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小板聚集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孕前检查的80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血小板聚集与血浆D-二聚体检测。比较两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两者异常升高率。结果对照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D-二聚体水平低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率低于观察组(6.25%比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异常升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高,且血浆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中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陈志坚 《医学文选》2000,19(4):450-450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 x a交联后再经纤溶酶降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 (FDP)升高提示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和凝血酶增多 ,可以作为体内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的分子标记物之一。通过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 D-二聚体和FDP含量检测 ,旨在进一步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及纤溶活性的变化。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正常对照组共 30例 (男 17例 ,女 13例 ) ,年龄 17~ 6 2岁 ,平均 36 .8岁 ,均无心脑疾病、糖尿病、血液病 ,为肝肾功能正常的健康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NS)组共 2 6…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D-二聚体在临床治疗应用。方法免疫比浊法。采用SysmexCA-6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D-二聚体试剂盒。当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324μg/l时,为阳性反应。结果402例中卧床并发症52例,血浆D-二聚体均明显增高,呈阳性反应。结论D-二聚体对老年卧床并发症尤其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血管内凝血,纤溶和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讨D-二聚体定量在监测血栓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随即从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各抽取62例纳入讨论中,并从同时期来我院体检健康人员中抽取62例纳入到对照组中,各研讨对象均接受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指标,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比较四组研讨对象D-二聚体指标,AMI、DVT、ACI组D-二聚体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升血栓性疾病患者的D-二聚体指标会有明显增高。结论血浆D-二聚体对早期诊断血栓性疾病存在有利作用,也就说患者发生溶栓性疾病,D-二聚体指标会明显增高,临床可将其作为判定溶栓性疾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化瘀抗癌汤预防肺癌化疗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14例肺癌化疗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7例,对照组给予预防性抗凝,观察组于化疗开始时口服化瘀抗癌汤,持续至化疗结束14 d。观察两组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静脉血栓栓塞症事件及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等凝血标志物评价疗效,对比出血事件评价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87%、肺栓塞发生率0.93%、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2.80%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1.21%、6.54%、17.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危害出血、低危害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发生率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抗癌汤可显著改善肺癌化疗患者高凝状态,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风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ACVD)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及其病理生理意义.②方法 对342例ACVD患者和60例正常人均采用免疫测定法进行测定.③结果 ACVD患者较正常人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急性脑出血(CH)与脑梗死(CI)两组问比较,D-二聚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大面积脑梗死组血中D-二聚体含量高于腔隙性脑梗死.④结论 急性CI与CH患者机体内均存在高凝状态,脑出血不是原发或继发的纤溶亢进所致,而是高凝造成的血管硬化破裂所致,是高凝状态的另一种表现,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可作为ACVD的一个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D-二聚体定量在血栓性疾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依据研究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将50例血栓性疾病患者列为我院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均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为观察组。同期另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就两组对象的临床检验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数值比较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确,确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及阳性率比较上,不同血栓性疾病患者的对比差异明确,急性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其余血栓性疾病更高,确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上升,且不同血栓性疾病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也存在差异,可用于临床诊断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D-二聚体、FD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不同疾病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检测,探讨两者在临床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用乳胶凝集法对不同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FDP进行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肺栓塞、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FDP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D-二聚体、FDP均阳性。结论D-二聚体、FDP的检测对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状态D-二聚体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患者,24例普通肾病综合征无高凝状态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并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患者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普通肾病综合征无高凝状态患者(P<0.01)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抗凝作用减弱、纤溶活性增高,早期检测血D-二聚体含量可快速准确地了解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高凝状态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与全血献血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差别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透视光免疫浊度法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和全血献血者体内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结果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与全血献血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较全血献血者显著减少,提示成分献血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董青兰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9):916-91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含量(乳胶凝集法)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应用D-二聚体含量试剂盒,分别对正常人与患者标本进行快速定性及半定量检测。结果正常人几乎均为阴性,10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25例脑梗死,11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3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肺栓塞均为阳性,7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结果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D-二聚体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血管内凝血、纤溶和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正>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Ⅻ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因此血浆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亢进诊断的重要依据,是机体活动性血栓形成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是筛查与诊断血栓性疾病最常用的指标,凡是疑为血栓性疾病的患者,均有必要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妊娠期女性血液成分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血液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凝血与纤溶处于动态平衡,因此血浆D-二聚体随着临产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李婧 《医学综述》2012,18(5):726-729
血浆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特有的代谢物,其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鉴别的可靠指标,也可作为溶栓治疗有效性的观察指标。近年来,D-二聚体检测在临床得到新的应用,尤其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栓的诊断。现就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其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栓诊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公认肾病综合征存在高凝状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血栓及栓塞并发症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探索血栓预测、诊断、治疗监测对临床医生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检测了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者随机分成二组,分别给予潘生丁、力抗柱进行抗凝治疗,观察了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了两种药物的抗凝治疗与消减尿蛋白的疗效。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60例PNS均为近年来住院病人,年龄14岁,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排除了继发性NS,且肝脏疾病、血液病、血栓病、糖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栓前状态患者行抗凝治疗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例AECOPD血栓前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动脉血氧分压,并观察患者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及动脉血氧分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但动脉血氧分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治疗后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浓度、动脉血氧分压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有助于AECOPD伴高凝状态患者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升高动脉血氧分压,减少住院时间,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含量(乳胶凝集法)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D-二聚体含量(乳胶凝集法)试剂盒,分别对正常人与病人标本进行快速定性及半定量检测。结果 正常人几乎均为阴性,含量〈0.5μg/ml。1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25例脑梗塞,11例深静脉血栓(DNT)患者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3例急性心梗、3例肺栓塞均为阳性,7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结果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 D-二聚体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血管内凝血、纤溶和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Jin Y  Xing H  Wang X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2):2278-2280
目的探讨D-二聚体测定在血栓性疾病诊断及溶栓治疗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定量检测170名健康体检者、156例急性脑梗死、38例深静脉血栓和1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治疗前急性脑梗死、深静脉血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阳性率分别为59.3%、100.0%、61.7%,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溶栓治疗后各组治疗有效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短时间内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栓性疾病多伴有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其测定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反映血栓性疾病溶栓疗效有一定意义,可作为观察溶栓药物用量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在临床不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1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病人257例作为疾病组,健康对照组34例,用酶联免疫荧光法、胶乳免疫比浊法对不同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进行检测.结果 过敏性紫癜、脑梗死、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有助于临床对患者高凝和纤溶状态的判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9.
D-二聚体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代谢物[1].其水平增高可反映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为了研究其在血栓性疾病诊断和溶栓治疗中的价值,我们对366例有关患者进行了D-二聚体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锋  张金莲  徐杰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5,25(4):296-296,298
目的:探讨检测D-二聚体对儿科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对住院患儿222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D-二聚体检测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过敏性紫癜74%、重症呼吸道疾病86%、肾脏疾病74%、川崎病71%、新生儿窒息70%、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脂膜炎均为阳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D-二聚体对儿科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及抗凝剂的使用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