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早期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且左心室射血分数≥50%,其中单纯糖尿病41例,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25例,正常对照者37例.采集受检者胸骨旁短轴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测量各水平收缩期平均旋转角度峰值、各室壁节段旋转角度峰值,计算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单纯糖尿病组各水平平均旋转角度峰值、心尖水平各室壁节段旋转角度峰值及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均较对照组增大(P<0.05或P<0.01).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二尖瓣水平部分室壁节段、心尖水平各室壁节段旋转角度峰值及各水平平均旋转角度峰值较对照组增大(P<0.05或P<0.01),心尖水平部分室壁节段旋转角度峰值及平均旋转角度峰值较单纯糖尿病组增大(P<0.05或P<0.01),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较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大(P<0.01).结论 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时,单纯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角度增大,合并左心室肥厚者更加明显,超声斑点追踪成像能够较早识别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角度改变.  相似文献   

2.
斑点追踪技术观察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心肌力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心肌缺血患者力学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组)和3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接受STI检查,采用18节段法采集左心室心肌的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峰值、达峰时间,对比两组相应节段的差异;采集左心室短轴基底部和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达峰时间,并计算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达峰时间;比较两组心尖及心底舒张早期旋转角速度峰值(A-vel及B-vel)。结果 心肌缺血患者各缺血节段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峰值均较对照组减低,且达峰时间均明显延迟,除后壁纵向应变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基底部、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及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减低,且达峰时间均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缺血组A-ve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B-ve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能定量检测心肌缺血患者的左心室多方力学改变,评价心肌局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左心室不同构型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扭转机制。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70例和健康志愿者50例,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室短轴基底段旋转角度峰值(PBR)、心尖段旋转角度峰值(PAR)、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Ptw)及左心室解旋速率(PUV)。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向心性重构(CCR)组与向心性肥厚(CCH)组Ptw均增加(P0.01),离心性肥厚(ECH)组Ptw减小(P0.01);与对照组相比,向心性重构(CCR)组与向心性肥厚(CCH)组PUV增加(P0.01);离心性肥厚(ECH)组PUV较小(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向心性重构及向心性肥厚时左心室扭转运动代偿性增加,离心性肥厚时左心室扭转运动减弱。  相似文献   

4.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室旋转和扭转运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探讨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心肌旋转与扭转运动特征,并评价扭转角度峰值与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尿毒症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各29例,经胸采集并存贮3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运用Echo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测定各个切面各节段及整体心肌旋转角度,并计算左室整体的扭转角度.左室扭转角度定义为左室心尖部旋转值与心底部旋转值的净差值.结果 尿毒症组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0.08±2.48)°对(14.78±1.92)°,P<0.001],且以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减低为主[(5.67±1.97)°对(9.38±2.3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底部顺时针旋转角度减低[(-5.21±1.89)°对(-6.05±1.6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尿毒症组心尖部各个节段旋转角度均显著减低,心底部仅下壁、后壁旋转角度显著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左室整体扭转角度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间均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549,-0.673,0.645.均P<0.05).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显示尿毒症患者左室壁多节段心肌旋转角度及整体心肌的扭转角度较正常人有明显改变,该技术为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局部与整体收缩功能改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价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100例体检对象分为两组,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50例,对照组50例。采用2D-STE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内膜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PLS-En)、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PLS-M)、心外膜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PLS-Ep)及整体左心室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PLS-G)、心尖部收缩期峰值旋转角度(ROT-a)和心底部收缩期峰值旋转角度(ROT-b)、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OTA)。