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关节镜手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方法选取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40例。所有入选者要求半月板损伤Stoller分级为Ⅲ级,且膝骨关节炎Keligren Lawrence分级为Ⅱ级或Ⅲ级;并排除发病前有明显外伤史、合并有交叉韧带损伤或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RP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例,PRP组为关节镜联合应用PRP组;对照组为单纯关节镜治疗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对术前和术后1、3、6个月随访时临床疗效、疼痛及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同组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因素的方差分析,组间各时间点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随访发现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及WOMAC评分均明显降低,而Lysholm评分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3个月、6个月PRP组患者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及WOMAC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VAS评分:t=4.125,P<0.05;术后6个月VAS评分:t=8.557,P<0.05;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t=7.428,P<0.05;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t=15.564,P<0.05;术后3个月WOMAC评分:t=6.932,P<0.05;术后6个月WOMAC评分:t=9.174,P<0.05)。 结论关节镜下行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修整手术联合应用PRP治疗近期疗效优良,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术联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解放军广州总医院一五七分院骨科收治25例Kellgren & Lawrence(K-L)2、3级,疼痛评分≥5分,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例,先行关节镜清理术,根据关节镜观察结果分别行滑膜清理、软骨成形、髁间棘骨赘清理和半月板成形等,然后关节腔内注射5 ml PRP,4周后进行第2次PRP注射;对照组13例,单纯行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半年、1年、2年的数字疼痛强度评分(NRS疼痛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分)、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间数值(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评价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同一评价指标的不同时间点的对比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半年、1年、2年的NRS疼痛评分、WOMAC评分、HSS膝关节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均比对照组的评分结果更佳。治疗后半年,治疗组NRS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7.1±1.0)分下降至(1.3±0.6)分(t=13.415,P<0.01),WOMAC评分由治疗前的(74.4± 11.1)分下降至(19.2±4.1)分(t=17.994,P<0.01),HSS评分由治疗前的(33.2±6.0)分提高至(79.2±8.1)分(t=-14.175,P<0.01),SF-36生活质量评分由治疗前的(63.2±12.0)分提高到(109.8±10.5)分(t=-44.557,P<0.01),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年的全部4项评分及治疗后2年的NRS疼痛评分和HSS评分均与治疗后半年时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年的WOMAC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1.7±2.7)分(t=15.517,P<0.01)及(98.6±8.7)分(t=-10.454,P<0.01),与治疗前比较仍效果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半年后NRS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6.8±0.9)分下降至(2.8±1.3)分(t=18.623,P<0.01),WOMAC评分由治疗前的(73.7±8.3)分下降至(32.5±4.5)分(t=25.059,P<0.01),HSS评分由治疗前的(34.0±9.1)分提高至(63.8±10.4)分(t=-18.553,P<0.01),SF-36生活质量评分由治疗前的(62.2±7.2)分提高到(85.6±4.3)分(t=-13.632,P<0.01);治疗后1年的HSS评分为(39.8±8.8)分,仍比治疗前高且有统计学意义(t=-2.448,P<0.05);治疗后2年的HSS评分为(29.8±7.7)分,比治疗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t=1.732,P<0.01);治疗后1年及2年的其他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缓解K-L 2、3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和生活质量;关节镜清理术的治疗效果仅能维持半年,PRP治疗术联合关节镜清理术的效果优于单纯关节镜清理术,且效果更持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法松解联合关节腔注射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关节僵硬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ACL重建术后关节僵硬性手法松解患者59例,根据是否行关节腔注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7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行手法松解,观察组患者先行关节腔内注射,再行手法松解。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8周主动关节活动度(ROM)、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同时记录治疗时患者疼痛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和8周ROM、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时、治疗后2 w、4 w和8 w患膝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手法松解联合关节腔注射可减轻ACL重建术后关节僵硬患者疼痛,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保残与否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对膝关节术后运动学特征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指导临床治疗及选择更优康复方案。 