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多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能降低冠状动脉病(CAD)发病率与死亡率。然而多数试验均剔除了80岁以上高龄老人。因而关于他汀类用药对高龄老人的治疗裨益是否与非老年人相仿目前尚未清楚。本文拟就长程他汀类用药与包括高龄老人等各年龄段重度CAD者远期死亡率间关系进行了大样本分析。对象与方法 722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重度冠脉狭窄并≥70%的重度CAD者,男74%,女26%,平均年龄65±12岁,有心肌梗死史者占31%,部分患者于出院前服用了他汀类药物。尔后随访3.3±1.8年,平均6.8年。旨在观察分析长程他汀类用药是否与<65岁非老年组、65~79岁老年组和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老年人二尖瓣置换术的十年经验,重点分析影响围手术期死亡率及长期存活的预测因素。方法研究连续126例二尖瓣置换术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74例,年龄35~84岁。126例中,26例≥70岁(第一组);100例<70岁(第二组)。所有患者均行心导管检查,年龄>50岁者及心绞痛者行冠状动脉造影。33例(26%)行多瓣置换术,37例(29%)于二尖瓣置换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除有禁忌者外,其他患者均于术后第2~4天常规应用华法令抗凝治疗,术后第6~8天使华法令达治疗浓度。住院存活者随访时间平均为4.4年,无1例失访。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70岁以上冠状动脉旁路手术201例进行了分析,旨在评价预示围手术期病残率和死亡率的因素。方法 1981年~1983年,在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术者中,70岁以下者1242例,70岁以上者201例(70~83岁,平均73.8岁)。术前估价包括糖尿病史、高血压、既往心肌梗塞、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吸烟、肾功衰竭、高胆固醇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心脏病家族史。手术适应症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塞。全部病例作了左右心导管检查,通过Fick法测定心输出量,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前先测定左室压。计算射血分数和观察室壁运动。冠状动脉内径狄窄≥70%、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50%均认为是显著狭窄。在麻醉诱导前,全部病例插入肺动脉热稀释导管。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开,同时取大隐静脉和/或乳内动脉。全部病例都采用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措施。阻断主动脉时作远端吻合。复温时开放主动脉钳夹后作近湍吻合。必要时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和/或机械性心脏支  相似文献   

4.
超过70岁者30%有胆囊结石,在该年龄组胆道手术是极普通的腹部手术,总胆管结石发病率和需做胆道探查手术者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据报导年龄在60岁以上者总胆管探查术的死亡率为5.5~12%,最近英国几组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手术死亡率达29%。作者于1975年1月~1979年12月期间,收治年龄在70~101岁(平均76岁)71例(男37,女34)之  相似文献   

5.
对13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检查,其中心率〈60次/min者40例(A组)、60~65次/min者30例(B组)、65~70次/min者36例(C组)、〉700次/min者70例(D组),根据冠状动脉伪影多少及血管连续性评价各组重建图像质量。结果A、B、C、D组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检查成功率分别为95%、93.3%、83.3%和50%,右侧冠状动脉分别为90%、93.3%、77.8%和50%,D组各冠状动脉节段检查成功率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认为冠状动脉MSCT检查前心率调整〈65次/min即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保持检查过程中心率稳定(变化〈30次/min)有助于提高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最近前瞻性研究报告急性心肌梗塞(AMI)存活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发生率为1—3%,本文对年龄在65岁以下的AMl310名存活者在第3个月做了冠状动脉造影,18例冠状动脉显示正常(血管壁的不规则狭窄<30%为接近正常)约占6%,11例(61%)心内膜下心肌梗塞,7例年龄<35岁(39%),  相似文献   

