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种血管新生指标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敏感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新生指标CD34、CD31、vWF、Ⅳ型胶原纤维及层粘连蛋白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同时比较上述几种血管新生因子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以便筛选出有效的临床预后指标。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3例肝细胞肝癌的标本进行CD31、CD34、vWF、Ⅳ型胶原纤维及层粘连蛋白的染色、计数,并用检测数据与患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统计染色的血管面积后发现,CD34与多种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CD31与肝内门静脉浸润相关;vWF与肿瘤的TNM分期及肝内门静脉浸润呈正相关;Coll Ⅳ与肝内门静脉浸润呈正相关、与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Lam与肝硬化及术中出血量呈负相关、与术后生存期呈正相关。PCNA与肿瘤TNM分期有关。结论 在Hcc中,Coll Ⅳ、vWF及cD31为肝细胞肝癌的有效血管新生及预后指标;Lam则与肝硬化及术中出血相关;PCNA指数肿瘤分期有关;CD34不能用作血管新生或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新生指标vWF和Ⅳ胶原纤维(CollⅣ)及层粘连蛋白(Lam)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3例肝细胞肝癌的标本进行肝血窦vWF,collⅣ及Lam的染色、计数,并用检测数据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 vWF染色的血管面积与肿瘤的TNM分期及肝内门静脉浸润呈正相关;CollⅣ染色的血管面积与肝内门静脉浸润呈正相关、与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Lam染色的血管面积与肝硬化及术中出血量呈负相关、与术后生存期呈正相关。结论 虽然vWF,CollⅣ及Lam同为血管新生指标,但在肝细胞肝癌中,vWF及collⅣ的表达量可作为血管新生指标,并与血管浸润有关、为预后的负性指标;而Lam的表达量则与血管新生无关,其结果反映的是肝硬化程度及术中出血量,并与预后呈正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巨噬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同时比较其与微血管密度指标CD31、vWF和细胞增殖指标(PCNA)、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及原位杂交法,对53例肝细胞癌的标本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数目与肿瘤直径呈负相关,癌旁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数目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HBsAg阳性及肝内门静脉浸润组的癌旁组织中TNF-α表达量较低,男性病人癌组织中TNF-α表达量较低;微血管密度计数结果显示,CD31与肝内门静脉浸润有关,vWF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PCNA与肿瘤TNM分期有关。结论在HCC中,巨噬细胞的作用呈双向性,TNF-α、vWF、CD31及PCNA指数均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Wu LQ  Lu Y  Lu HJ  Zhang B  Yang JY  Ma X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1):774-777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和血管内皮因子CD34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之间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及其对HCC患者预后的评价.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两步法检测41例HCC组织标本中E-cadherin和CD34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和术后生存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1例HCC组织中E-cadherin和CD3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8%和100%.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在大肝癌、侵袭性高危组和癌组织Edmondson分级Ⅲ、Ⅳ级的HCC患者中明显降低(x^2=4.1881、4.8118、6.2695;P均<0.05).E-cadherin表达阴性的患者肝切除术后2年复发率较阳性表达组明显增加,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CD34的表达与HCC患者年龄、侵袭性呈显著负相关(t=1.9371、1.9010;P<0.05),CD34阳性表达[微血管密度(MVD)≤40]组的2年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与MVD>40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cadherin与CD34的表达不相关.结论HCC组织中E-cadherin表达阴性的患者预示着较差的预后,CD34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复发和患者生存率无相关关系,HCC组织中E-cadherin和CD34的共同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新生血管生成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新生血管生成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可否用于预测HCC侵袭、转移和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了 2 0例正常肝组织、2 0例肝硬化组织、85例HCC及癌旁组织中CD34的表达 ,以及HCC的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CD34的染色定位在血管内皮细胞上 ,HCC窦样血管CD34表达为强阳性 ;除门管区小血管分支及中央静脉外 ,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基本不表达CD34 ;HCC的MVD范围 (18~ 36 0 ) / 0 74mm2 、(15 6 5±6 2 4) / 0 74mm2 。