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谢建雄 《广东医学》1997,18(7):475-476
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一般并不困难,预后也比较好。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常规的扩冠脉治疗反应差,并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作者应用尿激酶静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疗效明确,观察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所有病人根据1979年国标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诊断。84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无创性心功能检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性劳力型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三类病人。1.2…  相似文献   

2.
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病52例,采用随机分期身身对照法观察速效救心丸疗效,结果表明,治疗期使用速效救心丸及对照期使用硝苯吡啶加阿斯匹林,两组药物均能减少ST段压低次数及压低的持续总时间,两组药物疗效对比以速效救心丸疗效显著(P〈0.01),速效救心丸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冠心病中仅次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又一危险症侯群 ,曾被称为濒临心肌梗死和冠脉堵塞 ,可在几天、几周或几个月内出现猝死或AMI等冠心病事件 ,选择合适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非常重要。我们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UAP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按 1977年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诊断 ,将初发劳累性心绞痛、恶化劳累性心绞痛及自发性心绞痛归为UAP。 1996年 3月— 1999年 1月我院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6 1例 ,男 38例 ,女 2 3例 ,年龄 40…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的尿激酶,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0.5%,心电图好转总有效率为61.9%,心电图好转总有效率为54.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剂量尿激酶还可预防UAP患者并发的心肌梗塞和猝死。  相似文献   

5.
6.
曹慎华 《中原医刊》2001,28(8):31-3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尿激酶静脉点滴及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96例,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所有病人根据1979年国际心脏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诊断,96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无创伤性心功能检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性劳力型心绞痛和自发型心绞痛。 1.2 分组:96例中,男…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应用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0%;以硝酸甘油为组的总有效率为58.3%,结果表明应用尿激酶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白新会 《中原医刊》2004,31(15):5-6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2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 ,给予尿激酶 2 0万单位加入 2 5 0ml生理盐水中静滴 ,每日 1次 ,共 5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3 8% ,对照组总有效率 5 1 6%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U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凌宗秀  高大中 《重庆医学》1996,25(6):369-369
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已被公认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VA)溶栓疗法尚在探索之中,我科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VA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7年12月6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尿激酶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疗效的差异并作出分析。结果尿激酶组32例,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有效率90.6%;对照组31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有效率61.3%,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加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组特殊的冠心病类型,一般认为冠状动脉局部血栓形成是导致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1995年3月—1998年8月,我院对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按照1979年WHO关于冠心病心绞痛分型标准,共选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2~71岁,平均58岁。对照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50~73岁,平均57岁。其中初发劳累型心绞痛29例,恶化劳累型心绞痛37例,自发型心绞痛7例,心绞痛发作时心肌酶谱正常,近半年内无脑血管感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丹滴参丸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将64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口服鲁南欣康,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改善无症状心肌缺血有一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疗效观察河北省馆陶县医院内科马平邯郸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庞建军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尿激酶;心电图1994年2月至1996年4月,我科对22例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试用了小剂量尿激酶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分析55.6%;有效6例,占11.1%;无效18例,占33.3%。治疗组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与常规药物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迅速控  相似文献   

16.
杜旭昶  赵武利 《中原医刊》2007,34(11):83-84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尿激酶每日20万U,连用7 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93%;对照组显效率20%,总有效率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方便,对基层医院处理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一个有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制。方法将132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和对照组(消心痛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心肌缺血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杏叶片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对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22例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用50万u尿激酶静脉注射,30分钟内滴完,每天1次,连用5天。依据治疗前后7天的心绞痛发作程度和持续时间的记分法及发作频率、心电图来评价小剂量尿激酶的作用。结果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0.7±0.6次/日)比治疗前(2.9±0.7次/日)明显减少(P<0.01),心绞痛发作强度和持续时间记分亦由治疗前的8.1±2.9分/日明显下降至治疗后的2.7±1.9分/日(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使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41例新近发生的UA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0例,给予口服阿斯匹林(300mg/d)和其它抗心绞痛药物;B组21例除给予A组同样治疗的同时加用尿激酶(0.9%NS100ml+尿激酶25万U静脉点滴,30min滴完)。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1月内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塞,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总的心性事件等具有显著性差异。B组仅1例出现鼻粘膜少许出血,无过敏性休克及严重出血等,表明小剂量尿激酶对UA患者近期疗效较好,且安全和便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52例病人随机分成两个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心绞痛用药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30万^U,1小时滴完,连用3天,肝素5000U每日2次,共6天。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结果 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总有效率96.3%,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也明显减少,而副作用轻微。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与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