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所收治50例行ACL重建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保留ACL胫骨残端分为保残组(25例)与非保残组(25例),以及健康受试者(25例)纳入本研究,纳入标准:年龄≤55岁;身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术侧或健侧膝关节无活动受限;无神经系统疾病;不伴同侧膝其他韧带损伤,对侧膝关节亦无损伤;留存术后1年完整资料。排除标准:年龄>55岁;BMI>30 kg/m2;术侧或健侧膝关节活动受限;伴有膝关节其他韧带损伤或对侧膝关节存在损伤;存在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资料不完全而无法统计者。采用三维膝关节动态功能分析系统(Opti_Knee)计算膝关节6自由度数据及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并分析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及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本体感觉(位置觉和运动觉)数据,以及胫骨隧道内口(术前为ACL足迹)中心至外侧半月板前角韧带足迹前后向及内外向距离偏差,其中,各组6自由度统计学差异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各组基本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及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检验,各组运动功能评分、主观评分、本体感觉数据、中心距偏差均采用t检验分析。 结果保残组术后3个月内外旋、屈伸范围、术后6个月内外旋范围低于对照组(t=-2.365,P<0.05;t=-3.123,P<0.01;t=-2.419,P<0.05);非保残组术后3个月内外翻、内外旋、屈伸、上下位移、内外位移范围、术后6个月内外旋、屈伸范围低于对照组(F =9.554,P<0.05;t=-5.067,P<0.01;t=-5.119,P<0.01;t=-2.655,P<0.05;t=-2.863,P<0.01;t=-3.516,P<0.01;t=-4.100,P<0.01),术后6月前后位移范围大于对照组(t=2.464,P<0.05),术后12月内外旋范围小于对照组(t=-3.076,P<0.01)。非保残组术后3月内外旋、屈伸角范围、术后6月屈伸角范围低于保残组(t=2.512,P<0.05;t=2.428,P<0.05;t=2.267,P<0.05)。保残组术后3月术侧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高于非保残组(t=2.272,P<0.05)。保残组术后3月及6月Lysholm评分高于非保残组(t=4.706、P<0.01;t=2.106,P<0.05),保残组术后3月IKDC评分高于非保残组(t=2.987,P<0.01),保残组中心内外向距偏差小于非保残组(t=-2.600,P<0.05),保残组术后3月及6月60°位置觉小于非保残组(t=-2.063,P<0.05;t=-2.147,P<0.05)。 结论保残重建ACL患者较非保残者在运动学特征上更接近于正常人,而且在术后前中期恢复更优于非保残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缝线套扎方法和可吸收带线锚钉方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8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62例损伤3周以内、伤前患肢功能正常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排除伴有开放性骨折、多发骨折或胫骨平台、半月板及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关节镜下应用缝线套扎方法治疗30例患者,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锚钉方法治疗32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通过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屈膝30°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通过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2000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X线检查示髁间嵴撕脱骨折均愈合。缝线套扎组随访13~42个月,平均(22±8)个月;可吸收锚钉组随访12~39个月,平均(19±7)个月。可吸收锚组手术时间低于缝线套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1,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6,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缝线套扎组:t=26.265,P<0.05;可吸收锚钉组:t=29.857,P<0.05),两组患者术后IKDC 2000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缝线套扎组:t=35.619,P <0.05;可吸收锚钉组:t=37.004,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及Lysholm评分、IKDC 2000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关节镜下缝线套扎方法与可吸收锚钉方法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各有其特点,但临床治疗效果相同,均能够实现骨折块有效复位、牢固固定以及骨折愈合,有效恢复患肢功能,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保留残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施行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的4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行关节镜下非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观察组行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观察术后治疗效果及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膝关节稳定性及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本体感觉评分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患侧本体感觉评分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患侧本体感觉评分低于健侧(P0.05)。术后12个月,对照组患侧本体感觉评分较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本体感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保留残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可更好地促进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的恢复,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局部冰敷疗法的早期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关节外科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冰敷组平均年龄(27±8)岁,对照组(27±7)岁。