7.
1 对象和方法1.1 冠心病组45例,男性38例,女性7例,年龄35~65(平均54±6)岁。全部病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以上主要血管内径狭窄≥50%。其中有1支血管病变者16例,2支病变17例,3支病变12例。左心室造影显示,45例中34例有左室壁局限性运动失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为44~72%,平均53±6%,其中LVEF≥65%者10例,51~64%者23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证据。方法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保守或外科手术疗效与生存率等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破裂的发病率约为1.88%;好发因素有:高龄(61~70岁),未行再灌注治疗,无既往心绞痛/心肌梗死史,伴随高血压及高血脂等;易于发生室间隔破裂的最常见梗死部位为同时累及前壁和下壁的大面积梗死;大多数患者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胸片肺水肿者约30%,约半数患者入院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级)。累及前壁梗死者其破裂部位多为前间隔远段,下壁+后壁/右心室梗死者破裂部位多为后间隔基底段。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室间隔破裂者多为前降支单支或三支病变,侧支循环少见。罪犯血管以前降支最为多见,其中又以前降支中段居多。保守治疗的住院死亡率高达65%,外科手术治疗的住院死亡率仅3.85%。结论尽早、成功的再灌注治疗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心脏超声是敏感且简便易行的确诊手段,外科手术治疗明显提高生存率,早期外科手术(梗死后1个月左右)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LBBB)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285例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收入院心电图显示LBBB的患者,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年龄33~86(60±9)岁,其中男性165例,女性120例。采用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检查,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在285例患者中根据造影检查结果,确诊为冠心病者174例,其中男性117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65±9)岁。排除冠心病者111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63例。平均年龄(60±9)岁,与不合并冠心病者相比,冠心病合并LBBB者,年龄较大,男性多见,糖尿病、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双支和3支病变分别占32%、20%和46%。病变部位:前降支受累者最多见,占89%,回旋支受累者58%,右冠状动脉占64%,累及左主干者18%。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合并LBBB的冠心病患者,其独立预测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增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者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危险因素越多,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发生率越高。结论合并LBBB的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其临床特征包括高龄、男性、多合并糖尿病和/或高血压,既往有心肌梗死史。当LBBB伴不明原因胸痛或心电图异常难以解释时,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确定缺血性心脏病及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运动诱发室上性期外收缩R波振幅的变化对冠状动脉疾病(CAD)和判断左室心功能的意义。 受检者94例,男65例,女29例,年龄30~67(平均53.5±8)岁,均行左室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术。血管造影证实63例(67%)为CAD,其中34例有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为A_1组。余29名无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为A_2组。31例(33%)冠状动脉正常或损害<30%者为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成人心脏瓣膜病的病因主要为退行性变且以主动脉瓣病变居多,发病年龄较大,40岁以上行瓣膜病手术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需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者占10%~50%.目前,我国心脏瓣膜病的病因主要为风湿病且以二尖瓣病变居多,发病年龄偏小.近6年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山东省立医院对50岁以上的男性瓣膜病手术患者和55岁以上的女性瓣膜病手术患者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合并冠心病者占7%~10%.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运动对严重冠心病患者体内循环血小板集聚的影响,以及阿司匹林治疗对冠心病人运动前后血小板集聚的影响: 方法:组1为17例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平均55.5岁(33~65岁),其中12例作了冠状动脉造影(8例三支冠状动脉狭窄≥80%,3例二支冠状动脉病变,一例左前降支完全闭塞),其余5例有透壁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组2为12名相应年龄的正常人对照,平均53岁(41~55岁),其中5例曾作过冠状动脉造影,均属正常。组3为13例年青健康者对照,平均27岁(24~29岁),均无心脏病或其他严重的全身疾病。所有检查在试验前至少两周未服用血小板抑制药。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研究1960~1977年间503例住院进行腹部手术的75岁以上患者,其中75~79岁288例,56例(19.4)死亡;80~84岁151例,29例(19.2%)死亡;85~89岁43例,18例(41.8%)死亡;90岁21例,6例(28.5%)死亡。紧急手术196例,死亡率为32%,半紧急手术192例,死亡率为23%,选择性手术115例,死亡率为3%,共死亡109例占总数的21.6%,半数以上死于原发病,因手术本身死亡58例,死亡率为11.5%。因患恶性肿瘤实施手术168例,死亡率28.5%。其中切除肿瘤者死亡16.4%,肿瘤不能切除只做姑息性手术者死亡率为33.8%,只做剖腹探查的死亡率最高达58%。  相似文献   