ROC曲线评价左室心肌纵向应变峰值、心尖、心底旋转角度和整体扭转角度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患者的PLS-En、PLS-M、PLS-Ep和PLS-G绝对值均明显降低(P0.05),ROT-a、ROT-b和OTA绝对值均明显升高(P0.05)。PLS-En、PLS-M、PLS-Ep以及三者联合评价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AUC依次为0.714、0.798、0.671和0.872;ROT-a、ROT-b、OTA以及三者联合评价的AUC依次为0.784、0.725、0.678和0.882;左室心肌纵向应变峰值联合旋转角度和整体扭转角度评价的AUC为0.954。结论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可评价中青年左室心肌收缩功能,有望应用于临床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LVto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AHCM患者与21名健康志愿者行二维超声检查.获取左心室短轴二尖瓣环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应用STI软件测定左心室短轴心底水平、心尖水平心肌旋转角度峰值及达峰时间、旋转速度峰值;测定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Ptw)、达峰时间、左心室舒张期解旋减半时间(HTU);计算舒张期解旋率(Untw R);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差异.HTU分别与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E)、舒张晚期峰值(A)及E/A值行相关分析.结果 AHCM组左心室短轴心尖水平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峰值和旋转速度峰值均较对照组增加,达峰时间延长(P均<0.05);AHCM组左心室整体Ptw及扭转速度峰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均<0.05);AHCM组舒张期HTU较对照组延迟,Untw R降低,解旋速度峰值减低(P均<0.05).AHCM组HTU与E/A值呈负相关.结论 AHCM患者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时,心尖部旋转及左心室扭转运动增强,Untw R降低.STI可敏感地反映出AHCM患者的心肌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E)评价腹主动脉缩窄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兔模型的左心室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及扭转运动,探讨其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22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左心室肥厚组(LVH组,n=12)、假手术组(对照组,n=10).建立左心室肥厚兔模型,术后8周应用STE技术测量左心室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及左心室扭转相关参数,并行左心室导管及心肌病理学检查.结果 LVH组纵向应变(Ls)减低,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Ptw)、扭转速度峰值(PTV)、解旋速度峰值(PUTV)增加,扭转角度达峰时间(tPtw)、解旋速度达峰时间(tPUTV)延迟,等容解旋率(IUR)减低,解旋减半时间(UH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VH组心肌平均胶原容积分数(CVF)与LS呈正相关(r=0.63,p=0.038).结论 STE可准确评价左心室肥厚兔的左心室功能,其中LS可反映心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扭转及左心扭转与左心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 获取31例DCM患者与30例正常人的标准短轴左心室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的图像,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短轴各个水平收缩期整体峰值圆周应变,并测量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心室的旋转角度.比较DCM组及正常组的收缩期整体峰值圆周应变和旋转角度、达到旋转角度峰值时间百分比,以及最大圆周应变、扭转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DCM患者收缩期短轴左心室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整体最大圆周应变及旋转角度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心尖部达峰值角度时间较正常人提前.且左心室短轴各水平总体收缩期圆周应变峰值均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左心室扭转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结论 DCM患者的左心旋转收缩功能显著受损,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准确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对DCM左心收缩功能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慢性肾病(CKD)患者的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并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住院部CKD患者46例;同时选取经临床及超声检查证实无心肺疾病的健康志愿者30名为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常规超声参数,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LVEF,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CKD患者左心室旋转、扭转运动参数与LVEF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KD组患者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002、0.020,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CKD组基底部旋转角度峰值降低不明显,仅下壁、后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44、0.041,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KD患者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与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LVEF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24,0.447,P均<0.01)。 结论2D-STI可分析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评价CKD患者左心收缩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探讨心尖舒张早期旋转角速度峰值在评价高血压病心肌肥厚患者舒张早期解旋运动中的价值.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肌肥厚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后,存储左室心尖及心底短轴切面二维图像以备脱机分析.