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本院艾滋病(AIDS)合并血流感染(BSI)病人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特点。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确诊为AIDS合并血流感染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征、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情况,并比较医院与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2例病人中男性30例,通过性接触途径感染28例,29例病人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50个/μL,丙型肝炎病毒或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者17例。共分离病原菌45株,真菌感染29株,其中马尔尼菲篮状菌14株;细菌感染16株,革兰阳性菌11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株;革兰阴性菌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株。12例病人为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CD4细胞50个/μL病人,医院获得性BSI病人6个月存活率2/12,社区获得性BSI病人10/30。结论本院AIDS合并血流感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比例高,大多数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CD4细胞50个/μL的病人院内获得性BSI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在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接诊的394例艾滋病病人,将其中213例未合并深部真菌感染者设为单纯艾滋病组, 181例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者设为合并真菌感染组;另收集90例健康者设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人细胞亚群水平及与艾滋病病毒(HIV)病毒载量[HIV核糖核酸(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真菌感染组病人病毒复制活跃,白细胞、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单纯艾滋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合并真菌感染组病人NK细胞、NK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比例、CD56brightNK细胞、CD56~(dim)NK细胞、CD56~(dim)NK细胞占NK细胞比例及CD56~-CD16~+ NK细胞均显著低于单纯艾滋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病人(P0.05),而CD56brightNK细胞占NK细胞比例、CD56~-CD16~+ NK细胞占NK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单纯艾滋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病人(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得知, NK细胞和HIV 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 CD56brightNK细胞、CD56~(dim)NK细胞及CD56~-CD16~+NK细胞和HIV RNA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自然杀伤细胞功能损失,临床可通过检测其表达进行早期诊断和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胃黏膜中CD4~+T淋巴细胞群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探讨HI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患者的胃黏膜病理改变.方法 选取HIV感染者36例,根据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临床症状,将研究对象分为HIV感染无症状者和AIDS患者两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T淋巴细胞在胃黏膜中的表达,以直线回归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随着疾病的进展,HIV感染者胃黏膜腺体萎缩和间质增生逐渐加重,而黏膜中浸润炎性细胞及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并普遍存在淋巴细胞噬黏膜腺体现象.HIV感染者血清病毒载量与胃黏膜内CD4~+T淋巴细胞呈负线性相关(r=-0.336,P=0.01),全血CD4~+T淋巴细胞与胃黏膜中CD4~+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0.5762,P<0.01).结论 HIV感染后,患者胃黏膜组织出现多种病理改变,并随着病程阶段的进展而加重,胃黏膜中CD4~+T淋巴细胞群与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即是这种改变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或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的抗结核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应用早期分泌性抗原靶蛋白(ESAT)-6和培养滤出蛋白(CFP)-10诱导的结核酶联免疫斑点法对云南地区100例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淋巴细胞检测,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水平.采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非参数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无活动性结核感染证据的HIV感染者中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感染率高达67.6%.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532×106/L)和CD3+CD8+T淋巴细胞(473×106/L)绝对计数与单纯HIV感染者(406×106/L和504 × 106/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189 × 106/L,CD3+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293×106/L,均显著低于单纯HIV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组和HIV组(U=168.0,U=163.0;U=147.0,U=374.0;均P<0.01).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ESAT-6和CFP-10抗原特异性斑点形成细胞数(31/106细胞和82/106细胞)显著低于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92/106细胞和109/106细胞.U=507.0,U=529.5,均P<0.01).结论 我国无活动性结核临床证据的HIV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结核潜伏感染率,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总体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及特异性抗结核免疫应答功能均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未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HIV/AIDS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的阳性率。