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为探讨H2O2造影下直肠腔内超声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将11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术前于H2O2造影下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照组患者术前行普通盲肠腔内超声检查.观察两组主瘘管、支瘘管及内口的显影情况,将其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主瘘管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2.7%(51/55)和90.9%(50/55),P〉0.05;支瘘管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4%(35/41)和63.2%(24/38)。P〈0.05;内口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0.4%(47/52)和55.1%(27/49),P〈0.05。结果表明,H2O2造影下直肠腔内超声呵清晰地对肛瘘主瘘管、吏瘘管、内口显影,在肛瘘的术前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过氧化氢增强瘘道造影下动态3D直肠腔内超声诊断复杂性肛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前常规行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观察组采用过氧化氢增强瘘道造影下动态3D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观察2组内口、主管、支管的位置及数量和与括约肌的关系,并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中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70例经手术证实为子宫疤痕妊娠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70例入院产检的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子宫及其双附件区域,之后再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并行三维超声检查,观察其子宫形态和回声类型、妊娠物大小及疤痕厚度等;测量两组血流指数。结果观察组子宫下段隆起率74.29%,明显高于对照组0.00%,χ~2=82.72,P=0.00;观察组疤痕肌层内存在妊娠物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0.0%,χ~2=140.00,P=0.00;两组患者滋养层血流位置、妊娠物位置及宫腔积液情况比较,P0.05。观察组切口肌层厚度、孕囊与切口距离分别为(3.02±0.68)mm、(0.58±0.33)mm明显短于对照组(7.52±0.75)mm、(22.47±4.08)mm,t=(37.18,44.74),P=(0.00,0.00)。观察组血流指数为(0.53±0.07)明显低于对照组(0.71±0.14),t=9.62,P=0.00。与手术诊断相比,采用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8.57%(69/70)。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同时疤痕妊娠患者临床超声声像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可有助于临床医生正确鉴别,为临床采取合理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磁共振体线圈成像技术检查复杂性肛瘘,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2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相控阵列线圈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术前指诊检查和MRI检查结果。结果在22例术前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中,经MRI检查显示:18例为复杂性肛瘘,3例(2例为黏液腺癌,1例为恶性黑色素瘤)表现为肛瘘伴局部占位性病变,1例为骶前囊肿。18例复杂性肛瘘中,经括约肌肛瘘3例,括约肌上肛瘘11例,括约肌外肛瘘4例。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术前指诊检查结果与MRI检查结果相比较:内口定位准确率为33.3%比72.2%(P=0.019),支管和脓腔定位准确率为16.7%比88.9%(P=0.000),MRI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术前指诊检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管道定位准确率为83.3%比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结论体线圈MRI能准确定位复杂性肛瘘的内口、主管道、支管和脓腔,能较为准确地显示复杂性肛瘘与肛管直肠括约肌复合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应用MRI检查可以排除其他潜在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MRI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诊断ParksⅢ型复杂性肛瘘的价值,并分析两者指导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就诊并手术的40例ParksⅢ型复杂性肛瘘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术前检查方式分为MRI组与直肠腔内超声组,每组各20例。分析两组内口、主管、支管/脓腔、脓肿在术前及术中的检出情况,两组基于各自术前诊断结果予以相同术式治疗,术后随访4个月并记录两组复发率。结果直肠腔内超声组术前检出内口、主管、支管/脓腔数量分别为28个、30个、34个,术中检出分别为32个、32个、31个。MRI组术前检出内口、主管、支管/脓腔数量分别为30个、35个、30个,术中检出分别为36个、36个、33个。超声检查组有1例在术中探查可见脓肿,但术前未检出;MRI组无脓肿漏诊。直肠腔内超声组术后4个月复发率为30.00%(6/20),MRI组为5.00%(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结论术前直肠腔内超声与MRI诊断ParksⅢ型复杂性肛瘘的价值有限,直肠腔内超声组与MRI组术后4个月后复发率相当,这可能与研究样本量较小及检查者操作熟练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直肠腔内超声(endoanal ultrasound,EAUS)与磁共振成像(MRI)对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病人术前进行EAUS和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分析两种检查的准确率,比较它们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28例复杂性肛瘘中,EAUS和MRI检查显示内口数量分别为22个、27个,瘘管数量分别为37条、43条。手术病检结果示28例均为复杂性肛瘘,内口共计28个,瘘管44条。MRI检出复杂性肛瘘的内口显示率为96.4%(27/28),瘘管显示率为97.7%(43/44),均高于EAUS检出的内口显示率(78.6%,22/28)和瘘管显示率(84.1%,37/44),二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83、33.23,均P0.05)。