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依托咪酯与普鲁泊福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的糖尿病患者(ASA分级Ⅰ~Ⅱ级)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E组:使用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P组:使用靶控输注普鲁泊福进行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min(T0)、插管时(T1)、插管后5min(T2)、手术结束(T3)、术后24h(T4)、术后48 h(T5)采静脉血测定血糖,并记录各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P组T1及T2的SBP和DBP分别为(110.63±16.92)、(108.80±20.97)mm Hg(1 mm Hg=0.133 kPa)和(66.37±8.00)、(68.60±11.19)mm Hg,心率分别为(73.77±8.13)、(74.67±8.33)次/min,均较T0有所下降[SBP、DBP和HR分别为(135.01±13.45)、(79.37±8.58)mm Hg和(79.73±9.06)次/min],P<0.05;E组T1及T2的SBP和DBP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T2的心率为(89.20±9.06)次/min,较T0[(80.97±8.91)次/min]有所增快(P<0.05).两组血糖在T1~T5均有所增高,但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靶控输注普鲁泊福麻醉相比,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二者对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变化没有明显影响;靶控输注普鲁泊福及依托咪酯可安全用于ASA分级Ⅰ~Ⅱ级的糖尿病患者的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雷米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靶控输注麻醉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雷米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的变化及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两组诱导后MAP较入手术室后平卧10 min时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管后5 min时MAP、心率均较入手术室后平卧10 min时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5.3±1.5)、(6.4±2.1)、(8.4±2.5) 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6.9±8.7)、(21.3±7.7)、(23.7±5.8) min](P<0.05).结论 雷米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靶控输注麻醉用于食管癌手术能够有效维持血药浓度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并明显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提高患者麻醉恢复的质量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子宫肌瘤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变化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7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麻醉给药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与实验组(37例: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插管后1min等时间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5.41%)均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麻醉中BIS值差异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认知功能及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60例,分别在靶控输注麻醉中维持BIS值为31~40,41~50及51~60,比较3组产妇麻醉前后MMSE评分、连线试验用时、MMP-9、NSE及S100β水平。结果 A组患者麻醉后MMSE评分和连线试验用时均显著高于B组、C组及麻醉前(P0. 05); B、C两组患者麻醉前后MMSE评分和连线试验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患者麻醉后MMP-9、NSE及S-100β水平均显著低于B、C组(P0. 05); B、C两组患者麻醉后MMP-9、NSE及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靶控输注麻醉中BIS值维持在31~40范围可显著保护认知功能,调节MMP-9、NSE及S100β水平,临床受益优于BIS值维持在41~50和51~60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依托咪酯与普鲁泊福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的糖尿病患者(ASA分级Ⅰ~Ⅱ级)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E组:使用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P组:使用靶控输注普鲁泊福进行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min(T0)、插管时(T1)、插管后5min(T2)、手术结束(T3)、术后24h(T4)、术后48h(B)采静脉血测定血糖,并记录各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结果P组T1及T2的SBP和DBP分别为(110.63±16.92)、(108.80±20.97)mmHg(1mmHg=0.133kPa)和(66.37±8.00)、(68.60±11.19)mmHg,心率分别为(73.77±8.13)、(74.67±8.33)次/min,均较T0有所下降[SBP、DBP和HR分别为(135.01±13.45)、(79.37±8.58)mmHg和(79.73±9.06)次/min],P〈0.05;E组T1及T2的SBP和DBP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T2的心率为(89.20±9.06)次/min,较T0[(80.97±8.91)次/min]有所增快(P〈0.05)。两组血糖在T1~T5均有所增高,但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靶控输注普鲁泊福麻醉相比,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二者对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变化没有明显影响;靶控输注普鲁泊福及依托咪酯可安全用于ASA分级Ⅰ~Ⅱ级的糖尿病患者的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济南军区总医院94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经过常规诱导后,研究组持续泵入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对照组持续泵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4、1.42、1.21,均P>0.05),两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51、-0.97、0.31,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肌肉震颤、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6、5.28,均P<0.05),两组患者呕吐、恶心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4、1.01,均P>0.05).结论 BIS指导下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良好,安全高效并且对心血管影响小,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临床靶控静脉输注麻醉方式对无痛人流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120例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分为两组各60例,分别行丙泊酚联合地佐辛靶控静脉麻醉(研究组)和丙泊酚单独全身麻醉(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激素指标以及丙泊酚用量、麻醉效果、术后疼痛(VAS)评分.结果 手术过程中对照组患者HR、CI、SpO2指标值显著低于研究组,SVR值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术毕,对照组患者Cor、NE、ACT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Ⅰ、A-Ⅱ则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丙泊酚用量低于对照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人流术中,靶控静脉输注丙泊酚联合地佐辛麻醉效果优于单用丙泊酚,且血液循环系统的抑制及应激反应均减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Io C)监测在妇科腹腔镜靶控输注麻醉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靶控输注麻醉下的妇科腹腔镜手术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经验判定麻醉深度,观察组采用Io C监测判定麻醉深度。