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科医护一体化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控体系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骨科患者临床病历资料,纳入受伤至入院时间≤24 h、于骨科行手术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年龄≥ 18岁的患者;排除入院前已患有VTE、正在使用抗凝药物、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以及有VTE药物和物理防治禁忌的患者。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实施VTE防控体系后收治的21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实施VTE防控体系前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获得3个月以上的随访,对两组患者VTE防治的依从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与VTE相关的医疗纠纷发生率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组VTE防治的依从性为93.0%,对照组为5.0%(χ2=304.680,P<0.05)。研究组DVT、PTE发生率、死亡率分别为2.8%、0、0,对照组DVT、PTE发生率、死亡率分别为16.1%、3.3%、2.8%(χ2=21.526、5.219、4.030,P<0.05)。研究组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6,P>0.05)。研究组VTE相关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0,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14.0±3.0)d少于对照组的(15.7±3.4)d(t=2.622,P<0.05)。 结论骨科医护一体VTE防控体系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患者VTE防治的依从性,降低VTE、PTE发生率、死亡率及VTE相关的医疗纠纷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不增加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而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后治疗的依从性、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χ2= 4.361、P = 0.033),观察组患者按时服药、合理饮食、科学作息、情绪乐观、定期复诊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 = 2.459、P = 0.024),观察组患者的综合性健康、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性功能和机体疼痛等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χ2= 4.952、P = 0.026)。 结论个体化延续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在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Roy适应模式护理干预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自我感受负担(SPB)及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处于治疗缓解期、行allo-HSCT的100例受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入层流仓后,对照组受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以Roy适应模式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受者进、出层流仓时填写SPB量表。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者年龄、SPB量表评分和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每组受者进、出层流仓时SPB量表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受者性别、原发病诊断、供受者配型、供受者血缘关系、医疗保险类型和SPB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进入层流仓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受者SPB量表评分分别为(31±5)分和(3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P>0.05)。出仓时,观察组受者SPB量表评分为(25±6)分,低于对照组(3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P<0.05)。观察组受者出仓时SPB量表评分低于进仓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P<0.05);对照组受者进、出层流仓时SPB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P>0.05)。进仓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者SPB发生率分别为92%(46/50)、96%(4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P>0.05)。出仓时,观察组受者SPB发生率为74%(37/50),低于对照组94%(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P<0.05)。观察组受者出仓时SPB发生率低于进仓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0.05);对照组受者进、出层流仓时SPB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05)。观察组受者中性粒细胞植活平均时间[(12.2±2.6) d]显著低于对照组[(17.1±2.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P<0.05)。 结论应用Roy适应模式护理干预可改善allo-HSCT受者SPB严重程度,提高适应性,缩短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综合护理,探讨老年人髋关节周围骨折的护理对策和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术室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2例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1人)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1人)进行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睡眠护理、辅助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等),应用Student’s t-test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观满意度、住院时间、患者的活动情况(Harris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主观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158,P>0.05);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482,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25,P<0.05)。 结论综合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及患者的活动情况,对促进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合护理干预模式改善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为骨科病房降低血栓发生率提供实践指导。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骨科大手术术后患者166例,其中试验组性别人数(男/女,35/48),对照组性别人数(男/女,36/47);试验组和对照组年龄均为(57±6)岁,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围手术期护理,试验组按照复合护理干预的思维和方法,制定针对性DVT预防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主要血液指标(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变化、DVT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DVT近端发生率(2.41%),远端发生率(4.82%)更低(χ2=26.231,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2%)评价较高(χ2=11.093,P<0.05)。同时,试验组术后24 hD-二聚体水平(6.4±0.5)较对照组低、血小板计数(142±26)较对照组高(t=2.061,t=11.582,P<0.05)。 结论复合护理干预用于骨科围手术期临床实境,可以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不增加出血风险,对于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合理防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联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5月间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导管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服利伐沙班治疗。