结论 EAUS和MRI在复杂性肛瘘的术前诊断上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在内口的位置及数量、瘘管的分布及走行上,MRI的准确率更高。在有条件的医院,建议优先选用MRI作为复杂性肛瘘的术前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采用正畸-修复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68例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其中采用修复治疗者为对照组34例,采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者为观察组34例。统计两组患者牙齿咬合关系、前牙覆合覆盖及牙齿排列情况,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对治疗后的满意度;检测两组患者软垢指数与附着丧失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牙齿咬合关系良好率、前牙覆合覆盖良好率及牙齿排列整齐率分别为82.35%(28/34)、88.24%(30/34)、94.12%(32/34),明显高于对照组58.82%(20/34)、67.65%(23/34)、73.53%(25/34),χ~2=(4.53,4.19,5.31),P=(0.03,0.04,0.0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32/34),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24/34),χ~2=6.50,P=0.0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8.24%(30/34),明显高于对照组52.94%(18/34),χ~2=10.20,P=0.00。观察组患者软垢指数、牙附着丧失指数分别为(0.14±0.07)、(5.06±1.38),明显低于对照组(0.63±0.18)、(6.52±1.58),t=(14.79,4.05),P=(0.00,0.00)。结论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采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且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牙齿畸形,获得患者好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一期与分期外切松挂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合并脓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5年10月间88例复杂性肛瘘合并脓肿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研究,比较分析治疗组(53例,采用"一期瘘管外切+松挂")和对照组(35例,采用"一期脓肿切开+二期肛瘘处理")患者的临床特征、瘘型、术前及术后肛门功能状况(Wexner评分评估)、住院时间、治愈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 结果88例中最常见的肛瘘类型为肛管括约肌间瘘。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愈率分别为92.5%和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862);治疗组术前及术后肛门失禁平均积分为1.8±1.3和1.9±1.3,对照组为1.7±1.5和2.0±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2、0.364,均P>0.05);肛门失禁Wexner评分均在0~5分范围;尿潴留、轻微出血和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3,P=0.998)。术后随访0.5~4年,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 vs 8.6%,χ2=0.030,P=0.862)。治疗组的住院时间及创面痊愈时间分别为(5.9±0.3)d和(6.2±1.5)d,而对照组分别为(20.3±1.3)d和(25.2±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51、16.523,均P<0.01),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结论一期"瘘管外切+松挂"手术与传统分期手术相比,具有痛苦小、疗程短、肛门功能保护好等优点,可成为治疗复杂性肛瘘合并脓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成像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相控阵列线圈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术前指诊和MRI的诊断结果.结果 有25例患者诊断为复杂性肛瘘,1例为骶前囊肿合并与直肠相通的瘘道,2例肛瘘伴癌变.25例肛瘘Parks分类显示:经括约肌肛瘘3例,括约肌间肛瘘10例,括约肌外肛瘘5例,括约肌上肛瘘7例;MRI与术前指诊检查结果比较,内口检出符合率为84%比48%:原发主管、支管或脓腔检出准确率为100%比76%、94.7%比57.9%;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MRI相控阵列线圈能准确定位复杂性肛瘘的内口、瘘管的走向及其与肛管直肠括约肌复合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对排除肛瘘伴其他肛管直肠周围病变具有确切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直肠与经会阴途径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319例,其中经直肠162例(经直肠组),经会阴157例(经会阴组),比较2种穿刺活检方法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直肠与经会阴途径穿刺阳性率分别为31.5%(51/162)、35.7%(56/1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5,P=0.382)。2组穿刺后血尿、尿潴留、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肠组血便发生率14.2%(23/162),明显高于经会阴组1.9%(3/157)(χ^2=16.078,P=0.000);发热发生率9.9%(16/162),明显高于经会阴组2.5%(4/157)(χ^2=7.287,P=0.007);疼痛发生率3.7%(6/162),明显低于经会阴组10.2%(16/157)(χ^2=5.226,P=0.022)。结论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与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均为检测前列腺癌的有效途径,2种穿刺方法的阳性率相近,经会阴途径血便、发热发生率明显低于经直肠途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经直肠途径,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理的穿刺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3D-EAUS)检查在肛瘘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第二炮兵总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连续收治的诊断明确、拟行手术的100例肛瘘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号的方法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超声组术前采用3D-EAUS检查,对照组术前常规检查、采用指诊或探针探查,比较两组肛瘘内口定位、肛瘘分型及是否存在分支瘘管的准确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的内口定位准确率较高,超声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6.0%(48/50)和82.0%(41/50)(P=0.02)。