14.
目前美国70岁以上老年人有1,500万人,而70岁平均可期望寿命为13.1年,80岁为8.2年。由于70岁以上老年人口日益增多,要求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亦增多。据观察,非切除的老年肺癌一年生存率仅7%。由于长寿者增多,手术治疗老年肺癌与年轻人具有同样的重要性。近来报道证明,老年肺癌切除术后可获长期存活,但死亡率高达14~20%。本文总结本组10年来为70岁以上老年人行开胸术的经验表明,本组死亡率较低。病例本组自1969~1978年为218例70岁以上老年病人行218次开胸术。其中男149例,女64例,年龄为70~93岁。原发癌和转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美国St.Luke医院1970年6月至1973年12月施行的748例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同时施行室壁瘤切除及瓣膜手术者不包括在内。男性646例,平均年龄为51.8岁;女性103例,平均年龄53.9岁。手术指征是内科治疗无效的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近端狭窄程度超过管腔直径50%,远端通畅且心功能良好者。在硫苯妥钠诱导、气管内插管和体外循环下手术。全部远端吻合口是在心室颤动下进行,尽可能避免钳闭主动脉血流。旁路移植血管中33%是用乳内动脉,67%采用大隐静脉。平均随访59个月(5~94个月)。随访不到二年者仅14例(2%)。术后所有存活病人每年进行检查。结果:(1)手术死亡率:术后30天内死亡作为手术死亡。全组手术死亡率为2.5%。如果第一年的结果不包括在内,则手术死亡率下降到1.5%。手术死亡率和移植旁路血管数无关。(P>0,10)。(2)术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瘘临床较少见。本文对我院29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该病在成人中的发生率、临床及影象学特点。1 资料和方法  本院内科导管室从1987年8月至1998年12月间行冠状动脉造影4945例,发现冠状动脉瘘29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5例,年龄41~66岁(平均53.8岁)。常规采用Judikins法完成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2 结果  本组冠状动脉瘘起源于左冠状动脉者22例(75.9%),右冠状动脉者5例(17.2%),左右冠状动脉者2例(6.9%)。累及…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瓣替换并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经验已有多篇报道。手术死亡率为4~15%,术后心肌梗塞的发生率为3~21%。手术处理方法很不一致。争论集中于冠状动脉造影对无心绞痛的主动脉瓣病人的作用、最适宜保护心肌的手术技术以及同期施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否能影响主动脉瓣替换术的结果问题。本文介绍作者等的经验与看法。自1970年1月至1977年1月作者等共为80例病人施行了单一主动脉瓣替换合并主动脉—冠状  相似文献   

18.
室壁瘤切除术的早期及晚期死亡率有很大不同,冠状动脉解剖可影响左室室壁瘤切除术病人的存活率。左室侧壁血供无障碍者,存活率较高。三支主要冠状动脉血管均有阻塞性病变者,疗效很差,为进一步评价影响存活率及手术结果的因素,本文回顾近年左室室壁瘤切除术的经验。方法:84例单独行左室前壁室壁瘤切除或折迭术,伴或不伴冠状动脉旁路术的患者,女性12例,男性72例,年龄34~74岁(平均53.3岁)。所有患者均于术前作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观察室壁运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的临床以及冠状动脉和左心室造影特点。方法 60例患者为本院1993年1月~2002年7月收入院,心电图显示LBBB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年龄35~72(51±11)岁,其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患者LBBB由心电图分析确定。采用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检查,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室壁运动。所有资料采用SAS软件处理,以P<0.05作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在有胸痛的32例(53%)患者中,2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异常,10例造影正常。在28例(47%)无胸痛者中,9例冠状动脉造影异常,19例造影正常。(1)确诊为冠心病者29例(48%),其中有胸痛或心绞痛者20例,无心绞痛者9例。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13例,双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12例。左心室造影异常者18例。(2)确诊高血压病者9例(15%),其中有胸痛者4例,无胸痛者5例,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3)扩张型心肌病10例(17%),其中有胸痛者3例,无胸痛者7例,胸痛者中仅1例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单支临界病变。(4)确诊风湿性心脏病2例(3%),其中1例有胸痛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双支病变。(5)临床仅表现LBBB,而无其他器质性心脏病证据者10例(17%);其中有胸痛者4例,无胸痛者6例,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结论 LBBB较常见于冠心病,当L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亦呈升高趋势.文献报道,≥65岁者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是<65岁者的9.8和16.5倍[1];<50岁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16%和10%,>70岁者则分别为12%和5%[2].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确诊时47%的患者达到70岁,14%达到80岁[3],>70岁老年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持续上升[4].目前对老年肺癌的临床研究缺乏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且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如何对这一特殊人群选择适当的治疗,最大限度发挥疗效,减轻不良反应,研发适用于老年肺癌患者的高效低毒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