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冰敷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后立即给予10% NaCl冰袋冰敷,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度,肿胀度,膝关节活动度,足趾氧饱和度的区别。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6个月,冰敷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0,P<0.05;t=5.286,P<0.05;t=6.799,P<0.05;t=14.150,P<0.05;t=5.670,P<0.05)。冰敷组患膝取三定点测量术后24、48、72 h肿胀值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髌骨中点t=4.101,P<0.05;t=9.430,P<0.05;t=5.800,P<0.05;髌骨上极2 cm处t=3.187,P=0.003;t=6.539,P<0.05;t=3.002,P<0.05;腓肠肌最粗处t=4.105,P<0.05; t=8.437,P<0.05;t=5.670,P<0.05)。冰敷组术后6 w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03,P<0.05)。冰敷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2,P=0.067)。冰敷组与对照组患肢足趾末梢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立即给予冰袋冰敷并持续72 h,并结合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减轻患肢肿胀发生、改善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同时冰敷并不会影响患肢末梢血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短期随访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应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照1︰1分配,随机数序号为1~40号者为观察组,41~80号者为对照组。对照组(40例)实施传统标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0~56岁,平均(37.73±8.79)岁。观察组(40例)实施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术,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1~55岁,平均(38.11±8.46)岁。比较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患侧膝关节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被动活动觉察阀值、二次关节镜探查率及所探查患者滑膜覆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IKD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侧膝关节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侧膝关节被动活动觉察阀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关节镜探查率20.00%与对照组2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探查患者滑膜覆盖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可促进腱骨愈合,且残余肌腱套袖样包裹移植肌腱,能增加膝关节稳定性,在术后早期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与本体感觉,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南通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98例,其中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者纳入研究组(n=49),应用小切口半月板部分切除者纳入对照组(n=49)。采用t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前术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采用卡方检验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124,P<0.05)、两组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2,P>0.05),研究组术后3 d(t=14.154,P<0.05)及术后1年(t=15.685,P<0.05)的Lysholm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3 d研究组患者的静息痛评分(t=13.974,P<0.05)和行走痛评分(t=13.976,P<0.05)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的静息痛评分(t=14.258,P<0.05)和行走痛评分(t=14.859,P<0.05)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手术时间短于研究组(t=8.568,P<0.05),且手术费用更低(t=3.405,P<0.05)。 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有创伤小,疼痛轻等优点,小切口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的技术难度较低,亦可在临床中选择性采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主动运动训练方式对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生活质量恢复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54例,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两组,分别采用不同运动方式训练,即常规运动训练组和强化主动运动训练组。两组患者康复周期均为术后1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3、5、7 d记录改良Barthel指数(MBI)、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估,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 d在MBI、Berg评分中强化主动运动训练组均比较常规运动训练组有明显提高(MBI:t=-20.108, P<0.01;Berg:t=-13.335, P<0.01);强化主动运动训练组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术后7 d均比常规运动训练组大(AROM:t=-4.288, P<0.01; PROM:t=-4.232, P<0.01)。 结论强化主动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平衡功能、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预防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发生膝关节粘连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随机选择30例术后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2.5ml作为实验组;另30例常规手术不应用透明质酸作为对照组.随访观察术后6周时膝关节的伸屈活动度,Lysholm评分总改善率及VAS评分.[结果]60例均获随访,术后6周时膝关节活动度,实验组伸屈141.25.±9.98°,对照组伸屈133.75°±8.5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总改善率,实验组84.8%,对照组65.