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选择航空总医院收诊且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98例肾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有17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7.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5 kg/m~2、术前血清蛋白水平30 g/L、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2 cm、术前尿路梗阻、手术时间≥2 h、输尿管内支架管留置时间≥7 d、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糖尿病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血清蛋白水平、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术前尿路梗阻、手术时间、输尿管内支架管留置时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尿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体质量指数高、术前血清蛋白水平低、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大、术前尿路梗阻、手术时间长、输尿管内支架管留置时间长、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糖尿病肾结石术后患者应重视预防术后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八医院2021年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79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51例和非感染组428例,统计感染病原学特征及感染部位分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479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发生51例,发生率为10.65%; 51例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59株,包括革兰阴性菌37株(62.71%)、革兰阳性菌17株(28.81%)和真菌5株(8.47%),感染组以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占比最高(56.86%);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尿路感染、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60 min、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尿管留置时间>7 d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2.737、3.111、2.540、2.754、2.735,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泌尿系统为主,病原菌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尿路结石患者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结石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昆山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术后随访1个月,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为未感染组(176例),观察组患者为感染组(24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上尿路结石患者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中年龄≥61岁、术前尿路感染、手术时间≥60 min、术后输尿管留置时间≥7 d患者占比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1岁、术前尿路感染、手术时间≥60 min、术后输尿管留置时间≥7 d及血清TGF-β1、MCP...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7,(6):767-769
目的观察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L2~L3水平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对患者免疫应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输尿管软镜碎石组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组,检测术前和术后的血WBC、血清IL-6、IL-10、CRP、IgG、IgA、IgM、CD4~+、CD8~+及CD4~+/CD8~+水平,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输尿管软镜碎石组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微创经皮肾镜碎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 d的WBC、IL-6、IL-10、CRP水平均高于术前,IgG、IgA、IgM、CD4~+、CD8~+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 d,两组的以上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 d,输尿管软镜碎石组的IL-6、IL-10、CRP水平显著低于微创经皮肾镜碎石组(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对患者机体免疫应激功能影响小,具有快速康复、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输尿管结石患者经输尿管软镜治疗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8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经输尿管软镜治疗后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86例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19.77%。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糖尿病、双J管留置时间≥7 d、结石直径≥2 cm、手术时间≥60 min、有肾积水为术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经输尿管软镜治疗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给予相应干预以减少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感染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分析的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8年4月医院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452例肾结石患者,根据术后感染及合并尿源性脓毒症情况,将407例未发生尿源性脓毒症患者设为对照组,45例发生尿源性脓毒症患者设为研究组,仔细阅览其病历资料,记录患者基本情况、术前检查结果、手术情况等,分析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45例患者感染类型主要包括消化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血液系统感染;经单因素与多项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结石直径>1.5 cm、手术时间>60 min、术前尿培养阳性、合并糖尿病可能是术后感染发生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因素。结论结石负荷大、手术时间长、术前尿培养阳性、合并糖尿病可能是导致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症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重视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对于合并上述风险者,应尽早给予干预,减少或避免尿源性脓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软性输尿管镜下激光碎石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同时评估术前尿培养物中病原体的分布和耐药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6月-2017年6月于本院接受软性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的500例肾结石患者,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尿培养,尿培养阳性的患者进一步鉴定病原菌的多重耐药性。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5例和非感染组4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500例结肾结石患者软性输尿管镜下激光碎石术后,45例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9.0%。