使用工作站Qlab软件中的TMQA分析程序,可以得到左室心尖及心底短轴切面各6个节段旋转角速度-时间曲线.利用计算机Excel软件将6个节段的数值平均处理后,得到左室心尖及心底角速度-时间曲线.比较两组心尖及心底舒张早期旋转角速度峰值(A-vel及B-vel).结果 高血压病心肌肥厚患者左室心尖舒张早期旋转角速度峰值(A-ve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心底部舒张早期旋转角速度峰值(B-ve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尖舒张早期旋转角速度峰值可以作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急件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扭转及解旋运动的变化.方法 38例AMI患者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两组:LVEF正常组(LVEF≥45%,21例)和LVEF减低组(LVEF<45%,17例).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取左室心尖和心底短轴二维图像,应用Echo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计算左室扭转角度峰值(Ptw)、收缩末期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末期扭转角度(MVOtw)、解旋率(UntwR)、扭转速度峰值(PTV)、扭转速度达峰时间(TPTV)、解旋速度峰值(PUV)和解旋速度达峰时间(TPUV).结果 与对照组及LVEF正常组相比,LVEF减低组Ptw、AVCtw、MVOtw、UntwR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PUV、PTV及TP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ntwR与LVEF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有相关性.结论 STI技术可准确评价前壁AMI患者左室扭转及解旋.AMI患者LVEF减低组左室扭转角度及UntwR明显减低;左室扭转及解旋影响左窒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探讨正常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左心室各节段室壁扭转运动特征.方法 将117名3天~15岁健康受试者按年龄分为5组:婴幼儿组(3天~2岁),学龄前期组(3~5岁),学龄期组(6~9岁),青春前期组(10~12岁),青春期组(13~15岁).取胸骨旁左心室心尖和心底短轴切面对左心室扭转进行测量,分析各节段室壁旋转角度及心尖水平、心底水平的旋转角度,计算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Ptw),比较各组参数的差异. 结果①正常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左心室扭转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②在同一年龄组,心底水平各节段室壁旋转角度从前壁逐渐递增(前壁<前间隔<侧壁<后间隔<后壁<下壁)(P<0.05), 不同年龄组心底水平各节段间室壁旋转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心尖水平各节段室壁旋转角度随年龄增加而变化,在青春期达到最高(P<0.05),而相同年龄组心尖水平各节段旋转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同一节段室壁心尖水平与心底水平旋转角度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以心尖水平的旋转为主,到青春期心尖水平与相应节段的心底水平室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心底水平左心室旋转角度随年龄增加而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尖水平左心室旋转角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5);左心室整体扭转则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青春前期及青春期达到最大(P<0.05).⑥不同性别儿童的旋转及扭转各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出生后至青春期随着心脏的发育,左心室心肌各节段室壁心尖水平旋转和整体扭转随年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比较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扭转解旋运动。方法 对尿毒症组、原发性高血压组各20例,正常对照组20名,计算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Ptw)及达峰时间(Time at Ptw)、舒张末期扭转角度(AVCtw)、扭转速度峰值(PTV)、解旋率(UntwR)、解旋减半时间(HTU),比较三组的差异。结果 ①尿毒症组较正常对照组Ptw、AVCtw、PTV减低,Time at Ptw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原发性高血压组较正常对照组Ptw和AVCtw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尿毒症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UntwR小于、且HTU大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 采用STI技术可准确比较尿毒症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扭转解旋运动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的特点及规律性.方法 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1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结果分成心肌梗死组(60例)、心肌缺血组(31例)及对照组(26例),常规超声测量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LVDs,LVDd)、容积(LVVESV,LVEDV)及射血分数(LVEF),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后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及Tei指数,运用STI技术分析左室二尖瓣水平与心尖水平旋转运动、整体扭转运动,测定旋转角度/率、扭转角度/率.结果 与心肌缺血组及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LVDd、LVDs、LVEDV、LVESV及Tei指数均增大,LVEF及S'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及心肌缺血组左室心尖水平旋转角度/率、二尖瓣水平旋转率、扭转角度/率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心肌梗死组减低更为显著(P<0.01).左室整体的扭转角度与LVEF呈较强的正相关(r=0.618,P<0.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左室整体的扭转运动受损越明显,以心肌梗死组减低更为显著.应用STI评价左室的扭转运动与常规超声参数相比较,能更好地反映心肌缺血患者的左心室收缩运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估新生儿至老年人左心室扭转运动随年龄增加的变化特点,并建立不同年龄组的正常参考值.方法 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采集293例15 d至72岁健康志愿者左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图像,斑点追踪显像软件脱机分析左室扭转运动,比较不同年龄组的心尖旋转角度峰值(PAr)、基底旋转角度峰值(PBr)、扭转角度峰值(Ptw)、标化左室长度后扭转(PtwN)、解旋速度峰值(PutwV)、等容舒张期解旋百分比(Iutw%).结果 293例受试者中274例获得左室扭转运动数据.