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感染科2012年1—9月住院的77例未接受HAART的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比较隐球菌抗原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77例(男53例,女24例)中,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48例,阳性率为62.34%,阴性29例,阴性率为37.66%。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mm3的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为72.73%。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阴性患者(P=0.022)。结论未接受HAART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HIV/AIDS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高,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阴性患者(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有效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低CD4/CD8比值组与高CD4/CD8比值组患者相关免疫学特征。方法选择接受HAART≥96周、CD4~+T淋巴细胞≥500/μl、HIV载量低于检测值下限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患者)109例,从中选出CD4/CD8比值≥0.82的患者28例及CD4/CD8比值≤0.48的患者28例,对比分析2组T淋巴细胞上CD38、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CD27、CD28、CD45RA及CD31的表达,进而分析2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化与免疫老化状况。结果①低CD4/CD8比值组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基线CD4/CD8比值较高CD4/CD8比值组低(P0.05);②低CD4/CD8比值组HLA-DR~+CD8~+T淋巴细胞频率、处于中期分化阶段(CD27~-CD28~+)的CD4~+T淋巴细胞频率及处于晚期分化阶段(CD27~-CD28~-)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频率高于高CD4/CD8比值组(P均0.05),而处于早期分化阶段(CD27~+CD28~+)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频率低于高CD4/CD8比值组(P均0.05);③低CD4/CD8比值组纯真CD4~+和与CD8~+T淋巴细胞频率以及CD31~+纯真CD8~+T淋巴细胞的频率低于高CD4/CD8比值组(P均0.05)。结论①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低基线CD4/CD8比值HIV/AIDS患者有效HAART后CD4/CD8比值仍然相对较低,应及早起始HAART,预防CD4/CD8低比值持续的发生;②有效HAART后低CD4/CD8比值的HIV/AIDS患者表现出更为严重的免疫活化和免疫老化现象,针对这些免疫紊乱应给予除HAART外新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败血症患者的病原谱分布、治疗疗效以及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05年1月到2012年4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AIDS合并败血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病原谱、治疗疗效以及CD4细胞水平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63例培养阳性的AIDS合并败血症患者中,真菌感染者占44.44%(28/63),其中以马尔尼菲青霉菌(60.71%,17/28)和隐球菌(39.29%,11/28)为主;革兰阴性菌感染者占34.92%(22/63),其中以沙门菌为主(45.45%,10/22);革兰阳性菌感染者占14.29%(9/63),以葡萄球菌为主(66.67%,6/9);其他占6.35%。63例患者中53例好转(84.13%),8例死亡(12.70%),2例未愈(3.17%)。CD4细胞≥100个/μL真菌感染率为3.17%(2/63),100个/μL真菌感染率为41.27%(26/63);CD4细胞≥50个/μL沙门菌感染率为3.17%(2/63),50个/μL沙门菌感染率12.70%(8/63)。结论此组病例中,AIDS合并败血症主要致病菌为真菌和细菌,其中真菌以马尔尼菲青霉菌为主,细菌以沙门菌为主。CD4细胞越低,越易合并败血症感染,且病死率也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人群抗病毒治疗前血液相关检测结果特征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09—2016年间收治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HIV/HCV合并感染者和HC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的实验室检测资料,对收集的病人免疫细胞计数和血常规相关检测指标,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 19.0。结果共入组196例病人,其中HIV单一感染者75例,HIV/HCV合并感染者76例,HCV单一感染组45例。分析HIV单一感染组和HIV/HCV合并感染组之间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及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结果显示:HIV/HCV合并感染组的CD4细胞、CD8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较HIV单一感染组无显著差异(Z=-1.319,P=0.187;Z=-0.171,P=0.864;Z=-1.560,P=0.119);三组间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HIV/HCV合并感染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RBC差值、HGB差值与HIV单一感染组及HCV单一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V单一感染组与HCV单一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MCH外)。结论排除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后,合并HCV感染未显著影响HIV/AIDS病人外周血免疫细胞计数,但合并HCV感染的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前更易发生贫血,且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类型为主,提示HIV/HCV合并感染者的临床治疗需要更多关注贫血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国内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艾滋病 (AIDS)患者外周血CD38、HLA DR分子在CD+4 、CD+8T淋巴细胞上表达的变化 ,并探讨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5 1例正常对照、14例HIV感染者和 3 6例AIDS患者的外周血CD+4 、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CD38、HLA DR分子的表达 ,用分枝DNA(bDNA)法检测 11例HIV感染者和 18例AIDS患者的血浆病毒载量。结果 CD+4 HLA DR+细胞百分比显示 ,AIDS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及HIV组 ;CD+8HLA DR+T细胞百分比显示HIV组与AIDS组间无差异 ,而它们均显著高于正常组。CD+8、CD38+细胞百分比则是AIDS组 >HIV组 >正常组 ,CD+8CD38+、CD+8HLA DR+、CD+4 HLA DR+细胞百分比与病毒载量显著正相关。结论 在HIV感染过程中 ,HLA -DR+、CD38+在CD+4 、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均显著增加 ,反映T淋巴细胞异常激活 ;尤其是CD+8CD38+细胞百分比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升高 ,预示疾病进展程度。