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3 min(T1)、插管时(T2)、插管后2 min(T3)、拔管时(T4)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以及Io C值,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使用量、苏醒各项指标以及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T1、T2、T3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T0时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合作评分2分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以及出恢复室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妇科腹腔镜靶控输注麻醉中采用Io C监测能准确指导麻醉深度的判断,并可有效减少术中丙泊酚的药量,缩短苏醒时间,降低麻醉恢复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对患者血流变学、内皮素-1(ET-1)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例。麻醉诱导前15min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5μg/kg)+麻醉诱导时布托啡诺注射液(0.02mg/kg),对照组麻给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5μg/kg)+麻醉诱导时与布托啡诺注射液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30min(T2)、术后2h(T3)的ET-1、Ang-Ⅱ、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观察组T1、T2、T3时刻血浆粘度、全血比粘度低于T0时刻,T1时刻纤维蛋白原高于T0、T2、T3时刻(均P<0.05);T1、T2、T3时刻观察组血浆粘度低于对照组,T1、T2时刻观察组全血比粘度低于对照组,T1时刻观察组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均P<0.05)。ET-1、Ang-II水平随着T0~T3时间的延长两组均呈升高趋势,T1、T2、T3时刻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观察组给予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比较两组应激反应、胃肠功能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麻醉诱导后(T2)、气管长后(T3)、建立气腹10 min(T4)、手术结束(T5)时,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律(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180~4.162,P<0.05);手术15 min、30 min,术后30 min,观察组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5.889~9.861,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初次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7.519~8.752,P<0.05);恶心、呕吐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vs.35.42%,20.83%vs.4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6.750,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有助于缓解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减轻胃肠道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效果及对患者酸碱度、血糖、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来本院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80例,依据其麻醉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研究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在不同时间点(麻醉前、麻醉后20 min、40 min、手术结束)患者酸碱度(p H值)、血糖和乳酸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用药剂量低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全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具有很好的麻醉效果,并且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布啡和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衢州市中医医院行全身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氟比洛芬酯2.0 mg/kg,并分别混合舒芬太尼2.0μg/kg、纳布啡2.0 mg/kg,背景剂量2.0 ml/h, PCA剂量1.0 ml,锁定时间15 min,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5.0μg舒芬太尼和5.0 mg纳布啡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后PCA总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次数,分别于入麻醉术后恢复室(PACU)(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及术后48 h(T4)对产妇进行Ramsay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补救镇痛率(10.00%)和PCA按压次数[(3.20±1.03)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4.00%,(6.27±1.42)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92,t=12.374,均P0.05)。T1、T2、T3及T4时刻,两组患者Ramsay评分比较[(2.87±0.79)分、(2.51±0.63)分、(2.33±0.52)分及(2.24±0.38)分,(2.91±0.69)分、(2.41±0.70)分、(2.20±0.52)分及(2.19±0.4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70、-0.751、0.107及-0.641,均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和呕吐发生率(14.00%、12.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2.00%、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4、4.000,均P0.05)。结论纳布啡2.0 mg/kg联合氟比洛芬酯2.0 mg/kg的麻醉方案是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PCA的最佳配伍,镇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喉罩全麻中麻醉诱导期静脉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将160例在本院行喉罩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参照组患者麻醉诱导期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观察组患者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Ce50、Ce95和丙泊酚用量均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1、T2和T3时的HR、MAP和SpO_(2)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肢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喉罩拔除时间及恢复室Steward分数≥4分时间均早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 喉罩全麻中麻醉诱导期静脉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能够减少手术患者丙泊酚使用剂量,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中持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对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异丙酚组(P组)采用单纯靶控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E1组和E2组于诱导前静脉输注艾司洛尔0.5 mg/kg,术中在靶控输注异丙酚同时分别以TCI泵持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50μg/(kg·min)和100μg/(kg·min),术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整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当BIS>55或BIS<40时,以0.2mg/L幅度增加或降低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插入气腹针即刻(T4)、气腹后1 min(T5)、30 min(T6)、术毕(T7)、气管拔管后即刻(T8)记录麻醉全程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及停止输注后TCI泵所显示的效应室浓度.结果三组一般情况、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与P组比较,E1组在T4~T8目时降低(P<0.05),E2组在T2~T8时降低(P<0.05);与E1组比较,E2组在T5~T7时降低(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中持续静脉输注艾司洛尔可降低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且随艾司洛尔用药量增加,异丙酚用药量相应减少,且不影响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3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作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458-3459