利用SPSS22.0软件分析,血清炎症因子、凝血指标及治疗前后测量患肢周径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临床疗效比较、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χ2=5.36, P=0.02);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凝血指标D-D、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PT、APTT则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膝上20 cm处、膝下15 cm处周径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71, P=0.02);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伐沙班联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预后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老年患者骨折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老年骨科2020年1月20日至2月19日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65岁以上)作为观察组,以2019年1月31日至3月2日(农历与2020年相对应)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同一时间区域内收治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合并疾病、致伤因素、治疗方式、术前等待时间、住院天数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患者134例,观察组53例,男性19例,女性34例,男女构成比1∶1.79,平均年龄(81±8)岁;对照组81例,男性23例,女性58例,男女构成比1∶2.52,平均年龄(79±8)岁。观察组合并陈旧脑梗塞患者(30例,56.60%)高于对照组(29例,35.80%,χ2=5.625,P<0.05),跌倒患者(53例,100%)占比高于对照组(71例,87.65%,χ2=5.396,P<0.05)。致伤原因中,站立不稳(18例,33.96%)占比高于对照组(8例,11.27%,χ2=9.432,P<0.05),浴室滑倒(15例,28.30%)占比高于对照组(6例,8.45%,χ2=8.501,P<0.05)。围术期方面,术前等待时间[5(4,7.25)d]长于对照组[4(3,5)d,P<0.05],住院天数[12(9,15)d]长于对照组[10(6,13)d,P<0.05];并发肺部感染几率(36例,67.92%)高于对照组(16例,19.75%,χ2=31.306,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几率(31例,58.49%)高于对照组(24例,29.63%,χ2=11.028,P<0.05)。 结论本研究提示疫情期间我院收治的新发骨折患者较去年同期显著减少。合并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是预防骨折的重点人群,致伤原因以居家跌倒为主。由于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住院患者应重点预防围术期肺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清异常糖链糖蛋白(TAP)表达和细胞免疫功能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9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肺癌根治术加术后辅助化疗,n=28)和对照组(单纯化疗,n=21)。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AP表达和细胞免疫功能指标,采用卡氏(KPS)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AP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TAP表达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3个月,TAP表达阳性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TAP表达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CD4/CD8比值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3个月,CD4/CD8比值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CD4/CD8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PS评分显示,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有效率为57.1%,对照组为38.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 结论血清TAP和细胞免疫功能可作为评估肺癌预后疗效、复发的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个体化护理联合三黄膏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67人,个体化护理联合三黄膏者(n=18)为联合组;个体化护理而未使用三黄膏者(n=16)未个体组;常规护理并使用三黄膏者(n=20)为三黄组;常规护理未使用三黄膏者(n=13)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与出院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心理健康评分、疼痛缓解和住院时间、患者出院时满意度,出院后6个月内每月定期电话随访。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者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者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4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及出院时的VAS评分,入院时的心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三黄组的疼痛缓解时间明显小于个体组和对照组(F=31.507,P<0.05),但三黄组住院时间更长。联合组和个体组出院时心理评分低于其他两组(F=4.817,P<0.05)。联合组和个体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F=23.978,P<0.05)。出院后6个月内痛风性关节炎复发率:联合组16.7%(3/18),个体组18.8%(3/16),显著低于三黄组50%(10/10),对照组53.8%(7/13)(χ2=8.589,P<0.05),住院期间出现8例皮肤过敏,联合组1例,三黄组7例。 结论个体化护理联合三黄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一定临床效果,个体化护理是避免痛风关节炎复发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关正骨学术流派系列正时中医与推拿疗法在96例中度膝骨关节炎中的远期临床疗效评价。 方法选取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92例中度膝骨关节炎患者,纳入符合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严重心脏,脑血管,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患有原发疾病并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先天性畸形,严重创伤等患者,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96例)和观察组(9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西关正骨流派中医及推拿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评分比较,采用两因素两水平析因设计方差分析。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χ2=7.304,P<0.01)。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064,P<0.01)。两组治疗6周后,观察组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7、3.587、3.789、3.658,P<0.05),且随访1年的数据也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值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6、4.536、4.955、4.789,P<0.05)。 结论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西关正骨学术流派正时中医与推拿疗法采用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在疾病的早期阶段使用该疗法是有效的,并且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疼痛,控制疾病的延迟,并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对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 方法选取骨科2014年5月至11月收治的15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选取骨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5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住院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患者满意度、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对医院感染各检查项目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评价总得分。 结果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5.33%,试验组患者感染率为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6.208、P = 0.024);患者满意度调查发现,对照组有19例不满意,33例满意,98例非常满意,满意度为87.33%,而试验组中6例不满意,27例满意,117例非常满意,满意度为96.00%,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6.454、P = 0.011);对照组患者病房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为80.67%,试验组患者病房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为9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6.215、P = 0.021);试验组医院感染评价总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6.194、P = 0.027)。 