超声组与对照组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分别为96.7%(29/30)比74.1%(20/27)(P=0.021);对肛瘘分型的诊断分别为96.0%(48/50)比78%(39/50)(P=0.01);对是否存在分支瘘管的诊断分别为94.0%(47/50)比84.0%(42/50)(P=0.025)。但对于简单性肛瘘,两组内口定位准确率相当[95.0%(19/20)比91.3%(21/23), P=1.000]。结论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在内口定位、瘘管分型及分支瘘管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对复杂性肛瘘患者,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Li T  Ding K  Wang JX  Lü YF  Zhao ZL  Bei SS  Yu HL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6):1210-1213
目的 探讨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定位肛瘘内口、显示瘘管走行的价值.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应用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肛瘘患者127例,在三维立体模块中根据声像图特征进行内口定位、瘘管走行追踪.结果 定位内口116例,准确率91.3%(116/127),其中112例患者内口开口于齿线处,4例发现内口于直肠壶腹;127例患者定位主管,准确率100%(127/127),其中经括约肌瘘75例,括约肌间瘘47例,括约肌上瘘2例,括约肌外瘘3例;定位支管37例,准确率100%(37/37).结论 应用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肛瘘,能够准确定位内口、显示瘘管走行,能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必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超声碎石术中应用逆向顺流冲洗拦截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优越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7年2月72例输尿管结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逆向顺流冲洗拦截法超声碎石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碎石术,对2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0.1±3.5)min vs.(59.9±4.5)min,t=-10.314,P=0.000];一次性碎石清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7%(33/36)vs.58.3%(21/36),χ~2=10.667,P=0.001];拔管后2周微结石(≤3 mm)排清率优于对照组[97.2%(35/36)vs.75.0%(27/36),χ~2=7.432,P=0.006];术后发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3%(3/36)vs.33.3%(12/36),χ~2=6.821,P=0.009]。结论在输尿管镜超声碎石术中采用逆向顺流冲洗拦截法能够提高碎石清石率,安全可行,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 6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内镜下套扎术止血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硬化术治疗。记录两组止血成功人数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两组患者静脉曲张消失状况。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复发人数。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97.06%(33/34)与对照组94.12%(32/34)比较,χ2=0.35,P=0.5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8.82%(3/34)明显低于对照组20.59%(7/34),χ2=1.88,P=0.17;观察组术后静脉曲张消失总有效率为97.06%(33/34)与对照组88.24%(30/34)比较,χ2=3.09,P=0.21。术后随访6个月显示观察组静脉曲张复发率为2.94%(1/34)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6/34),χ2=3.98,P=0.04。结论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术与单纯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近期疗效相当,但前者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率少,具有长期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肛门直肠压力监测对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8例肛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肛瘘位置分为低位肛瘘组52例、高位肛瘘组56例,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参与者均进行肛门直肠压力监测,比较其各项测压指标。结果 108例患者术前肛门功能均正常,术后12例出现肛门失禁,发生率11.11%;其中低位肛瘘组肛门失禁率7.69%,高位肛瘘组发生率14.29%,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低位肛瘘、高位肛瘘患者术前及术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直肠静息压测定结果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位肛瘘组术前肛管收缩压与低位肛瘘术前结果差异不显著,此外高位肛瘘术前及术后三项指标测定结果均明显低于低位肛瘘组(P0.05)。