[目的]研究腹腔镜剔除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和优点。[方法]选取39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2组。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的差异,并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时不同大小、数目子宫肌瘤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的影响。[结果]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越多、越大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方面优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和比较靶控输注麻醉和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方法 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全身麻醉诱导相同.均为依托咪酯0.3mg,l(g、芬太尼2~3μ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氯琥珀胆碱2 mg/kg气管插管.术中麻醉维持,试验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起始浓度1μg/ml)和雷米芬太尼(4~6 ng/ml);对照组采用吸入异氟醚(1.5%~2.5%)和笑气(N2O和氧气各1L/min).术中通过调节异氟烷浓度及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维持平均动脉压、心率在基础值±20%范围内.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3.3%(10/30),对照组为63.3%(19/30),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可明显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的程度,并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前纳布啡用药对患者术后疼痛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8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于麻醉诱导前10 min观察组静脉推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0.2 mg/kg,对照组推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不同麻醉时刻生命体征指标、血清HMGB1表达和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变化,评估不良反应。结果:麻醉诱导前30 min(T1)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清HMGB1表达、IL-6、TNF-α水平均无差异(P>0.05);与T1时相比,两组术后2 h(T2)、6 h(T3)、12 h(T4)时MAP、HR及血清HMGB1表达、IL-6、TNF-α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2(4.00±0.78分)、T3(3.27±0.52分)、T4(2.11±0.43分)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57±0.85分、3.75±0.64分、2.11±0.43分),术后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对直肠癌术后医院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名,对照组以依托咪酯麻醉进行直肠癌根治术,试验组以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条件下进行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情况,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拔管时间、应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0名患者,呼吸系统感染21例,占35.00%,泌尿系统感染18例,占30.00%;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gA、IgM比较无明显差异,而患者手术后IgG水平及CD_3~+、CD_4~+、CD_8~+T细胞分数低于手术前(P<0.05);试验组术后1d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CD_3~+、CD_4~+、CD_8~+T细胞分数在术后1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IL-6、TNF-α、CRP水平较术前均升高(P<0.05);但在术后即刻、术后1d、术后3d,试验组患者IL-6、TNF-α、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直肠癌根治术时,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可减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可减轻麻醉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缓解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脊柱后路手术中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82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研究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至结束手术前15 min,对照组则输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的术后VA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术后2 h、 4 h、 8 h、 12 h、 24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术后PCIA首次按压时间、 PCI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脊柱后路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有效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降低术后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应用于静脉麻醉维持的可行性和所需的靶控浓度。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90例,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诱导气管插管,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0ng/ml,同时Ⅰ组输注依托咪酯效应室浓度为0.5μg/ml,Ⅱ组输注依托咪酯效应室浓度为0.6μg/ml,Ⅲ组输注依托咪酯效应室浓度为0.7μg/ml。记录各组患者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结果Ⅰ组术中BIS值为60.2±1.8,Ⅱ组为46.5±1.2,Ⅲ组为40.5±1.1,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1时MAP和HR均有下降,与入室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插管后1min时MAP和HR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手术开始时MAP、HR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躁动发生率高于Ⅱ组、Ⅲ组[10.0%(3/30)比3.3%(1/30),3.3%(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用于全身麻醉维持时效应室浓度设定为0.6μg/ml能获得较满意的镇静状态,是临床麻醉所需的靶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