HCC的MVD与肿瘤大小、病灶数目、分化程度、门静脉瘤栓形成、包膜状况均有显著关系 (P <0 0 5或 0 0 1) ;与HBsAg是否阳性、术前AFP水平无关 (P >0 0 5 ) ;与预后亦有关 ,少血管组(MVD <15 6 )预后显著优于多血管组 (MVD≥ 15 6 ) ,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期少血管组为 5 3个月 ,多血管组为 14个月 ,(P <0 0 0 1)。结论 CD34的表达反映了HCC的新生血管化 ,与HCC的发展有关。MVD可作为判断HCC侵袭、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D24表达在肝细胞癌(hepata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细胞增殖、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HCC、26例癌旁肝硬化、7例肝硬化、5例正常肝组织CD24表达量.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该40例HCC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CD34表达情况,根据CD34染色情况计算HCC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根据PCNA染色情况计算PCNA指数.结果 在HCC中,CD24阳性表达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癌旁肝硬化、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P<0.05);CD24表达与HCC组织分化程度,HBsAg状态、术前AFP水平、肿瘤是否有包膜及有否肝内转移有关,与HCC患者性别、肿瘤大小、癌肿数目无关;HCC中随着CD24表达水平增加,PCNA也随之升高,两者呈正相关;HCC中CD24表达与MVD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CD24过表达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促使肝癌细胞增殖,使肝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力.  相似文献   

7.
NET-1、PC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PCNA、CD44v6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CNA、CD44v6在肝细胞癌(HCC)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PCNA、CD44v6单克隆抗体,对83例HCC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PCNA、CD44v6在HCC的阳性率分别为87.95%和53.01%.PCNA在EdmondsonⅠ、Ⅱ、Ⅲ、Ⅳ级的阳性率分别为01).CD44v6在转移组的高表达率为00%,有显著性差异(P<0.42.86%、89.47%一92.86%、139.29%.明显高于无转移组(10.91%,P<0.01).CD44v6在包膜完整组和不完整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5.42%和77.14%,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4v6阳性病人的生存期明显短于CD44v6阴性病人(P<0.05).PCNA和CD44v6在HCC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CNA、CD44v6有望成为预测HCC发生、发展、转移、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组织因子(TF)在人肝细胞肝癌(HCC)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50例HCC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标本中TF和CD34的表达。结果HCC中TF表达与患者静脉浸润、肝内外转移、无或包膜不完整有关,MVD与静脉浸润、肝内外转移、肝硬化有关(P0.05);HCC中TF阳性组与阴性组的MVD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87,P=0.023);Cox模型提示TF的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之一。结论TF可能参与HCC微血管生成,TF对评估HCC患者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与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肝癌(HCC)在CT与免疫组化上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经手术证实的16例FNH和80例AFP阴性HCC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34、PCNA、CK19、S-100四种因子在FNH和AFP阴性H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动态增强CT中,FNH表现为"快进缓出",AFP阴性HCC表现为"快进快出";进行免疫组化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D34在AFP阴性HCC中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CK19和S-100在FNH及AFP阴性HCC中均无明显表达.结论 进行免疫组化后,PCNA和CD34可作为FNH与AFP阴性HCC的鉴别指标,两者的鉴别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多种检查手段联合进行.  相似文献   

11.