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实验组4.20±1.15,对照组6.10-1.5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能有效预防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时机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2019年收治的10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根据受伤至手术时间进行分组,其中≤3周为早期组(n=52),>3周为晚期组(n=50),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术后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评分、膝关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皮温变化的特点。方法2015年7月~2016年10月我院63例ACL重建,检测术前和术后3、6、12周(23例)双侧膝关节及周围皮肤温度,观察术后膝关节肿胀情况。结果健侧膝关节术前膝前方皮温低于膝内侧、膝外侧、髌骨上缘上方10 cm处大腿以及髌骨下缘下方10 cm处小腿皮温(P<0.05)。患侧术前、术后3和6周膝前与膝内侧温差差异有显著性(χ^2=41.608,P=0.000),术后3周患侧膝前和膝内侧温度接近,温差明显小于术前(P=0.000),术后6周温差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69)。不同时间(术前、术后3和6周)膝前、膝内和外侧和大腿患侧皮温明显高于健侧(P<0.05),小腿患侧和健侧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周仅39.1%(9/23)的患者双侧膝前温度差>1℃。术后3、6周膝关节肿胀患者较不肿患者膝前温差明显升高(Z=-3.821,P=0.000;t=-5.181,P=0.000)。结论正常膝关节膝前方皮温较低,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3、6周时皮温高于健侧,12周时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肩关节囊松解治疗冻结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本组2007年8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的冻结肩患者共47例进行平均1年随访(8~20个月)。其中女25例;男22例,平均年龄52岁(31~69岁);病程3~18月,平均6.5个月。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A组)和关节镜治疗(B组)组两组,其中A组24例,B组23例。评价指标采用美国肩肘外科-标准肩关节评分(ASES)、肩关节主动/被动活动范围(ROM)、视觉疼痛评分(VAS)、恢复时间、并发症等。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分期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B组所有23例均获随访;A组1例在治疗后3个月因疗效不满意而转入B组,另有1例失访;最终有22例获得随访。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及最终平均12个月随访时(ASES)评分、肩关节主动/被动ROM及肩关节VSA疼痛评分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在治疗后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关节镜松解治疗冻结肩在(ASES)评分、肩关节主动/被动活动范围均优于A组(P均小于0.05)。(2)肩关节VAS疼痛视觉评估量表值在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B组为(2.8±9.3)、A组为(1.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A组在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肩关节疼痛小于B组(P〈0.01);而在最终平均12个月随访时VAS疼痛评分B组为(0.7±2.3);A组为(2.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在最终平均12个月随访时A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较B组重(P=0.017)。(3)B组23例患者中有20例术后恢复到患病前状况所需时间为(4±3)周,而A组随访22例中只有13例恢复到患病前状况,且所需平均时间为(7±6.0)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B组术后"恢复到患病前状况所需时间"少于A组(P〈0.01)。(4)最终随访时(平均12个月)B组在≤8周以内所有24例患者全部恢复到患病前状况,而A组22例中只有16例患者恢复到患病前状况,且恢复时间均≥12周,仍有6例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不满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较,B组关节镜下肩关节囊松解治疗冻结肩在(ASES)评分、肩关节主动/被动活动范围均优于A组,且恢复时间较A组快,但在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肩关节疼痛B组较A组稍重而术后12个月时B组肩关节疼痛及功能状况恢复,明显优于A组。  相似文献   

15.
Segond骨折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Segond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时机。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16例Segond骨折,6例于伤后1周内行关节镜探查发现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半月板损伤;10例于伤后8~10周行关节镜探查,发现4例前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4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2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其中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的8例合并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不全断裂的1例半月板未见明显损伤,1例合并腓骨头骨折与外侧副韧带损伤。所有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和不全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探查后行交叉韧带重建术,5例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半月板缝合或成形术。术后采用Lysholm—Gillquist膝关节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伤后1周内行手术治疗的6例术后3d时膝关节肿胀明显,关节腔穿刺抽吸有淡血性液抽出,术后1周时始佩戴护具下床活动。伤后8-10周内行手术治疗的10例术后3d时膝关节无明显肿胀,关节腔穿刺抽吸无淡血性液抽出,术后3d即佩戴护具下床活动。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Lysholm—Gillquist膝关节评分高于术前。所有病例获得满意效果。结论:Segond骨折常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和半月板损伤,早期正确诊断对治疗十分重要,关节镜下行交叉韧带重建及半月板修复的最佳手术时间宜在术后8-10周内进行。  相似文献   

16.