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性别、年龄、BMI、结石位置、结石手术史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在糖尿病史、结石大小、术前尿培养结果、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尿培养阳性患者共69例,感染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多于革兰氏阳性菌。根据病原菌多重耐药分析结果,将术前尿培养阳性患者分为多重耐药组和非多重耐药组,两组病原菌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多重耐药组的耐药率显著更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尿培养阳性-多重耐药菌感染是软性输尿管镜下激光碎石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5)。结论术前尿培养阳性-多重耐药病原菌感染是软性输尿管镜下激光碎石术后感染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术前尿培养阳性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多于革兰氏阳性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基础疾病、结石部位、结石直径、病程、手术时间、双J管留置时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结石残留、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尿路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术后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对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随访期内结石复发率,采用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随访期末进行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三个维度评分。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14.78%; 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双J管留置时间、术后结石残留、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双J管留置时间、术后结石残留为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为保护因素。在随访期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均有4例出现结石复发,复发率分别为23.53%和4.08%,随访期末,感染组患者的三个维度SF-36评分均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与治疗和手术等多种因素相关,感染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应积极采取预防干预措施,减少术后感染、确保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2013-2017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28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宫颈癌术后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及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血清PCT、CRP和IL-6水平变化。结果 285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37例,发生率为12.9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年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手术时间≥3 h、尿管留置时间≥14 d、引流管放置时间≥7 d、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均多于未感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手术时间≥3 h、尿管留置时间≥14 d、引流管放置时间≥7 d、合并糖尿病和住院时间为影响宫颈癌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组血清PCT、CRP和IL-6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中,尿管留置时间≥14 d、引流管放置时间≥7 d、合并糖尿病和住院时间为其独立危险因素,且感染患者血清PCT、CRP和IL-6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的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68例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感染情况、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96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者126例,感染率为13.02%。术前有尿路感染、结石直径≥2cm、结石多发、感染性结石及合并糖尿病为影响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术后体温38.5℃的患者共有126例,共培养出病原菌119株,尿培养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为主,体温38.5℃与体温37.3~38.5℃的患者在病原菌分布并无差异;血培养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及阿米卡星较敏感,而革兰阳性菌则对呋喃妥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较敏感。结论术前有尿路感染、结石直径≥2cm、结石多发、感染性结石及合并糖尿病等因素会增加患者其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确诊后应根据病原菌培养结果选择相应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增生切除术的2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n=52)和未感染组(n=229)。比较两组术后1 d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影响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 d,感染组血清MCP1、FGF2、IL-6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60 min、留置尿管时间≥5 d及血清MCP1、FGF2、IL-6水平偏高为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CP1、FGF2、IL-6在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尿路感染患者中呈高表达,且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血清MCP1、FGF2、IL-6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应当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并控制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双J管留置时长对输尿管结石并发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123例输尿管结石并发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首先在输尿管硬镜下置入双J管,后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或经皮肾镜碎石术清除结石;根据双J管留置时长分为7d组(58例)与>7d组(65例),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及手术资料。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3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最多,占66.7%;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程、体温、血、尿白细胞(WBC)计数等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留置双J管当天的尿WBC计数、留置第7天的血、尿WBC计数及发热等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0d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Clavien-Dindo分级等手术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J管留置时长对输尿管结石并发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无显著影响,建议尽可能在留置7d后拔除,尽早进行结石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患者术后的感染特点及预防对策,为临床预防治疗术后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103例患者为感染组,随机按照1∶1比例选取术后未发生尿路感染患者103例为对照组,分析临床特点。结果感染组患者鹿角形结石与巨大孤立结石、术前合并尿路感染、术中灌注压力≥120mm Hg、结石最大直径≥2cm、手术时间≥60min所占构成比为29.13%与9.70%、41.75%、48.54%、33.98%、54.37%,对照组为11.65%与4.85%、14.56%、21.36%、20.39%、31.