%CI:1.143~2.398)和油性皮肤(OR=1.835,95%CI:1.502~2.241)等均是寻常性痤疮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寻常性痤疮皮损处感染病原菌以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颗粒丙酸杆菌等厌氧菌为主,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与寻常性痤疮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性别、初发年龄、饮食习惯和皮肤类型等是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为寻常性痤疮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营养状况,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70例(观察组),以及同期单纯肺部感染老年患者5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评分用于筛查营养不良;检测血清PCT、IL-17水平,并利用ROC曲线评价PCT、IL-17以评估老年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结果 70例老年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0株(24.10%),革兰氏阴性菌62株(74.70%),真菌1株(1.20%)。两组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MNA-SF评分、营养不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CT、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老年急性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病死率14.29%(10/70),死亡患者血清PCT、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患者(P<0.05);血清P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采集患者静脉血标本,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阳性标本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回顾性分析病例的详细临床资料、血培养结果。结果122例血液病并发血流感染患者,男性68例,女性54例。年龄17~79岁,住院天数2~143 d。原发血流感染48例,继发性血流感染7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31例,多发性骨髓瘤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6例,缺铁性贫血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其他血液病7例。35例合并其他部位感染,主要为伴肺部感染(13.93%)。共检出病原菌1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革兰阳性菌59株,真菌8株。革兰阴性菌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19.31%)、大肠埃希菌(8.97%)、铜绿假单胞菌(6.89%)为主。革兰阳性菌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41%)、金黄色葡萄球菌(8.28%)为主。真菌主要为热带假丝酵母菌(2.07%)、白色假丝酵母菌(2.0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头孢吡肟、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依次为:60.00%、60.00%、20.00%、0.00%、40.00%和40.00%。对感染组和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年龄、住院天数、抗感染药物使用种类、粒细胞缺乏时间、中性粒细胞值、化疗、侵入性操作、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在感染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60岁、住院天数>30 d、粒细胞缺乏时间>7 d、侵入性操作、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是血液病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病并发血流感染主要以原发血流感染为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年龄大、住院天数长、粒细胞缺乏时间久、接受过侵入性治疗、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是引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305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为对象,采集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气管插管例数、原发感染灶、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结果305例获得性肺炎患者中并发血流感染174例(57.05%),分离出186株病原菌,其中G 137株(73.66%),G中肺炎克雷伯菌32例(17.20%),鲍曼不动杆菌29例(15.59%)、铜绿假单胞菌24例(12.90%);G+ 46株(24.7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9例(10.22%);真菌3株(1.61%)。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耐药性高,对氨曲南、妥布霉素耐药性低;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呋喃妥因耐药性高,对氨曲南、庆大霉素耐药性低;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耐药性高,对丁胺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氨曲南耐药性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性低;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庆大霉素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性低。 结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以G多见,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见,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及头孢耐药性高;G+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对阿奇霉素、红霉素、青霉素耐药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综合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感染率,分析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病原菌的耐药率,并采用SPSS22.0软件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20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有58例发生CRBSI感染,感染率为4.83%;58例感染患者共检查出37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25株占67.37%,革兰阴性菌12株占比32.63%。感染病原菌前三位的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占27.03%)、表皮葡萄球菌(10株,占27.03%)和大肠埃希菌(6株,占16.22%)。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均≥50.00%;表皮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磺胺甲恶唑、庆大霉素有高耐药率,均≥30.00%;肠球菌属对苯唑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有较高的耐药率,均≥60.00%。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耐药率为0;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10类抗菌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特征及其与炎症因子、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组)98例,同期收治的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非感染组)92例,健康志愿者100例(对照组)。采集感染组患者的痰液标本,检测肺部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分布特征,并进行药敏试验。采集所有受试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指标。结果98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0株(54.69%),革兰阳性菌46株(35.94%),真菌12株(9.66%)。其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占比均>1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阿莫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8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80%,肺炎克雷伯菌对9种受试抗生素的耐药率均<80%。4组受试者比较hs-CRP、IL-1β、IL-6、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真菌感染组hs-CRP高于其他3组(P<0.05);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比较IL-1β、IL-6、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和非感染组(P<0.05)。4组受试者的FEV1百分率、FEV1/FVC值及PE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感染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和非感染组(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各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肺部病原菌感染可加重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细菌性血流感染致使脓毒症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免疫及炎症指标水平进行分析。方法 2014年3月至2017年8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358例,进行细菌血培养检查和相关免疫炎症指标检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人作为健康对照;将脓毒血症患者分为细菌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对细菌血流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和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RP和PCT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血培养检查细菌性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感染革兰阴性菌97例(占58.79%),感染革兰阳性菌68例(占41.21%)。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较高,患有基础疾病包括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孕产妇合并重症肺炎、糖尿病、脑血管疾病、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以及入院前1月内静滴抗菌药物为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免疫及炎症指标检测显示,细菌血流感染组血CD4^+百分率及CD4^+/CD8^+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CD8^+百分率、CRP及PC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细菌性血流感染脓毒症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感染率的增高与患者年龄、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孕产妇合并重症肺炎、糖尿病、脑血管疾病、侵入操作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密切相关。同时患者免疫炎症机制紊乱。这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的预防、诊断及控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内毒素浓度在革兰阴性及阳性菌血流感染的差异,评价这些指标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293例血流感染患者,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G-组)和革兰阳性菌组(G+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RP、PCT及内毒素水平,对PCT、CRP和内毒素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G-组的血CRP、PCT及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G+组(P<0.05).G-组各炎症指标线性相关分析,内毒素与PCT正相关(r=0.801,P<0.01);PCT与CRP正相关(r=0.626,P<0.01);内毒素与CRP (r =0.534,P<0.01).ROC工作曲线分析:G-组PCT的AUC 0.988,P<0.01,最佳诊断的临界值>7.375μg/L,敏感度95.9%,特异度99.2%;CRP的AUC 0.465,P=0.311;内毒素AUC 0.997,P<0.01,最佳诊断的临界值>16.225 ng/L,敏感度99.4%,特异度99.2%.G+组PCT的AUC 0.012,P<0.01;CRP的AUC 0.535,P=0.311;内毒素AUC 0.003,P<0.01.结论 PCT和内毒素可以早期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血流感染,早期选择适当抗菌素,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科住院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可能引起血流感染的内外源性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血液科2014年01至12月92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同时期抽取血培养的92例血培养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其血流感染前可能存在的内外源性高危因素进行分层研究,并随访患者血流感染后的住院时间及生存情况,相关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液科2014年血流感染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73.91%),前5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0.43%)、肺炎克雷伯杆菌(15.22%)、鲍曼不动杆菌(6.52%)、嗜水气单胞菌(5.43%)、铜绿假单胞菌(4.35%);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19.57%),前3位依次为肺炎链球菌(5.43%)、施氏葡萄球菌(3.26%)、草绿色链球菌(3.26%);真菌(6.52%)皆为念珠菌属。粒细胞缺乏及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在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30d随访期内,血流感染组的死亡率(38.04%)明显高于对照组(21.74%)。结论:血流感染是影响血液病住院患者疗效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而中性粒细胞缺乏或合并DIC状态是引起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对835例血液病患者的血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835份血培养标本中共检出56株(6.7%)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4株(60.7%),包括大肠埃希菌15株,沙门氏菌9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其他细菌6株,最敏感的药物是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革兰阳性球菌21株(37.5%),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株,肠球菌7株,链球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最敏感的药物是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真菌1株,为念珠菌。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仍是血液病并发血流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升高,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减少和控制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腺肿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有明确病原学依据的胰腺肿瘤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分离病原菌,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对血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胰腺肿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