TSP-1和VEGF在肝细胞癌新生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研究血小板反应蛋白 1(TSP 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平衡在肝细胞 癌(HCC)新生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7例HCC及其癌旁肝 组织和6例正常肝组织中TSP 1、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研究TSP 1和VEGF的表达与HCC 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 37例HCC中TSP 1阳性率为62.2%(23/37),低 于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HCC中VEGF的阳性率为97.3%(36/37),高于相 应的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5)。有镜下静脉浸润的HCC组织中TSP 1的表达低于无镜 下静脉浸润者,而VEGF的表达则高于无镜下静脉浸润者(P<0.05)。等级相关分析显示,HCC中 VEGF的表达与CD34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0.333,P<0.05),而TSP 1的表达与CD34的表达 则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s=-0.393,P<0.05)。结论 TSP 1低表达与VEGF过表达之间的 不平衡性是决定HCC组织中新生血管生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CD146与VEGF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该研究旨在观察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CD146与VEGF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它们在HCC中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HCC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CD146、VEGF的表达情况,用CD34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它们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CD146、VEGF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63.33%,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和33.33%,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的MVD为54.92±8.55/200倍视野,癌旁组织的MVD为21.36±6.63/200倍视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CD146、VEGF表达及MVD明显增加.CD146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及肝外转移明显有关,而与术后复发、肿瘤个数、肿瘤直径、血清AFP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VEGF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后复发、肝外转移、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直径相关,而与肿瘤个数、血清AFP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在癌组织中MVD与CD146、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CD146与VEGF亦呈正相关.结论 肝癌组织中CD146及VEGF高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转移密切相关,分析它们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HCC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血管生成素-2基因及其受体Tie2在人肝癌组织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基因及受体Tie2在肝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ngiopoietin-2基因、CD34、Tie2受体在22例人肝细胞性肝癌(HCC)、8例门静脉性肝硬化(CL)和8例正常肝(L)的表达,并分析Angiopoietin-2、Tie2表达水平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1)CD34在正常肝脏无表达,在CL偶见表达,而在HCC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2)Tie2受体在CL偶见表达(11.3±8.7)/HP,而在HCC微血管内皮大量表达(52.4±16.7)/HP(P<0.01);Tie2表达水平和肝癌直径、血管生成、门静脉侵犯等相关。(3)Angiopoietin-2基因在对照肝无表达,在CL少量表达(11.2±9.7)/HP,在HCC强阳性表达(36.4±17.5)/HP,表达水平和肿瘤血管生成、血管侵犯、组织学分级相关。结论人肝细胞性肝癌血管生成增加,Angiopoietin-2/Tie2和肝癌血管生成相关,可能参与肝癌血管生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VEGF-C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Flt-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肝癌脉管形成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了解VEGF-C在肝癌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2例肝细胞肝癌(HCC)组织及15例正常肝组织中VEGF-C和Flt-4的表达,并计算以CD34为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和以Flt-4为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它们相互之间及各自与H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HCC组织中VEGF-C及Flt-4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P0.01)。HCC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有无门静脉癌栓、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术后复发及转移有关(P0.05,P0.01);Flt-4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及术后复发有关(P0.05,P0.01);MVD与肿瘤大小、TNM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有无门静脉癌栓、术后复发和转移有关(P0.05,P0.01);LVD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术后复发和转移有关(P0.05,P0.01)。HCC组织中VEGF-C和Flt-4的表达及MVD和LVD这四者之间均两两呈正相关(P0.01)。