Transection of the canin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is a well-established osteoarthritis (OA) model. This study evaluated a new method of canine ACL disruption as well as canine knee joint laxity and joint capsule (JC) contribution to joint stability at two time points (16 and 26 weeks) after ACL disruption (n=5/time interval). Ten crossbreed hounds were evaluated with force plate gait analysis and radiographs at intervals up to 34 weeks after monopolar radiofrequency energy (MRFE) treatment of one randomly selected ACL. Each contralateral ACL was sham treated. The MRFE treated ACLs ruptured approximately eight weeks (mean 52.5 days, SEM+/-1.0, range 48-56 days) after treatment. Gait analysis and radiographic changes were consistent with established canine ACL transection models of OA. Anterior-posterior (AP) translation and medial-lateral (ML) rotation were measured in each knee at 30 degrees, 60 degrees, and 90 degrees of flexion with and then without JC with loads of 40 N in AP translation and 4 Nm in ML rotation.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in AP translation included JC by cruciate (P=0.02), and there was a trend for a cruciate by time (P=0.07) interaction.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in ML rotational testing included the presence of joint capsule (P=0.0001) and angle by cruciate (P=0.0012). This study describes a model in which canine ACLs predictably rupture approximately eight weeks after arthroscopic surgery and details the contribution of JC to canine knee stability in both ACL intact and deficient knees. The model presented here avoids the introduction of potential surgical variables at the time of ACL rupture and may contribute to studies of OA pathogenesis and inhibition. This model may also be useful for insight into the pathologic changes that occur in the knee as the ACL undergoes degeneration prior to rupture.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从2019年1月至10月纳入7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114膝),进行为期6周的运动疗法,训练地点为社区居委会或社区养老驿站。该研究纳入标准为确诊为膝关节骨关节炎且可配合完成6周运动疗法课程的患者;排除标准为膝关节屈伸肌肌力2级及以下或存在炎症性膝关节炎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分别于治疗开始前、6周和12周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评定内容包括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40 m步行试验、30 s椅子坐起试验;并利用量表对膝关节功能(HSS)、欧洲5维健康量表(EQ-5D)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价,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基线与6周、12周随访的结果变化,组间比较则采用Bonferroni检验。此外在治疗结束时询问患者对治疗课程的满意度,并使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76例患者中,71例患者(109膝)完成了12周随访。109膝不同时点膝关节AROM(F=137.55,P<0.001)、HSS评分(F=108.81,P<0.001)及VAS评分(F=179.72,P<0.001)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改善;71例患者不同时点的EQ-5D生活质量评分(F=99.53,P<0.001)、40 m步行试验(F=199.54,P<0.001)、30 s椅子坐起试验(F=170.62,P<0.001)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总体满意率达100%,K/L分级为Ⅰ、Ⅱ级患者与Ⅲ、Ⅳ级患者相比,对该项目的满意度更高(U=401.5,P=0.044)。 结论运动疗法可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在社区训练中取得良好效果,利于在社区的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后针刺联合鸡尾酒疗法辅助关节镜有限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 方法筛选2012年01月至2014年0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1科收治68例Kellgren &Lawrence( K-L) 1、2级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其中,A组采用"(200 mg罗哌卡因、5 mg肾上腺素,1 mg倍他米松由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鸡尾酒"灌洗液辅助关节镜有限清理术结合术后针刺治疗;B组采用单纯关节镜有限清理术结合术后针刺治疗;C组采用鸡尾酒灌洗液辅助关节镜有限清理术治疗;D组采用单纯关节镜有限清理术治疗;每组17例。分别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4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4组术后症状缓解效果和关节功能改善状况。4组组间评分数值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4组患者在手术前后VAS评分、SF-36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术后1、3、6、12个月的各组间评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手术后1个月随访时,A组与B组比较,VAS评分(t=3.728)、SF-36评分(t=5.409)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t=5.385)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患者与C组比较,VAS评分(t=2.812)、SF-36评分(t=10.653)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t=12.160)分均明显改善,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A组患者与D组比较,VAS评分(t=6.603)、SF-36评分(t=17.04)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t=23.835)均明显改善,统计学分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 结论术后针刺联合鸡尾酒疗法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治疗KOA,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其疗效优于其他3组,有利于增加患者满意度,促进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是值得推荐的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KOA的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不同注射次数对膝骨关节炎疗效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病程大于4个月、X线Kellgren-Lawrence分级(K-L分级)Ⅱ~Ⅲ级;排除标准: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近期膝关节外伤或手术史、痛风、血液病、肿瘤等疾病者。按照注射次数不同,随机分为1次组、3次组、5次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1、3、5次PRP注射,每周1次。于治疗前、治疗后6、12、24周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和美国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采用超声半定量分级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软骨状态。VAS评分、WOMAC评分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超声半定量评分组内治疗前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治疗后6周,与1次组相比,3次组和5次组VAS评分、WOMAC评分均有显著降低(F=17.922、22.215,均为P<0.01)。治疗后12周,与1次组相比,3次组和5次组VAS评分、WOMAC评分均有显著降低(F=71.058、39.592,均为P<0.01)。治疗后24周,与1次组相比,3次组、5次组VAS评分、WOMAC评分、超声半定量评分均有显著降低(F=163.974、86.980、6.781,均为P<0.01)。 结论3次及5次PRP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较1次有更好的疗效,但3次与5次注射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