在评价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时 ,不仅要考虑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 ,还应考虑免疫细胞的激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不同感染阶段HIV感染者外周浅表淋巴结中CD4+T淋巴细胞、胶原蛋白、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7的检测,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胶原沉积的相关性分析,探讨HIV感染后胶原沉积对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HIV感染者43例,分为HIV感染无症状组和AIDS组,留取外周浅表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组织;另外选择非HIV感染者12名为健康对照组,同样留取其外周浅表淋巴结活检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研究对象淋巴结中CD4+T淋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和IL-7定量及分布情况。结果 1随着病程进展,HIV感染者外周浅表淋巴结中胶原沉积逐渐增加,AIDS组高于无症状组,无症状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HIV感染无症状组外周浅表淋巴结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组则显著减少(P0.01);3HIV感染者外周浅表淋巴结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胶原沉积量呈负相关(R2=0.724,P=0.000),与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2=0.702,P=0.000);43组IL-7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组部分患者淋巴结中IL-7呈局部聚集性分泌。结论 HIV感染后外周浅表淋巴结中胶原沉积逐渐增加导致结构破坏,可能是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IL-7有随病程进展而分泌增加的趋势,但仍不足以弥补淋巴结结构破坏对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病人合并感染马红球菌的实验室检测生物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17例AIDS合并马红球菌感染病人的呼吸道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全血样本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合实验室资料及相关病历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对2 860例AIDS病人做痰或肺泡灌洗液碱消化后培养,马红球菌培养阳性为17例,检出率为0.6%。呼吸道样本经过消化处理后能明显抑制杂菌生长(P0.05),并且合并马红球菌感染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较单纯HIV感染病人低(P0.05)。药敏实验中马红球菌对青霉素(17/17)、红霉素(1/17)和复方新诺明(2/17)都出现了不同程度耐药。结论云南地区艾滋病病人合并马红球菌感染率较其他机会性感染菌为低。且马红球菌比其他细菌更具有耐碱性,艾滋病病人合并感染时其T细胞免疫功能会进一步降低,该菌对于部分抗生素已经出现耐药性,及时有效的实验室监测对于指导临床诊断与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合并血流感染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血培养阳性的HIV/AIDS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普通病人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血培养阳性菌株1263株,其中79株分离自HIV/AIDS病人的血培养标本,1184株分离自普通病人的血培养标本。HIV/AIDS病人血培养病原菌主要以分枝杆菌最常见(22.8%),其次是马尔尼菲青霉菌(21.5%)和新型隐球菌(11.4%);普通病人血培养病原菌则以大肠埃希菌(23.1%)、肺炎克雷伯菌(13.3%)和屎肠球菌(6.6%)最常见。两组病人真菌感染的比例有显著差异(P0.001),且真菌的菌种分布明显不同。结论 HIV/AIDS病人易发生由分枝杆菌和马尼菲青霉菌等引起的血流感染,临床上应加强对HIV/AIDS病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监测,积极防治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IV/AIDS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水平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检测105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可溶性CD27(sCD27)水平,CD28+CD8+、CD28+CD4+、HLA-DRCD8+和CD38+CD8+比例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在正常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1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用流式细胞技术和ELISA方法检测和分析T细胞活化指标(CD2+CD8+、CD28+CD4+、CD38+CD8+、HLA-DRCD8+、sCD27)与疾病分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 HIV/AIDS的sCD27水平和HLA-DRCD8+和CD38+CD8+比例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5),sCD27在AIDS C3期患者中明显升高,与B3期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D28+CD4+、CD28+CD8+、HLA-DRCD8+和CD38+CD8+比例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超过200/ul的患者中显著升高(P<0.05).结论 T淋巴细胞活化水平与AIDS病情进展密切相关,HIV/AIDS的T淋巴细胞活化水平明显升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超过200/μl患者的T淋巴细胞活化水平高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00/μl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庆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外周血病毒载量(VL)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相关性。方法采用BD流式细胞仪和LightCycler PCR仪检测585例HIV/AIDS病人同期外周血CD4细胞及VL,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48例VL低于试剂盒检测下限,537例能被定量检测。VL与CD4细胞总体呈显著负相关(r=-0.57,P0.01),不同CD4细胞区间VL值有显著性差异(χ2=134.29,P0.01),在CD4细胞≤200区间VL与CD4细胞呈显著负相关(r=-0.34,P0.01),CD4细胞在201~400区间二者无相关(r=-0.16,P=0.09),CD4细胞400区间二者呈负相关(r=-0.28,P=0.04)。结论 HIV/AIDS病人CD4细胞与VL在CD4细胞不同区间相关性表现各异,同时检测CD4细胞及VL有助于掌控病人病情变化和调整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分析27例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的白细胞散点图、外周血涂片特点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寻找早期识别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alaromycosis marneffei,TSM)的指标.方法 收集通过外周血涂片诊断的27例AIDS合并TSM患者作为AIDS合并TSM组;同时选取单纯HIV感染...  相似文献   

16.