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是控制骨科患者医院感染率的有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四肢骨折手术后感染者中的整体护理效果。 方法以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3例四肢骨折手术后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奇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指导下的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及焦虑抑郁情绪水平。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出院时焦虑及抑郁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 2.443、P = 0.017,t = 3.118、P = 0.002,t = 4.223、P = 0.000),而出院时护理工作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6.553、P = 0.038,χ2= 7.695、P = 0.021),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678、P = 0.410)。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和整体护理模式的结合能够更好的为四肢骨折术后感染者提供护理支持,减轻患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住院早期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进行综合性的管理与干预的效果。 方法收集入住本院的40例USN患者,随机分为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的常规管理联合雾化吸入;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由单侧空间忽略小组进行综合管理干预联合雾化吸入。 结果单侧空间忽略综合管理小组经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CBIT和MBI均存有一定的优势(CBIT:17.41±18.17 vs. 31.75±16.33,t = 2.625、P = 0.01;MBI:85.38±14.25 vs. 71.49±11.12,t = 3.437、P = 0.002)。观察组患者(综合管理干预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仅为6.67%,较对照组33.3%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9.62、P = 0.01),且管理满意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 6.36、P = 0.001),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70.00%和2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和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7.16、P = 0.012,χ2= 6.02,P = 0.01)。 结论住院早期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实施综合管理干预,可有效地减轻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的程度及长期卧床导致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有利于大大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膝关节内骨折的短期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骨三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内骨折患者。共纳入120例,其中行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术者纳入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者纳入对照组,每组60例。随访至骨折完全愈合。采用t检验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即刻血清炎症指标、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通过ROM计算优良率,行卡方检验。 结果优良率观察组为98.3%,对照组为85.0%(χ2=6.982,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都短于对照组(t=12.619、23.351,均为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11.249,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ROM、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F-36评分t=25.10,ROM t=25.25, HSS评分t=12.25,均为P<0.05)。两组的术前CRP、IL-6、TNF-α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6、1.100、0.702,均为P>0.05);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4.389、3.828、7.902,均为P <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t=11.345,P <0.05)。 结论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膝关节内骨折效果肯定,且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临床中可以选择性使用,但需严格把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结肠腺癌中微小RNA(microRNA,miR)-134-5p的表达,分析其与细胞增殖的关联性,探讨其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收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结肠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69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肿瘤组织作为观察组,选取距肿瘤的边缘>5 cm的正常结肠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二组中miR-134-5p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观察组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miR-134-5p在观察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1.15±0.38比1.55±0.42,t=6.67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34-5p的表达在不同肿物最大径(1.01±0.26比1.35±0.25,χ2=3.110,P<0.05)、有无脉管累犯(0.85±0.25比1.32±0.27,χ2=4.990,P<0.05)、不同浸润深度(1.02±0.30比1.35±0.31,χ2=3.040,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0.95±0.22比1.28±0.40,χ2=3.540,P<0.05)和不同TNM分期(0.98±0.29比1.36±0.28,χ2=3.980,P<0.05)的分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miR-134-5p与PCNA呈负相关(r=-0.560,P<0.05)。随访中肝转移者miR-134-5p的表达低于无肝转移者(0.78±0.11比1.44±0.32,t=6.950,P<0.05),随访显示miR-134-5p的表达与生存时间相关(χ2=4.33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R-134-5p在结肠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对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有重要作用,miR-134-5p异常表达时可能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miR-134-5p的表达可能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综合全面护理对手足口病患儿溃疡愈合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 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小儿手足口病且伴有口腔溃疡的患儿1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皮肤护理、饮食、口腔黏膜等方面进行综合全面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口腔溃疡的治疗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率。 结果观察组患儿病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2.264、P = 0.002)。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口腔溃疡均愈合,其中观察组患儿口腔溃疡疼痛缓解时间和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4.585、P = 0.000,χ2= 3.723、P = 0.000)。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的85.56%(χ2= 8.800、P = 0.003)。 结论综合全面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可缩短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溃疡的痛疼缓解时间及其愈合时间,缩短整个病程,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