左室扭转随年龄增加而变化:Ptw随年龄增加而增大;3岁以前和25~45岁间的BtwN显示为最大;PutwV从出生至25岁以前随年龄增加,25~45岁保持在相近水平,45岁以后随年龄减小.Iutw%在3岁以前最低,3~45岁随年龄逐渐增加,45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减小.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显像能无创、较准确地评估左室扭转运动,左室扭转运动随年龄增加的变化反映了新生儿至老年人左室扭转生物力学的成熟和适应性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心肌力学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TI测量42例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术后(72 h内)以及同期47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左心室心尖旋转角度峰值、心底旋转角度峰值、扭转角度峰值、扭转速度峰值、扭转达峰时间、解旋速度峰值、等容舒张期解旋百分比的数值,分析扭转参数与常规超声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I患者术前收缩期左心室心尖旋转角度峰值及扭转角度峰值减小、扭转及解旋速度峰值减低、收缩期达峰时间提前,等容舒张期解旋百分比减小(P均<0.01),同时心底旋转角度峰值减小(P<0.05)。对照组及AMI患者术前及术后心尖旋转角度峰值及扭转角度峰值均与射血分数(EF)明显相关(r=0.706、0.774);心底旋转角度峰值、扭转速度峰值及达峰时间与EF无明显相关性;解旋速度峰值、等容舒张期解旋百分比与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速度比值(E/A)呈明显直线相关关系(r=0.873、0.830)。PCI术后各扭转参数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TI能无创、准确评价AMI患者心肌扭转力学参数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AMI预后提供较全面的左心室心肌功能信息;PCI术后左心室扭转运动虽可有一定程度改善,但恢复至正常仍需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患者左室的扭转及解旋运动.方法 采集29例正常人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轻度左室肥厚(LVH)及中-重度LVH患者左室短轴心尖和心底水平二维图像,用EchoPAC工作站脱机分析.计算扭转角度峰值(Ptw)、收缩末期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末期扭转角度(MVOtw)、解旋率(UntwR)、扭转速度峰值(PTV)、扭转速度达峰时间(TPTV)、解旋速度峰值(PUV)和解旋速度达峰时间(TPUV).结果 高血压轻度LVH及中-重度LVH组Ptw、AVCtw、MVOtw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UntwR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正常组及轻度LVH组比较,中-重度LVH组TPUV明显延长(P<0.05).结论 STI技术可准确评价高血压LVH引起的左室功能的改变;UntwR可能成为一个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8.
Three-dimensional (3D)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STE) is a reliable clinical tool for accurate measurements of left ventricular (LV) volumes and ejection fraction (EF). In this prospective study, we sought to identify an association between 3DSTE longitudinal strain abnormalities and areas of 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 (LGE). In 50 patients (52?±?18.5 years old) referred to our hospital for clinically indicated CMR, 3D full-volume trans-thoracic acquisitions on apical views were performed within 1 h of CMR, in order to obtain LV volumes and ejection fraction as well as global and segmental peak systolic longitudinal strain. Relative amount of fibrosis was defined based on LGE CMR with grey-scale threshold of 5 standard deviations above the mean signal intensity of the normal remote myocardium. We found a moderat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GLS) by 3DSTE and LGE proportion (r?=?0.465, p?=?0.001).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was 0.79. In addition, abnormal GLS could detect LGE-determined myocardial fibrosis with a sensitivity of 84.6%, a specificity of 84.8%, a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69%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93%, considering an optimal GLS cut-off value of ??15.25%. Regarding 3DSTE capacity of localizing segmental LGE involvement, about 70% of LGE-positive segments presented a concomitant longitudinal strain reduction. This prospective study shows that 3DSTE longitudinal deformation is moderately associated with the extent of myocardial fibrosis, with a promising potential role in ruling out prognostically relevant fibrosis as detected by LGE.  相似文献   

19.
速度向量成像对冠心病患者左室扭转特征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扭转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4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缺血组20例和梗死组28例.采集受检者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应用VVI软件测量左室扭转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缺血组扭转速度峰值(PtwV)减低(P〈0.05),梗死组心尖旋转角度峰值(PAr)、左室扭转角度峰值(Ptw)、PtwV减低,任意两个节段达峰时间的差值(Tw-diff)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组比较,梗死组PtwV减低(P〈0.05).Ptw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 VVI技术是研究冠心病患者心肌扭转特征的有效方法,左室扭转指标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能敏感地检出冠心病患者早期的心肌缺血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