结论 VEGF-C和Flt-4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术后复发有关,且与MVD及LVD呈正相关,提示VEGF-C/Flt-4通路可能通过促进肝癌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从而影响肝癌的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组织因子表达与肝癌微血管生成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54例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标本,进行了TF和CD34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结果 ①肝癌组织中TF阳性表达率为63.00%(34/54),MVD值为53.17±27.04:癌旁肝组织中TF阳性表达率为5.60%(3/54),MVD值为19.15±6.92.肝癌组织中TF的表达和MVD值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662,P<0.01);②肝癌组织中TF的表达与患者Edmondson-steinerⅢ Ⅳ、静脉浸润、肝内外转移、无或包膜不完整、甲胎蛋白(AFP)≤20 ng/ml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F表达是肝癌静脉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 肝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增高的TF与肝癌微血管形成过程及部分侵袭转移指标相关,提示TF可能促进了肝癌的发生与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PCNA及AgNOR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图象分析技术,分别检测67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组织学标本中PCNA增殖指数及AgNOR颗粒数.结果 PCNA增殖指数及AgNOR颗粒数在高分化肝癌(10.70±7.12,3.29±1.17)、中分化肝癌(36.50±7.87,3.93±0.90)及低分化肝癌(61.60±16.38,7.07±1.84)中依次呈升高趋势 PCNA增殖指数及AgNOR 颗粒数也分别与肿瘤肿块大小及预后有关 PCNA增殖指数与AgNOR颗粒数在肝细胞肝癌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CNA增殖指数及AgNOR颗粒数与组织学分级、肿瘤肿块大小及预后有关,研究肝细胞肝癌组织中以上两种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可以评价肝细胞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生物学行为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中P53蛋白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HCC组织中P53蛋白表达,CD34标记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算MVD,统计分析两者及临床病理因素与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两者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P53蛋白表达、MVD、肿瘤TNM分期及肿瘤脉管浸润对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后,仅P53和MVD为独立的影响因素;P53蛋白表达和MVD与肿瘤脉管浸润显著正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的肝癌组织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 P53蛋白表达和MVD对预测HCC肝移植术后的肿瘤复发有重要价值;P53蛋白表达阳性和高MVD者易出现肿瘤脉管浸润;P53蛋白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血管新生是指原有的毛细血管或后毛细血管静脉新生血管的过程。1971年 Forlkman首次证实 [1 ] :实体瘤在缺乏血管新生的条件下仅能生长至 2~ 3cm。随后的研究又发现 :肿瘤的生长有赖于血管新生。肿瘤组织中的新生血管不仅为瘤体提供氧份及营养物质 ,而且为肿瘤转移及血管浸润提供通道 ,故血管新生与肿瘤生长、转移密切相关。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为丰富血供实体肿瘤 ,其生物学特性包括高度血管浸润及转移倾向 ,并导致该疾病的预后不良。血管新生理论的建立 ,为进一步探讨 HCC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找到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肝癌干细胞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61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CD90、CD133和CD34的表达水平,探索其与肝癌患者术后生存预后间的关系.将患者分为3组,1组为高危组,CD90表达和(或)CD133合并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高表达.2组为中危组,CD90表达和(或)CD133而MVD低表达或不表达CD90和CD133,但MVD高表达.3组为低危组,不表达CD90和CD133且MVD低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标本中CD90、CD133阳性率分别为29.5%(18/61)、31.1%(19/61),CD90和(或)CD133表达阳性率为45.9% (28/61),有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Ⅲ/Ⅳ、包膜不完整、TNM分期Ⅲ/Ⅳ患者CD90和(或)CD133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Ⅰ/Ⅱ、包膜完整、TNM分期Ⅰ/Ⅱ患者,CD90/CD133与MVD表达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5,P<0.05),与不表达CD90和CD133且MVD低表达相比,表达CD90和(或)CD133且MVD高表达的患者的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更差. 结论 高表达肝癌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和肝癌血管生成有一定关系,两者结合可以预测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抗CD34抗体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对判断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肝移植术后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抗CD34抗体进行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82例HCC肝移植患者肿瘤组织中微血管进行标记并计数;结果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Kaplan—Meier分析以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HCC组织中CD34呈弥漫性、窦隙状阳性表达;肿瘤MVDCD34与肿瘤大小(P〈0.0001)、肿瘤个数(P=0.0101)、有无包膜(P〈0.0001)、分期(P〈0.0001)、门脉癌栓(P=0.0002)有显著相关性,但与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淋巴转移、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无显著相关性;肿瘤组织中,高MVD-CD34组与低MVDCD34组肝移植术后的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MVD-CD34是一独立的预测HCC复发的预见因子(P=0.0246)。结论肿瘤MVD-CD34与HCC肝移植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术后无瘤生存率密切相关,可独立作为预测HCC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