HIV/AIDS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与耐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状况、病原菌分类及耐药现状。方法:总结近年来收治的131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HIV/AIDS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48例,感染率为36.6%,其中以念珠菌为主,占61%,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为主,占62.7%。随着CD4^ T淋巴细胞的减少,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感染率逐渐增加。念珠菌对益康唑(ECO)、酮康唑(KET)、咪康唑(MIC)、制霉菌素(NYS)、氟康唑(FLU)、伊曲康唑(ITR)、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耐药率分别为69.4%、66.7%、58.3%、44.4%、43.8%、36.4%、14.3%、13.9%。结论:HIV/AIDS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率高,且多有药耐药性,特别是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已呈明显耐药,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水平对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感染自然进程的影响。方法比较初次就诊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前HCV/HIV合并感染(HCV/HIV组)、HCV单纯感染(HCV组)、HIV单纯感染(HIV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HCV RNA、HIV RN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甘胆酸(CG)、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年龄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HCV/HIV组CD4~+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HCV组和HIV组(P0.01);HIV RNA高于HIV组(P0.01);发病年龄低于HCV组(P0.01);HCV RNA、CⅣ、CG、PCⅢ、ALT高于HCV组(P0.05);HCV/HIV组CD4~+T淋巴细胞与CG和PCⅢ呈负相关(r=-0.504、r=-0.232,P0.05)。结论低水平的CD4~+T淋巴细胞加快和加重HCV/HIV合并感染的自然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在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R4~+CD4~+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DR5~+CD4~+T细胞、TRAIL~+CD4~+T细胞的比例,CD4细胞计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可溶性TRAIL(s TRAIL)浓度;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浆HIV、HCV核糖核酸载量。结果混合感染者DR5~+CD4~+T细胞比例高于HCV单纯感染者(P=0.03),与HIV单纯感染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未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单纯感染者的sTRAIL浓度高于接受HAART的HIV单纯感染者(P 0.01)。sTRAIL浓度与HIV病毒量呈正相关(r=0.631,P 0.01);DR5~+CD4~+T细胞比例与CD4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377,P 0.01)。结论在HIV感染状态下,CD4细胞可能对TRAIL诱导的凋亡更加敏感,而混合感染HCV后对CD4细胞凋亡的进一步影响或许并不涉及TRAIL及其受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与CD4 T淋巴细胞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HIV/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和CD4 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各对比组中淋巴细胞调亡百分率有统计学差异(F=898,P<0.01),表现为AIDS组>HIV感染组>对照组(q12=46,q13=58,q23=12,P均<0.01);CD4 T淋巴细胞水平亦呈现出统计学差异(F=13 270,P<0.01),表现为对照组>HIV感染组>AIDS组(q12=33,q13=203,q23=185,P均<0.01)。结论HIV/AIDS患者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甘肃省定西市艾滋病病人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免疫状况,为判断艾滋病病人病程、预测临床进展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单平台法,检测HIV/AIDS病人外周静脉血液CD4~+T淋巴细胞并分析结果。结果 2018年定西市共检测340例HIV/AIDS病人外周静脉血液标本,新发现病人CD4~+T淋巴细胞数最少29个/μl、最多676个/μl,≤200个/μl病人数最多、占35.09%,500个/μl病人数最少、占10.53%;既往病人CD4~+T淋巴细胞数最少12个/μl、最多1 375个/μl;接受治疗的病人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构成比从18.37%降至7.76%(χ~2=12.149),351~500个/μl的构成比从46.53%降至23.26%(χ~2=29.185),500个/μl的构成比从7.34%增至45.31%(χ~2=91.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接受治疗的病人首末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数≤200个/μl的构成比从2.63%增至15.79%(χ~2=3.934),201~350个/μl的构成比从7.90%增至28.95%(χ~2=5.604),500个/μl的构成比从50.00%降至18.42%(χ~2=8.4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西市部分HIV/AIDS病人发现较晚、免疫力较低,但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提示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应加大力度追踪随访CD4~+T淋巴细胞未检测或检测不及时的病人,动员其尽早检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