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尿液细菌培养阳性81例,阳性率为78.64%,检出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62.65%、34.94%、2.41%;两组均未出现因感染而死亡患者,感染组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合并尿路感染、鹿角形结石、术中灌注压力大、结石直径过大及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时更容易发生术后尿路感染,因此,积极控制尿路感染后再进行手术、降低术中灌注压力对于预防术后感染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J管留置时间对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61例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患者,均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根据术后双J管留置时间的不同分为短时间组(5~7 d,29例)和长时间组(8 d及以上,32例),比较两组的结石排出率以及术后肾积水、尿路狭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3 d、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的结石排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肾积水、尿路狭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J管留置时间对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无显著影响,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拔除双J管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进一步做好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为预防术后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上尿路感染患者30例.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找到结石并碎石,手术时间12~60 min,平均30 min;所有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镜下或肉眼血尿,3例碎石过程中有>0.5 cm残石上移入肾盂,无输尿管穿孔、撕脱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9 d体温恢复正常,7~12 d尿常规恢复正常.结论 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上尿路感染的疗效确切、可靠,选择好病例可以防止严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的微创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一期膀胱镜下逆行插管21例、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11例,2—6d后感染均得到控制,上述32例患者二期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或经皮。肾取石术(PCNL)治疗成功。其余8例在抗感染同时一期行URL成功。所有患者均无输尿管穿孔、撕裂、尿源性脓毒血症及严重出血等并发症,术后2~10周输尿管结石全部排净,平均住院时间13.4d。结石排净后随访1—12个月,平均6个月。其中3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接受URL患者肾功能改善,余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一期膀胱镜下逆行插管或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二期行ESWL、URL或PCNL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路感染,并发症少,可迅速控制感染,彻底清除结石,二者联合应用是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医院感染患者急性期反应蛋白、淋巴细胞免疫和红细胞免疫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行TURBT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2例发生术后感染患者为感染组,88例未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术后第3天外周血外周急性时相蛋白、T淋巴细胞、红细胞免疫指标。根据APACHEⅡ评分结果,分为轻度危险(8~15分)18例,中度危险(16~19分)15例,严重危险(>20分)9例。比较不同危险程度患者外周血急性时相蛋白、T淋巴细胞、红细胞免疫指标。结果感染组外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α1抗胰蛋白酶(α1 antitrypsin,α1-AT)、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 glycoprotein,α1-AG)水平、CD3^+CD8^+T淋巴细胞、免疫黏附抑制因子(rosette forming inhibitor rate,FEIR)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CD16^+CD25^+NK细胞、外周红细胞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率(Direct tumor rosette rate,DTER)、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Synergetic tumor red cell rosette rate,ATER)、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Natural tumor erythrocytes rate,NTER)、免疫黏附促进因子(Rosette forming enhancement rate,FEER)低于未感染组(P<0.05)。不同病情感染患者CRP、α1-AT、α1-AG、CD3^+CD4^+T、CD3^+CD8^+T、CD16^+CD25^+NK、DTER、ATER、NTER、FEER、FEIR水平存在差异(P<0.05),严重组CRP、α1-AT、α1-AG水平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CRP、α1-AT、α1-AG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严重组及中度组CD3^+CD4^+T淋巴细胞、CD16^+CD25^+NK细胞水平低于中度组及轻度组(P<0.05);CD3^+CD8^+T淋巴细胞高于中度组及轻度组(P<0.05)。轻度组DTER、ATER、NTER、FEER高于中度组及严重组(P<0.05);FEIR低于中度组及严重组(P<0.05)。结论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淋巴细胞及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徐凯 《智慧健康》2022,(1):59-61
目的 分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徐闻县人民医院30例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30例接受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顺行输尿管软镜在处理输尿管镜失败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同时合并肾结石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7年2月6例输尿管下段结石并发同侧肾结石行逆行输尿管镜治疗失败患者,术前行KUB+IVP,CT等检查明确诊断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同时合并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直径7~12mm,肾结石直径6~14mm,多发,其中左侧4例,右侧2例,患者年龄26~42岁,平均37岁。其中3例肾中度积水合并医源性输尿管开口损伤无法进镜,1例合并输尿管开口严重狭窄,1例输尿管下段严重扭曲,1例合并结石周围息肉组织包裹,输尿管镜失败后改行经皮肾穿刺,先行经皮肾输尿管镜钬激光处理肾结石,完成后行顺行输尿管软镜成功处理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及病变,碎石冲洗入膀胱,输尿管内留置斑马导丝或超滑导丝,确认进入膀胱后置入D-J管2~4周,留置肾造瘘管复查无结石残留后5~6天拔管。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4~6天复查KUB或CT未见结石残留,D-J管顺利置入膀胱,手术时间35~55min,平均42min,未出现发热、严重感染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6月未出现输尿管狭窄。结论:目前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是处理需要手术干预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首选方法。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逆行输尿管镜碎石失败,这时采用经皮肾微通道输尿管镜钬激光先处理肾结石,再行顺行输尿管软镜处理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是一种安全,高效,一举两得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