结论肛门直肠压力监测对肛瘘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诊断可提供客观依据,在肛瘘患者手术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复杂性肛瘘患者实施肛瘘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82例复杂性肛痿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患者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瘘道切开旷置垫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肛瘘切除皮瓣转移术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情况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5.12%与对照组78.05%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创面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在渗液评分及疼痛程度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2.68%与对照组68.29%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2.44%与对照组19.51%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复杂性肛瘘患者实施肛瘘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使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使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且疗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成像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相控阵列线圈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术前指诊和MRI的诊断结果。结果有25例患者诊断为复杂性肛瘘,1例为骶前囊肿合并与直肠相通的瘘道,2例肛瘘伴癌变。25例肛瘘Parks分类显示:经括约肌肛瘘3例,括约肌间肛瘘10例,括约肌外肛瘘5例,括约肌上肛瘘7例;MRI与术前指诊检查结果比较,内口检出符合率为84%比48%;原发主管、支管或脓腔检出准确率为100%比76%、94.7%比57.9%;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MRI相控阵列线圈能准确定位复杂性肛瘘的内口、瘘管的走向及其与肛管直肠括约肌复合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对排除肛瘘伴其他肛管直肠周围病变具有确切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张力吻合及适度直肠黏膜修剪减少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后直肠黏膜脱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尿道瘘的资料。2018年1月~2020年6月66例采用传统方法(传统组)。为减少直肠黏膜脱垂的发生,2020年7月以后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减少腹腔镜下直肠远端的游离,行肛门直肠吻合前对直肠远端进行对称性修剪,使肛门直肠吻合口处于微张力状态,双侧黏膜组织对称,至2021年6月完成40例(改进组)。2组手术年龄、骶骨发育指数、骶骨发育不良、膀胱输尿管返流及脊髓栓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术后1年内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106例术后1年内发生直肠黏膜脱垂25例(23.6%)。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改进组较低[10.0%(4/40)vs.31.8%(21/66),χ^(2)=6.578,P=0.010]。按不同肛门闭锁类型分别统计,肛门闭锁伴直肠尿道球部瘘及直肠尿道前列腺部瘘改进组较传统组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下降[3.7%(1/27)vs.35.3%(12/34),12.5%(1/8)vs.24.0%(6/25)],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2);直肠膀胱颈部瘘2组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2/5)vs.42.9%(3/7),P=1.000]。直肠黏膜脱垂的严重程度,改进组无脱垂36例,轻度脱垂2例,重度脱垂2例,传统组无脱垂45例,轻度脱垂16例,重度脱垂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7,P=0.015)。结论减少直肠远端的游离,对直肠远端黏膜适度修剪,肛门直肠微张力吻合,可降低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后直肠黏膜脱垂的总体发生率,尤其是肛门闭锁伴直肠尿道球部或前列腺部瘘的患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在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诊断时,应用经直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60例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单双号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采用常规肛周超声(对照组)、经直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组)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在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诊断时,应用经直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较好,即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高位结扎隐股静脉交接处(SFJ)与腔内激光消融术(EVLA)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68例单侧大隐静脉曲张病人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高位结扎SFJ+超声引导泡沫硬化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SFJ+EVLA治疗。分别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评价两组患者静脉曲张症状状况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2个月生活质量状况。记录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大隐静脉闭塞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时静脉曲张症状评分、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0.05,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时大隐静脉完全闭塞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χ~2=5.100,P=0.024;观察组术后12个月时大隐静脉完全闭塞率为100.0%与对照组97.06%比较,χ~2=1.015,P=0.31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29.41%与对照组35.29%,χ~2=0.269,P=0.604。结论高位结扎SFJ+EVLA用于临床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